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續航太短痛點也多 但智慧手錶絕對不是雞肋啊

從智慧手環到智慧手錶, 似乎智慧硬體市場正是由手腕上的這個“腕帶”掀起。 智慧手錶之於手環, 本質上是產品功能完善化的最終形態, 如果理解為進化, 那麼按道理手環會被智慧手錶所代替。 現實情況卻是, 手環的出貨量遠遠大於手錶, 而且用戶黏度更大, 手錶的新用戶使用週期非常短, 甚至被冠以“智慧手錶就是雞肋”之名。

為何會被多數用戶認為是雞肋?有編輯部表哥之名的星仔, 在體驗了N多款智能手錶後, 呐喊:“MMP, 就沒有一隻智慧手錶是完美的麼!”智慧手錶的痛點確實很多, 也沒有一款產品能解決所有痛點, 用戶數量幾近停滯不前, 市場也不斷萎縮, 但也不能認定智慧手錶就是失敗的。 由於國內的一些特殊性, 搭載穀歌Android Wear系統的手錶功能被大幅閹割, 但不少基於安卓的國產手錶系統彌補了穀歌的不足, 甚至一些當地語系化功能已解決了部分痛點。

優秀智慧手錶有這些 你用過幾款

話說回來, 智能手錶也細分為三類:兒童手錶、日常手錶和運動手錶。 兒童手錶不解釋, 運動手錶注重專業的運動監測, 而日常手錶以時尚的外觀及強大的系統拓展性, 適合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 星仔便是一名深度的智慧日常手錶用戶, 已經體驗了國內市面上幾乎所有算得上優秀的智慧手錶產品。

最後, 認為以下幾款產品是比較優秀的:

Apple Watch 2

蘋果推出的第二代智慧手錶, 搭載Watch OS 3, 性能上有所提升, 並且內置GPS, 轉向專業的運動監測設備定位。

據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報告, 2016年Apple Watch的出貨量幾乎佔據整個智慧手錶市場的一半。

HUAWEI WATCH 2

華為推出的第二代谷歌Android Wear智慧手錶, 定位更偏向專業運動智慧手錶, 體積也大了好多。 系統雖然是最新的Android Wear 2.0, 但是你懂的, 國行還是閹割版。

Ticwatch 2

由穀歌投資的出門問問推出的第二代智慧手錶, 內置的語音辨識“出門問問”很強大, 也是閹割版Android Wear內置的語音助手。 不少智慧手錶用戶都認為Ticwatch 2或許是最好的國產表。

Pacewear Hype

由騰訊及歌爾股份領投的智慧穿戴公司真時科技推出,內置基於騰訊Tencent OS的Pace OS手錶系統,亮點是外觀設計上非常接近傳統手錶,顏值很高,而且也提供了專業的運動監測和運動指導方案。

小黑3

由唯樂推出的智慧手錶第三代,唯樂可算得上是一家悶聲做好產品的公司,旗下的NOW手環和小黑系列手錶都獲得使用者推崇。要說唯樂產品的特點,就是便宜+續航強悍。

列出的這些產品都算得上業內優秀,但即使是蘋果的Apple Watch,也無法解決一些國內用戶的痛點。下面列出幾項痛點,看看是不是戳中了你的膝蓋,你的表就是這麼吃灰。

智慧手錶痛點太多 但逐漸被解決

智慧手環和手錶是智慧穿戴的代名詞,冠以“穿戴”兩字直接的體現就是要穿在人的身上,好比一件搭配衣服的飾品。除了電子產品固有的使用上的痛點,還囊括了服飾產品的痛點,並存在於購買前到長期使用後。

痛點1:顏值和尺寸

正如挑選一款傳統手錶,錶盤尺寸、錶帶類型/顏色、錶盤設計、錶殼設計等等,都是消費者考慮的因素。智慧手錶也延續了這個痛點,加之咱亞洲人平均手腕較歐美細小,挑選一款合手的智慧手錶可不容易,甚至到手後佩戴覺得不合適直接退了。

先說說顏值,Apple Watch採用了方形錶盤,在當年推出之時蘋果稱其為時尚設計,深受時尚界人士的愛戴。但是相比傳統圓形錶盤,方形錶盤更為像電子錶。

而小黑3這類工業設計沒有蘋果強悍的方形錶盤手錶,戴出街要麼被誤認為Apple Watch,要麼就被認為是電子錶,這有點尷尬了。而在Android Wear沒有發佈前,智慧手錶也是採用方形錶盤的設計,在造型上也更是像極了電子錶。在當時,智慧手錶也只是在數碼產品愛好者中流行。

MOTO 360開創了圓形智慧手錶先河

傳統手錶的圓形錶盤設計已經受歷史的考驗,所以目前多數智慧手錶也採用了圓形錶盤,獲得了普通消費者的青睞,說顏值決定市場也不為過。那麼都是圓形錶盤了,差異化就只能是在外觀上體現。

但即使外觀擄獲了用戶的心,還要關注下產品的尺寸,正如傳統手錶,必須挑選適合你手腕的尺寸,否則可就不好看了。

蘋果很聰明的直接提供了兩種尺寸,38mm和42mm,不僅細分為男性和女性,手腕細小的男性用戶也可以直接選擇38mm。同為方形錶盤的小黑3,體積則介於Apple Watch兩種尺寸中間,基本能滿足正常成年人。而圓形錶盤陣營就複雜很多,尺寸各異。

Android Wear手錶是針對全球用戶設計的,在尺寸上的取捨比較明顯偏向歐美,比如三星最新的Gear S3先鋒版,造型設計很不錯,但尺寸較大而且厚度達到13mm,適合手腕較粗壯的男性用戶,女性用戶直接不用考慮。

圖中模特身高180cm+

華為剛推出的HUAWEI WATCH2,也是尺寸太大,雖然螢幕僅1.2寸、錶盤也只有45mm,但是運動手錶的造型導致其長度較長、厚度較厚。手腕較細的男性用戶完全駕馭不了,恐怕只有身高超180cm、或者微胖的男性用戶才配得起。

左:Ticwatch 2 右:Pacewear Hype

好在還有國產智慧手錶,畢竟是針對國內市場,手錶的尺寸男女通殺。比如Ticwatch 2和Pacewear Hype,螢幕都是1.4寸,不過錶盤前者42mm後者46mm,外觀設計上也是有明顯區別。

Ticwatch 2整體設計較簡潔,尺寸也較小更為偏女性化

Pacewear Hype的設計很硬朗,造型上更靠攏傳統手錶

Ticwatch 2和Pacewear Hype雖然厚度上一致,不過Pacewear Hype要比Ticwatch大上一圈,但是由於工業設計上的不同導致了視覺差異,日常佩戴使用時,反而會覺得Ticwatch 2厚度厚些。

如星仔這類手腕較細的直男同胞,就喜歡硬朗的外觀設計,在解決這個痛點上,唯有選擇Pacewear Hype了。如果是女性用戶,糾結的就更多了,如果是iPhone用戶還好,直接Apple Watch。如果是安卓,恐怕只有Ticwatch 2,但這麼簡潔的設計也許不是多數女性的菜?

痛點2:生態系統不完善

智慧手錶主要的系統分為蘋果Watch OS、穀歌Android Wear及國內基於安卓定制的系統。其中,Apple Watch搭載的Watch OS生態最完整,畢竟是蘋果開發的,得到眾多開發者的支援,軟體數量有保障。

僅有iPhone用戶才可使用到Apple Watch的全部功能,秉承蘋果優良的軟硬體生態化,統一的標準也為開發者創建了良好的開發體驗。軟體庫豐富起來,消費者又能獲取到無窮無盡的軟體,形成良好的生態圈。不過,用戶對Apple Watch的粘度較低,功能上也缺乏本土化服務,生態系統不完美。即使如此,蘋果無論推出什麼硬體,總是能夠擁有業界最完善的生態系統,而面對碎片化的安卓,開發者確實苦不堪言。

於是,穀歌為了統一安卓手錶規範,推出了Android Wear,目前已經發佈了2.0,不僅基於安卓7.1.1,還增加了不少新功能。但是,由於穀歌沒有進入中國,安卓手機沒有完整的穀歌服務,導致多數安卓手機用戶無法體驗到Android Wear。一些廠商還是想要將Android Wear手錶引入中國,比如摩托羅拉的Moto 360。

HUAWEI WATCH 2內置了穀歌服務

Moto 360採取了“曲線救國”,推出了Android Wear國行版,也叫做“閹割版”,軟體數量比起原版少得可憐,導致可玩性大大降低。HUAWEI Watch 2是國內首款搭載Android Wear 2.0的手錶,可以看到雖然保留了穀歌服務,但是如果手機上使用的是國內版軟體,照樣是“閹割”的體驗。

另一方面,“閹割版”Android Wear由於不能使用穀歌服務,所以語音助手也從谷歌換為國內的出門問問。好在出門問問的中文語音辨識能力有目共睹,當地語系化服務算是有點安慰吧。如果你擁有Android Wear手錶,還是建議將手機裝上完整穀歌服務,並且保持科學上網。

Ticwatch 2搭載基於安卓5.1的Ticwear系統

沒能力折騰穀歌服務的使用者,或許會選擇基於安卓定制的系統,比如出門問問推出的TicWatch,基於安卓5.1定制的Ticwear系統。比“閹割版”Andoird Wear更尷尬的是,定製版安卓系統的軟體必須是專門的開發才能使用,普通安卓軟體雖然能安裝但是並不能正常使用。沒有生態圈,缺乏開發者導致了軟體的匱乏,只能依賴于官方開發。

Ticwear獨特的Android Wear相容模式

Pace OS由騰訊Tencent OS演變而來,基於安卓5.1

小黑3不能安裝拓展軟體

最後是類似小黑3的專注運動監控的智能手錶,比如華米、榮耀手錶S1,直白的說這類產品沒有可擴展的系統,除了內置的功能,使用者無法通過安裝軟體獲得拓展應用。

文章開頭引用了Canalys的調研報告:2016年Apple Watch出貨量佔據整個智慧手錶近乎一半,證明生態系統的完善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體驗。安卓手錶的碎片化比手機更為嚴重,而且眾多安卓手錶還要相容iOS,但iOS上軟體數量比安卓平臺更為匱乏。

此外,智慧手錶中還有個另類,便是三星推出的Gear S系列智慧手錶,搭載了由英特爾和三星共同研發的Tizen系統,基於Linux開發而並非常見的安卓。雖然Tizen是一款開源系統,但普及率很低、開發者較少,其生態系統也是不完善,很多軟體只有依賴三星官方的開發。而且要體驗到完整功能,如三星Pay等,還需要連接三星手機使用。

痛點3:不能完全代替手機

智慧手錶剛推出時,定位是手腕上的第二屏,充當手機的螢幕延伸、功能輔助,比如看消息查天氣控制音樂等,消費者似乎對這種補充不感冒。如今,智慧手錶不僅僅是第二屏,已發展定位為“手腕上的手機”或是“專業私人健身教練”,主打特定條件下充當獨立手機,但是體積及系統限制下,完全代替手機還是夢。

多數無內置SIM卡服務的智慧手錶,如Apple Watch,必須保持藍牙打開或同個WiFi下才能和iPhone連接,從而接收消息推送並回復。關閉藍牙或者離開手機,Apple Watch僅能充當運動監測設備,對於手機的依賴性較高。

Apple Watch之於iPhone,目前仍是一種拓展功能,不過蘋果從Apple Watch 2開始,定位轉向佳明、頌拓這類專業運動手錶,為用戶提供偏專業的運動方案。期待Apple Watch 3加入SIM卡支持,實現獨立使用。

Ticwatch 2內置民生通訊貼片式SIM卡

前兩年,國內很多山寨智慧手錶早已加入了獨立SIM卡功能,但是內置的系統簡直讓人想抓狂。而Ticwatch 2開闢了一種新方式來支援獨立通話:和民生銀行合作,內置了貼片式SIM卡並通過虛擬運營商來實現,不過可惜僅有3G模組而且須額外開通新號碼,且歸屬地隨機。這種方式顯然不夠靈活,如果Ticwatch 2被閒置了,那個虛擬SIM卡就什麼用處。而且一旦開卡啟動,就不能銷號重新啟動,這樣的SIM卡功能也略顯雞肋。

痛點4:移動支付及交通卡暫不完善

目前手機移動支付生態圈儼然完善,但從褲兜/包包裡掏出手機總沒伸手刷手錶來得方便。此外,國內手機NFC交通卡也逐漸起步,實體卡片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被代替,智慧手錶也開始向此發展。

目前的智慧手錶已經能夠完全代替手機進行獨立支付,相比諸多國產手機已開通了多個城市的交通卡功能,還有待手錶逐漸開通更多城市。部分消費者會因缺乏交通卡功能而放棄購買,若移動支付和交通卡雙管齊下,用戶黏度會大大提高。而且,伸手表支付和刷公交不僅方便也是很有逼格的啊,不過若失敗那就很尷尬。

但話說回來,HUAWEI WATCH 2螢幕是1.2寸,而Pacewear Hype是1.39寸,星仔不敢說絕對化,但螢幕大點始終心理上就會覺得掃碼支付成功率更高。星仔瞭解到還有一些用戶痛駡手錶刷公交、地鐵能進不能出,簡直是雞肋。其實,手機也有同樣的問題,有待公交、地鐵設施硬體的改進,大不了換個出口刷。

痛點5:續航和功能不可兼得

隨著大屏手機的流行,很多手機的電量真的很不夠用,但好在還能插個移動電源。智慧手錶可就沒辦法,續航短也是目前最大的痛點,多數設備輕度使用1.5-2天,要是持續開啟GPS定位堅持1天都有壓力。影響續航表現有很多方面:系統優化、電池容量及螢幕類型。

Apple Watch 2採用OLED螢幕,兩種尺寸的電池容量不同,38mm是273mAh,42mm則是334mAh,不過42mm的解析度也較高,總體說兩者的續航能力相差不多:斷開藍牙獨立使用能堅持2天甚至以上(不開啟GPS的話),保持藍牙連接則1.5天左右,高強度使用的話你懂的了。

Ticwatch 2也是OLED螢幕,由於體積較小,電池只有300mAh,而且Ticwear系統較為複雜導致續航很多變:不開啟Android Wear相容模式及虛擬SIM卡並斷開藍牙,堅持2天以上沒壓力;開啟Andoird Wear相容模式、沒開虛擬SIM卡、保持藍牙連接,1.5天是極限;如果什麼都開啟,你也懂了。

而且開啟Android Wear相容模式,手機上需要保持Ticwear助手和Android Wear兩個後臺,手機耗電量也有所增加。雖然Ticwatch 2確實續航比較尿崩,不過搭載了獨家無線快充技術,充滿只要1小時左右。然而,實際體驗後,雖然充電是很快,但和官方說的有效控制發熱差異頗大,發熱很明顯。

Pacewear Hype則是AMLED螢幕,由於體積較Ticwatch 2大,電池容量達到380mAh,而且Pace OS系統比較純粹,續航情況比較樂觀:不開啟藍牙,2天以上沒壓力;保持藍牙連接但沒開啟過GPS,極限能到2天;要是有間斷開啟GPS,1-1.5天。

HUAWEI WATCH2也是AMOLED螢幕,鑒於體積較大,電池也能增大到420mAh,並且搭配Android Wear 2.0以及華為的優化,HUAWEI WATCH 2的續航能力令人佩服:開啟藍牙但沒插4G卡,間斷開啟GPS,極限也能到2.5天左右;插上卡後,輕度使用1.5到2天;要是還經常獨立通話+藍牙連耳機運動時聽音樂,你懂的, 撐死1天甚至半天。

小黑3在功能上沒那麼完善,僅僅能查看消息和監測運動資料,雖然電池只有270mAh,但是採用了彩色Memory LCD螢幕,超低功耗讓小黑3的續航能達到1個月!而華米、佳明等運動智慧手錶,續航也就1-2周,但是功能上卻和小黑3類似。

真的是續航和功能不可兼得,想要酷炫的功能但續航不超3天,能續航1個月但僅能享受最基礎的消息查看。

痛點6:價格比得上一部中端手機

功能完善的智慧手錶價格還是較為昂貴,通常售價在1500元以上,基本等於一部中端國產手機甚至是部分次旗艦。如果是蘋果和華為的產品,售價都趕得上旗艦國產手機了。“有錢買智慧手錶還不如拿去加錢買iPhone”,相信是不少安卓用戶的心聲。土豪請忽略這個痛點!

以星仔為例,如果要買Apple Watch,必定是42mm的Series 2,最低都要3188元,等同一部旗艦國產手機。

HUAWEI WATCH 2 4G版官網售價1988元,造型和定位也僅適合健身發燒友,像星仔這種文藝青年是不會喜歡的。

Ticwatch 2有4個版本,其中NFC版售價1499元,運動版999元,普通版1299元,藍寶石版1699元,其中只有NFC版擁有NFC支付和公交卡功能。錶殼顏色和錶帶較多的Ticwatch 2,估計是女生的最愛。

Pacewear Hype售價稍微貴了些,即使是運動版也要1499元,普通版1799元,但兩者除了錶盤,功能上是一致的,均能提供專業的運動監測。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小黑3天特點就是便宜+超長續航,售價只要468元,相比前面的產品實在便宜好多,但是也只能作為基礎提醒用途。而其他類似小黑3的智慧手錶,如華米售價799元、榮耀手錶S1 699元,會稍微貴些,但仍然比前面的便宜。若是佳明、頌拓等專業運動智慧手錶,價格反而還要比Apple Watch貴。

此外,不少傳統鐘錶廠也開始推出Android Wear智慧手錶,尤其是在最近的巴塞爾鐘錶展上,諸多鐘錶廠推出了Android Wear 2.0手錶,售價從2000到上萬不等。數 碼產品涉及到穿戴服飾的,售價都不會便宜,在多數消費者看來,智慧手錶總不能和手機一樣1-2年換一部,傷不起!

縱使痛點很多但忍忍還是蠻好用

售價較貴、不能完全代替手機、生態系統不完善、功能強卻續航短,諸多痛點導致眾多實際用戶和未購買用戶認定“智慧手錶很雞肋”。貌似如果將星仔提到的幾款產品所有優點融合成一個產品,不就是完美的智慧手錶了?可惜的是,正如所有數碼產品並非完美,缺點和痛點總是存在的,存在即是合理,忍忍就好了。

如果能忍受1-2天一充,經濟也負擔得起,智慧手錶在運動監測、消息提醒/回復、便捷支付及看時間上還是很方便,能減少掏手機的次數。而抱怨軟體數量過少可就是吹毛求疵了,一般人使用手機的時長肯定要超過手錶,就算軟體數量比得上手機了,過了新鮮熱度期,還不是只會用到核心功能?

星仔將智慧手錶看作是手機的“助手”,在不方便(或者不想)掏/帶手機的情況下用來代替手機,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為的,便會覺得智慧手錶好用。但有個建議,iPhone用戶還是老老實實直接購買Apple Watch,安卓表在iPhone上功能實在受限,那可是真雞肋了。安卓用戶就有很多選擇了,如果不知道怎麼選,星仔也有如下建議:

女性用戶及手腕較細的男性用戶,而且想要在特定環境用手錶代替手機,那就推薦Ticwatch 2 NFC版。

如果是運動發燒友,又想要享受完整的智慧手錶功能,那果斷選擇HUAWEI Watch 2;如果只是想要監測運動資料,可以選擇小黑3、華米或者榮耀等;如果經濟無壓力,又需要專業級監測,佳明、頌拓等不用考慮。

如果是直男且喜歡文藝又硬朗的造型,把手錶當成手機第二螢幕的,還可以獲得較專業的運動監測功能,那就推薦Pacewear Hype。

縱使在少部分使用者(比如編輯部表哥星仔)看來,智慧手錶能讓數碼生活更加便利。但仍要期待智慧手錶在未來能夠解決續航過短、較為依賴手機的痛點,或許屆時才能重新啟動整個市場。

Pacewear Hype

由騰訊及歌爾股份領投的智慧穿戴公司真時科技推出,內置基於騰訊Tencent OS的Pace OS手錶系統,亮點是外觀設計上非常接近傳統手錶,顏值很高,而且也提供了專業的運動監測和運動指導方案。

小黑3

由唯樂推出的智慧手錶第三代,唯樂可算得上是一家悶聲做好產品的公司,旗下的NOW手環和小黑系列手錶都獲得使用者推崇。要說唯樂產品的特點,就是便宜+續航強悍。

列出的這些產品都算得上業內優秀,但即使是蘋果的Apple Watch,也無法解決一些國內用戶的痛點。下面列出幾項痛點,看看是不是戳中了你的膝蓋,你的表就是這麼吃灰。

智慧手錶痛點太多 但逐漸被解決

智慧手環和手錶是智慧穿戴的代名詞,冠以“穿戴”兩字直接的體現就是要穿在人的身上,好比一件搭配衣服的飾品。除了電子產品固有的使用上的痛點,還囊括了服飾產品的痛點,並存在於購買前到長期使用後。

痛點1:顏值和尺寸

正如挑選一款傳統手錶,錶盤尺寸、錶帶類型/顏色、錶盤設計、錶殼設計等等,都是消費者考慮的因素。智慧手錶也延續了這個痛點,加之咱亞洲人平均手腕較歐美細小,挑選一款合手的智慧手錶可不容易,甚至到手後佩戴覺得不合適直接退了。

先說說顏值,Apple Watch採用了方形錶盤,在當年推出之時蘋果稱其為時尚設計,深受時尚界人士的愛戴。但是相比傳統圓形錶盤,方形錶盤更為像電子錶。

而小黑3這類工業設計沒有蘋果強悍的方形錶盤手錶,戴出街要麼被誤認為Apple Watch,要麼就被認為是電子錶,這有點尷尬了。而在Android Wear沒有發佈前,智慧手錶也是採用方形錶盤的設計,在造型上也更是像極了電子錶。在當時,智慧手錶也只是在數碼產品愛好者中流行。

MOTO 360開創了圓形智慧手錶先河

傳統手錶的圓形錶盤設計已經受歷史的考驗,所以目前多數智慧手錶也採用了圓形錶盤,獲得了普通消費者的青睞,說顏值決定市場也不為過。那麼都是圓形錶盤了,差異化就只能是在外觀上體現。

但即使外觀擄獲了用戶的心,還要關注下產品的尺寸,正如傳統手錶,必須挑選適合你手腕的尺寸,否則可就不好看了。

蘋果很聰明的直接提供了兩種尺寸,38mm和42mm,不僅細分為男性和女性,手腕細小的男性用戶也可以直接選擇38mm。同為方形錶盤的小黑3,體積則介於Apple Watch兩種尺寸中間,基本能滿足正常成年人。而圓形錶盤陣營就複雜很多,尺寸各異。

Android Wear手錶是針對全球用戶設計的,在尺寸上的取捨比較明顯偏向歐美,比如三星最新的Gear S3先鋒版,造型設計很不錯,但尺寸較大而且厚度達到13mm,適合手腕較粗壯的男性用戶,女性用戶直接不用考慮。

圖中模特身高180cm+

華為剛推出的HUAWEI WATCH2,也是尺寸太大,雖然螢幕僅1.2寸、錶盤也只有45mm,但是運動手錶的造型導致其長度較長、厚度較厚。手腕較細的男性用戶完全駕馭不了,恐怕只有身高超180cm、或者微胖的男性用戶才配得起。

左:Ticwatch 2 右:Pacewear Hype

好在還有國產智慧手錶,畢竟是針對國內市場,手錶的尺寸男女通殺。比如Ticwatch 2和Pacewear Hype,螢幕都是1.4寸,不過錶盤前者42mm後者46mm,外觀設計上也是有明顯區別。

Ticwatch 2整體設計較簡潔,尺寸也較小更為偏女性化

Pacewear Hype的設計很硬朗,造型上更靠攏傳統手錶

Ticwatch 2和Pacewear Hype雖然厚度上一致,不過Pacewear Hype要比Ticwatch大上一圈,但是由於工業設計上的不同導致了視覺差異,日常佩戴使用時,反而會覺得Ticwatch 2厚度厚些。

如星仔這類手腕較細的直男同胞,就喜歡硬朗的外觀設計,在解決這個痛點上,唯有選擇Pacewear Hype了。如果是女性用戶,糾結的就更多了,如果是iPhone用戶還好,直接Apple Watch。如果是安卓,恐怕只有Ticwatch 2,但這麼簡潔的設計也許不是多數女性的菜?

痛點2:生態系統不完善

智慧手錶主要的系統分為蘋果Watch OS、穀歌Android Wear及國內基於安卓定制的系統。其中,Apple Watch搭載的Watch OS生態最完整,畢竟是蘋果開發的,得到眾多開發者的支援,軟體數量有保障。

僅有iPhone用戶才可使用到Apple Watch的全部功能,秉承蘋果優良的軟硬體生態化,統一的標準也為開發者創建了良好的開發體驗。軟體庫豐富起來,消費者又能獲取到無窮無盡的軟體,形成良好的生態圈。不過,用戶對Apple Watch的粘度較低,功能上也缺乏本土化服務,生態系統不完美。即使如此,蘋果無論推出什麼硬體,總是能夠擁有業界最完善的生態系統,而面對碎片化的安卓,開發者確實苦不堪言。

於是,穀歌為了統一安卓手錶規範,推出了Android Wear,目前已經發佈了2.0,不僅基於安卓7.1.1,還增加了不少新功能。但是,由於穀歌沒有進入中國,安卓手機沒有完整的穀歌服務,導致多數安卓手機用戶無法體驗到Android Wear。一些廠商還是想要將Android Wear手錶引入中國,比如摩托羅拉的Moto 360。

HUAWEI WATCH 2內置了穀歌服務

Moto 360採取了“曲線救國”,推出了Android Wear國行版,也叫做“閹割版”,軟體數量比起原版少得可憐,導致可玩性大大降低。HUAWEI Watch 2是國內首款搭載Android Wear 2.0的手錶,可以看到雖然保留了穀歌服務,但是如果手機上使用的是國內版軟體,照樣是“閹割”的體驗。

另一方面,“閹割版”Android Wear由於不能使用穀歌服務,所以語音助手也從谷歌換為國內的出門問問。好在出門問問的中文語音辨識能力有目共睹,當地語系化服務算是有點安慰吧。如果你擁有Android Wear手錶,還是建議將手機裝上完整穀歌服務,並且保持科學上網。

Ticwatch 2搭載基於安卓5.1的Ticwear系統

沒能力折騰穀歌服務的使用者,或許會選擇基於安卓定制的系統,比如出門問問推出的TicWatch,基於安卓5.1定制的Ticwear系統。比“閹割版”Andoird Wear更尷尬的是,定製版安卓系統的軟體必須是專門的開發才能使用,普通安卓軟體雖然能安裝但是並不能正常使用。沒有生態圈,缺乏開發者導致了軟體的匱乏,只能依賴于官方開發。

Ticwear獨特的Android Wear相容模式

Pace OS由騰訊Tencent OS演變而來,基於安卓5.1

小黑3不能安裝拓展軟體

最後是類似小黑3的專注運動監控的智能手錶,比如華米、榮耀手錶S1,直白的說這類產品沒有可擴展的系統,除了內置的功能,使用者無法通過安裝軟體獲得拓展應用。

文章開頭引用了Canalys的調研報告:2016年Apple Watch出貨量佔據整個智慧手錶近乎一半,證明生態系統的完善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體驗。安卓手錶的碎片化比手機更為嚴重,而且眾多安卓手錶還要相容iOS,但iOS上軟體數量比安卓平臺更為匱乏。

此外,智慧手錶中還有個另類,便是三星推出的Gear S系列智慧手錶,搭載了由英特爾和三星共同研發的Tizen系統,基於Linux開發而並非常見的安卓。雖然Tizen是一款開源系統,但普及率很低、開發者較少,其生態系統也是不完善,很多軟體只有依賴三星官方的開發。而且要體驗到完整功能,如三星Pay等,還需要連接三星手機使用。

痛點3:不能完全代替手機

智慧手錶剛推出時,定位是手腕上的第二屏,充當手機的螢幕延伸、功能輔助,比如看消息查天氣控制音樂等,消費者似乎對這種補充不感冒。如今,智慧手錶不僅僅是第二屏,已發展定位為“手腕上的手機”或是“專業私人健身教練”,主打特定條件下充當獨立手機,但是體積及系統限制下,完全代替手機還是夢。

多數無內置SIM卡服務的智慧手錶,如Apple Watch,必須保持藍牙打開或同個WiFi下才能和iPhone連接,從而接收消息推送並回復。關閉藍牙或者離開手機,Apple Watch僅能充當運動監測設備,對於手機的依賴性較高。

Apple Watch之於iPhone,目前仍是一種拓展功能,不過蘋果從Apple Watch 2開始,定位轉向佳明、頌拓這類專業運動手錶,為用戶提供偏專業的運動方案。期待Apple Watch 3加入SIM卡支持,實現獨立使用。

Ticwatch 2內置民生通訊貼片式SIM卡

前兩年,國內很多山寨智慧手錶早已加入了獨立SIM卡功能,但是內置的系統簡直讓人想抓狂。而Ticwatch 2開闢了一種新方式來支援獨立通話:和民生銀行合作,內置了貼片式SIM卡並通過虛擬運營商來實現,不過可惜僅有3G模組而且須額外開通新號碼,且歸屬地隨機。這種方式顯然不夠靈活,如果Ticwatch 2被閒置了,那個虛擬SIM卡就什麼用處。而且一旦開卡啟動,就不能銷號重新啟動,這樣的SIM卡功能也略顯雞肋。

痛點4:移動支付及交通卡暫不完善

目前手機移動支付生態圈儼然完善,但從褲兜/包包裡掏出手機總沒伸手刷手錶來得方便。此外,國內手機NFC交通卡也逐漸起步,實體卡片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被代替,智慧手錶也開始向此發展。

目前的智慧手錶已經能夠完全代替手機進行獨立支付,相比諸多國產手機已開通了多個城市的交通卡功能,還有待手錶逐漸開通更多城市。部分消費者會因缺乏交通卡功能而放棄購買,若移動支付和交通卡雙管齊下,用戶黏度會大大提高。而且,伸手表支付和刷公交不僅方便也是很有逼格的啊,不過若失敗那就很尷尬。

但話說回來,HUAWEI WATCH 2螢幕是1.2寸,而Pacewear Hype是1.39寸,星仔不敢說絕對化,但螢幕大點始終心理上就會覺得掃碼支付成功率更高。星仔瞭解到還有一些用戶痛駡手錶刷公交、地鐵能進不能出,簡直是雞肋。其實,手機也有同樣的問題,有待公交、地鐵設施硬體的改進,大不了換個出口刷。

痛點5:續航和功能不可兼得

隨著大屏手機的流行,很多手機的電量真的很不夠用,但好在還能插個移動電源。智慧手錶可就沒辦法,續航短也是目前最大的痛點,多數設備輕度使用1.5-2天,要是持續開啟GPS定位堅持1天都有壓力。影響續航表現有很多方面:系統優化、電池容量及螢幕類型。

Apple Watch 2採用OLED螢幕,兩種尺寸的電池容量不同,38mm是273mAh,42mm則是334mAh,不過42mm的解析度也較高,總體說兩者的續航能力相差不多:斷開藍牙獨立使用能堅持2天甚至以上(不開啟GPS的話),保持藍牙連接則1.5天左右,高強度使用的話你懂的了。

Ticwatch 2也是OLED螢幕,由於體積較小,電池只有300mAh,而且Ticwear系統較為複雜導致續航很多變:不開啟Android Wear相容模式及虛擬SIM卡並斷開藍牙,堅持2天以上沒壓力;開啟Andoird Wear相容模式、沒開虛擬SIM卡、保持藍牙連接,1.5天是極限;如果什麼都開啟,你也懂了。

而且開啟Android Wear相容模式,手機上需要保持Ticwear助手和Android Wear兩個後臺,手機耗電量也有所增加。雖然Ticwatch 2確實續航比較尿崩,不過搭載了獨家無線快充技術,充滿只要1小時左右。然而,實際體驗後,雖然充電是很快,但和官方說的有效控制發熱差異頗大,發熱很明顯。

Pacewear Hype則是AMLED螢幕,由於體積較Ticwatch 2大,電池容量達到380mAh,而且Pace OS系統比較純粹,續航情況比較樂觀:不開啟藍牙,2天以上沒壓力;保持藍牙連接但沒開啟過GPS,極限能到2天;要是有間斷開啟GPS,1-1.5天。

HUAWEI WATCH2也是AMOLED螢幕,鑒於體積較大,電池也能增大到420mAh,並且搭配Android Wear 2.0以及華為的優化,HUAWEI WATCH 2的續航能力令人佩服:開啟藍牙但沒插4G卡,間斷開啟GPS,極限也能到2.5天左右;插上卡後,輕度使用1.5到2天;要是還經常獨立通話+藍牙連耳機運動時聽音樂,你懂的, 撐死1天甚至半天。

小黑3在功能上沒那麼完善,僅僅能查看消息和監測運動資料,雖然電池只有270mAh,但是採用了彩色Memory LCD螢幕,超低功耗讓小黑3的續航能達到1個月!而華米、佳明等運動智慧手錶,續航也就1-2周,但是功能上卻和小黑3類似。

真的是續航和功能不可兼得,想要酷炫的功能但續航不超3天,能續航1個月但僅能享受最基礎的消息查看。

痛點6:價格比得上一部中端手機

功能完善的智慧手錶價格還是較為昂貴,通常售價在1500元以上,基本等於一部中端國產手機甚至是部分次旗艦。如果是蘋果和華為的產品,售價都趕得上旗艦國產手機了。“有錢買智慧手錶還不如拿去加錢買iPhone”,相信是不少安卓用戶的心聲。土豪請忽略這個痛點!

以星仔為例,如果要買Apple Watch,必定是42mm的Series 2,最低都要3188元,等同一部旗艦國產手機。

HUAWEI WATCH 2 4G版官網售價1988元,造型和定位也僅適合健身發燒友,像星仔這種文藝青年是不會喜歡的。

Ticwatch 2有4個版本,其中NFC版售價1499元,運動版999元,普通版1299元,藍寶石版1699元,其中只有NFC版擁有NFC支付和公交卡功能。錶殼顏色和錶帶較多的Ticwatch 2,估計是女生的最愛。

Pacewear Hype售價稍微貴了些,即使是運動版也要1499元,普通版1799元,但兩者除了錶盤,功能上是一致的,均能提供專業的運動監測。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小黑3天特點就是便宜+超長續航,售價只要468元,相比前面的產品實在便宜好多,但是也只能作為基礎提醒用途。而其他類似小黑3的智慧手錶,如華米售價799元、榮耀手錶S1 699元,會稍微貴些,但仍然比前面的便宜。若是佳明、頌拓等專業運動智慧手錶,價格反而還要比Apple Watch貴。

此外,不少傳統鐘錶廠也開始推出Android Wear智慧手錶,尤其是在最近的巴塞爾鐘錶展上,諸多鐘錶廠推出了Android Wear 2.0手錶,售價從2000到上萬不等。數 碼產品涉及到穿戴服飾的,售價都不會便宜,在多數消費者看來,智慧手錶總不能和手機一樣1-2年換一部,傷不起!

縱使痛點很多但忍忍還是蠻好用

售價較貴、不能完全代替手機、生態系統不完善、功能強卻續航短,諸多痛點導致眾多實際用戶和未購買用戶認定“智慧手錶很雞肋”。貌似如果將星仔提到的幾款產品所有優點融合成一個產品,不就是完美的智慧手錶了?可惜的是,正如所有數碼產品並非完美,缺點和痛點總是存在的,存在即是合理,忍忍就好了。

如果能忍受1-2天一充,經濟也負擔得起,智慧手錶在運動監測、消息提醒/回復、便捷支付及看時間上還是很方便,能減少掏手機的次數。而抱怨軟體數量過少可就是吹毛求疵了,一般人使用手機的時長肯定要超過手錶,就算軟體數量比得上手機了,過了新鮮熱度期,還不是只會用到核心功能?

星仔將智慧手錶看作是手機的“助手”,在不方便(或者不想)掏/帶手機的情況下用來代替手機,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為的,便會覺得智慧手錶好用。但有個建議,iPhone用戶還是老老實實直接購買Apple Watch,安卓表在iPhone上功能實在受限,那可是真雞肋了。安卓用戶就有很多選擇了,如果不知道怎麼選,星仔也有如下建議:

女性用戶及手腕較細的男性用戶,而且想要在特定環境用手錶代替手機,那就推薦Ticwatch 2 NFC版。

如果是運動發燒友,又想要享受完整的智慧手錶功能,那果斷選擇HUAWEI Watch 2;如果只是想要監測運動資料,可以選擇小黑3、華米或者榮耀等;如果經濟無壓力,又需要專業級監測,佳明、頌拓等不用考慮。

如果是直男且喜歡文藝又硬朗的造型,把手錶當成手機第二螢幕的,還可以獲得較專業的運動監測功能,那就推薦Pacewear Hype。

縱使在少部分使用者(比如編輯部表哥星仔)看來,智慧手錶能讓數碼生活更加便利。但仍要期待智慧手錶在未來能夠解決續航過短、較為依賴手機的痛點,或許屆時才能重新啟動整個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