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景如畫 業興旺 鄉風淳——從“潛馬”看潛江鄉村之變!

4月21日, 一場“潛馬”點燃了水鄉大地的光與熱。

作為全國首個鄉村濕地國際馬拉松, “潛馬”如一層精緻絕美的面紗, 將鄉村振興下的潛江生態之美、產業之興、鄉風之淳一一揭開,

展現於世。

生態宜居美如畫

綠樹成蔭、碧波萬頃、花香撲鼻、水鳥翩躚……暮春時節的湖北潛江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 鋪就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42公里的“潛馬”賽道盤繞於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周圍, 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愛好者齊聚此地, 共用運動、生態、自然之美。

“水如鏡、林如畫、鳥靈動, 生活在返灣湖的人們真幸運!”來自武漢的跑友李威第一次來潛江,

便對這裡的美景讚歎不已、流連忘返。

眼前的驚世美景, 卻是來之不易。

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濕地, 返灣湖本是水林資源充沛、優沃。 然而, 早年的返灣湖人靠水吃水、捕魚種稻、圍墾返灣湖, 漸漸使湖泊面積驟減、水體質量變差、各類水鳥遠飛……

堅持綠色發展, 保衛濕地, 修復生態, 成為潛江市委市政府無比堅定的信念——綠色, 成為潛江鄉村振興下最為亮眼的底色。

風光秀美的返灣湖, 最是潛江以生態開啟農村人宜居的寫照。

2017年, 潛江市拿出保護方案:打造返灣湖國家級濕地公園亮點片區, 以PPP模式投資21億元啟動返灣湖生態修復項目。

漁民洗腳上岸、農田退池還濕、沿濕地週邊鋪就馬拉松賽道……經過638戶農戶齊力搬遷,增加了返灣湖國家濕地核心保護區面積4000多畝。

眼下,近1.3萬畝返灣湖國家濕地核心保護區,最高峰檢測有6萬多隻鳥類在此棲息,有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鷂、遊隼等。

隨著馬拉松賽道完成、濕地生態修復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返灣湖濕地成為潛江人的後花園。在馬拉松運動主題公園所在的莫嶺大隊,喜看環境之變的當地居民笑得合不攏嘴;返灣湖所在的後湖管理區及周邊1740戶農戶告別旱廁、換上無害化新廁——農村面貌脫胎換骨。

產業興旺紅透天

跑馬一結束,選手們便沉溺在潛江龍蝦的味蕾盛宴中難以自拔。“潛馬”,又成為了舌尖上的一場盛宴。

“跑完馬、啜口蝦,才不枉來趟潛江!”來自天門的跑友張俊對潛江龍蝦讚不絕口。

經過18年的摸索、創新、實踐,潛江讓小龍蝦產業紅透全國。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從“小龍蝦+茭白”到“蝦+鱔”混養,又以“蝦+N”的發展思路,創造出了十多種小龍蝦混養、套養、輪養的高效模式。

好水,成就潛江小龍蝦這一百億產業,致富一方人。

以生態作亮點,以亮點育產業,潛江在綠水青山間挖掘金山銀山。

在運糧湖管理區南湖辦事處中河隊,農戶常民軍盤算去年收成:“一季稻穀一季蝦,一年下來每畝田淨收入過6000元。”

2017年,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決戰蝦-稻產業800億的目標。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潛江龍蝦”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眼下,全市各大蝦店徹夜通明,油燜、蒜蓉、鹵制等多種口味的潛江小龍蝦侵襲著人們的味蕾,整個潛江城彌漫著紅、香、辣、爽的狂歡氣息。

蝦-稻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蹦”到國外,這一好水孕育出的產業正帶動更多潛江農民脫貧致富。

不只小龍蝦,隨著此次馬拉松賽成功舉辦,“綠色發展”理念在後湖管理區深入人心——圍繞我市“城鄉一體 走在前列”要求,該管理區緊緊圍繞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亮點片區做足文章,以2018潛江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賽事為契機,發展體育休閒及旅遊產業,以產業拉動帶動當地人致富,實現就近務工,進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鄉風文明鼓後勁

一場“潛馬”,成千上萬的外地人來到潛江跑馬、吃蝦,潛江人在幹些啥?

“潛江文化氛圍濃、道路乾淨整潔,潛江人熱心好客、素質高!”來自漢川的跑友王明冬為潛江豎起大拇指。

“潛馬”,讓人喜見鄉風新氣象。

備戰期間,638戶農戶在2個月內搬家騰地。

“一聽說是為保護返灣湖,還辦國際馬拉松,我們都很激動、很自豪!”關廟辦事處軍墾隊的王成林說,自己200多平米的池塘要征地做小廣場,他爽快答應後還和大家一起進行施工,積極清除周邊雜亂柴堆。

“拆遷竟變成了大夥爭先恐後的事。”該管理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書記張濤笑稱。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潛江鄉民的良善。

專案推進過程中,是一批鄉鎮的基層幹部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最終順利保證賽事如期舉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力量以及基層黨員幹部的擔當。

張濤說,去年以來,我市在各級基層黨組織中強基層、補短板、增活力;在群眾中開展“三風”活動,這些舉措和活動如春風化雨,培育鄉風文明。

“今後,保護好湖泊、打理好賽道、維持好環境就是我們的工作。”正在賽道上清潔路面的農戶陳光英表示,馬拉松讓潛江人歡欣雀躍,更讓大夥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倍感自信。

文章來源|潛江新聞網

責任編輯|潛江市青年新媒體中心 潛小青

榮譽出品|潛江市青年新媒體中心

以PPP模式投資21億元啟動返灣湖生態修復項目。

漁民洗腳上岸、農田退池還濕、沿濕地週邊鋪就馬拉松賽道……經過638戶農戶齊力搬遷,增加了返灣湖國家濕地核心保護區面積4000多畝。

眼下,近1.3萬畝返灣湖國家濕地核心保護區,最高峰檢測有6萬多隻鳥類在此棲息,有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鷂、遊隼等。

隨著馬拉松賽道完成、濕地生態修復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返灣湖濕地成為潛江人的後花園。在馬拉松運動主題公園所在的莫嶺大隊,喜看環境之變的當地居民笑得合不攏嘴;返灣湖所在的後湖管理區及周邊1740戶農戶告別旱廁、換上無害化新廁——農村面貌脫胎換骨。

產業興旺紅透天

跑馬一結束,選手們便沉溺在潛江龍蝦的味蕾盛宴中難以自拔。“潛馬”,又成為了舌尖上的一場盛宴。

“跑完馬、啜口蝦,才不枉來趟潛江!”來自天門的跑友張俊對潛江龍蝦讚不絕口。

經過18年的摸索、創新、實踐,潛江讓小龍蝦產業紅透全國。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從“小龍蝦+茭白”到“蝦+鱔”混養,又以“蝦+N”的發展思路,創造出了十多種小龍蝦混養、套養、輪養的高效模式。

好水,成就潛江小龍蝦這一百億產業,致富一方人。

以生態作亮點,以亮點育產業,潛江在綠水青山間挖掘金山銀山。

在運糧湖管理區南湖辦事處中河隊,農戶常民軍盤算去年收成:“一季稻穀一季蝦,一年下來每畝田淨收入過6000元。”

2017年,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決戰蝦-稻產業800億的目標。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潛江龍蝦”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眼下,全市各大蝦店徹夜通明,油燜、蒜蓉、鹵制等多種口味的潛江小龍蝦侵襲著人們的味蕾,整個潛江城彌漫著紅、香、辣、爽的狂歡氣息。

蝦-稻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蹦”到國外,這一好水孕育出的產業正帶動更多潛江農民脫貧致富。

不只小龍蝦,隨著此次馬拉松賽成功舉辦,“綠色發展”理念在後湖管理區深入人心——圍繞我市“城鄉一體 走在前列”要求,該管理區緊緊圍繞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亮點片區做足文章,以2018潛江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賽事為契機,發展體育休閒及旅遊產業,以產業拉動帶動當地人致富,實現就近務工,進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鄉風文明鼓後勁

一場“潛馬”,成千上萬的外地人來到潛江跑馬、吃蝦,潛江人在幹些啥?

“潛江文化氛圍濃、道路乾淨整潔,潛江人熱心好客、素質高!”來自漢川的跑友王明冬為潛江豎起大拇指。

“潛馬”,讓人喜見鄉風新氣象。

備戰期間,638戶農戶在2個月內搬家騰地。

“一聽說是為保護返灣湖,還辦國際馬拉松,我們都很激動、很自豪!”關廟辦事處軍墾隊的王成林說,自己200多平米的池塘要征地做小廣場,他爽快答應後還和大家一起進行施工,積極清除周邊雜亂柴堆。

“拆遷竟變成了大夥爭先恐後的事。”該管理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書記張濤笑稱。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潛江鄉民的良善。

專案推進過程中,是一批鄉鎮的基層幹部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最終順利保證賽事如期舉行,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力量以及基層黨員幹部的擔當。

張濤說,去年以來,我市在各級基層黨組織中強基層、補短板、增活力;在群眾中開展“三風”活動,這些舉措和活動如春風化雨,培育鄉風文明。

“今後,保護好湖泊、打理好賽道、維持好環境就是我們的工作。”正在賽道上清潔路面的農戶陳光英表示,馬拉松讓潛江人歡欣雀躍,更讓大夥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倍感自信。

文章來源|潛江新聞網

責任編輯|潛江市青年新媒體中心 潛小青

榮譽出品|潛江市青年新媒體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