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這五件事中可以看出 三國第一偽君子真小人不是劉備曹操而是他

後漢三國年間, 群雄爭霸, 有的想當齊桓公晉文公, 有的直接想當周天子, 但更多的都打著“興複漢室”的旗號, 並且滅了一些想“篡漢自立”的諸侯, 但是認真分析起來, 這些人心中幾乎都有個“皇帝夢”, 可以說都是一些偽君子。 但是偽君子總比真小人強, 因為偽君子畢竟還要在“君子”的面具下做一些好事情, 而且也知道做人應該做君子。 而真小人則不同,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做人沒有底線, 危害自然也就要比偽君子還大。

不過話又說回來, 真君子在戰亂年代就是“短命”的同義詞, 荀彧荀攸崔琰這些一心興複漢室的正人君子因為反對曹操僭越, 不是公開被殺, 就是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而諸葛亮累死累活, 也沒興複漢室, 結果五十四歲就累死了(劉備終年六十三歲)。 至於毒士賈詡, 那是一個純粹的真小人, 在三國謀士中活得最滋潤, 因為他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李傕郭汜、段煨張繡、曹操曹丕, 誰給他飯吃他就幫誰, 反正是不幫沒有用的人。

有人說在三國時期第一真小人是曹操, 第一偽君子是劉備, 這兩個人是不是三國第一偽君子和真小人, 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筆者總以為, 三國第一真小人和偽君子的“荊棘桂冠”,

還真戴不到這二位頭上, 因為很多時候曹操都很正派、劉備都很真誠, 而且是打心眼兒裡的正派和真誠。 只有江東那個孫權, 算得上三國時期第一偽君子真小人, 我們從下面五件事, 或者說對五種(個)人的態度上, 就可以看出孫權的人品了。

第一、對漢獻帝或大漢王朝的態度。 當年魯肅就告訴孫權“大漢不可復興”, 並力勸他早早“建號帝王”, 連“挾天子以令諸侯”或“奉天子以令不臣”都不肯幹。 但是孫權卻假模假式地推脫:“今盡力一方, 冀以輔漢耳, 此言非所及也。 ”這時候的孫權表現得真像一個“大漢忠臣”, 但是等他真正稱帝了, 卻不打自招:“當年魯子敬就曾跟我這麼說過, 他可真是個明白人呀!”

第二、孫權稱帝后對孫策後人的態度。 司馬昭雖然也不是什麼好鳥, 但是卻把哥哥司馬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把自己的弟弟全部封王。 而孫權稱帝后, 卻只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侄子孫紹只得了一個侯爵, 而孫權自己的兒子卻紛紛封王(孫慮除外, 可能是太小沒來得及, 二十歲就死了)。

第三、對自己親妹妹的態度。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年近五旬,而孫權只有二十六歲,妹妹自然也大不到哪去,但就是因為孫權有點害怕劉備,就“進妹固好”,把水靈靈一顆好白菜送給劉老爺子拱了。而且孫權最後又把妹妹偷了回去,還指使妹妹連劉備的繼承人阿斗一起偷,這讓妹妹妹夫徹底決裂,最後孫小妹徹底銷聲匿跡,沒回到劉備那裡,也沒聽說改嫁。

第四、對劉備的態度。“進妹固好”已經說過了,但是孫權一直在坑劉備,孫權嫁妹其實是想讓劉備拿荊州當聘禮——所謂“借荊州”是不存在的,荊州本來就是劉表的,後來“誰打下來算誰的”,被曹劉孫三家分了,劉備就是想借也借不到。孫權拿下荊州後,完全可以把被擒的關羽釋放,或者拿來當人質換取劉備不打東吳的承諾。但是孫權毫不客氣地殺了,這才徹底激怒了劉備,調兵遣將要跟孫權死磕。這時候孫權居然慫了:“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等到夷陵之戰勝利,聽說劉備住在白帝城不走了,而且正在聚攏人馬準備捲土重來,孫權再次認慫:“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這樣看來,孫權就是個能惹事兒又不能平事兒的軟骨頭。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孫權對曹操曹丕父子的態度。作為名義上的大漢臣子,就因為怕劉備要報殺弟(正史中為臣)、奪城、奪妻之恨,孫權就上表勸曹操代漢稱帝,結果被曹操嘲笑:“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呀!”我們再來看看孫權被曹丕打怕之後“卑辭上書,求自改厲”的內容:“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

這五種態度,或者這五件事,曹操和劉備都不肯做也不屑于做——梟雄也要有梟雄的骨氣和底線,而這樣的骨氣和底線,孫權恰恰沒有,所以要說孫權是三國時期第一偽君子真小人,似乎也沒冤枉了他……

第三、對自己親妹妹的態度。赤壁之戰後,劉備已經年近五旬,而孫權只有二十六歲,妹妹自然也大不到哪去,但就是因為孫權有點害怕劉備,就“進妹固好”,把水靈靈一顆好白菜送給劉老爺子拱了。而且孫權最後又把妹妹偷了回去,還指使妹妹連劉備的繼承人阿斗一起偷,這讓妹妹妹夫徹底決裂,最後孫小妹徹底銷聲匿跡,沒回到劉備那裡,也沒聽說改嫁。

第四、對劉備的態度。“進妹固好”已經說過了,但是孫權一直在坑劉備,孫權嫁妹其實是想讓劉備拿荊州當聘禮——所謂“借荊州”是不存在的,荊州本來就是劉表的,後來“誰打下來算誰的”,被曹劉孫三家分了,劉備就是想借也借不到。孫權拿下荊州後,完全可以把被擒的關羽釋放,或者拿來當人質換取劉備不打東吳的承諾。但是孫權毫不客氣地殺了,這才徹底激怒了劉備,調兵遣將要跟孫權死磕。這時候孫權居然慫了:“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等到夷陵之戰勝利,聽說劉備住在白帝城不走了,而且正在聚攏人馬準備捲土重來,孫權再次認慫:“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這樣看來,孫權就是個能惹事兒又不能平事兒的軟骨頭。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孫權對曹操曹丕父子的態度。作為名義上的大漢臣子,就因為怕劉備要報殺弟(正史中為臣)、奪城、奪妻之恨,孫權就上表勸曹操代漢稱帝,結果被曹操嘲笑:“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呀!”我們再來看看孫權被曹丕打怕之後“卑辭上書,求自改厲”的內容:“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

這五種態度,或者這五件事,曹操和劉備都不肯做也不屑于做——梟雄也要有梟雄的骨氣和底線,而這樣的骨氣和底線,孫權恰恰沒有,所以要說孫權是三國時期第一偽君子真小人,似乎也沒冤枉了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