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東風日產已經“觸電” 歡迎“友商”來戰!

當 胖兔哥走在2018北京車展的場館裡, 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恐怕就是“不帶電還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嗎?”

其實, 如果按照主辦方給出的資料, 今年北京車展共展示車輛1022輛, 包括新能源車174輛——其中中國車企的新能源車為124輛。 這麼看來, 新能源車型的比例也並不算高。 不過, 如果您今天(25日)來到了日產汽車展臺恐怕就要大吃一驚了, 因為這裡新能源汽車的比例高達100%——

既有東風日產打造的專業純電家轎軒逸·純電SYLPHYZero Emission的全球首發亮相, 也有日產智行科技集大成者日產IMx KURO全電動跨界概念車(也就是此前《汽車通訊社》報導過的“腦控車”)的中國首發, 當然還有全新日產聆風的京城首秀。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陳昊在發佈會上表示:“源力覺醒, 智淨未來。 創變升級的東風日產將以‘智慧汽車生活引領者’的形象, 實現品牌由年青向智慧進化, 為消費者帶來更自信、更興奮、更互聯的人-車-生活。 ”

緊接著, 日產汽車首席績效官、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塞·穆諾茲(Jose Munoz)透露:“未來五年, 日產汽車將向中國市場投放20款電動化車型, 覆蓋日產、啟辰、英菲尼迪和東風品牌, 日產汽車將成為中國市場領先的電動汽車領導品牌。 ”

這番豪言, 相信會讓許多“友商”聞之虎軀一震。

這裡說的“源力覺醒”並非要變身“絕地武士”, 而是想要向大眾傳遞日產在新能源汽車超過70年的研發歷程。 早在1948年, 日產就開始生產適合民用的Tama電動車型;1996年, 全球首款搭載鋰電池的電動車日產Prairie Joy誕生, 並在北極連續服役六年無故障發生;1998年,

日產推出全球首款純電動大型豪華SUV車型Altra, 為後來的電動車在電力儲備方面指明道路。

提到國外的電動汽車, 大家或許第一時間會想到特斯拉, 但實際上日產聆風同樣擁有良好的市場表現。 2010年日產汽車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純電動汽車日產聆風,

一舉斬獲多項重量級國際獎項, 憑藉先進的技術和精准的定位, 日產聆風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 在全球49個市場累積銷售超過30萬輛, 並且至今保持著30億公里從未由於電池原因導致事故的紀錄。

而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與聆風正是同平臺研發, 核心技術一脈相承,品質穩定而可靠。由於採用了電動車專屬的底盤結構,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的電池能夠更合理的佈局在前後排座椅之下,而不入侵發動機艙和行李艙,為日常用車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此外,152.6mm同級領先的離地間隙,結合電池包內橫樑1170Mpa的超強鋼,更好地確保了在強撞擊情況下電池的安全。

依靠深厚的純電動車研發經驗和技術積澱,日產的三電系統專業而高效。高效動力總成與再生協調回收系統相輔相成,讓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在常規道路行駛下,能夠實現高達22%的能量回收效率,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達到338km,並創下同級領先的百公里綜合工況電耗13.8kWh。

“今天展臺上全部是新能源車,相當於我們的新能源戰略正式發佈。我認為,在主流合資企業裡面,東風日產在電動車量產方面我們是一個先行者。軒逸·純電今年5月份有要開始預售,消費者很快在專營店就能買到。陳昊在發佈會後的專訪中告訴《汽車通訊社》,屆時東風日產會率先在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率先推出,並會有(讓人驚喜)的行銷舉措。

陳昊還透露:“我們還在按照國家相應的政策,積極導入聆風。後續,我們也會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導入更加有市場前瞻性的e-Power動力技術,以及其他更先進的車型。”《汽車通訊社》瞭解到,日產聆風這款全球熱銷電動汽車未來有望以進口的形式導入國內。

本屆北京車展上另一個熱門的問題就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該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汽車行業會發生巨變,未來怎麼樣,誰都不知道答案。我們歡迎新勢力汽車行業,共同推動行業進步。傳統車企有傳統車企的優勢,但是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陳昊強調:“東風日產成立15年了,日產也有近百年的時間,這些全球主流品牌車企,都已經延續幾十年、上百年時間,都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和成功經驗。一台汽車幾萬個零件,產銷之間的平衡,價值鏈的管理,管道的管理等,許多都不是一兩句話,或者花一點錢就能做到的。許多方面,傳統車企有自有的發展方式。我們歡迎競爭,不懼怕競爭。”

當然,“不懼怕競爭”的背後自然是東風日產在管道網路等方面所擁有的巨大優勢,但與此同時,陳昊也坦言:“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東風日產團隊不斷在創新和學習,為了達到目的,要有很強的韌勁和決心。我們堅持領先半步的策略,推出新能源車。而在品牌方面,我們將積極導入日產智行科技,由年青向智慧進化。”

在這個汽車大變革的時代,陳昊認為:“指南針比地圖更重要,指南針是指未來的方向,地圖是過去已經形成這個地圖上尋找自己的位置,想表達的意思,大家需要思考的超前一點,想想這個行業,或者說這個公司五年、十年以後是什麼樣,產品是什麼樣,我們消費者對我們產品期待是什麼樣,我們以什麼方式,把消費者所期待的產品給到他,這是我今天一直思考的問題。”

陳昊展望道:“東風日產本質上不是一個制造型的企業,應該是一個服務型的企業……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怎麼讓全價值鏈都為消費者服務,讓東風日產真正變成一個從關注車到關注人,更好為人提供服務的企業(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核心技術一脈相承,品質穩定而可靠。由於採用了電動車專屬的底盤結構,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的電池能夠更合理的佈局在前後排座椅之下,而不入侵發動機艙和行李艙,為日常用車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此外,152.6mm同級領先的離地間隙,結合電池包內橫樑1170Mpa的超強鋼,更好地確保了在強撞擊情況下電池的安全。

依靠深厚的純電動車研發經驗和技術積澱,日產的三電系統專業而高效。高效動力總成與再生協調回收系統相輔相成,讓軒逸·純電SYLPHY Zero Emission在常規道路行駛下,能夠實現高達22%的能量回收效率,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達到338km,並創下同級領先的百公里綜合工況電耗13.8kWh。

“今天展臺上全部是新能源車,相當於我們的新能源戰略正式發佈。我認為,在主流合資企業裡面,東風日產在電動車量產方面我們是一個先行者。軒逸·純電今年5月份有要開始預售,消費者很快在專營店就能買到。陳昊在發佈會後的專訪中告訴《汽車通訊社》,屆時東風日產會率先在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率先推出,並會有(讓人驚喜)的行銷舉措。

陳昊還透露:“我們還在按照國家相應的政策,積極導入聆風。後續,我們也會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導入更加有市場前瞻性的e-Power動力技術,以及其他更先進的車型。”《汽車通訊社》瞭解到,日產聆風這款全球熱銷電動汽車未來有望以進口的形式導入國內。

本屆北京車展上另一個熱門的問題就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該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汽車行業會發生巨變,未來怎麼樣,誰都不知道答案。我們歡迎新勢力汽車行業,共同推動行業進步。傳統車企有傳統車企的優勢,但是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陳昊強調:“東風日產成立15年了,日產也有近百年的時間,這些全球主流品牌車企,都已經延續幾十年、上百年時間,都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和成功經驗。一台汽車幾萬個零件,產銷之間的平衡,價值鏈的管理,管道的管理等,許多都不是一兩句話,或者花一點錢就能做到的。許多方面,傳統車企有自有的發展方式。我們歡迎競爭,不懼怕競爭。”

當然,“不懼怕競爭”的背後自然是東風日產在管道網路等方面所擁有的巨大優勢,但與此同時,陳昊也坦言:“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東風日產團隊不斷在創新和學習,為了達到目的,要有很強的韌勁和決心。我們堅持領先半步的策略,推出新能源車。而在品牌方面,我們將積極導入日產智行科技,由年青向智慧進化。”

在這個汽車大變革的時代,陳昊認為:“指南針比地圖更重要,指南針是指未來的方向,地圖是過去已經形成這個地圖上尋找自己的位置,想表達的意思,大家需要思考的超前一點,想想這個行業,或者說這個公司五年、十年以後是什麼樣,產品是什麼樣,我們消費者對我們產品期待是什麼樣,我們以什麼方式,把消費者所期待的產品給到他,這是我今天一直思考的問題。”

陳昊展望道:“東風日產本質上不是一個制造型的企業,應該是一個服務型的企業……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怎麼讓全價值鏈都為消費者服務,讓東風日產真正變成一個從關注車到關注人,更好為人提供服務的企業(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