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滸傳》,官沒做幾天的他,卻最先提起“招安”

招安, 勸說使歸附;用籠絡手段使投降歸順, 是合法政權對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間組織的一種安置行為。

“招安”一詞, 很多朋友是從《水滸傳》中得知的。

《水滸傳》中, 朝廷招安梁山好漢, 得以破遼國、滅方臘;可梁山好漢卻換來了悲慘的結局。

宋江, 梁山水泊老大, 力主招安。 梁山好漢最終悲慘的結局, 皆因招安而起, 宋江成為了千古罪人, 被後世之人罵了幾百年, 且會繼續被罵下去。

很多朋友知道宋江招安, 卻不一定知道誰最早提出了“招安”。 當然, 不是在梁山泊提起, 而是在落草之前提起。 誰呢?宋江的好兄弟, 景陽岡上打虎的武松。

原著道:“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 遇赦不宥, 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倘或有些決撒了, 須連累了哥哥。 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 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 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 天可憐見, 異日不死, 受了招安,

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

這是武松與宋江離別時, 說的話。 宋江如何回答呢?“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 皇天必祐”。 此時的宋江, 不需要招安, 他只需要等大赦, 大赦之後便可回鄆城縣繼續瀟灑了。

換做其他人, 跟宋江提起“招安”, 比如林沖、魯智深等人, 不會奇怪。 因為, 林沖也好、魯智深也罷, 先前都是朝廷官員, 且當了很多年的官, 對官場有所留戀很正常。 可他武松提出“招安”, 那就不正常了。 為何?因為武松之前是個愣頭青, 打虎之後才被破格錄用為都頭, 且幹了沒幾個月。 官場, 對於武松是很陌生的, 武松也不是官迷, 那他為何要提“招安”呢?

原因有三:

1、對權力的嚮往

武松雖然只是當了幾個月的都頭, 但那段時間, 眾人拿他當人看。 不像在清河縣,

他是個窮人, 別人怕他, 只因他是個愣頭青, 背後卻不把他當人。 而當了都頭不一樣了, 眾人怕他, 是因他是官, 其他人是民;眾人敬他, 是因他是打虎英雄, 是因他是縣裡的都頭。

武松做了幾個月的都頭, 嘗到了權力的滋味。 後來, 他被陷害, “金眼彪”施恩無能為力, 是因權力不如張都監。 假如施恩權力夠大, 那武松也不至於被陷害, 殺那麼多人。 所以, 武松對權力是極度嚮往的。

可現在呢?再也回不去了, 只能靠招安。

2、對公正的嚮往

武松在清河縣, 時常受到他人的欺負, 幸好他有把子力氣, 要不然會被打死;到了陽穀縣, 他本可以不殺人, 可縣官卻因金錢而維護西門慶, 武松為了公正, 才去殺了西門慶;在孟州, 武松根本沒有偷東西, 卻被陷害, 大堂之上, 有理難講, 再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 武松對公正極度的嚮往, 他想有機會招安, 再當上官, 一定要做一個清正廉潔, 秉公執法的官員, 讓更多的人得到公正。

3、對未來的一種期望

武松, 雖然只是愣頭青, 但經過哥哥被害、自己被陷害之後,

極度的渺茫, 支撐他活下去的事情幾乎沒有。 可是, 擁有一身武藝的他, 不想死, 自殺是懦夫做的事, 他是英雄。 活下去, 就需要一個目標, 而等待朝廷“招安”, 就是武松的期望, 對未來的一種期望。

4、對宋江的安慰

武松要走, 宋江一直挽留。 武松清楚, 他與宋江有區別。 宋江只需等待大赦就好, 可大赦對他沒用。 與宋江此次離別, 很可能是永別。 以後他成了草寇, 絕不可能再與大赦之後的宋江聯繫。 宋江呢?他也清楚這一點, 因此想多留武松幾日。 武松怕連累宋江, 也怕夜長夢多, 沒到二龍山就被抓。 因此, 說出“招安”, 安慰宋江, 讓宋江覺得以後還是有機會與自己的好兄弟見面的。

此處呢,武松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還好沒跟宋江去,宋江去找花榮惹了大麻煩。武松若是跟去,一定會再次被抓。

以上四點,便是武松提出“招安”的原因。但是,後來宋江提出“招安”的時候,他卻第一個反對,這又是為何呢?咱們等到那一回的時候再聊。

萌書生解讀《西遊記》、《水滸傳》、歷史與傳統文化等持續更新。不媚俗、不借鑒,觀點獨特,耐人尋味。看更多精彩文章,請及時關注。

此處呢,武松還是有先見之明的,還好沒跟宋江去,宋江去找花榮惹了大麻煩。武松若是跟去,一定會再次被抓。

以上四點,便是武松提出“招安”的原因。但是,後來宋江提出“招安”的時候,他卻第一個反對,這又是為何呢?咱們等到那一回的時候再聊。

萌書生解讀《西遊記》、《水滸傳》、歷史與傳統文化等持續更新。不媚俗、不借鑒,觀點獨特,耐人尋味。看更多精彩文章,請及時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