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陵地宮內部

規模空前的地上宮殿在秦末戰爭中坍塌焚毀,地下的宮殿卻讓世人對秦始皇刻骨銘心,19世紀70年代考古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臨潼縣東的驪山,又稱驪山陵,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 陵墓選址“南對驪山,北對渭水”,頗有氣勢。 此陵墓形制巨集巨,規模空前。 (圖8.1~圖8.3)

圖8.1 秦始皇陵

圖8.2 秦始皇陵塚(春景) 圖8.3 秦始皇陵墓

據1962年以來的多次地面與空中探測,已確定其陵園平面為具南北長軸之矩形,周以內、外二重陵牆,外圈2165米×940米,四隅建有角樓,四邊辟“司馬門”,陵門各置門闕,陵體軸線東西向,所以主要陵門位於東側。 內圈陵牆1355米×580米,北面開二門,其他三面各開一門,與外圈園門相對。 陵園內城中,陵體西北建有寢殿、便殿等建築,是陵中祭祀之所在。 陵體西面內、外垣之間,建有御苑與車馬廄以及後宮所屬的官寺衙舍等。

外垣以外,另有王室陪葬墓、兵馬俑坑、馬坑、珍禽異獸坑、跽座俑坑,以及窯址、石料加工場等。 (圖8.4)

圖8.4 秦始皇陵平面

陵體創造了中國古代帝王陵寢方上制的新形式,影響及漢乃至後代之唐、宋。 方上制,即在陵墓地面之上部分用人工夯築起方錐形的封土堆,土方量很大,此種 陵墓形制開創自秦代帝陵,一直沿用到宋代。

秦始皇陵的“方上制”是由三層方形夯土台構成的覆鬥形封土,體形高大,殘高共76米,底層約350米見方。 覆鬥形封土台位於內陵牆南部中央,封土下為秦陵地宮,地宮規模十分龐大。 經考古探測知始皇陵在地表下2.7~4米處,砌有東西寬392米,南北長460米之地宮牆垣一道,牆體均由土坯磚構成,高、厚皆為4米,牆內所圍面積約18萬平方米。 牆垣四面辟門,已發現東側有門道五條,西、北、南各一條。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始皇陵墓室內)以水銀為百川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即是說始皇陵還在地宮頂上畫了天 文圖,地面用水銀仿“五嶽”、“四瀆”,所謂“天文綿繡織被,據山種地理之勢”。
從發掘出的唐代墓來看,古代帝王墓穴內確實是有這樣的做法,描繪國土疆域的縮影,表示擁有統治國家的權力。 另外,地宮裡面砌紋石以防水,再塗一遍丹漆,防地下水反潮,墓室內設置有坡度的陶水管、石水道,地面做防洪溝,使陵墓完整地保留下來。 地宮中部約1萬平方米內,據測定呈強烈的汞異常反應,由此可印證《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大海”的記載。 另據航空測量,知墓室為矩形平面,其南、北二面各建附藏室一座。 至於墓內的具體結構與佈置,除銅槨外,推測結構仍以木構為主,或也有部分採用磚石結構的可能。 (圖8.5)

圖8.5 兵馬俑博物館始皇陵模型

秦始皇地宮尚未發掘,但周邊陪葬坑的發掘就已經震驚天下。 例如,在封土西側發現了構造精美、外觀豪華的銅車馬坑(圖8.6),陵園東側還發現了三處巨大的陶兵馬俑陪葬坑,內置眾多的陶兵馬俑和戰車,是秦始皇龐大的地下部隊(圖8.7~圖8.8)。 秦是第一個禁止在君王死後用活人陪葬的國家,代替活人的是陶俑。 另外,在封土東北有貴族陪葬墓二十餘座,驪山陵東垣外偏南處發現有陪葬墓十七座,此外還有大量銅車馬坑、有隨葬陶俑器皿和異獸珍禽坑、大型馬廄坑,等等。這些隨葬坑,均以陵體地宮為中心。

圖8.6 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 圖8.7 秦始皇陵陶俑與陶馬

圖8.8 秦始皇陵一號兵馬俑坑全景

秦始皇驪山陵範圍,並不僅限於陵垣以內,大抵包括方圓7.5公里內的地域,占地面積在56平方公里以上。比如陵園西北,有打制石材的加工場所;陵園東南約1公里處,為防止山洪衝擊,修建有一道防洪大堤;在陵園北約2.5公里處,建陵時曾在該地大量取土,後水積成池,稱為魚池,等等。驪山陵的總體佈局,採用了東西向的軸線,將主要入口置於東側,因此陵內大部分建築,都是坐西朝東。而作為“後宮”的附屬建築及設施,則基本集中於西部,亦即地宮與封土之後。驪山陵的規模巨大與氣勢雄偉,是我國古代陵墓工程的壯舉。它的構思與佈局原則,對後代兩漢和唐、宋的帝王陵寢,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秦二世胡亥葬于杜南宜春苑(今西安曲江南),其陵園與始皇陵不可同日而語。(圖8.9)

圖8.9 西安秦二世皇帝陵

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問,免費領取萬本好書

書名:古都西安

作者:賀從容 編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59.00

另外,在封土東北有貴族陪葬墓二十餘座,驪山陵東垣外偏南處發現有陪葬墓十七座,此外還有大量銅車馬坑、有隨葬陶俑器皿和異獸珍禽坑、大型馬廄坑,等等。這些隨葬坑,均以陵體地宮為中心。

圖8.6 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 圖8.7 秦始皇陵陶俑與陶馬

圖8.8 秦始皇陵一號兵馬俑坑全景

秦始皇驪山陵範圍,並不僅限於陵垣以內,大抵包括方圓7.5公里內的地域,占地面積在56平方公里以上。比如陵園西北,有打制石材的加工場所;陵園東南約1公里處,為防止山洪衝擊,修建有一道防洪大堤;在陵園北約2.5公里處,建陵時曾在該地大量取土,後水積成池,稱為魚池,等等。驪山陵的總體佈局,採用了東西向的軸線,將主要入口置於東側,因此陵內大部分建築,都是坐西朝東。而作為“後宮”的附屬建築及設施,則基本集中於西部,亦即地宮與封土之後。驪山陵的規模巨大與氣勢雄偉,是我國古代陵墓工程的壯舉。它的構思與佈局原則,對後代兩漢和唐、宋的帝王陵寢,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秦二世胡亥葬于杜南宜春苑(今西安曲江南),其陵園與始皇陵不可同日而語。(圖8.9)

圖8.9 西安秦二世皇帝陵

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問,免費領取萬本好書

書名:古都西安

作者:賀從容 編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59.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