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博世智慧交通方案亮相北京車展,卡位自動駕駛多級要塞

北京車展4月25號開幕至今, 蔚來、威馬、拜騰、小鵬等新造車勢力齊數亮相, 與傳統汽車企業同台競技的場面成為最大看點。

但是整車企業在前端激烈角逐背後,

往往有大批“賣水人”成為隱形贏家。 這其中除了拿下大量動力電池訂單的寧德時代, 還有博世、安波福、大陸集團這樣的一級供應商。

4月26日, 博世在北京車展期間展出了全套智慧交通解決方案, 並宣佈, 2017年博世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在華銷售額高達829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25%。

“這一成績取決於持續的在華投資以及在生產研發能力上的拓展。 ”博世方面表示。 據鈦媒體瞭解, 截至2017年底, 博世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在華擁有23個生產基地, 而同時, 博世在華的汽車業務佈局仍在加大:

2018年五月, 博世汽車多媒體事業部蕪湖新廠正式開業, 未來將以生產車載資訊娛樂系統為主;
2018年十一月, 博世亞太地區首個智慧化助力器(iBooster 2.0)生產基地將于南京正式投入生產,
滿足中國對電氣化及自動化駕駛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
位於常州武進的博世汽車電子事業工廠二期也將在今年完成擴建, 總投資額將達8億元人民幣;
博世和中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將在太倉和柳州建立新廠, 將於今年4月和6月相繼落成, 未來將主要生產新能源產品、電噴系統與控制器。

此外, 博世於今年初在全球成立全新的智慧網聯事業部, 同時將中國設為重點拓展的戰略市場。 “博世很早就認識到互聯駕駛是一塊重要的增長領域, 除了讓汽車與用戶、互聯網即時互聯以外, 我們同樣將目光投向更貼近消費者的出行服務領域。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慧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表示。

除了正在中國加快戰略佈局和資源投入, 在底層技術研發上, 博世也在智慧交通各個環節推出了成熟方案, 而在感測器、制動、動力總成等方面, 博世的產品更是已經實現大規模應用, 佔據了要塞級地位。 北京車展上, 博世對此都一一進行了展出。

感知系統

自動駕駛感知方案

北京車展上, 博世展出了Level3級自動駕駛感知方案。 可以看到, 遍佈車身的感測器主要分為三大類型:毫米波雷達, 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 其中位於車前中央的是一顆長距毫米波雷達, 探測距離在250米左右, 而分佈于車前兩側的則是兩顆短距離毫米波雷達, 探測距離在150米左右。

毫米波雷達的優點是全天候適應, 技術成熟, 魯棒性高, 但是對於非規則性物體, 比如人體等的感知存在一定短板, 因此, 攝像頭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方案, 而博士在這兩大傳感都擁有長期研發積澱。

博世位於車前中央的長距離雷達

“我們在攝像頭領域發展了35-40年, 在毫米波雷達發展了35年, 這些經驗都可以提供給主機廠。 ”博世現場工作人員告訴鈦媒體。

此外, 據透露, 在能夠實現精准測距的第三套冗餘感知方案——雷射雷達方面, 博世也在其德國總部投入研發。

高精地圖:博世道路特徵

同時,在無人駕駛必備的高精度地圖方面,博世也在2017年4月聯手百度、高德和四維圖新三大地圖廠商,建立了“博世道路特徵”計畫,將利用自身在攝像頭和雷達方面的規模基礎,為高精地圖提供提供即時資料更新。

博世的這個項目已經初步落地,並在北京車展進行了展出。據現場博世工程師介紹,目前,博世已經在為三大地圖廠商提供演算法,用以解決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資料的融合,以及這兩大感測器獲取資料到傳輸資料的篩選問題。

博世聯合百度、高德、四維圖新發起的道路特徵專案

“畢竟不是所有獲取的資料都需要傳輸回去,這對成本要求太高了。”博世工程師表示,“因此,我們的演算法也會解決對比和篩選的問題,比如,發現獲取的資料與原有地圖重合,或者有出入,就會對比篩查,將有價值的資訊進行傳輸。”

針對在該領域已經存在的Deepmap、極奧科技等創業公司,利用攝像頭採集資料生成高精地圖的方案,博世工程師向鈦媒體表示,“兩種方案的路徑類似,但是它們的資料來源只有攝像頭資料,而博世的道路特徵方案則有毫米波雷達的資料,毫米波雷達獲取資訊的絕對定位精度,可以達到政府10cm,這對高精地圖的資料補充是非常有説明的。”

同時,自動駕駛以及未來車內智慧交互將產生大量資料,這對車內資料傳輸效率將帶來挑戰“畢竟現有的CAN匯流排頻寬上線只有1MB,因此博世也針對自動駕駛需求推出了CAN- FD過渡方案,其頻寬上線是5MB,但是在2020年以後,乙太網肯定會大面積運用,雙線會達到100MB的頻寬。”現場博世該業務領域工程師告訴鈦媒體。

增強定位方案

Gnss增強定方案

而在高精度定位方面,博世也推出了Gnss增強定位方案,中國地區將在2021年實現量產,“該方案將對獲取到的千尋位置和GPS的資料進行對比和處理,由此測算汽車的位置,提供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同時該方案也具有慣導能力,即便在沒有通信信號的狀態,也能為車輛提供基礎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資訊。”

現場的博世工程師告訴鈦媒體,該方案的定位精度能夠做到0.5米,而傳統的定位方案誤差在10米左右,而0.5米的精度相當於可以測算出汽車在行駛中處於哪條車道。

控制環節:冗余轉向和冗餘制動

在自動駕駛的制動環節,博已經具備iBooster 2.0和ESP的黃金組合。“刹車制動的關鍵部件是ESP,但是在自動駕駛中,一旦ESP失效,iBooster會提供一個全車制動的冗餘方案。”博世工程師告訴鈦媒體。

據瞭解,iBooster的原理是通過感測器與電機的配合替代傳統刹車系統中的真空泵,為新能源車提供制動產品,還可以借助更快的減壓性能為輔助駕駛,以及L3(包含L3)以上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冗餘制動系統。

對於擁有成熟制動方案的汽車廠商來說,iBooster作為一項新興技術,或許還面臨著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驗證,以及成本問題,因此傳統燃油車企對於該方案還在觀望階段。

“新能源汽車廠商對此都抱有很大興趣,因為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也就沒有真空源,電子真空泵的制動效果不夠好。”該工程師表示,“大部分國內的新造車企業都和我們有接觸或合作。”

除了制動,博世也在本次車展展出了Servolectric電助力轉向系統,據介紹,該方案內部電機採用了雙繞組設計,一個繞組失效後ECU會進行感知,從而啟動另一個繞組,相當於為轉向系統提供了一個冗餘設計。

博世現場的工程師向鈦媒體表示,傳統汽車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只有一個繞組,失效後可以由人工接管,但是自動駕駛過程中,人不一定能夠隨時接管,甚至在更高階自動駕駛,已經不需要人來操作,而ECU又是汽車當中最容易出現故障的部件,因此冗餘轉向系統十分必要。

博世動力總成方案

除了智慧駕駛,在電動化領域,博世也展出了完整的電動車電氣架構,包括動力總成、電控以及電池管理等方案。

由此可見,在智慧駕駛的長週期角逐中,能夠敏銳把握轉型時機,在技術上擁有長期沉澱,且對汽車製造環節具有大量把控能力的供應商巨頭們,才是真正隱形的實力派。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同時,在無人駕駛必備的高精度地圖方面,博世也在2017年4月聯手百度、高德和四維圖新三大地圖廠商,建立了“博世道路特徵”計畫,將利用自身在攝像頭和雷達方面的規模基礎,為高精地圖提供提供即時資料更新。

博世的這個項目已經初步落地,並在北京車展進行了展出。據現場博世工程師介紹,目前,博世已經在為三大地圖廠商提供演算法,用以解決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資料的融合,以及這兩大感測器獲取資料到傳輸資料的篩選問題。

博世聯合百度、高德、四維圖新發起的道路特徵專案

“畢竟不是所有獲取的資料都需要傳輸回去,這對成本要求太高了。”博世工程師表示,“因此,我們的演算法也會解決對比和篩選的問題,比如,發現獲取的資料與原有地圖重合,或者有出入,就會對比篩查,將有價值的資訊進行傳輸。”

針對在該領域已經存在的Deepmap、極奧科技等創業公司,利用攝像頭採集資料生成高精地圖的方案,博世工程師向鈦媒體表示,“兩種方案的路徑類似,但是它們的資料來源只有攝像頭資料,而博世的道路特徵方案則有毫米波雷達的資料,毫米波雷達獲取資訊的絕對定位精度,可以達到政府10cm,這對高精地圖的資料補充是非常有説明的。”

同時,自動駕駛以及未來車內智慧交互將產生大量資料,這對車內資料傳輸效率將帶來挑戰“畢竟現有的CAN匯流排頻寬上線只有1MB,因此博世也針對自動駕駛需求推出了CAN- FD過渡方案,其頻寬上線是5MB,但是在2020年以後,乙太網肯定會大面積運用,雙線會達到100MB的頻寬。”現場博世該業務領域工程師告訴鈦媒體。

增強定位方案

Gnss增強定方案

而在高精度定位方面,博世也推出了Gnss增強定位方案,中國地區將在2021年實現量產,“該方案將對獲取到的千尋位置和GPS的資料進行對比和處理,由此測算汽車的位置,提供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同時該方案也具有慣導能力,即便在沒有通信信號的狀態,也能為車輛提供基礎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等資訊。”

現場的博世工程師告訴鈦媒體,該方案的定位精度能夠做到0.5米,而傳統的定位方案誤差在10米左右,而0.5米的精度相當於可以測算出汽車在行駛中處於哪條車道。

控制環節:冗余轉向和冗餘制動

在自動駕駛的制動環節,博已經具備iBooster 2.0和ESP的黃金組合。“刹車制動的關鍵部件是ESP,但是在自動駕駛中,一旦ESP失效,iBooster會提供一個全車制動的冗餘方案。”博世工程師告訴鈦媒體。

據瞭解,iBooster的原理是通過感測器與電機的配合替代傳統刹車系統中的真空泵,為新能源車提供制動產品,還可以借助更快的減壓性能為輔助駕駛,以及L3(包含L3)以上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冗餘制動系統。

對於擁有成熟制動方案的汽車廠商來說,iBooster作為一項新興技術,或許還面臨著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驗證,以及成本問題,因此傳統燃油車企對於該方案還在觀望階段。

“新能源汽車廠商對此都抱有很大興趣,因為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也就沒有真空源,電子真空泵的制動效果不夠好。”該工程師表示,“大部分國內的新造車企業都和我們有接觸或合作。”

除了制動,博世也在本次車展展出了Servolectric電助力轉向系統,據介紹,該方案內部電機採用了雙繞組設計,一個繞組失效後ECU會進行感知,從而啟動另一個繞組,相當於為轉向系統提供了一個冗餘設計。

博世現場的工程師向鈦媒體表示,傳統汽車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只有一個繞組,失效後可以由人工接管,但是自動駕駛過程中,人不一定能夠隨時接管,甚至在更高階自動駕駛,已經不需要人來操作,而ECU又是汽車當中最容易出現故障的部件,因此冗餘轉向系統十分必要。

博世動力總成方案

除了智慧駕駛,在電動化領域,博世也展出了完整的電動車電氣架構,包括動力總成、電控以及電池管理等方案。

由此可見,在智慧駕駛的長週期角逐中,能夠敏銳把握轉型時機,在技術上擁有長期沉澱,且對汽車製造環節具有大量把控能力的供應商巨頭們,才是真正隱形的實力派。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