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國“搶人大戰”持續升溫,這座城市直接送房!

畢業季又來臨。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 再創歷史新高。 但西安、南京、武漢等20多個城市卻接連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

送房、送錢、送戶口, 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讓昨天還發愁“畢業即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們, 仿佛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各個城市不夠分的“唐僧肉”。

但當看到珠海24日出臺的人才新政之後, 恐怕要驚呆了:

珠海這種給人才贈送50%房屋產權的做法, 在全國都屬於首創!

隨著新一線、二線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對人才的爭奪, 人才就業不再偏愛一線城市, 包括杭州、成都等眾多新一線城市的吸引力不斷上升, 2017年上半年開始的人才爭奪戰中, 效果就已逐漸顯現。

“搶人大戰”初見成效

這場持續一年半的搶人大戰, 杭州成為最大贏家。

4月19日, 獵聘發佈的《2018Q1中高端人才薪酬與流動大資料包告》中顯示, 從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這一年半時間內, 在全國人才淨流入率排名最高的15個城市中, 杭州居全國第一。 前四名都被二線城市包攬:杭州、長沙、成都和武漢, 人才淨流入率分別為13.60%、10.24%、10.19%、9.79%。

資料來源丨獵聘大資料研究院

據調查, 人才選擇去杭州工作排名前三的原因為:

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45.75%

杭州人文自然環境俱佳 43.11%

民營經濟活躍, 就業創業機會多 31.67%

相比之下, 一線城市的排名相對靠後。 深圳、上海、北京、廣州人才淨流入率分別為9.62%、6.87%、5.65%、5.03%。

眾多新一線、二線城市之間曠日持久的搶人大戰, 人們早已見怪不怪。 而日前, 北京宣佈推出近2年的積分落戶政策即將開啟申報通道, 表示著這場爭奪戰也上升到一線城市之間。

部分城市的部分政策 資料來源丨微輿情

2018年3月下旬, 北京和上海陸續推出人才新政, 節奏比二線城市慢了一些, 所以人口淨流入率略低, 但一線城市所釋放的人才政策仍有強大的磁場。 有資料顯示, 在平均年薪排名最高的20個城市中, 一線城市位列前茅, 其中北京的平均年薪排名最高, 為24.28萬元;上海、深圳、廣州的平均年薪分別為23.65萬元、23.60萬元、21.39萬元。

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 不少二線城市的搶人政策卓有成效。

3月22日, 西安市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線上落戶大西安”的新舉措, 引全國關注。“人才新政”推出當天就有8050人落戶西安,3天遷入1.5萬人。

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佈的《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經濟發展強勁的“新一線城市”是白領最偏愛的跳槽目的地。報告顯示,2018年跳槽時,有33.2%的白領選擇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超越傳統一線城市的32.7%,成為白領最偏愛的跳槽城市類型。

那麼,到底“人才爭奪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搶人大戰”背後是人口紅利的衰減

之所以要“搶人”,正是因為“人”變得稀缺了,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全國範圍內人口紅利的衰減。

按照經濟發展的邏輯,一個國家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準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於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這便是人口經濟學家口中的“人口紅利”。

《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顯示,2013年以前,我國勞動適齡人口(16-64歲)的數量始終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從1982年的6.25億人增至2013年的10.06億人,從而確保了國民經濟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200萬,由此也形成了“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格局。

然而,2014年我國16-64周歲的適齡勞動人口首次出現下降,較2013年減少了113萬人,此後更是連年下降。倘若縮小年齡範圍,我國16-59周歲的人口規模早在2012年便出現了減少,由前一年的92543萬人減至92198萬人,減少了345萬,此後更是每年都有減少——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減少371萬,2015年減少487萬,2016年減少349萬。這也標誌著我國“路易斯拐點”的到來與人口紅利的衰減。

與此同時,我們所處的社會正呈現出日漸嚴重的老齡化態勢。2016年,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所占比重已經達到10.8%。而當前參與“人才爭奪戰”的一二線城市的不少地方均已呈現出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人口老齡化特徵:2016年,北京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超過24%,上海為20.6%,廣州為11.9%,南京為11%,武漢為13.7%,成都為14.5%。

因而,適齡勞動力便成了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珍貴資源,對全國來說如此,對城市來說亦如此。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而這次“人才爭奪戰”的發生說明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向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傳導。”

引全國關注。“人才新政”推出當天就有8050人落戶西安,3天遷入1.5萬人。

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佈的《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經濟發展強勁的“新一線城市”是白領最偏愛的跳槽目的地。報告顯示,2018年跳槽時,有33.2%的白領選擇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超越傳統一線城市的32.7%,成為白領最偏愛的跳槽城市類型。

那麼,到底“人才爭奪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搶人大戰”背後是人口紅利的衰減

之所以要“搶人”,正是因為“人”變得稀缺了,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全國範圍內人口紅利的衰減。

按照經濟發展的邏輯,一個國家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準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於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這便是人口經濟學家口中的“人口紅利”。

《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顯示,2013年以前,我國勞動適齡人口(16-64歲)的數量始終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從1982年的6.25億人增至2013年的10.06億人,從而確保了國民經濟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200萬,由此也形成了“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格局。

然而,2014年我國16-64周歲的適齡勞動人口首次出現下降,較2013年減少了113萬人,此後更是連年下降。倘若縮小年齡範圍,我國16-59周歲的人口規模早在2012年便出現了減少,由前一年的92543萬人減至92198萬人,減少了345萬,此後更是每年都有減少——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減少371萬,2015年減少487萬,2016年減少349萬。這也標誌著我國“路易斯拐點”的到來與人口紅利的衰減。

與此同時,我們所處的社會正呈現出日漸嚴重的老齡化態勢。2016年,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所占比重已經達到10.8%。而當前參與“人才爭奪戰”的一二線城市的不少地方均已呈現出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人口老齡化特徵:2016年,北京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超過24%,上海為20.6%,廣州為11.9%,南京為11%,武漢為13.7%,成都為14.5%。

因而,適齡勞動力便成了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珍貴資源,對全國來說如此,對城市來說亦如此。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而這次“人才爭奪戰”的發生說明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向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傳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