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孔子對工作的達觀態度

作者:劉瑞

他也要食人間煙火, 也會有生老病死的困惑, 也曾有“致學、而立、不惑、知天命、從心所欲不逾矩”等一系列人生階段, 更有理想和現實的權衡掙扎。

西元前532年, 孔子的兒子誕生了。 因為國君魯昭公賜鯉魚於他, 於是其子取名鯉, 字伯魚。 這便是獨子孔鯉。

春秋時代後期,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對各地諸侯的震懾力。 各諸侯國間, 亂象迭出, 如晉平公淫亂無道, 六卿把持國政, 不斷出兵攻打東邊的侯國;再如楚靈王軍隊強大, 時常侵犯中原各國。

魯國既小又弱, 歸附楚國就惹怒晉國;歸附晉國就招致楚國來討伐;齊是大國又靠近魯國, 如果應對不周到, 齊國的軍隊也來侵犯。

西元前517年, 魯國發生內亂, 魯昭公逃往齊國。 孔子也來到了齊國, 於是有了著名的“齊景公問政於孔子”。 孔子說了句千古名言:“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

“君王要像個君王, 臣子要像個臣子, 父親要像個父親, 兒子要像個兒子。 ”這話道理很簡單, 就是說要各司其職, 各安其位。 但卻讓齊景公如醍醐灌頂, 回去便跟宰相晏嬰商量想送尼溪的田地封賞給孔子, 只是被晏嬰勸阻了。

孔子所說的“君臣父子”意指等級、秩序。 孔子提倡通過“克己復禮”來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 像周公在世時一樣, 國家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了。

他常說:“周監於二代, 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周監於二代”, 是說周朝所建立的文化是集夏、商兩朝之大成。 “鬱鬱”是形容詞, 是指非常茂盛、光輝偉大的人文文化。 那也是孔子畢生所追尋的文化精神。

話說此時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 偉大的周公早已英魂遠逝, 他制定的禮樂也土崩瓦解了。 這是個比拳頭大小的時代。 弑君篡位、謀逆作亂, 到處都是亂臣賊子, 且個個爭鬥不休, 弄得民不聊生。 孔子很是看不慣這個時代, 所以常常感歎:“禮崩樂壞, 禮崩樂壞啊!”

西元前512年, 孔子已經四十歲了, 經過幾十年的磨練, 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所以自稱“四十歲不惑”。 又過了十多年, 五十一歲的孔子正式從政了。 初為中都宰, 一年後又做司空, 後來做到大司寇, 相當於現在的法律部長。

魯定公十年, 魯定公與齊景公會于夾谷, 孔子文攻武備, 取得外交上的勝利, 使齊歸還之前侵佔魯的汶陽等地。

又過了三年, 為重新確立魯公室的權威, 孔子策劃實施了墮三都的政治軍事行動, 希望能夠削減三桓大夫的實力, 然而最終功敗垂成。 但是, 從對齊國的政治外交到國內的軍事作為, 可以看出孔子確實有才幹且膽識過人, 所以被魯定公賞識。

在孔子治理下的魯國頗有起色,這引起了鄰居齊國的忌憚,於是向魯國贈送美女寶馬,使魯定公沉醉於享樂,不問朝政。這導致孔子與魯公、掌權的季康子等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孔子憤然出走,離開了魯國。

《論語》中孔子曾對顏回說過“用我呢,我就積極努力的去幹;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

後來被當權者做為統治工具的“孔孟之道”,誕生之際並不像後來那樣充滿奴性,而是有著剛健清新的一面。而春秋時期的知識份子,以君王的師友自居,大都品格高尚、思想自由,他們不崇拜強權,合則留、不合則去。這種達觀淡然的態度,實令今人欽佩。

在孔子治理下的魯國頗有起色,這引起了鄰居齊國的忌憚,於是向魯國贈送美女寶馬,使魯定公沉醉於享樂,不問朝政。這導致孔子與魯公、掌權的季康子等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孔子憤然出走,離開了魯國。

《論語》中孔子曾對顏回說過“用我呢,我就積極努力的去幹;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

後來被當權者做為統治工具的“孔孟之道”,誕生之際並不像後來那樣充滿奴性,而是有著剛健清新的一面。而春秋時期的知識份子,以君王的師友自居,大都品格高尚、思想自由,他們不崇拜強權,合則留、不合則去。這種達觀淡然的態度,實令今人欽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