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柔情的風兒 甘肅和政太子山傳說

柔情的風兒

作者:範祥明

柔情的風兒, 吹動你懵懂的雙眼, 天邊的雲朵, 牽起你飛翔的翅膀, 多情的羊羔花, 帶給你最深的祝願, 孤獨的神鷹, 陪伴你流浪到天邊, 我的明月, 照亮你前行的山路, 我的綠洲, 撫慰你溫暖的甜夢, 慈祥的阿媽, 會告訴你最美的格薩爾神話, 心愛的拉姆, 卷起你飄逸的秀髮, 我想為你在納木錯提一滴淚, 那是我想你念你的一切, 你是我, 踏遍千山萬水尋找的信念, 亦是我, 魂牽夢繞夢裡吟唱的哀愁, 轉山的波姆, 阿尼瑪卿神山始終是你最深情的呼喚, 酥油燈下的阿媽一直牽掛異鄉的孩兒,
親愛的拉姆, 你從梅裡雪山走來, 帶著雪域的虔誠帶著高原的熱情, 我願與你一起尋覓天邊的香巴拉, 只為將你捧在我心間, 那是我心與神的交融, 伸向聖地的唐蕃古道, 綿延了上千年的雨, 那是文成公主的夢嗎?蜿蜒的河水倒淌不絕, 那是松贊干布的願嗎?馬背上的漢子笑對長空, 美麗的羌塘草原上, 好似每棵草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浩翰的大漠裡, 好似每粒沙都有不息的生命, 聖潔的湖水染藍高原大地, 天空中依然彌漫著, 彌漫著阿媽醇香的酥油茶, 黑色帳篷中, 伴隨著倉央嘉措的情歌, 古老的種子又開始發芽, 阿柔姑娘的深情依舊蔓延在古道, 任憑那飄落千年的雨再飄灑千年, 遠牧的心上人, 踏著空曠馬蹄聲,
漸漸地消失在天際, 異鄉國度流浪的遊子, 深深皺紋, 訴說天邊最美的巴拉格宗, 夢中的綠洲, 心愛的波姆, 心的嚮往, 愛的路上, 我們依舊在努力!

甘肅和政太子山:茶馬古道上的西秦傳說

太子山是和政的一座名山, 周邊被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大山所包圍, 山清水秀, 地勢險要。 有人曾作過統計, 太子山地區分佈著29條河流, "它們"給太子山帶來了靈氣, 也讓太子山充滿了神秘色彩。

"太子山"顧名思義與某位太子有關。 幾乎每一個到太子山的遊客都會不由自主地詢問: "太子山究竟與哪位太子有關係?"

有人說, 太子山因秦始皇的太子扶蘇在此征戰而得名;也有人說, 太子山因為西秦太子而得名。 究竟哪一種說法對呢?端午節這一天, 記者冒雨趕赴太子山一探究竟。

河邊、草地上"漫花兒"

太子山距離蘭州並不遠, 只需要三個小時就到了。 過了臨夏, 往前走30多公里就是太子山了。 一連5天的大雨過後, 讓太子山風景區格外透亮、清新,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泥草味。 臨夏有"花兒之鄉"的美稱,

每逢端午、重陽等節日時, 甘肅、青海、寧夏三地的花兒好家就成群結伴地來到太子山, 一群男男女女在河邊、林間、草地上, 圍成一個小圈, 開始"漫花兒"。

"花兒在我心上呢, 心想要唱就唱呢。 唱是輩輩發旺呢, 不唱窮根子紮上呢……"小媳婦模樣的女子站在圈子裡開始先唱了起來, 因為羞澀使得原本紅紅的臉蛋看上去更紅了。 一曲唱畢, 圍觀的男人們開始喝彩叫好。 這時, 人群裡一個小夥子站出來開始對歌。 就這樣, 他們五六個人, 甚至更多人, 圍坐在一起。 男子們喝著啤酒懶洋洋地、女人們羞澀地低著頭。 原始的花兒對唱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與往年不同的是, "花兒皇后"蘇平和能歌善舞的"花兒王子"馬俊的到來讓太子山更加熱鬧了。

他們對花兒的演繹堪稱完美, 對尖音、蒼音運用自如。 歌聲、掌聲、喝彩聲響徹雲霄。

一座生物聚寶盆

太子山由公太子、母太子、睡太子三座山峰構成, 其中母太子山海拔4368米, 是三座山中最高的山峰。 建於明代的河州二十四關之一的槐樹關是通往太子山的咽喉要道, 可惜的是, 今天已經很難找到槐樹關的遺址了, 只能聽到留在這裡的傳說。

這裡四面高山環抱, 森林密佈, 盛產山珍、藥材, 是野生植物的聚寶盆。 有人曾經就太子山槐樹關森林資源進行過調查統計, 整個區內有各類喬灌木樹種達200多種, 野生花木170 餘種, 野生藥材達200多種, 擁有一定經濟和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達10餘種以上。 野生藥材有:冬蟲夏草、野黨參、當歸、紅三七、黃連等名貴中草藥。 山珍野果有:蕨菜、鹿角菜、烏龍頭、蘑菇、野蔥、野韭菜、野李子、野莓子、毛核桃等等。

子虛烏有的扶蘇傳說

臨夏及其周邊的臨洮、渭源等地有不少關於太子的傳說,也有不少以"太子" 命名的地名,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地名有太子寺、太子山,與太子有關的傳說有殺王坡、望兒嶺、皇后溝、秦王寺等。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這些傳統地名和秦始皇及其太子扶蘇密切相關,其中殺王坡傳說為扶蘇太子遇難處。

甘肅是秦長城的西起點。一般來說,甘肅境內的秦代長城有兩條,即戰國秦長城和秦長城。甘肅境內的戰國秦長城殘跡從今臨洮縣城西北三十裡墩的望兒台開始,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鎮遠、環縣、華池八個縣。在靜寧過葫蘆河、六盤山,入固原縣境,再由固原縣境折向東北方向,經甘肅省鎮原、華池、環縣,進入陝西。經過縣、延安、綏德,止于黃河邊。

部分專家認為,秦長城是秦始皇派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逐匈奴時所修築。但也有專家認為,甘肅境內的秦長城全部為戰國時期所修;也就是說,蒙恬和太子扶蘇沒有在甘肅境內修過長城。研究認為,扶蘇和蒙恬修長城時,駐紮在上郡(在陝西榆林南)一帶,至今陝北還保存著扶蘇墓和蒙恬墓。顯然,殺王坡是一個附會而來的故事。

因此專家認為,臨夏等地的傳說似乎與西秦國有關。太子寺、太子山其實與西秦國太子息息相關。

鮮卑民族的一段往事

西秦是鮮卑民族建立的一個政權。鮮卑族是秦漢時遊牧於今內蒙古額爾古納河以南的一個民族,屬東胡。西漢時臣服于匈奴,東漢時歸附于東漢,西元90年前後蒙古為鮮卑所占,留在這裡的10余萬匈奴被鮮卑吸收。魏晉時期,鮮卑族分裂為若干個部,東部主要有宇文部和慕容部,西部主要有拓跋部、禿髮部和乞伏部。除宇文部外,其他各部都在中原地區建立過政權,即前燕、後燕、西燕和南燕。西部鮮卑乞伏部建立的政權稱西秦、禿髮部建立的政權稱南涼。

魏晉之際,鮮卑乞伏部遷到今天的寧夏後,逐漸強大起來。至乞伏國仁時,已曆五世。國仁的祖父大寒,父親司繁,為了躲避後趙石勒的擴展鋒芒,又遷徙到了今甘肅境內。最後,以苑川(今榆中縣北)為活動中心,並定居下來。是時,前秦國力強盛,乞伏司繁歸服了前秦。苻堅封司繁為南單于,後又任命為使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乞伏氏在隴西鮮卑各部落中是最強大的。司繁死後,苻堅仍以乞伏國仁繼任單于,兼使持節都督諸軍事、鎮西將軍,坐鎮隴右。

西元383年,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戰敗,國內各族豪酋,乘機舉兵獨立。乞伏國仁也集結諸部,擁兵隴右。385年,苻堅被姚萇所殺,乞伏國仁在今榆中縣內,建立西秦割據政權。乞伏國仁在位4年。他死後,其弟乞伏乾歸繼位,遷都金城,曾一度歸服後秦。乾歸死,其子乞伏熾盤繼位,於412年遷都木包罕(今臨夏),直到431年被滅,先後在臨夏建都近20餘年。

太子山在和政通往甘南的交通要道上,乞伏熾盤有可能派遣太子鎮守太子山。當地的老百姓有可能把西秦太子當做秦太子。

茶馬古道上的太子傳說

在明清時期,太子山一帶是茶馬交易的重要地區,中央政府在此和藏、蒙古等民族進行茶葉換馬匹的交易。在採訪中,太子山內一個叫埡口的地方,這裡有一條可以通往甘南草原的路,也是曾經的茶馬古道。

在太子山中我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傳說中太子山的兩大主峰本是一對恩愛夫妻,後來母太子山越來越高,超過公太子山。公太子心懷不滿,便削掉了母太子的頭頂,母太子山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原來美麗的太子山下面竟然隱藏著如此淒慘的故事。但不知西秦太子是否聽說過這樣的故事。正是這些傳說的故事給太子山增添了無盡色彩。

山珍野果有:蕨菜、鹿角菜、烏龍頭、蘑菇、野蔥、野韭菜、野李子、野莓子、毛核桃等等。

子虛烏有的扶蘇傳說

臨夏及其周邊的臨洮、渭源等地有不少關於太子的傳說,也有不少以"太子" 命名的地名,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地名有太子寺、太子山,與太子有關的傳說有殺王坡、望兒嶺、皇后溝、秦王寺等。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這些傳統地名和秦始皇及其太子扶蘇密切相關,其中殺王坡傳說為扶蘇太子遇難處。

甘肅是秦長城的西起點。一般來說,甘肅境內的秦代長城有兩條,即戰國秦長城和秦長城。甘肅境內的戰國秦長城殘跡從今臨洮縣城西北三十裡墩的望兒台開始,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鎮遠、環縣、華池八個縣。在靜寧過葫蘆河、六盤山,入固原縣境,再由固原縣境折向東北方向,經甘肅省鎮原、華池、環縣,進入陝西。經過縣、延安、綏德,止于黃河邊。

部分專家認為,秦長城是秦始皇派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逐匈奴時所修築。但也有專家認為,甘肅境內的秦長城全部為戰國時期所修;也就是說,蒙恬和太子扶蘇沒有在甘肅境內修過長城。研究認為,扶蘇和蒙恬修長城時,駐紮在上郡(在陝西榆林南)一帶,至今陝北還保存著扶蘇墓和蒙恬墓。顯然,殺王坡是一個附會而來的故事。

因此專家認為,臨夏等地的傳說似乎與西秦國有關。太子寺、太子山其實與西秦國太子息息相關。

鮮卑民族的一段往事

西秦是鮮卑民族建立的一個政權。鮮卑族是秦漢時遊牧於今內蒙古額爾古納河以南的一個民族,屬東胡。西漢時臣服于匈奴,東漢時歸附于東漢,西元90年前後蒙古為鮮卑所占,留在這裡的10余萬匈奴被鮮卑吸收。魏晉時期,鮮卑族分裂為若干個部,東部主要有宇文部和慕容部,西部主要有拓跋部、禿髮部和乞伏部。除宇文部外,其他各部都在中原地區建立過政權,即前燕、後燕、西燕和南燕。西部鮮卑乞伏部建立的政權稱西秦、禿髮部建立的政權稱南涼。

魏晉之際,鮮卑乞伏部遷到今天的寧夏後,逐漸強大起來。至乞伏國仁時,已曆五世。國仁的祖父大寒,父親司繁,為了躲避後趙石勒的擴展鋒芒,又遷徙到了今甘肅境內。最後,以苑川(今榆中縣北)為活動中心,並定居下來。是時,前秦國力強盛,乞伏司繁歸服了前秦。苻堅封司繁為南單于,後又任命為使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乞伏氏在隴西鮮卑各部落中是最強大的。司繁死後,苻堅仍以乞伏國仁繼任單于,兼使持節都督諸軍事、鎮西將軍,坐鎮隴右。

西元383年,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戰敗,國內各族豪酋,乘機舉兵獨立。乞伏國仁也集結諸部,擁兵隴右。385年,苻堅被姚萇所殺,乞伏國仁在今榆中縣內,建立西秦割據政權。乞伏國仁在位4年。他死後,其弟乞伏乾歸繼位,遷都金城,曾一度歸服後秦。乾歸死,其子乞伏熾盤繼位,於412年遷都木包罕(今臨夏),直到431年被滅,先後在臨夏建都近20餘年。

太子山在和政通往甘南的交通要道上,乞伏熾盤有可能派遣太子鎮守太子山。當地的老百姓有可能把西秦太子當做秦太子。

茶馬古道上的太子傳說

在明清時期,太子山一帶是茶馬交易的重要地區,中央政府在此和藏、蒙古等民族進行茶葉換馬匹的交易。在採訪中,太子山內一個叫埡口的地方,這裡有一條可以通往甘南草原的路,也是曾經的茶馬古道。

在太子山中我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傳說中太子山的兩大主峰本是一對恩愛夫妻,後來母太子山越來越高,超過公太子山。公太子心懷不滿,便削掉了母太子的頭頂,母太子山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原來美麗的太子山下面竟然隱藏著如此淒慘的故事。但不知西秦太子是否聽說過這樣的故事。正是這些傳說的故事給太子山增添了無盡色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