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臨夏州和政縣寺溝:比歌賽詩漫花兒

和政縣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風景名勝遍佈全縣, 松鳴須彌翠色、懸壺點漏、雪山映月、安遠晴嵐、赤壁晚照、清虛晨鐘、午夜泉聲、三河春浪, 這八景被史書稱之為“甯河八景”。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 又形成了“和政八景”, 既松鳴岩、滴珠山、南陽山、鐵溝、寺溝、柳梅灘、三岔溝、湫池溝八處自然風景區。 不論是古“甯河八景”, 還是新“和政八景”, 都是大自然對和政這塊熱土的眷顧、賜予的瑰寶。

從古到今, 風景名勝也隨著自然的四季更換、日月交替和人事活動的變化, 自然中融入了人文, 或親近, 或神秘, 顯得獨特而魅麗。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寺溝又稱“小普陀山”, 又有“普陀仙境”之美譽。 從寺溝這個名字和“普陀仙境”這個美稱可以看出, 寺溝是一塊久負盛名的自然奇觀和人文勝地。

三潭飛瀑絕仙境。 寺溝的三潭飛瀑是從三級斷崖跌落而成的, 第一潭廣為人知, 第二潭和第三潭卻是鮮有人知,

就連當地人知道的也很少, 親眼目睹的更是屈指可數。

寺溝, 距縣城南18公里的蔥花嶺下, 夾在獅子峰和象山之間的峽谷中。 景區內白樺、紅樺、雲杉、冷杉等喬木和各種灌木遍佈, 萬木爭榮, 百草繁茂;草木涵水, 水匯成溪, 斷崖飛瀑, 如雷灌頂;峭壁怪松, 瀑布幽池, 石窟佛寺, 渾然天成;鷹擊長空, 鳥唱枝頭, 鹿跳溪澗, 狐走兔奔, 飛禽走獸嬉於其間, 這些都在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勞動人民的巧奪天工和十分完好的生態系統。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寺溝歷史悠久, 據史載, 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建有寺院, 原有大殿、八海殿、百子宮、獨崗、山門、牌坊等建築。 寺溝呈峽谷狀, 一條幽徑沿溝穀溯流而上, 兩側峭壁若斧削, 人行其間觀天如一線開, 行之陡峭處欲感壓頂之勢, 峭壁上樺木怪松依縫攀生, 佛母殿、苦薩殿、三霄殿, 皆建在峭壁上, 邊觀邊走, 行至半穀, 隱約如有雷動之聲, 愈至深處雷聲愈大, 循聲而上, 眼前霧氣彌漫, 一簾大瀑布隱現在眼前, 這就是第一級斷崖形成的飛瀑,

“十字玉淵潭”的容貌盡現眼前。 清代進上鄧隆曾賦詩首:“瀑布落天吼怒雷, 青山綠樹絕紅埃, 松風說盡無生法, 疑是天龍灌頂來。 ” “十字玉淵潭”上的瀑布高8米, 寬2米, 跌落處, 形成了東西、南北向的“十”字形幽池, 因此稱之為“十字玉淵潭”, 池口寬約3.5米, 水深約3米, 池壁陡峭如切, 池水明淨如鏡。 此池, 還有“油缸池”的叫法。 以第一潭飛瀑為主的幽徑、峽谷、佛寺是寺溝的主景點, 也是遊客能看到的景色。 瀑布左側懸崖上建有菩薩殿, 有石梯可供攀援, 是觀瀑布的最佳位置。 佛母殿右邊有兩處口徑為70厘水和30釐米左右的崖洞, 據說洞深有4000 多米, 盡頭通買家集鎮大黑溝的“毛窟窿”。 大瀑布前陽面懸崖上有一洞, 人稱“八仙洞”,
洞中有泉一眼, 清澈透明。 三霄殿位於谷中陽山懸崖處, 從菩薩殿到三霄殿, 須經獅子峰壁下一個岩洞, 因人們在洞內拜三霄娘娘求子而稱“摸子洞”, 也叫百子宮。 “百子宮”對面的陰山懸崖處有一洞穴, 樹木繁茂, 遮天蔽洞, 難以發現。 據說, “甘南農民大起義”領導人王仲甲在起義失敗後曾避難於此洞。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第二潭:玉珊瑚潭。往玉珊瑚潭無路可走,攀十字玉淵潭飛瀑絕壁,方可到達,險象環生,禁止遊客遊覽。玉珊瑚潭在第一潭十字玉淵潭之上,往裡行約15米即到。潭寬4米,潭壁崖面上佈滿洞穴,大小不一,深淺各異;寬1米、高3米餘的小瀑布從二級斷崖跌落,似玉石雕成的珊瑚樹,亭亭玉立在潭中,故稱此潭為“玉珊瑚潭”。

第三潭:琉璃淨瓶潭。攀玉珊瑚潭飛瀑絕壁上行數米,又有一池,形似鍋底,深不可測,口徑2米左右,稱為“琉璃淨瓶潭”。瀑布跌入池中,霧氣蒸騰,寒氣逼人。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比歌賽詩漫花兒。寺溝花兒會在端午節,此時剛過松鳴岩花兒會五天。松鳴岩花兒會的熱情還沒有完全退卻,五天后,人們又在寺溝相會,比歌賽“詩”,切磋技藝。

寺溝化兒會的形成與古時當地漢族群眾的宗教活動緊密相關。舊《和政縣誌》“風俗志”中記載:“春祈秋報,農民古例”。清秀才馬恕曾寫道:“小普陀山一名寺溝,在和政西南牙塘新營兩關之間,每年端午日開會場,遠近來遊者不下數千人。”花兒會的形成歷史悠久,曾有賽馬、比武、唱花兒的盛景。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寺溝“花兒會”有自己的特色,原生態的味道濃厚深遠。花兒會開始,遊客選取喜歡的歌手,以歌手為中心圍成一個圈,和政人稱之為“一攤子”。平坦開闊地、陡坡大樹下,佈滿了許許多多的“攤子”,一個“攤子”一般由一男一女兩個歌手組成,歌手成了明星,觀眾成了粉絲,花兒會的大幕就這樣拉開了,古風古韻一覽無餘。

【寺溝花兒會場,十字玉淵潭前遊人川流不息】

一般形式為一男一女對唱,每唱一曲,在場的聽眾就向唱歌的歌手敬酒,飲後歌手們接著唱下去。賽歌會上除了比嗓音、唱腔外,還要看現場即興編句和回答聽眾提問的能力。這一能力,一則檢驗的是歌手對花兒詞曲藝術的把握,花兒大多運用的是比興手法,長於敘事抒情;一則檢驗的是歌手生活閱歷和引經據典的水準,唱古喻今傳情達意。引經據典就是所編之詞前兩句必須要有出典,如小說、民間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後兩句合仄押韻,渾然一體。經過對唱,弱者被淘汰,選出本攤的高手,向鄰攤的高手挑戰,一比高低。隨之,花兒會達到了高潮,多個“攤子”逐漸減少,可氣勢反而增大,“粉絲”越來越多,“圈子”越圍越大,歌手們向著最後的較量高歌猛進,經過激情的對唱,優秀者勝出。這時,已是日逼西山,“明星”和“粉絲”們還意猶未盡;“今年的山場(哈) 唱過了,許的者明年的會上。”戀戀不捨之狀溢於言表。寺溝花兒會的參與者甚眾,有東鄉、廣河、臨夏和康樂等地的各族群眾,也有青海和甘南的群眾。每逢會期,各族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各路歌手雲集,八方遊客彙集,濤聲、歌聲、笑聲、掌聲、喝彩聲匯成歡樂的海洋。

文 字:康進祥 李壯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第二潭:玉珊瑚潭。往玉珊瑚潭無路可走,攀十字玉淵潭飛瀑絕壁,方可到達,險象環生,禁止遊客遊覽。玉珊瑚潭在第一潭十字玉淵潭之上,往裡行約15米即到。潭寬4米,潭壁崖面上佈滿洞穴,大小不一,深淺各異;寬1米、高3米餘的小瀑布從二級斷崖跌落,似玉石雕成的珊瑚樹,亭亭玉立在潭中,故稱此潭為“玉珊瑚潭”。

第三潭:琉璃淨瓶潭。攀玉珊瑚潭飛瀑絕壁上行數米,又有一池,形似鍋底,深不可測,口徑2米左右,稱為“琉璃淨瓶潭”。瀑布跌入池中,霧氣蒸騰,寒氣逼人。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比歌賽詩漫花兒。寺溝花兒會在端午節,此時剛過松鳴岩花兒會五天。松鳴岩花兒會的熱情還沒有完全退卻,五天后,人們又在寺溝相會,比歌賽“詩”,切磋技藝。

寺溝化兒會的形成與古時當地漢族群眾的宗教活動緊密相關。舊《和政縣誌》“風俗志”中記載:“春祈秋報,農民古例”。清秀才馬恕曾寫道:“小普陀山一名寺溝,在和政西南牙塘新營兩關之間,每年端午日開會場,遠近來遊者不下數千人。”花兒會的形成歷史悠久,曾有賽馬、比武、唱花兒的盛景。

【第一潭:十字玉淵潭】

寺溝“花兒會”有自己的特色,原生態的味道濃厚深遠。花兒會開始,遊客選取喜歡的歌手,以歌手為中心圍成一個圈,和政人稱之為“一攤子”。平坦開闊地、陡坡大樹下,佈滿了許許多多的“攤子”,一個“攤子”一般由一男一女兩個歌手組成,歌手成了明星,觀眾成了粉絲,花兒會的大幕就這樣拉開了,古風古韻一覽無餘。

【寺溝花兒會場,十字玉淵潭前遊人川流不息】

一般形式為一男一女對唱,每唱一曲,在場的聽眾就向唱歌的歌手敬酒,飲後歌手們接著唱下去。賽歌會上除了比嗓音、唱腔外,還要看現場即興編句和回答聽眾提問的能力。這一能力,一則檢驗的是歌手對花兒詞曲藝術的把握,花兒大多運用的是比興手法,長於敘事抒情;一則檢驗的是歌手生活閱歷和引經據典的水準,唱古喻今傳情達意。引經據典就是所編之詞前兩句必須要有出典,如小說、民間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後兩句合仄押韻,渾然一體。經過對唱,弱者被淘汰,選出本攤的高手,向鄰攤的高手挑戰,一比高低。隨之,花兒會達到了高潮,多個“攤子”逐漸減少,可氣勢反而增大,“粉絲”越來越多,“圈子”越圍越大,歌手們向著最後的較量高歌猛進,經過激情的對唱,優秀者勝出。這時,已是日逼西山,“明星”和“粉絲”們還意猶未盡;“今年的山場(哈) 唱過了,許的者明年的會上。”戀戀不捨之狀溢於言表。寺溝花兒會的參與者甚眾,有東鄉、廣河、臨夏和康樂等地的各族群眾,也有青海和甘南的群眾。每逢會期,各族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各路歌手雲集,八方遊客彙集,濤聲、歌聲、笑聲、掌聲、喝彩聲匯成歡樂的海洋。

文 字:康進祥 李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