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為什麼越愛說自己懶,越容易輸掉人生

01

最近, 朋友阿來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像我這麼懶的人, 是不是一輩子都沒法成功了?”

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一問才知道, 她最近開了一個公眾號,

每天更新文章, 剛開始一個月還好, 但持續一個月就發現自己沒法堅持下去了。

現在, 她已經幾天沒更新, 每天一回到家, 只想玩手機打遊戲, 一點東西都不想寫。

她把這一切歸罪於自己的懶惰, 對著我抱怨:“我這個人實在太懶了, 看來這輩子都沒法成功了。 ”

我微微一笑, 反問她一句:“如果勤奮就能成功, 富士康的工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怎麼沒見他們成功?”

阿來一下子愣了, 我趁熱打鐵, 連問她三個問題:

“寫文章需要大量素材的支撐, 最近你看了多少本書?”

“寫文章非常耗神, 你白天還要上班, 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在晚上還能保持精力寫作?”

“你平時除了上班, 還要健身、學英語, 你是怎麼安排日程, 給自己空出時間寫文章?”

阿來支支吾吾, 一句話都說不出, 半天才憋出一句:“你這是為我找藉口嗎?我真的覺得都是因為自己很懶啊!”

我一臉嚴肅地糾正她:“不是說你不懶, 但我更願意在指責你懶惰之前, 要先想想還有沒有更重要的原因。 ”

02

不少人都和阿來一樣, 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 總愛把原因歸結於自己的人格問題:

減肥失敗, 就說自己沒有毅力;

經常熬夜, 就怪自己意志力太差;

喜歡睡懶覺, 就痛駡自己是根懶骨頭…

對自己如此, 對別人更不用說:

孩子早戀, 就痛駡孩子學壞了;

看到共用單車被偷, 就感歎世風日下道德淪喪;

看到景區遍地是垃圾, 就歸咎於國人素質低下…

估計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 小時候拼命讀書, 但由於學習辦法不對,

成績難以提高, 然而父母永遠只有一句:“你還是不夠努力!”

這已經成為一種中國人固有的思維模式, 一發生什麼問題, 就要從內心中叩問自己, 從自己的品格上尋找原因。

一定程度上的反省是必須的, 但不少人的問題是, 他們只會用這一種思維方式來面對生活, 人生就會陷入各種困境。

首先, 你會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奇葩說》上曾有一句名言:“只要人生有捷徑, 捷徑很快就會變成唯一的路。 ”

對於人類的思維模式而言, 用道德來判斷事物, 就是一條捷徑——你學習退步了, 就是你偷懶了;你胖了, 就是你毅力不夠忍不住嘴;你出軌了, 就是你用情不一…

這已經成為一句萬能藥方, 反正遇到什麼事情, 立刻揮舞著道德大棒:你不成功,

就是因為你又懶又笨。

然而,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 一個人出現一些問題行為的時候, 不能只看行為, 頭疼醫頭, 腳疼醫腳, 而要看到行為背後的生活目標。

春節在家看到一個報導, 說附近一個景區遊人素質太低, 缺乏文明素養, 配圖是藍天白雲之下, 遊人正把手中的垃圾扔到地上。

在文章中, 作者痛心疾首:“請大家一起努力, 為孩子們做一個好榜樣。 ”

但那個景區我前不久才去, 根據我的體驗, 那個景區垃圾管理水準並不高, 偌大的景區居然沒有幾個垃圾桶, 我拿著喝空的礦泉水瓶, 走到景區門口才發現垃圾桶。

這種情況下, 與其指責遊人素質低, 倒不如在景區多擺幾個垃圾桶。

類似的情況, 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兒科醫生少, 兒童看病困難, 不少人指責醫學生冷血無情, 不願奉獻, 才不願學兒科;

事實上醫生也是人, 也要吃飯養家, 兒科經費投入少, 工資低, 所以願意當兒科醫生的人越來越少。

一件事情, 發生的原因往往非常複雜, 而所謂個人品格層面的原因, 往往是最膚淺、最簡單的邏輯, 這樣對解決問題根本無濟於事。

喊口號、打雞血, 只能帶來一時的改變, 但如果問題的本質沒改變, 事情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更重要的是, 口號喊多了, 容易聽膩;雞血打多了, 容易麻木, 這時候就容易淪落到自我放棄的地步。

這就是這種思維模式的第二點壞處。

就像我的朋友小A, 說要減肥, 唯一的辦法就是少吃東西, 每次餓了,她就跑去廁所照鏡子,對著鏡子裡的自己惡狠狠地說:“你看你這麼胖了,還敢吃東西嗎?”

問題是,人餓起來,怎麼可能少吃東西?

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節食-餓壞了-大吃大喝-增重”的迴圈下,她對自己徹底失望,自暴自棄,開始大吃大喝,體重一下飆升20斤。

此時,她只是一臉無所謂地說:“誰讓我又懶又嘴饞,減肥是不可能的,那就這樣吧。”

03

可以說,這種思維方式無效又有害,削弱了你直達問題本質的能力,還會讓你對自己失去信心。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還是對這種思維方式樂此不疲?

原因很簡單,他們可能自己也沒意識到,這種思維方式是錯誤的。

即便意識到了,想找出問題的關鍵,但也需要經過漫長且認真的思考、比對、驗證,這樣的苦功,往往又是不少人不願意去付出的。

所以,他們只能守著一個似是而非的“我失敗只是因為我懶”觀念,日復一日在罪惡感中沉淪。

那麼,真正解決問題,那該怎麼辦?最關鍵的一點,必須找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通過日本發明家豐田佐吉的“5個why分析法”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問題的本質。

豐田佐吉是日本著名發明家,豐田汽車的創立者豐田喜一郎就是他的兒子,他首次提出“5個why分析法”,並在豐田汽車內部廣泛使用。

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問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求其根本原因。

這個辦法,就像我們古人說的那句:“打破砂鍋問到底。”關鍵在於你在自問的時候,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順藤摸瓜,直至找到問題的根本答案。

當然,5個為什麼也不是絕對,目的是要找出根本原因,你可以問3個,可以問5個,甚至可以問10個。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舉了一個例子,當時車間的機器停機了。

問題一: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案三: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就這樣,連續五次不停問“為什麼”,終於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雜質跑到機器裡面去了。

這時候,解決辦法也很明瞭: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

如果沒用這種辦法挖掘真正的問題,員工可能就是換根保險絲就算了,以後雜質還是會跑到機器裡面去,機器還是會繼續停。

我身邊也有個類似的例子。

因為工作原因,身邊不少人都在創業,有兩個朋友前幾年也開起了自己的公司。

他們都很有才華,資源、能力都差不多,做的行業也一樣,但幾年下來,一個身家近千萬,另一個卻瀕臨破產。

朋友甲就是瀕臨破產的那位,當時他的公司發展了一段時期,逐漸步入正軌。

但他發現員工們越來越懈怠,遲到早退不說,工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完成就算了。

他勃然大怒,下意識覺得,員工剛做出點成績就開始驕傲了,必須嚴格整風才行,為此,他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

每天必須準時上下班,遲到早退者扣當天工資;每天打卡四次,中午午休也要打卡;打瞌睡、衣領沒扣好也要罰錢…

在他雷厲風行的手腕下,員工的工作態度果然積極了不少,他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力挽狂瀾,終於把公司救了回來。

誰知道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員工的工作效率一下子掉下去了,還比之前更差了。

甚至,員工們開始大批大批地辭職,業務也大受影響,最後瀕臨破產。

類似的情況,朋友乙也遇到了,他是怎麼處理的?

在他發現員工工作態度的變化後,他並沒有盲目下判斷,而是開始思考:為什麼員工之前很勤奮,現在開始懶散了?

為此,他一個個找來員工,與之深入交談,再在日常工作中仔細觀察,最後發現幾點原因:一是公司結構不合理,員工之間分工不夠明確,溝通成本很高,之前還能靠熱情撐著,現在大家撐不下去了;

二是創業時許下的獎勵沒有發到位,員工心裡有意見;三是所從事的行業有起伏,員工覺得不安心。

找到了原因,乙心裡一驚,原來自己有那麼多事情沒做好的,便連忙開始彌補:

修改公司架構,人員崗位和職能更加明晰;

把自己忘發的福利補發出來,還加上利息,並把獎勵條款白紙黑字寫下來,貼在牆上提醒自己;

不定期和員工開交流會,給他們傳遞行業最新動態,鼓勵他們繼續堅持…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員工們的工作效率慢慢恢復,大家的士氣也漲了起來。再加上乙這時候接了幾個大單,員工們盡心盡力做好,公司的年收入一下子超過千萬。

如果按照甲的想法,覺得公司不行是因為員工懈怠了,那唯一能做的,就是沒日沒夜地打雞血,或者用嚴苛的制度強迫員工往前走。

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套根本不管用,因為打壓員工的,根本不是員工心中的懈怠心理,而是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不公平的薪資。

你連敵人都找不准,還怎麼指望自己能夠戰勝它?最終只能淪落到一地雞毛,走向失敗的邊緣。

04

回到開頭的故事,阿來在我的提醒下,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問題,她發現:自己每天只顧著寫,沒有輸入,後來慢慢寫不出,自然就不想寫了;

每天下班回家就很累,還要做晚飯,自然沒心思寫東西;想完成的事情太多,分給寫作的時間完全不夠。

於是,她決定每天看一小時書,認真做讀書筆記;下班回家叫個外賣隨便吃點,然後就開始寫稿;學英語、學畫畫等愛好暫時放下,每天保持兩小時寫作時間。

慢慢地,她又重新更新公眾號,而且越寫越有心得,粉絲也一步步上漲。

著名時評作家曹林曾說:

人人熱衷於大談道德,對一個社會不是好事,它製造著對人性不切實際的期待,孵化著虛偽和謊言,使思維的退化,使文明的進步受阻,妨礙著技術和制度邏輯的完善。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美好生活的獲得,靠的不是一味的道德審判,而是基於事件的本質,進行自我反思和制度完善。

越愛談道德,你就越難看清生活的本質,改進生活更是無從談起,自然而然的,你的人生就會一步一步被你輸掉。

作者:唐一

每次餓了,她就跑去廁所照鏡子,對著鏡子裡的自己惡狠狠地說:“你看你這麼胖了,還敢吃東西嗎?”

問題是,人餓起來,怎麼可能少吃東西?

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節食-餓壞了-大吃大喝-增重”的迴圈下,她對自己徹底失望,自暴自棄,開始大吃大喝,體重一下飆升20斤。

此時,她只是一臉無所謂地說:“誰讓我又懶又嘴饞,減肥是不可能的,那就這樣吧。”

03

可以說,這種思維方式無效又有害,削弱了你直達問題本質的能力,還會讓你對自己失去信心。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家還是對這種思維方式樂此不疲?

原因很簡單,他們可能自己也沒意識到,這種思維方式是錯誤的。

即便意識到了,想找出問題的關鍵,但也需要經過漫長且認真的思考、比對、驗證,這樣的苦功,往往又是不少人不願意去付出的。

所以,他們只能守著一個似是而非的“我失敗只是因為我懶”觀念,日復一日在罪惡感中沉淪。

那麼,真正解決問題,那該怎麼辦?最關鍵的一點,必須找出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通過日本發明家豐田佐吉的“5個why分析法”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問題的本質。

豐田佐吉是日本著名發明家,豐田汽車的創立者豐田喜一郎就是他的兒子,他首次提出“5個why分析法”,並在豐田汽車內部廣泛使用。

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問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求其根本原因。

這個辦法,就像我們古人說的那句:“打破砂鍋問到底。”關鍵在於你在自問的時候,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順藤摸瓜,直至找到問題的根本答案。

當然,5個為什麼也不是絕對,目的是要找出根本原因,你可以問3個,可以問5個,甚至可以問10個。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舉了一個例子,當時車間的機器停機了。

問題一: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案三: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就這樣,連續五次不停問“為什麼”,終於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雜質跑到機器裡面去了。

這時候,解決辦法也很明瞭: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

如果沒用這種辦法挖掘真正的問題,員工可能就是換根保險絲就算了,以後雜質還是會跑到機器裡面去,機器還是會繼續停。

我身邊也有個類似的例子。

因為工作原因,身邊不少人都在創業,有兩個朋友前幾年也開起了自己的公司。

他們都很有才華,資源、能力都差不多,做的行業也一樣,但幾年下來,一個身家近千萬,另一個卻瀕臨破產。

朋友甲就是瀕臨破產的那位,當時他的公司發展了一段時期,逐漸步入正軌。

但他發現員工們越來越懈怠,遲到早退不說,工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完成就算了。

他勃然大怒,下意識覺得,員工剛做出點成績就開始驕傲了,必須嚴格整風才行,為此,他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

每天必須準時上下班,遲到早退者扣當天工資;每天打卡四次,中午午休也要打卡;打瞌睡、衣領沒扣好也要罰錢…

在他雷厲風行的手腕下,員工的工作態度果然積極了不少,他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力挽狂瀾,終於把公司救了回來。

誰知道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員工的工作效率一下子掉下去了,還比之前更差了。

甚至,員工們開始大批大批地辭職,業務也大受影響,最後瀕臨破產。

類似的情況,朋友乙也遇到了,他是怎麼處理的?

在他發現員工工作態度的變化後,他並沒有盲目下判斷,而是開始思考:為什麼員工之前很勤奮,現在開始懶散了?

為此,他一個個找來員工,與之深入交談,再在日常工作中仔細觀察,最後發現幾點原因:一是公司結構不合理,員工之間分工不夠明確,溝通成本很高,之前還能靠熱情撐著,現在大家撐不下去了;

二是創業時許下的獎勵沒有發到位,員工心裡有意見;三是所從事的行業有起伏,員工覺得不安心。

找到了原因,乙心裡一驚,原來自己有那麼多事情沒做好的,便連忙開始彌補:

修改公司架構,人員崗位和職能更加明晰;

把自己忘發的福利補發出來,還加上利息,並把獎勵條款白紙黑字寫下來,貼在牆上提醒自己;

不定期和員工開交流會,給他們傳遞行業最新動態,鼓勵他們繼續堅持…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員工們的工作效率慢慢恢復,大家的士氣也漲了起來。再加上乙這時候接了幾個大單,員工們盡心盡力做好,公司的年收入一下子超過千萬。

如果按照甲的想法,覺得公司不行是因為員工懈怠了,那唯一能做的,就是沒日沒夜地打雞血,或者用嚴苛的制度強迫員工往前走。

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套根本不管用,因為打壓員工的,根本不是員工心中的懈怠心理,而是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不公平的薪資。

你連敵人都找不准,還怎麼指望自己能夠戰勝它?最終只能淪落到一地雞毛,走向失敗的邊緣。

04

回到開頭的故事,阿來在我的提醒下,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問題,她發現:自己每天只顧著寫,沒有輸入,後來慢慢寫不出,自然就不想寫了;

每天下班回家就很累,還要做晚飯,自然沒心思寫東西;想完成的事情太多,分給寫作的時間完全不夠。

於是,她決定每天看一小時書,認真做讀書筆記;下班回家叫個外賣隨便吃點,然後就開始寫稿;學英語、學畫畫等愛好暫時放下,每天保持兩小時寫作時間。

慢慢地,她又重新更新公眾號,而且越寫越有心得,粉絲也一步步上漲。

著名時評作家曹林曾說:

人人熱衷於大談道德,對一個社會不是好事,它製造著對人性不切實際的期待,孵化著虛偽和謊言,使思維的退化,使文明的進步受阻,妨礙著技術和制度邏輯的完善。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美好生活的獲得,靠的不是一味的道德審判,而是基於事件的本質,進行自我反思和制度完善。

越愛談道德,你就越難看清生活的本質,改進生活更是無從談起,自然而然的,你的人生就會一步一步被你輸掉。

作者:唐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