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政策支持,我們願意種大豆

本報記者劉偉林

隨著旱田播種期的臨近, 黑龍江備春耕生產進入到了關鍵時期。 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春耕物資已經到位, 2.25萬畝耕地也整理完畢, 處於待播狀態, 只等時節一到, 馬上開播。

談到今年的生產形勢和種植結構, 合作社理事長常庚國說了一句:“輪作大豆有賬算, 大田玉米壓力大。 ”

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組建的大型合作社聯社, 涉及5個村, 入社農民1700多戶。 這個以玉米和馬鈴薯種植為主的合作社, 在玉米價格逐年下行的背景下, 通過輪作大豆,

在去年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今年隨著可供輪作大豆的面積減少, 合作社面臨新的壓力。

常庚國告訴記者, 去年, 合作社對6829.4畝的上茬玉米進行了輪作種植。 其中, 改種大豆4830畝, 其餘為馬鈴薯、高粱和雜糧。 4830畝輪作大豆由於有輪作補貼, 市場銷路好, 成為合作社收入的重要保障。

常庚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去年, 他們種植的大豆畝產400斤, 銷售價格每斤1.8元, 毛收入720元。 在生產成本中, 種、藥、肥、油、工等215元, 加上給社員每畝地500元的保底錢, 共計715元。 看上去僅掙了個“地底子”錢, 但輪作大豆還有每畝173元的生產者補貼和150元的輪作補貼, 除去500元的保底錢, 輪作大豆每畝還有328元的純收益, 社員每畝地實際收入超過了800元。 而同期, 普通玉米不僅效益比不上輪作大豆,

還要承擔巨大的銷售壓力。

常庚國今年最大的遺憾就是, 合作社除去不能種大豆的崗地, 按照標準要求只能種1500畝地的輪作大豆。 雖然, 輪作大豆面積減少, 龍薯合作社今年依然在品種和結構上下功夫, 加大了馬鈴薯、高粱等作物的面積。 1500畝輪作大豆成為綏化農科院的育種基地, 簽訂了每斤高於市場價0.2元的回收合同。 此外, 該社還與一家食品公司簽訂了1500畝的鮮食玉米合同, 每畝收入能達到400元。

常庚國說, 合理輪作可以提高土壤養分, 減少病蟲害, 增加作物產量, 提高品質, 改善品質。 有補貼政策的支持, 我們非常願意種大豆。 除玉米外, 希望把高粱的茬口也能納入輪作的範圍, 這樣調茬的空間更大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