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在一場麻、辣、鮮、香的戰役中,粉絲勝出

有沒有一道菜, 讓你忘記了主角?

「主角」與「配角」

時常出現在戲劇、影視劇中

是對人物角色定位的一種描述

「主角」被稱為故事的靈魂人物

矛盾衝突的主體

「配角」為故事的完整性而生

往往只是襯托主角

而這樣的角色分工也常出現在菜肴中

一道菜的主角必然是

昂貴、鮮美、稀有、營養……

諸多美妙形容集於一身的食材

配角則顯得暗淡無光

無非是些廉價、易得的平庸貨色

即使出現在餐盤中

也可能落得被丟棄的結果

而今天這道菜

希望顛覆你對配角的印象

今日菜譜

麻椒蒸魚片

僅操作5分鐘, 麻辣鮮香, 堪稱米飯殺手

粉絲……1小捆

涼開水……1碗

粉絲用涼開水浸沒, 泡軟(大約10-15分鐘)。

別用熱水泡, 粉絲會糊, 缺乏彈性。

自製米椒醬

小紅米椒……100g

(大約20-30根)

大蒜……3-4瓣

食鹽……1茶匙

麻油……1茶匙

小米椒和大蒜剁碎, 裝入瓶中。

放入食鹽和麻油, 拌勻。

做好的米椒醬, 放冰箱冷藏, 可保存1個月。

魚肉片成相同大小

以保證蒸制的時候可同時成熟

米椒醬……1茶匙

花椒油……1茶匙

蒸魚豉油……2湯匙

料酒……2湯匙

蠔油……1湯匙

麻油……1茶匙

盤子底部均勻碼上粉絲。

粉絲上覆上魚片。 (魚片儘量平鋪, 互相不重疊, 可保證同時蒸熟且軟嫩。 )

將調料均勻灑在魚肉上, 隔水蒸制8-10分鐘(視魚肉厚度而定)。

蔥說小課堂: 蠔油、豉油、醬油的區別

很多菜譜裡說, 豉油和蠔油可以互相替代, 心生疑問, 仔細研究了配料表有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給大家。

豉油的製作使用與釀造醬油相同的高鹽稀態法(見產品標準號),而標注的成分也與我們常用的生抽十分類似,因而在產品名“蒸魚豉油”的後面,我們見到了“釀造醬油”如此的標注。味形屬於醬香。

蠔油則完全不同,使用牡蠣肉加入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成分)等添加劑熬制而成,味形則屬於鮮香。

既然說到了醬油,再補充一下關於醬油的小知識,便於大家選購時能方便鑒別。

醬油(生抽)常見的釀造工藝分為低鹽固態法和高鹽稀態法兩種。高鹽稀態法是傳統醬油製造工藝,醬油由大豆發酵而成,稱為“釀造醬油”。低鹽固態法則是選取部分釀造醬油作為基底,加入添加劑,快速發酵而成,稱為“配製醬油”。口感上釀造醬油的醬香味會更為濃郁,也更鮮美。

而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繼續曬制過濾,加入焦糖而成,常用來給紅燒菜肴上色。

因而,從配料和製作工藝來看,我們可以簡單粗暴地認為,蒸魚豉油=生抽。我們覺得某品牌的豉油在口感上更討巧的原因,仔細看配料表,水、白砂糖、鹽的排列順序或許就是秘密所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

出鍋時

撒上蔥花或香菜

熱油刺啦一澆

房間裡頓時

麻 • 辣 • 鮮 • 香

~~~

如果說

魚肉的軟嫩鮮滑讓你欲罷不能

而吸附了所有湯汁的粉絲

入口的那一刻

魚肉又算得了啥

還有什麼另你印象深刻的配角?

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豉油的製作使用與釀造醬油相同的高鹽稀態法(見產品標準號),而標注的成分也與我們常用的生抽十分類似,因而在產品名“蒸魚豉油”的後面,我們見到了“釀造醬油”如此的標注。味形屬於醬香。

蠔油則完全不同,使用牡蠣肉加入谷氨酸鈉(味精的主要成分)等添加劑熬制而成,味形則屬於鮮香。

既然說到了醬油,再補充一下關於醬油的小知識,便於大家選購時能方便鑒別。

醬油(生抽)常見的釀造工藝分為低鹽固態法和高鹽稀態法兩種。高鹽稀態法是傳統醬油製造工藝,醬油由大豆發酵而成,稱為“釀造醬油”。低鹽固態法則是選取部分釀造醬油作為基底,加入添加劑,快速發酵而成,稱為“配製醬油”。口感上釀造醬油的醬香味會更為濃郁,也更鮮美。

而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繼續曬制過濾,加入焦糖而成,常用來給紅燒菜肴上色。

因而,從配料和製作工藝來看,我們可以簡單粗暴地認為,蒸魚豉油=生抽。我們覺得某品牌的豉油在口感上更討巧的原因,仔細看配料表,水、白砂糖、鹽的排列順序或許就是秘密所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

出鍋時

撒上蔥花或香菜

熱油刺啦一澆

房間裡頓時

麻 • 辣 • 鮮 • 香

~~~

如果說

魚肉的軟嫩鮮滑讓你欲罷不能

而吸附了所有湯汁的粉絲

入口的那一刻

魚肉又算得了啥

還有什麼另你印象深刻的配角?

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