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所外國軍校為中國培養了眾多將帥

在中國, 伏龍芝軍事學院的知名度也很高。 這不僅是因為伏龍芝軍事學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而且是因為它和其他蘇聯的軍事學院、地方大學與中國革命、新中國建設和軍隊發展密切相關, 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軍政要員。

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初期, 在中蘇兩黨兩國友好互助的大背景下, 中國曾向蘇聯派遣了大批留學生, 僅1921年至1930年就有近1400人, 其中又以中共黨員為主。 從1951年至“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前, 新中國向蘇聯派遣了萬余名留學生。 他們回國後大多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骨幹力量, 在黨、政、軍等各界擔任要職, 有的還成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解放軍高級將帥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華南師範大學張澤宇教授撰寫的《留學與革命》一書資料顯示, 在1935年中共遵義會議的20名代表中有13位留蘇人員, 占65%;在1945年中共七大的44名中央委員中有27位留蘇人員,

占61.4%;在1955年授銜的10名元帥中有5位留蘇人員, 還有3位大將、7位上將、8位中將和7位少將;在1956年中共八大的96位中央委員中有41位留蘇人員, 占42.7%。 即便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 留蘇人員仍在中共軍政高層佔有一定比例。

伏龍芝軍事學院最早接受中國人進院學習的時間是1926年, 第一批學員是已經執掌廣州政府的蔣介石派來的賀衷寒、杜從戎、王懋功、周明, 左權、屈武等共產黨人首次進入學院學習的時間是1927年9月, 劉伯承等人是在1928年秋季由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的。

在此之前, 廣州政府等曾於1925年確定左權、陳啟科、李拔夫、蕭贊育去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 但由於學院不設中文翻譯, 他們到達莫斯科後沒有直接進院學習, 而是被安排到莫斯科中山大學補修俄語。 蔣介石取得廣州政府領導地位後, 取消了這4人的資格, 重新確定了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人員名單。 面對突然的變故, 李拔夫選擇去了基輔加米涅夫軍官軍校學習, 蕭贊育繼續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學,

左權、陳啟科經過爭取與第二批派遣的屈武、劉雲等人同時入院學習。 頭三批學員的共產黨人、國民黨人共計12人, 其中劉伯承、左權、屈武、劉雲、陳啟科、黃第洪6人為中共黨員, 後因形勢變化國民黨6人終止學業回國。

在6名共產黨人中, 年齡最大的是36歲的劉伯承, 年齡最小的是23歲的左權。 劉伯承,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曾任八路軍129師師長、中原野戰軍司令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左權,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紅1軍團參謀長、八路軍副總參謀長, 1942年在山西反擊日軍大“掃蕩”中犧牲, 是抗日戰爭中陣亡的中共最高將領;屈武, 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最後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劉雲,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從蘇聯回國後出任中共長江局軍委委員兼參謀長, 在前往鄂東南組建第25軍途中因叛徒出賣被捕, 蔣介石親自勸降未果, 英勇就義, 年僅26歲;陳啟科,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回國後擔任紅3軍團參謀長, 不久英勇就義, 年僅24歲, 與向警予等烈士安葬在長沙革命烈士陵園;黃第洪,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1930年與劉伯承、左權等人回國後, 面對國民黨統治區革命的險惡形勢與中共黨內的殘酷鬥爭, 秘密投靠蔣介石, 被中共“特科紅隊”擊斃於上海城隍廟西街口邊。

此外, 20世紀20年代末期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代表人物還有劉疇西、劉伯堅、王如癡等紅軍將領。 劉疇西,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 1929年入院學習, 曾任紅10軍團軍團長,參謀長為粟裕,與方志敏率部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國民黨重兵圍堵,被捕後英勇就義;劉伯堅,曾任紅5軍團政治部主任,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在贛南蘇區堅持鬥爭,1935年壯烈犧牲,時年40歲,1938年毛澤東評價說:劉伯堅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在20世紀30年代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代表人物有:林彪,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38年赴蘇聯養傷期間進入共產國際黨校與伏龍芝軍事學院合辦的軍事班學習,1955年元帥,曾任八路軍115師師長、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劉亞樓,1955年上將,曾任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李天佑,1955年上將,曾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楊至成,黃埔軍校五期畢業,1955年上將,曾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鐘赤兵,1955年中將,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譚家述,1955年中將,曾任空軍副司令員;盧冬生,回國後任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1945年12月在哈爾濱阻止蘇聯紅軍士兵搶劫時被害,殉職時年37歲。此外,還有東北抗日聯軍的李兆麟、魏拯民、陳龍、劉英等高級將領。

在20世紀40-60年代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代表人物有: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1941年入院學習,畢業後參加蘇軍大反攻進入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犧牲;陳中民,1954年入院學習,1961年少將,曾任軍事學院副院長;趙華清,1954年入院學習,1964年少將,曾任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研究部研究員、昆明軍區副參謀長、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梁中玉,1954年入院學習,1964年少將,曾任第14軍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張榮森,1957年入院學習,1964年少將,曾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校長,等等。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在參觀伏龍芝軍事學院院史館的過程中沒有發現當年中國軍官在此學習的任何遺跡,只有20世紀50年代劉伯承元帥任院長的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贈給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一幅南京市地形地貌掛圖(約4米長、3米高),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等代表團到訪學院時贈送的紀念徽章。在國內,一些有關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書籍、文章等著述存有較多錯誤,連學院的主要建築物照片都是錯的,近些年中國赴俄旅遊團組導遊告之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大樓也是張冠李戴,不知者不怪也!

在院史館參觀即將結束的時候,巴拉紹夫上校又簡要地介紹了一下學院的現狀。他說,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全稱是“榮獲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和紅旗勳章,以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伏龍芝命名的軍事學院”。目前,學院有合成指揮、陸軍兵種部隊、內務部隊、邊防部隊和外國軍官培訓5個系,有戰役、合成兵團(部隊)戰術、司令部勤務與戰時部隊管理、部隊日常管理(軍事訓練與行政管理)、外軍與偵察、電子對抗、炮兵與火箭兵、防空兵、通信兵、工程兵、戰時部隊後勤、核生化武器防護、空軍、空降兵、戰爭與軍事學術史、裝備技術保障、人文與社會經濟、武器與戰鬥效能、俄語與外語、體育與體能培訓、邊防部隊戰術與作戰運用、內務部隊戰術與作戰運用等24個教研室,主要培養陸軍諸兵種合成部隊(團)、兵團(師、旅)和偵察兵、空降兵、電子對抗等兵種及內務、邊防部隊的中級指揮軍官和參謀軍官,並招收培養軍事學副博士和博士,還有軍官函授班、研修班等,其中研修班主要擔負陸軍臨時集訓任務。

外訓系主任助理米魯什基少校補充說,學院的教學設施、教學水準都是一流的。當然,你們的學習將是很辛苦的,3年要上30門左右的課程,還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和通過嚴格的國家考試。不過,我相信你們會學得很出色,因為你們能來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就說明你們個個都是好樣的。

最後,在院史館的伏龍芝半身雕像旁邊,中國、韓國、敘利亞等國軍官與巴拉紹夫上校、米魯什基少校合了一個影。

這就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給我的最初印象,也是我感受俄羅斯、俄羅斯軍隊的開始。第一印象令人難以忘懷,但比這更強烈和深刻的,是隨之而來的學業壓力、文化衝擊和思想震撼。

曾任紅10軍團軍團長,參謀長為粟裕,與方志敏率部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國民黨重兵圍堵,被捕後英勇就義;劉伯堅,曾任紅5軍團政治部主任,中央紅軍長征後留在贛南蘇區堅持鬥爭,1935年壯烈犧牲,時年40歲,1938年毛澤東評價說:劉伯堅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在20世紀30年代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代表人物有:林彪,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38年赴蘇聯養傷期間進入共產國際黨校與伏龍芝軍事學院合辦的軍事班學習,1955年元帥,曾任八路軍115師師長、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劉亞樓,1955年上將,曾任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李天佑,1955年上將,曾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楊至成,黃埔軍校五期畢業,1955年上將,曾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鐘赤兵,1955年中將,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譚家述,1955年中將,曾任空軍副司令員;盧冬生,回國後任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1945年12月在哈爾濱阻止蘇聯紅軍士兵搶劫時被害,殉職時年37歲。此外,還有東北抗日聯軍的李兆麟、魏拯民、陳龍、劉英等高級將領。

在20世紀40-60年代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代表人物有: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1941年入院學習,畢業後參加蘇軍大反攻進入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犧牲;陳中民,1954年入院學習,1961年少將,曾任軍事學院副院長;趙華清,1954年入院學習,1964年少將,曾任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研究部研究員、昆明軍區副參謀長、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梁中玉,1954年入院學習,1964年少將,曾任第14軍軍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張榮森,1957年入院學習,1964年少將,曾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校長,等等。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在參觀伏龍芝軍事學院院史館的過程中沒有發現當年中國軍官在此學習的任何遺跡,只有20世紀50年代劉伯承元帥任院長的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贈給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一幅南京市地形地貌掛圖(約4米長、3米高),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等代表團到訪學院時贈送的紀念徽章。在國內,一些有關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書籍、文章等著述存有較多錯誤,連學院的主要建築物照片都是錯的,近些年中國赴俄旅遊團組導遊告之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大樓也是張冠李戴,不知者不怪也!

在院史館參觀即將結束的時候,巴拉紹夫上校又簡要地介紹了一下學院的現狀。他說,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全稱是“榮獲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和紅旗勳章,以米哈伊爾·瓦西裡耶維奇·伏龍芝命名的軍事學院”。目前,學院有合成指揮、陸軍兵種部隊、內務部隊、邊防部隊和外國軍官培訓5個系,有戰役、合成兵團(部隊)戰術、司令部勤務與戰時部隊管理、部隊日常管理(軍事訓練與行政管理)、外軍與偵察、電子對抗、炮兵與火箭兵、防空兵、通信兵、工程兵、戰時部隊後勤、核生化武器防護、空軍、空降兵、戰爭與軍事學術史、裝備技術保障、人文與社會經濟、武器與戰鬥效能、俄語與外語、體育與體能培訓、邊防部隊戰術與作戰運用、內務部隊戰術與作戰運用等24個教研室,主要培養陸軍諸兵種合成部隊(團)、兵團(師、旅)和偵察兵、空降兵、電子對抗等兵種及內務、邊防部隊的中級指揮軍官和參謀軍官,並招收培養軍事學副博士和博士,還有軍官函授班、研修班等,其中研修班主要擔負陸軍臨時集訓任務。

外訓系主任助理米魯什基少校補充說,學院的教學設施、教學水準都是一流的。當然,你們的學習將是很辛苦的,3年要上30門左右的課程,還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和通過嚴格的國家考試。不過,我相信你們會學得很出色,因為你們能來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就說明你們個個都是好樣的。

最後,在院史館的伏龍芝半身雕像旁邊,中國、韓國、敘利亞等國軍官與巴拉紹夫上校、米魯什基少校合了一個影。

這就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給我的最初印象,也是我感受俄羅斯、俄羅斯軍隊的開始。第一印象令人難以忘懷,但比這更強烈和深刻的,是隨之而來的學業壓力、文化衝擊和思想震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