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被封殺後,吳敬璉要反對不顧一切搞“中國芯”?

1

中興危機後, 舉國震動, 埋藏在國人心中的“缺芯”焦慮開始迸發。

有強烈的居安思危感是好事, 但對於怎麼擺脫“缺芯”危機, 國人在這一點上不僅缺乏共識,

反而引發了無數的口水戰。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前幾天發表的一席話, 更是將引爆了國人的爭論:從網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種危險, 這種危險就是由於這個爭論使得這種國家主義更加取得了優勢, 就是用更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們的有關產業, 比如說有一種口號叫做“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片產業”。

很多標題党沒有理解吳老這番話的深層含義, 故而大放厥詞, 對其大加鞭笞。

事實上, 吳老並非是反對發展晶片產業, 任由中國挨打;而是其慧眼識金, 意識到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桎梏——機制問題。

2

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片產業, 不再任由美國為所欲為!

這是眾多國人在中興危機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但不惜一切代價背後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

在這些人看來, 無非是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機制特性, 砸錢、砸物、砸獎勵政策……只要大幹快上的搞“中國芯”, 那中國科技實現反超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理想很豐滿, 現實卻很骨感。

三年前, 中國建立的半導體基金擁有4000億人民幣的資金規模, 但實際效果呢?不敢恭維。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其實就是由國家主導的部分科技創新缺乏對市場發展規律的敬畏, 一昧的迷信國家力量的強力干預。

就拿晶片來說, 它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市場特性的存在;產品更新反覆運算快、市場需求多樣化、市場競爭強、技術門檻高等等。

國家單方面的大力扶持, 帶來的不是科技的突飛猛進,

而是間接導致了眾多科技創新者陷入思維誤區, 讓它們喪失了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

不管盈虧, 反正有國家兜底、接盤, 不怕;這樣很容易扼殺市場創新的欲望和市場創新的意識、動力。

這也是吳老所憂心的問題。

3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李約瑟之謎”——為什麼在古代, 中國科技遙遙領先, 但工業革命卻沒有發生在中國?

李約瑟認為, 僵化了的官僚主義體制阻礙了中國科技的進步。

事實上, 這也是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困境。 換而言之, 當前中國科技進步需要的不僅僅是錢、政策的大力扶持, 更加需要的是發展機制的變革。

也就是說, 要敢於打破對國家無形之手的依賴思想, 要加強市場發展的力量和市場參與的動力,

真正做到市場與政府的力量高效結合。

回到晶片問題上, 要在國家競爭、產業競爭的同時, 鼓勵市場競爭;我們要扶持市場資本在晶片領域的介入, 積極引入市場化的投資機制。

資本是逐利的, 它既不相信眼淚, 也不同情弱者, 它只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真理。

在這種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下, 晶片行業甚至是整個電子集成產業才會有加速追趕的動力;不然, 總會對國家兜底的保障抱有依賴, 整個行業發展止步不前。

穀歌、蘋果也好, 英特爾、高通也罷, 都並非得益於政府力量的推動, 而是市場資本的產物;它們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也有創新的市場化機制, 這就是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硬實力之所以強勁的根源。

在這一點上, 我們要學習美國, 要大力推動市場化的投資機制在晶片行業的落地、發展, 讓市場資本的力量來推動晶片行業乃至整個電子集成產業的發展中來, 從而彌補技術創新日益止步的現狀和科技創新的短板。

同時, 也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 國家也要容忍風險和失敗, 而並非是全國一盤棋的大包大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