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望一甲子·時代先聲

作為我區首個公益類、也是國內唯一從事枸杞專業研究與工程技術開發的科研機構——寧夏農林科學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通過技術研發、組裝配套不僅改變了枸杞種植傳統模式, 讓寧夏枸杞從“特有”到“特別”, 更使寧夏成為全國枸杞研究的領航者。

從一無所有到登上“國字型大小”舞臺

2005年, 寧夏農林科學院組建枸杞發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當時僅7個人, 啟動資金10萬元。 經過2年時間, 該中心升級為自治區級, 並於2009年晉升為科技部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年上一個臺階, 僅4年時間就登上“國字型大小”舞臺。

“當時參加申報的部門有上百家, 來自全國各地, 包括湖南、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 最終申報成功的單位僅5家, 我們就是其中之一。 ”中心主任曹有龍難掩自豪之情, “由於我們的工作扎實, 準備充分, 得到科技部領導的肯定‘小省也能辦大事。 ’帶去的申報答辯材料被一搶而空, 成為一些單位的學習樣板。 ”2013年, 寧夏農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驗收。

5年過去了, 昔日的“小雛雞”已是羽翼豐滿, 成為翱翔天空的雄鷹。

寧夏農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以來, 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80余項, 獲得國家及自治區科技成果獎勵22項, 取得專利20余項;研究培育出“寧杞5號”“寧杞7號”“甯農杞9號”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10個;研發出枸杞鮮汁飲料、枸杞保健酒、枸杞蜂花粉片、黑果枸杞精華素片等枸杞深加工產品10個。

“農民需要什麼, 我們就研究什麼”

是什麼讓這個科研單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扶搖青雲?

“因為我們擁有一支追求科技創新服務產業的創新團隊。 ”曹有龍說。

在創新團隊的共同努力下, 寧夏農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選育出53個枸杞新優系, 培育出“寧杞5號”“寧杞7號”“甯農杞9號”3個枸杞新品種, 申請國家新品種保護10個, 改變了我區30多年沒有枸杞新品種的局面。 其中, “寧杞7號”果實顆粒大, 每畝可增收2000元至4000元。 該品種審定後, 短短5年時間, 就在我區及周邊省區推廣種植50萬畝, 新增產值達120億元。

想起當初推廣“寧杞7號”時的艱辛,

曹有龍記憶猶新。

拿著新培育出的種苗, 曹有龍回到老家中寧縣, 還沒試種, 就遭到一些老茨農的譏笑:“就憑你們這些小年輕, 能搞出什麼好材料?”

無奈, 曹有龍將帶去的枸杞苗交給了兄長。 作為村裡的枸杞種植能手, 不忍駁其面子的大哥, 將500株枸杞苗全部種在了兩分地裡。 沒想到, 秋天掛果時, 這兩分地一片紅彤彤, 讓常年與枸杞打交道的老把式大開眼界。 第二年, “寧杞7號”被當地人一搶而空, 1株賣到10元以上。

“農民需要什麼, 我們就研究什麼, 用知識為農民和企業服務才更有價值、有意義。 ”曹有龍說。

雄厚的科研實力使得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緊緊圍繞國家、社會和市場需求來確定研發項目,

也使得其創新團隊, 逐漸由過去“會什麼就申報什麼專案”轉變為“需要什麼就研發什麼”, 把最稀缺的資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讓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社會。

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科技企業強強聯合, 將自主選育的枸杞新品種、自主研發的枸杞深加工產品、專利技術轉讓給具備開發能力的大中型企業, 在借助企業平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同時, 為本單位增加轉化收入, 枸杞新品種、枸杞保健酒、枸杞蜂花粉片劑、黑果枸杞精華片……5年多來, 該中心共實現有償轉化科技成果1640萬元。

寧夏中杞枸杞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與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姻”, 以500萬元的轉讓費獲得枸杞新品系“1401”“1404”的獨家使用權,

並且“下訂單”委託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其再研發兩個枸杞新產品。

該公司總經理賈登奇告訴記者, 自2013年與枸杞工程中心合作以來, 幾項科技成果已在其基地形成轉化:“有科技的支撐, 企業才能走遠、走穩、走強。 ”

如今, 中杞公司寬口井良種繁育基地種植的“寧杞1號”“寧杞5號”“寧杞7號”“寧杞9號”、黑果枸杞、黃果枸杞等高品質的枸杞新品種, 90%以上的種源來自於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