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金兀術為何會在郾城之戰中戰敗?那是因為他們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

郾城之戰, 指的是西元1140年, 金國撕毀合約, 再次以金兀術為統帥, 兵分四路大舉南侵, 嶽飛奉命坐鎮郾城, 指揮抗金的一場戰役。

此役中, 南宋軍只有三千, 而金國派出了近12萬大軍。 可最後的結果卻是, 金兀術連戰不利之後被迫引軍北去。

千百年來, 大家在討論這場戰役的成敗得失時, 基本上都是站在南宋的立場來分析的, 從而總結出了宋勝金敗的原因。 這些個分析多少有一定的道理, 可唯一不足的是, 從對方角度來分析的就比較少了。 下面, 我們就從金國方面來看看, 他們為何沒能打贏這場仗。

在這場戰役中, 金兀術的作戰指揮可以說並沒有多大的問題, 是完全正確的。 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 自己所統帥的這近12萬大軍中存在一個致命的短板, 那就是“簽軍”。

那麼何為“簽軍”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來看下金國在建國前後其兵源構成的變化就知道了。

建國之初, 他們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軍事制度。 據《金史·兵制》的記載, 早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之前, 就實行了一種名叫"猛安謀克"的軍事制度:即所有部落百姓平日以"佃漁射獵"為勞事, 可一旦戰事起, 除了幼兒之外, 所有能行動的男子都要參戰。

其組織按十進位, "猛安"為千夫長, "謀克"為百夫長, 以下為什長和伍長。

金國成立之後, 完顏阿骨打為了擴充兵員, 便又將"猛安謀克"作為一種官職授予契丹、奚等族的降將, 令其各自編組成軍, 由都統司的女真貴族統領。 後來, 在滅了遼國和北宋之後, 由於投降過來的漢族將領"不樂為猛安謀克之官", 所以對這些人就採取了"舊官舊職"的政策。 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 劉豫的偽齊政權建立之後, 其軍隊仍施行的是北宋的軍制。

北方各族以及漢人降軍的大量湧入, 使得金軍的兵力更為充裕和強大。 但可惜的是, 這一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

到了西元1140年的時候, 金人所面臨的戰略形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南方, 對南宋的戰爭正在持續;北方, 面臨著蒙古人日益威脅;西方, 有來自西夏的攻擊;東北, 也遇到了高麗人的頑強抵抗。 而且, 此時正處在四面包圍中的金人, 還要騰出手來對付國內因自己橫徵暴斂而爆發的各族人民起義, 兵力可謂捉襟見肘。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 由於常年征戰,

那些倖存下來的女真武士也在進入中原之後迅速的腐化, 可謂不堪應戰。 所以, 為了解決兵源緊張的問題, 金國的統治者決定在其統占區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中強行徵兵, 這就是“簽軍”。

無疑, 徵兵的過程是極為殘暴野蠻的。 本來, 女真人在佔領區內血腥屠殺一切敢於反抗的漢人, 任意霸佔漢人的土地、房屋、錢財、子女等一系列的暴行,早就惹得天怒人怨了。現在,又要以“抽籤”的形式徵調大量的漢族男子去當兵,大家怎可能不反抗?更為可氣的是,戰鬥打響之後,衝殺在第一線的也都是這些被強征而來的簽軍,而女真族的軍官則躲在後面督戰,但凡遇到後退者殺無赦。

所以,為了躲避徵兵,很多漢族男子開始嘯聚山林進行武裝反抗。而那些不幸被徵召入伍者,也是一有機會就逃跑,甚至是殺了督戰的女真軍官之後再投降宋軍。

所以,當他們遇到岳家軍的拼死衝擊時,陣前崩潰也就成了一種必然,金兀術的敗北也就理所當然了。

任意霸佔漢人的土地、房屋、錢財、子女等一系列的暴行,早就惹得天怒人怨了。現在,又要以“抽籤”的形式徵調大量的漢族男子去當兵,大家怎可能不反抗?更為可氣的是,戰鬥打響之後,衝殺在第一線的也都是這些被強征而來的簽軍,而女真族的軍官則躲在後面督戰,但凡遇到後退者殺無赦。

所以,為了躲避徵兵,很多漢族男子開始嘯聚山林進行武裝反抗。而那些不幸被徵召入伍者,也是一有機會就逃跑,甚至是殺了督戰的女真軍官之後再投降宋軍。

所以,當他們遇到岳家軍的拼死衝擊時,陣前崩潰也就成了一種必然,金兀術的敗北也就理所當然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