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西戰爭120年:美國為什麼要堅持發動這場戰爭?

120年前的4月25日, 在西班牙對美國宣戰的第二天, 美國正式對西班牙宣戰, 美西戰爭爆發。 這是美國為奪取西班牙屬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 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結果不到3個月, 便以美國的勝利告終。

美國興起於北美東部沿海, 在北美大陸的西進與南進使其東西接兩洋、南北無強敵, 而當美國企圖發展為全球霸權(至少是西半球霸權)時, 世界各大海洋上的戰略要地依然在歐洲列強手中。 雄心勃勃的美國需要一個衰落中的老牌殖民帝國作為自己的對手,

並接收其帝國遺產。 這是一場年輕力壯的美國毆打老邁的殖民國西班牙的戰爭, 不到3個月便以美國的勝利結束。

沒落的帝國

19世紀對於昔日的西班牙帝國是難熬的苦難。 法國拿破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國王的政治勢力, 在西班牙人民反抗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政治生態, 法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傳入西班牙。

而當國王費爾南多七世從法國返回西班牙後, 通過強硬手段鞏固皇室政權, 結果造成了資產階級民主勢力與封建勢力長達近一個世紀的衝突。

19世紀的西班牙有約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務農為生, 大約60%的人口都是文盲, 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缺乏穩固的社會基礎。 19世紀的前25年, 拉丁美洲大部分西屬殖民地又趁法國佔領西班牙的時候獨立,

擺脫了宗主國的殖民統治。

這促使西班牙國內各種社會階級矛盾激化, 西班牙五次資產階級革命的先後失敗。 (1808—1814;1820—1823;1834—1843;1854—1856;1868—1876)

西班牙資產階級革命

民主進步派和溫和派都是為了權力和庇護權爭鬥的貴族們。 他們通過各種腐敗的手段操縱選舉人。 由於缺乏任何獨立的權力基礎, 政治家依靠軍方的支持上臺。

軍事介入政治變革成為了西班牙的政治常態, 而這恰恰反映了西班牙市民社會疲軟。 衝突造成社會動盪政局不穩內戰頻發, 導致西班牙國力進一步衰退, 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使西班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徹底落後。

托裡霍斯和他的手下在1831年被處決

後起之秀

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後, 美國進入重建時期, 這不僅是對南方的重建, 更是擴大了國內市場, 政府所執行的政策和措施影響了國家農業、工業、交通和教育各方面的發展。

美國生產力迅速變革。

1859年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63.8%, 到1889年工業產值已經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7.5%, 食品、紡織、鋼鐵和木材等工業, 作為美國的四大近代工業, 占全國工業產值的54%。

第十五條修正案通過, 非裔美國人可以投票了

戰後的重建工作

一般認為,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已全面完成了工業化,同時城市化也在急速發展。1920年時,全國人口都市化比例已超過50%,其中新英格蘭的都市化比例已高達73.3%。

大企業迅速取代小企業成為美國經濟的主導力量。據統計,美國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60年的第四強上升到1894年的第一位,一戰前美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頭號強國。

美西戰爭

此時的美國已經盯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開始佈局,精心策劃。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是西班牙的屬地,而這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正好被美國看中。如果美國能夠把這三個國家納入到自己的版圖,或是成為自己的殖民地,那麼,美國就能借著古巴,來控制加勒比海地區,借著波多黎各抵禦歐洲列強,借著菲律賓進入亞洲,如果這個目的能夠達成的話,那麼美國離控制整個世界就為期不遠了。

就在這時,菲律賓和古巴先後爆發了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起義。菲律賓起義軍已解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包圍了馬尼拉。古巴起義軍則牽制了西班牙的20萬大軍。這對美國來講是個絕佳的時機,但還差一個導火索。

1898年2月15日,美國軍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沉沒。爆炸的威力巨大,幾乎炸掉前側三分之一的船體,其餘的殘骸迅速沉入海底,造成266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為士兵,爆炸時全艦軍官幾乎都在陸上,只有兩名軍官在艦上。這個爆炸,給了美國發動戰爭的絕佳藉口。

美國、古巴、環加勒比海

哈瓦那距離美國是如此之近

1898年1月25日緬因號駛入哈瓦那港

在哈瓦那港沉沒的緬因號,緬因號爆炸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索

3月27日,美國通過駐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營法等條件。西班牙為了避免對美作戰,於4月9日宣佈休戰。

但美國國會發佈決議:承認古巴獨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古巴。同時授予總統使用武力的權力,並宣告美國無意兼併古巴。

4月22日,美國海軍封鎖古巴港口。諾希維爾號軍艦捕獲到一艘西班牙商船。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4月25日,美國宣戰。

西班牙漫畫諷刺美國對古巴的行為,渴望領土的山姆大叔

美國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美國已經建立了一支號稱世界第三的強大艦隊,部署在世界各戰略要點上,其中駐香港的亞洲艦隊早已升火待發。國會已徵兵20萬,並擁有速射野戰炮、電報、電話等先進裝備。

反之,西班牙毫無準備,在古巴的20萬西軍只有1.2萬人能打仗,其餘多是老弱病殘。海軍僅有一些舊式木殼軍艦。在菲律賓也只有4.2萬人的軍隊,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亂,軍政界人士普遍認為同美國作戰沒有獲勝希望。

西班牙裝甲巡洋艦哥倫布,在1898年7月3日聖地牙哥之戰中被毀

早在戰爭爆發前夕,主持美海軍工作的海軍助理部長T.羅斯福即命令亞洲分艦隊司令G.杜威率艦隊集結香港待命,杜威進行了周密的作戰準備。

1898年4月30日,美分艦隊進入馬尼拉灣,翌日晨,發現P.蒙托霍指揮的西艦隊。美西艦數對比為6:7,但美艦在總噸位、航速和火炮,特別是在戰備訓練水準方面,均佔優勢。經數小時戰鬥,西艦隊被殲,傷亡381人。美方只有7人受傷。

美國真是不遠萬里擴張領土

馬尼拉灣戰役

與此同時,菲律賓起義軍積極行動,控制著馬尼拉週邊(該地尚有一支西班牙駐軍),佔領了許多重要島嶼和城鎮,並建立以E.阿奎納爾多為首的民族政府。

8月13日,新到的美陸軍在艦隊支援下登陸,同時利用菲律賓起義軍,迫使馬尼拉的西班牙軍隊投降。

但在廢除西班牙殖民統治以後,美政府卻背棄支持菲律賓獨立的諾言,宣佈對菲實行軍事佔領,引起菲人民的強烈反抗。此後3年,美國對菲起義人民進行了殘酷的軍事鎮壓。

後來爆發的美菲戰爭中死亡的菲律賓人民

在加勒比海地區,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駐軍有20余萬。古巴起義軍在M.戈麥斯·伊·巴埃斯領導下已解放大片國土,造成有利態勢。

“緬因”號事件後,西班牙政府派出一支艦隊(6艘戰艦,由P.塞韋拉指揮)前去防守波多黎各,1898年5月19日進入聖地牙哥港。美北大西洋分艦隊(7艘作戰艦隻,司令為W.T.桑普森)立即對該港實行封鎖,並要求陸軍配合殲滅港內西艦隊。

波多黎各位置示意

美陸軍第5軍在聖地牙哥以東登陸後,堅持以奪取聖地牙哥城為目標;在攻佔城東制高點的戰鬥中傷亡1700人。

7月3日,西艦隊奉命撤出聖地牙哥港,在港外被美艦隊殲滅,死亡160人,被俘1800人(包括塞韋拉)。美方僅傷亡各1人。

16日,聖地牙哥城在古巴起義軍和美軍圍困下斷糧,城內外西守軍約2.3萬人投降。25日,美陸軍司令N.A.邁爾斯率領的遠征軍在波多黎各登陸。西政府求和。8月12日,美西雙方同意停止軍事行動。

接受聖地牙哥投降消息後歡呼雀躍的人群

在古巴,希歐多爾·羅斯福率第一志願騎兵團(即莽騎兵)節節獲勝,擊敗了西班牙在古巴的陸軍一部,從而讓戰爭的陸上形勢對美國有利。

在菲律賓,美國海軍準將喬治·杜威的艦隊在馬尼拉灣戰役中佔領馬尼拉。海軍上將塞韋拉指揮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在古巴聖地牙哥港被美國徹底摧毀。聖地牙哥市向謝夫特將軍投降。同時,從香港出發的美國艦隊殲滅了駐守在菲律賓馬尼拉港的西班牙艦隊。

兩國於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簽訂《巴黎和約》。根據和約,西班牙全部放棄古巴,將波多黎各和關島等殖民地割讓給美國,並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把菲律賓的主權轉讓給美國。

簽署條約現場

必然的戰爭

美國的國力膨脹促使美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尋求更多的話語權和更大的國際市場。19世紀末,世界基本已經被老牌殖民帝國瓜分完畢,新興的殖民帝國只好與老牌帝國爭奪。而此時羸弱的西班牙就成為了可輕易被政府的對象。

1805年11月,美國傑克遜總統表示美國和西班牙必有一戰。1823年12月2日,美國門羅總統發表“門羅宣言”,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詹姆斯·門羅

馬漢提出《海權論》,提出為了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取得水域控制,而水域的控制“主要依賴於佔有那些具有決定性的地點”,“獲得了海權或者控制了海上要衝的國家就掌握了歷史的主動權”。

1901年希歐多爾·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致力發展海權。除艦隊的擴建及積極奪取太平洋各戰略島嶼外,且開鑿並控制巴拿馬運河及加勒比海之戰略海上基地。

希歐多爾·羅斯福

美國在太平洋的據點(還不包括更多的軍事基地)

巴拿馬運河

美國通過美西戰爭實際上控制了加勒比海,古巴也成為美國向南美發展的一個跳板。菲律賓原是西班牙美洲與東亞貿易的中轉站,也是美國一個通往東亞大陸的跳板。

美國向加勒比海與太平洋的擴張

美西戰爭,是美國首次以強硬的方式向世界公開宣告其崛起。戰後的美國陸續佔有了關島、薩摩亞等地,初步建立了一個海外殖民體系。

同時,這次戰爭,成為世界開始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主要標誌之一。

戰後的重建工作

一般認為,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已全面完成了工業化,同時城市化也在急速發展。1920年時,全國人口都市化比例已超過50%,其中新英格蘭的都市化比例已高達73.3%。

大企業迅速取代小企業成為美國經濟的主導力量。據統計,美國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60年的第四強上升到1894年的第一位,一戰前美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頭號強國。

美西戰爭

此時的美國已經盯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開始佈局,精心策劃。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是西班牙的屬地,而這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正好被美國看中。如果美國能夠把這三個國家納入到自己的版圖,或是成為自己的殖民地,那麼,美國就能借著古巴,來控制加勒比海地區,借著波多黎各抵禦歐洲列強,借著菲律賓進入亞洲,如果這個目的能夠達成的話,那麼美國離控制整個世界就為期不遠了。

就在這時,菲律賓和古巴先後爆發了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起義。菲律賓起義軍已解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包圍了馬尼拉。古巴起義軍則牽制了西班牙的20萬大軍。這對美國來講是個絕佳的時機,但還差一個導火索。

1898年2月15日,美國軍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沉沒。爆炸的威力巨大,幾乎炸掉前側三分之一的船體,其餘的殘骸迅速沉入海底,造成266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為士兵,爆炸時全艦軍官幾乎都在陸上,只有兩名軍官在艦上。這個爆炸,給了美國發動戰爭的絕佳藉口。

美國、古巴、環加勒比海

哈瓦那距離美國是如此之近

1898年1月25日緬因號駛入哈瓦那港

在哈瓦那港沉沒的緬因號,緬因號爆炸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索

3月27日,美國通過駐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營法等條件。西班牙為了避免對美作戰,於4月9日宣佈休戰。

但美國國會發佈決議:承認古巴獨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古巴。同時授予總統使用武力的權力,並宣告美國無意兼併古巴。

4月22日,美國海軍封鎖古巴港口。諾希維爾號軍艦捕獲到一艘西班牙商船。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4月25日,美國宣戰。

西班牙漫畫諷刺美國對古巴的行為,渴望領土的山姆大叔

美國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美國已經建立了一支號稱世界第三的強大艦隊,部署在世界各戰略要點上,其中駐香港的亞洲艦隊早已升火待發。國會已徵兵20萬,並擁有速射野戰炮、電報、電話等先進裝備。

反之,西班牙毫無準備,在古巴的20萬西軍只有1.2萬人能打仗,其餘多是老弱病殘。海軍僅有一些舊式木殼軍艦。在菲律賓也只有4.2萬人的軍隊,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亂,軍政界人士普遍認為同美國作戰沒有獲勝希望。

西班牙裝甲巡洋艦哥倫布,在1898年7月3日聖地牙哥之戰中被毀

早在戰爭爆發前夕,主持美海軍工作的海軍助理部長T.羅斯福即命令亞洲分艦隊司令G.杜威率艦隊集結香港待命,杜威進行了周密的作戰準備。

1898年4月30日,美分艦隊進入馬尼拉灣,翌日晨,發現P.蒙托霍指揮的西艦隊。美西艦數對比為6:7,但美艦在總噸位、航速和火炮,特別是在戰備訓練水準方面,均佔優勢。經數小時戰鬥,西艦隊被殲,傷亡381人。美方只有7人受傷。

美國真是不遠萬里擴張領土

馬尼拉灣戰役

與此同時,菲律賓起義軍積極行動,控制著馬尼拉週邊(該地尚有一支西班牙駐軍),佔領了許多重要島嶼和城鎮,並建立以E.阿奎納爾多為首的民族政府。

8月13日,新到的美陸軍在艦隊支援下登陸,同時利用菲律賓起義軍,迫使馬尼拉的西班牙軍隊投降。

但在廢除西班牙殖民統治以後,美政府卻背棄支持菲律賓獨立的諾言,宣佈對菲實行軍事佔領,引起菲人民的強烈反抗。此後3年,美國對菲起義人民進行了殘酷的軍事鎮壓。

後來爆發的美菲戰爭中死亡的菲律賓人民

在加勒比海地區,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駐軍有20余萬。古巴起義軍在M.戈麥斯·伊·巴埃斯領導下已解放大片國土,造成有利態勢。

“緬因”號事件後,西班牙政府派出一支艦隊(6艘戰艦,由P.塞韋拉指揮)前去防守波多黎各,1898年5月19日進入聖地牙哥港。美北大西洋分艦隊(7艘作戰艦隻,司令為W.T.桑普森)立即對該港實行封鎖,並要求陸軍配合殲滅港內西艦隊。

波多黎各位置示意

美陸軍第5軍在聖地牙哥以東登陸後,堅持以奪取聖地牙哥城為目標;在攻佔城東制高點的戰鬥中傷亡1700人。

7月3日,西艦隊奉命撤出聖地牙哥港,在港外被美艦隊殲滅,死亡160人,被俘1800人(包括塞韋拉)。美方僅傷亡各1人。

16日,聖地牙哥城在古巴起義軍和美軍圍困下斷糧,城內外西守軍約2.3萬人投降。25日,美陸軍司令N.A.邁爾斯率領的遠征軍在波多黎各登陸。西政府求和。8月12日,美西雙方同意停止軍事行動。

接受聖地牙哥投降消息後歡呼雀躍的人群

在古巴,希歐多爾·羅斯福率第一志願騎兵團(即莽騎兵)節節獲勝,擊敗了西班牙在古巴的陸軍一部,從而讓戰爭的陸上形勢對美國有利。

在菲律賓,美國海軍準將喬治·杜威的艦隊在馬尼拉灣戰役中佔領馬尼拉。海軍上將塞韋拉指揮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在古巴聖地牙哥港被美國徹底摧毀。聖地牙哥市向謝夫特將軍投降。同時,從香港出發的美國艦隊殲滅了駐守在菲律賓馬尼拉港的西班牙艦隊。

兩國於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簽訂《巴黎和約》。根據和約,西班牙全部放棄古巴,將波多黎各和關島等殖民地割讓給美國,並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把菲律賓的主權轉讓給美國。

簽署條約現場

必然的戰爭

美國的國力膨脹促使美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尋求更多的話語權和更大的國際市場。19世紀末,世界基本已經被老牌殖民帝國瓜分完畢,新興的殖民帝國只好與老牌帝國爭奪。而此時羸弱的西班牙就成為了可輕易被政府的對象。

1805年11月,美國傑克遜總統表示美國和西班牙必有一戰。1823年12月2日,美國門羅總統發表“門羅宣言”,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詹姆斯·門羅

馬漢提出《海權論》,提出為了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取得水域控制,而水域的控制“主要依賴於佔有那些具有決定性的地點”,“獲得了海權或者控制了海上要衝的國家就掌握了歷史的主動權”。

1901年希歐多爾·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致力發展海權。除艦隊的擴建及積極奪取太平洋各戰略島嶼外,且開鑿並控制巴拿馬運河及加勒比海之戰略海上基地。

希歐多爾·羅斯福

美國在太平洋的據點(還不包括更多的軍事基地)

巴拿馬運河

美國通過美西戰爭實際上控制了加勒比海,古巴也成為美國向南美發展的一個跳板。菲律賓原是西班牙美洲與東亞貿易的中轉站,也是美國一個通往東亞大陸的跳板。

美國向加勒比海與太平洋的擴張

美西戰爭,是美國首次以強硬的方式向世界公開宣告其崛起。戰後的美國陸續佔有了關島、薩摩亞等地,初步建立了一個海外殖民體系。

同時,這次戰爭,成為世界開始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主要標誌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