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專訪十年前抗震救災一線醫務人員吳新寶

——共鑄中國心紀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公益活動:——專訪十年前抗震救災一線醫務人員吳新寶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個座標:北緯31度, 東經103.4度。 2008年5月12日, 一場8.0級的強烈地震, 突然襲擊了中國西部的四川省汶川縣, 強大的地震震動整個四川, 也搖撼全國, 房屋大面積倒塌, 在瞬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十年過去, 這裡煥然一新。

時值汶川地震十周年, 4月29日, 來自首都及全國的600餘位“同心·共鑄中國心”醫務志願者和社會愛心人士彙聚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 開展為期5天的以“紀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為主題的大型醫療公益活動。

“同心·共鑄中國心”發起於2008年汶川地震的廢墟上, 十年前的那場災難, 牽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 首都醫療專家和共鑄中國心志願者, 第一時間深入災區, 為地震救援貢獻了力量。 風雨十年, 不忘初心, 2018年“同心·共鑄中國心”再次回到起點, 為災後重建的汶川人民送去慰問。

記者採訪了曾參與抗震前線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副院長、創傷骨科主任吳新寶, 吳院長回憶當時汶川大地震, 救援運輸不通。 吳院長作為領隊和華西醫院對接, “當時傷患很多, 傷患都要緊急處理, 我們所在組人員, 連做了好幾天手術, 實在累得不行, 又沒地方休息, 想著我們是來救人的, 不是來添亂的。 華西醫院的外科主任劉浩從家拿了七床被子,

在杜甫草堂占了一塊平地, 我們就在那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又開始手術。 ”

吳院長介紹, 他們所在團隊6個人, 待了兩周時間共計做了280台手術, 當傷患最終決定轉移到全國各地, 他們才撤回北京。

當談到抗震救災經驗時, 吳院長說:“滿腔熱血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在抗震救災過程中要講究秩序, 將醫務人員分門別類,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地震10年後回到地震中心, 吳院長的感覺特別欣慰, “這裡建設的很好”, 他說, “當初第一次看見地震, 是一次心靈的震撼, 太震撼了, 破壞力極大。 ”

吳院長認為, 醫務人員重要的是責任心, 更重要的是宣傳這種精神。 接下來幾天, 他的團隊的6個醫務人員分成護理組和骨科組,

將在汶川縣的各個鎮進行義診。 吳院長說:“此次‘共鑄中國心’活動很龐大, 人員來自各地。 之前參加過很多次義診活動, 如去拉薩、和田, 在體育館義診, 有些行動不便的我們就入戶進行義診, 工作人員組織都很有序。 ”

汶川十年, 涅槃重生。 2018年2月, 領導人在汶川縣映秀鎮考察時說:“我很牽掛這個地方, 十年了, 這裡的變化我很欣慰”。 今天的汶川, 天更藍, 水更清。 一棟棟整潔漂亮的民居樓、學校、醫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間, 以生態之城、文化之城、現代之城為理念的康養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肖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