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何有人急呵呵要創業?

剛畢業兩周, 我拿著“三方協議”去昆山校招的單位去報到, 蠻開心的, 月薪1350元, 雖然不高。

不過, 說好的7月13號, 到公司後, 讓我們回去, 說現在人數夠了, 下個月再來。 我回老家玩了一個月, 按照約定再次來報到, 還是推遲, 讓我9月13號再來。

我一氣之下, 將這三方協議就撕掉了, 扔了, 扔在昆山長江南路跟滬寧高速交叉的天橋下。 記憶猶新的, 日子是8月13號, 那是一個酷暑, 一個22歲的本科應屆生, 你說下一步往哪裡去?兜裡有1000塊出門前父母給的現金。

我手上拿著生平第一部手機, 波導, 號稱“手機裡的戰鬥機”, 才倆月就時不時沒信號了。

好不容易聯繫上了一個同學, 不巧拉杆箱的輪子壞了一隻, 不能拉了, 我只好步行幾公里, 將行李拖到了同學的宿舍。

接下來, 列印了20份簡歷, 現場招聘會海投出去了, 只要“應屆生也可”的職位, 企業看起來不是大騙子的, 就投。 接下來面試了三四家,

8月28號, 我去新東家報到了。 這裡懷念下收留我的這家公司, 名字叫做“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入職後瞭解到, 這公司的董事長跟我同姓, 也姓施, 並且, 公司剛剛改名, 原來名字叫做“廣志電子”, 也差不多跟我同名。 這難道是命中註定?

我面試的是資材部, 實際上就是國內說的物流部, 將我分到了採購員崗位, 月薪1880。 仨月後, 我覺得採購都是女孩做得工作, 我得往我的專業上靠一靠, 於是轉崗去了電子工程師部門, 工作變成了六天十二小時, 月薪正好3千。

2004年初, 畢業大概半年時, 我跳槽進了上海, 月薪翻番了, 算上加班費有7千, 這月薪7千拿了大概10個月。 我當時也孤單, 週末一個人從郊區乘坐公車, 到了終點站“馬當路”正在閒逛。

此時, 有個在安徽工作的大學同學打電話給我, 叫我一起去創業。 具體創啥業也不明說, 鬼鬼祟祟的, 讓我晚上看他的電子郵件。 搞了半天, 原來是一份商業計畫書(BP), 裡面各種SWOT分析, 說我們創業做速食公司, 全國連鎖, 3年打敗“大娘水餃”, 5年超過麥當勞,

做中國餐飲連鎖第一品牌。

我那個熱血沸騰, 看來馬上就是大企業家了, 興奮之情不多表。 於是, 2004年底, 在我畢業一年半時, 開啟了我的第一次創業。

2004年的聖誕前後, 我裸辭, 按照約定來到南京, 等同學過來, 準備創業, 這就要大幹一場了!不過, 發起人同學沒辭職,

他是請假來碰頭的;第三位在無錫的同學, 感覺我們這創業不靠譜, 他發了個短信, 直接說不來了, 他退出。

儘管這發起人工資才2千塊不到, 他也沒辭職, 儘管另一個同學退出了, 但是我被商業計畫鼓舞, 還是覺得前景光明。 於是, 2004年12月底, 我著手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南京, 速食創業。 宏偉計畫如下, 確實不小。

第一步, 先盤下一家飯店, 然後面試廚師、服務員, 先練攤, 練下堂吃。

第二步, 突出中午的速食, 周邊送餐, 做出口碑。

第三步, 開本市的第二家、第N家分店, 全市連鎖。

第四步, 省內佈局, 拓展加盟店, 佈滿江蘇。

第五步, 農村包圍城市, 進入一線城市, 我也就重回大上海了, 只不過上次是結束打工出上海創業, 這次是成功後進上海設總部, 做投資。

這計畫,在實際中沒能走得下去。主要在於第一步堂吃業務,沒有能夠做到盈利的情況下,就倉促上了速食項目,加上對生意本身和社會的認知、包括對員工的管理,都完全沒有經驗。所以,4個月後放棄了速食業務,開闢了利潤更高的夜市燒烤業務。

有人問:“你這原始投資多少?之前仨人每人5萬,共計15萬,都出了沒?”實際上我5萬帶過來了,創始人因為他不辭職,所以他只能出1萬,退出的第三個同學當然就不參與了。所以,總共6萬現金。總計6個月,敗光了。最多時手下也招了14個員工,實際上就是花錢讓別人叫你老闆,叫了半年。

半年一天都沒休息,早上5:00起來買菜;

7:00到店;

9:00員工報到;

10:00等第一批客人來吃飯;

14:00送走中午的最後一批客人,午休;

16:00最早的一批晚飯客人到來;

22:00最後一批晚飯客人走;

23:00門口燒烤練攤;

24:00夜場、夜班和晚歸的客人來一個燒烤小高潮;

淩晨2:00女技師、酒吧男,夜場人下班,第二波燒烤;

3:00收攤回去睡覺;

倆小時後5:00,起來買菜。

採購、銷售、配菜、送速食、失竊、發工資、地痞流氓、掏陰溝、搞下水、做電工、發傳單、轉店,啥都做了。

2005年5月,我回到上海繼續求職,打工。倆月後,全身蛻了一層皮,真的蛻皮,那層皮估計是各種體力活所致。

此後,感覺到:外企這五天八小時的白領工作,真是人間一大幸事,這才是人生,創業哪是人過得日子。

當時也有親友勸過我,別輕易創業,也有人說過“同學拉你創業大多是坑”,我不以為然。開店期間,很多客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紀輕的立馬來給我敬煙,年紀大的直接罵我“傻逼”,我覺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酸談苦辣,不談了,總之,這次歷時半年的創業,失敗了。這是在我本科畢業後的第1.5-2年,這半年發生的創業。要是算上七八個月的工資損失,虧損總計在12萬的樣子。大家注意下,這是2004-2005年的12萬。說起來創業半年,你關店後的求職,也是要時間的。此外,你開個飯店,就是創業?這明明是做生意,還是最傳統的生意,叫什麼創業呢?生意≠創業。

這次栽跟頭不小,心理打擊也夠大,我直接給自己出了個警示:十年不創業。

後來,也不斷有學弟學妹剛畢業就說去創業的,很多同事也嚷著去創業還真的去創了,再後來諮詢我的人中,問得比較多的就是“同學拉我去創業,能不能不?”我此時才明白,原來這個“同學/親友/同事叫我去創業”,這不是一個偶發事件,它不問時間,不分年份,也跨越了時代。

比如下面這位群友,他看到其他有朋友做了生意,他就也想做,而且三個都是加盟店,不知道選哪一個?這“朋友”,哪是啥朋友?就是總部推薦給他看的加盟者,這種人還不如“同學同事”靠譜。告訴他別人都賺錢,他就信了。他擔心自己沒有生意經驗,“沒關係,別人也都是第一次做,之前沒有生意經驗!”看,他又信了。現在是三匹馬也不可能拉回頭了。

在一個小縣城,25萬你說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成本?靠賣霜淇淋還是奶茶?何況生意開起來就遠不止25萬了。

生意尤其是有硬體投資的店,一定要謹慎,輕資產最好。除此,以下四大因素是必須的:1)社會經驗;2)生意經驗;3)行業經驗;4)持續的用於止損期的可追加資金。

20歲出頭的一個小夥子,你社會經驗在哪裡?連自己創業還是做生意以及加盟的區別,都分不清,這還算社會經驗豐富?生意經驗更沒有,完全第一次做。行業經驗也是0,讓他先入行去其中一家先打工一兩年,入行,可惜又完全聽不進去。可追加資金,湊了25萬,其中不少還是問人借的,真正開下來需要35萬,再額外需要25萬度過止損期,哪來的錢呢?

一根筋,人家告訴他一年之內收回成本,他又都相信了。2018年當下的實體店,有幾個是能在1年內收回成本的?那這錢是不是太容易賺了?年化100%?

剛剛那四個條件,一個都不具備,極端理想情況下,也至少要24個月也就是2年才勉強收回成本。問題的關鍵是,基本可以肯定,在他開張半年時就關了,撐不到2年。

我們自己注意下自己身邊、樓下的商鋪,也大多是2年不到就換商家,九家虧一家賺,這是常態。完全不是你這“四無”人員開個霜淇淋店就能發財的,想得太簡單了,倒貼進去的將是自己此後十年的青春。為何是青春呢?25-35歲這美好的黃金歲月,你要用青春去打工還債啊!

當然,後來接近十年時,2013年我開始投資了不少生意和店鋪,這也是在我增加了那四要素之後,循序漸進走出來的血的道路,也有不少失敗。也許有人更成功,但你是普通的你,我們也都大多是平常的人,你別太將自己當成倖存者。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四無人員”,急呵呵要去創業的,你儘量勸勸她或者他吧。

做投資。

這計畫,在實際中沒能走得下去。主要在於第一步堂吃業務,沒有能夠做到盈利的情況下,就倉促上了速食項目,加上對生意本身和社會的認知、包括對員工的管理,都完全沒有經驗。所以,4個月後放棄了速食業務,開闢了利潤更高的夜市燒烤業務。

有人問:“你這原始投資多少?之前仨人每人5萬,共計15萬,都出了沒?”實際上我5萬帶過來了,創始人因為他不辭職,所以他只能出1萬,退出的第三個同學當然就不參與了。所以,總共6萬現金。總計6個月,敗光了。最多時手下也招了14個員工,實際上就是花錢讓別人叫你老闆,叫了半年。

半年一天都沒休息,早上5:00起來買菜;

7:00到店;

9:00員工報到;

10:00等第一批客人來吃飯;

14:00送走中午的最後一批客人,午休;

16:00最早的一批晚飯客人到來;

22:00最後一批晚飯客人走;

23:00門口燒烤練攤;

24:00夜場、夜班和晚歸的客人來一個燒烤小高潮;

淩晨2:00女技師、酒吧男,夜場人下班,第二波燒烤;

3:00收攤回去睡覺;

倆小時後5:00,起來買菜。

採購、銷售、配菜、送速食、失竊、發工資、地痞流氓、掏陰溝、搞下水、做電工、發傳單、轉店,啥都做了。

2005年5月,我回到上海繼續求職,打工。倆月後,全身蛻了一層皮,真的蛻皮,那層皮估計是各種體力活所致。

此後,感覺到:外企這五天八小時的白領工作,真是人間一大幸事,這才是人生,創業哪是人過得日子。

當時也有親友勸過我,別輕易創業,也有人說過“同學拉你創業大多是坑”,我不以為然。開店期間,很多客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紀輕的立馬來給我敬煙,年紀大的直接罵我“傻逼”,我覺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酸談苦辣,不談了,總之,這次歷時半年的創業,失敗了。這是在我本科畢業後的第1.5-2年,這半年發生的創業。要是算上七八個月的工資損失,虧損總計在12萬的樣子。大家注意下,這是2004-2005年的12萬。說起來創業半年,你關店後的求職,也是要時間的。此外,你開個飯店,就是創業?這明明是做生意,還是最傳統的生意,叫什麼創業呢?生意≠創業。

這次栽跟頭不小,心理打擊也夠大,我直接給自己出了個警示:十年不創業。

後來,也不斷有學弟學妹剛畢業就說去創業的,很多同事也嚷著去創業還真的去創了,再後來諮詢我的人中,問得比較多的就是“同學拉我去創業,能不能不?”我此時才明白,原來這個“同學/親友/同事叫我去創業”,這不是一個偶發事件,它不問時間,不分年份,也跨越了時代。

比如下面這位群友,他看到其他有朋友做了生意,他就也想做,而且三個都是加盟店,不知道選哪一個?這“朋友”,哪是啥朋友?就是總部推薦給他看的加盟者,這種人還不如“同學同事”靠譜。告訴他別人都賺錢,他就信了。他擔心自己沒有生意經驗,“沒關係,別人也都是第一次做,之前沒有生意經驗!”看,他又信了。現在是三匹馬也不可能拉回頭了。

在一個小縣城,25萬你說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成本?靠賣霜淇淋還是奶茶?何況生意開起來就遠不止25萬了。

生意尤其是有硬體投資的店,一定要謹慎,輕資產最好。除此,以下四大因素是必須的:1)社會經驗;2)生意經驗;3)行業經驗;4)持續的用於止損期的可追加資金。

20歲出頭的一個小夥子,你社會經驗在哪裡?連自己創業還是做生意以及加盟的區別,都分不清,這還算社會經驗豐富?生意經驗更沒有,完全第一次做。行業經驗也是0,讓他先入行去其中一家先打工一兩年,入行,可惜又完全聽不進去。可追加資金,湊了25萬,其中不少還是問人借的,真正開下來需要35萬,再額外需要25萬度過止損期,哪來的錢呢?

一根筋,人家告訴他一年之內收回成本,他又都相信了。2018年當下的實體店,有幾個是能在1年內收回成本的?那這錢是不是太容易賺了?年化100%?

剛剛那四個條件,一個都不具備,極端理想情況下,也至少要24個月也就是2年才勉強收回成本。問題的關鍵是,基本可以肯定,在他開張半年時就關了,撐不到2年。

我們自己注意下自己身邊、樓下的商鋪,也大多是2年不到就換商家,九家虧一家賺,這是常態。完全不是你這“四無”人員開個霜淇淋店就能發財的,想得太簡單了,倒貼進去的將是自己此後十年的青春。為何是青春呢?25-35歲這美好的黃金歲月,你要用青春去打工還債啊!

當然,後來接近十年時,2013年我開始投資了不少生意和店鋪,這也是在我增加了那四要素之後,循序漸進走出來的血的道路,也有不少失敗。也許有人更成功,但你是普通的你,我們也都大多是平常的人,你別太將自己當成倖存者。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四無人員”,急呵呵要去創業的,你儘量勸勸她或者他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