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從“中興事件”看中國汽車,核心技術不能只靠買

這段時間, 中美貿易戰的話題吵得是沸沸揚揚。 從美國對中國實施500億美金的商品, 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的清單公佈後, 中國就立刻予以反擊。 並且以美國的大豆作為最首當其衝的徵稅對象, 同時飛機和汽車也在徵稅清單當中, 其中汽車行業是本次反擊重點。

當很多人都認為, 中興可以通過自主研發來擺脫困境的時候, 又有一則消息傳出, 由於製造晶片的光刻機技術, 中興卻連自行研發晶片都不能實現。 雖然隔行如隔山, 但從這次的事件裡看出一些汽車行業值得引以為鑒的地方。

規模大不等於實力強

放眼全球, 汽車市場在全球的產能大約為8000萬輛的水準, 光中國就占了3000萬輛左右。 從比例來看, 占比約為接近38%, 那可是相當大的產業規模。 只不過, 在龐大的產業規模的背後, 並不完全是自主研發能力的體現, 更多的只是體現了市場有多大而已。

從外媒公佈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單”裡可以知道, 榜單當中絕大部分是美國的企業, 當中也有日本、西班牙、德國等地的, 這些都是傳統的汽車技術強國。 很多的核心技術, 比如發動機、變速箱、電副程式編寫等都不是由我國企業來完成。

能買為什麼要研發?

出現目前狀況的根本原因, 在於文化與心理上的差異。 早年間, 不少自主汽車企業從仿製, 也就是山寨開始, 由鈑金開始一步步改善, 到內飾和用料的進步, 再到現在的原創設計。 國人經歷過也見證了這個階段, 因此看到現在自主汽車的表現會深有感觸。

最明顯的例子就要數AT變速箱, 消費者都知道AT變速箱駕乘感受很舒適, 也很符合駕駛者的意願。 可現在能見的基本都是來自愛信、采埃孚等變速箱供應商提供。 不少人都知道它的工作原理, 可技術上便沒有哪家國內廠家願意為之投入時間和成本去研發和製造。 最印象深刻, 就是某個自主品牌說研發4AT變速箱, 被網友嬉笑怒駡。 大家似乎看到了規格數位的高與低, 卻忘記了對技術的研發與尊重的深與淺。

自動駕駛時代應實現重構

有觀點認為, 傳統汽車技術由於前期的發展和積累, 中國都沒有參與, 而是直到80年代才開始打開國門引進, 所以根基薄、積累淺導致現在的技術核心還在海外企業手裡。

而到了自動駕駛時代, 中國可以憑藉互聯網技術實現超車。

只是, 穀歌的Waymo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自動駕駛。 經歷了穀歌投資到後來單獨剝離, 政策與技術都在不斷改變, 甚至自動駕駛也出現事故。 但也說明了, 人家已經走在前面。 唯有在車聯網、AI、自動駕駛領域深度發展,注重對技術的追求,而非盲目地注重規模,才能在全新的戰場下,訂立全新的遊戲規則。

互聯網造車也好,新能源純電動車也好,它們的基礎都需要依靠傳統汽車技術,只是程度上並不算太深。當汽車行業逐步與科技行業靠攏時,技術代差才能被彌補。但從目前來看,傳統汽車在中國汽車行業推進與演變的過程中,依舊處於重點範疇。如何避免在汽車行業出現“中興事件”,反而是各大車企應該反思和深究的關鍵。

唯有在車聯網、AI、自動駕駛領域深度發展,注重對技術的追求,而非盲目地注重規模,才能在全新的戰場下,訂立全新的遊戲規則。

互聯網造車也好,新能源純電動車也好,它們的基礎都需要依靠傳統汽車技術,只是程度上並不算太深。當汽車行業逐步與科技行業靠攏時,技術代差才能被彌補。但從目前來看,傳統汽車在中國汽車行業推進與演變的過程中,依舊處於重點範疇。如何避免在汽車行業出現“中興事件”,反而是各大車企應該反思和深究的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