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泰身為李世民次子,為什麼會去謀奪太子之位,誰給了他信心

李泰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次子。 李泰從小“聰敏絕倫”, 但是後來發展到謀奪太子之位, 被李世民處罰。 那麼, 李泰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

其實, 李泰走到這一步, 他的爹李世民要負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 李世民給李泰做出了“好榜樣”。

(李泰劇照)

李世民在說明為什麼不立李泰為太子的時候, 有個解釋:“我若立泰, 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 ”就是說, 如果立李泰為太子, 則意味著, 太子之位是可以通過經營得到的。 所以, 他不立, 而且他還表示:“自今太子失道, 藩王窺伺者, 皆兩棄之, 傳諸子孫, 永為後法”, 要把“決不允許太子之位(包括皇位)”這個規矩, 一直傳下去。

但是, 我們都知道, 李世民的太子之位, 本身就是通過謀劃得來的。 正是他發動了玄武門政變, 而且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 他才當上了太子, 然後當天子。 也許有人會說, 李世民也是被逼無奈, 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整天都在謀劃殺他。

但不管怎麼樣, 李建成和李元吉並沒有動手, 而且李世民下手還那麼狠——親手射殺。 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 當李世民在說這個話的時候, 多少顯得有些諷刺的味道。

而事實上, 這個“決不允許太子之位(包括皇位)”的規矩, 並沒有傳下去, 一直到李隆基繼位, 他的子孫們就一直在“經營”。 沒有一刻停頓過。

第二, 李世民不恰當的養育方式害了李泰。

(玄武門之變)

李泰因為聰慧, 因為可愛, 因為有才華, 李世民就對他重重溺愛。 溺愛程度, 超過了李世民所有的兒子, 包括太子李承乾。 具體體現在:

一是李世民對李泰封賞太多。 貞觀二年(628年), 李泰年僅9歲, 李世民便對他第二次封王。 按規矩, 郡王最多不過從一品, 可李泰的王, 一開始就是正一品。 而且還受封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 封地達到22州, 超過所有王。 按規矩, 封為郡王后, 就得上任。 可李世民卻捨不得讓他出去, “不之官”。 貞觀五年、六年又連續不斷封賞, 還是讓他“不之官”。 興許李世民自己也覺得不對頭,

貞觀八年, 趕緊又讓他任雍州牧, 也就是管理京城長安的長官。 這樣, 李泰就可以名正言順“不之官”了。

(李世民)

二是李世民讓李泰違規居住。 貞觀十年(636年), 李泰又封魏王, 讓他住進武德殿。 武德殿臨近太子住的東宮。 也就是說, 李世民把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一樣對待。

一邊是李世民對太子李承乾重重責罰, 一邊是李世民對李泰重重封賞, 還讓他住在那樣的敏感之地, 李泰怎能不膨脹?

三是李世民對李泰所犯錯誤多有姑息。 最為典型的例子是, 李泰在朝中大臣面前拿大, 李世民反而認為是朝中大臣不尊重李泰, 把房玄齡、魏征等人召進宮, 嚴詞斥責, 根本就沒有從李泰身上找問題。 最後是魏征強力爭辯, 李世民才承認了錯誤。 但也僅是口頭承認而已, 並沒有管教李泰。

第三, 李世民對李泰的才能做了錯誤的評估。

李泰的才華表現在這兩點:一是愛文學, 愛書法, 愛藏書。 為此, 李世民還讓李泰在家裡設置文學館, 讓李泰同時自行徵召學士。 同時, 還讓他主持編撰《括地志》。 這些才能,顯然並不足以治國安邦,但李世民的過度誇大,助長了李泰的政治野心。二是因李承乾造反,李世民廢黜李承乾太子之位後,李泰說,他將來會殺掉自己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這明顯有違常情的話,李世民居然信以為真,認為是李泰“友悌”的表現。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總之,因為李世民自己一味溺愛,一味拔高,一味姑息,最後才有李泰生起了謀奪太子的野心。這其實也給咱們當下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舊唐書》)

這些才能,顯然並不足以治國安邦,但李世民的過度誇大,助長了李泰的政治野心。二是因李承乾造反,李世民廢黜李承乾太子之位後,李泰說,他將來會殺掉自己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這明顯有違常情的話,李世民居然信以為真,認為是李泰“友悌”的表現。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總之,因為李世民自己一味溺愛,一味拔高,一味姑息,最後才有李泰生起了謀奪太子的野心。這其實也給咱們當下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舊唐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