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國本之爭,最大贏家轉眼成最大輸家!

文:沙塵暴(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明朝萬曆年間“最激烈最複雜的政治事件”, 起因于一個男人沒管住自己的褲腰帶。

01

十六歲那年,

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曆皇帝)完成了大婚典禮, 女方系錦衣衛指揮使王偉的長女王氏, 時年十三歲。

朱翊鈞並不喜歡這個皇后, 與之成婚完全是對母后的屈從。 作為對包辦婚姻的“報復”, 他不但對皇后不感“性”趣, 也視其他嬪妃為無物, 直到出現一個姓鄭的女人。

鄭氏, 北京大興人, 雖然“美貌端麗”, 但與其他嬪妃一樣, 初入宮時地位很低。

與其他嬪妃不一樣的是, 她敢公然抱住皇帝摸他的腦袋, 敢在這個所有人都怕的男人面前撒嬌。

摸皇帝腦袋之類的動作, 在其他人眼裡是“大不敬”, 在朱翊鈞眼裡卻可愛得無以復加, 與其他只會低眉彎腰唯唯諾諾的女人相比, 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而這個男人, 需要的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

而不是奴才。

鄭氏就這樣以她的與眾不同和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俘獲了朱翊鈞的心。

這不是簡單的一個皇帝對一個嬪妃的喜愛, 他們之間, 真的有那個名叫愛情的玩意兒。

不到三年, 鄭氏就成了德妃, 而且于萬曆十一年生下雲和公主朱軒姝, 被封為貴妃後又于萬曆十四年生下一子, 也就是福王朱常洵, 作為“獎賞”, 朱翊鈞又將她升了一級, 封其為皇貴妃, 與皇后僅一步之遙了。

02

有人說, 鄭貴妃是個野心和私欲極強的女人, 目的就是當上皇后, 光宗耀祖顯達門庭, 尤其是生下皇子朱常洵後, 這種野心和私欲就開始極度膨脹, 就像用氣槍朝氣球不停地打氣, 直到氣球爆炸也不收手。

對於一個離皇后僅一步之遙的女人來說,

有這種野心和私欲太正常不過了, 而且在她看來, 要跨過這一步是很容易的, 只要兒子當了太子, 她這個當媽的, 就能順理成章地上位。

可惜, 她雖然生了一個皇子, 卻不是長子。

皇長子另有其人, 名叫朱常洛, 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月天子”。

朱常洛來到世上, 偶然性太大了。

有一天, 神宗皇帝朱翊鈞下班後去慈甯宮看他媽李太后, 他媽卻不在, 他便在陽臺上把他媽一個姓王的侍女幹了。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 這種亂搞男女關係之事再正常不過了, 事情過去後, 朱翊鈞也沒往心裡去, 那個侍女也未能有幸被他記住, 一個地位低下的奴才, 哪有這個福分?

朱翊鈞沒想到, 他一時衝動沒管住褲腰帶的行為, 被文房太監記錄在了《內起居注》上。

幾個月後, 王侍女的肚子大了起來。 自己的侍女肚子被搞大, 李太后自然要查問。 有文房太監的記錄, 何年何月何日何時何地, 白紙黑字, 朱翊鈞無法抵賴, 只得聽老媽的, 冊封王侍女為恭妃。

從他的態度來看, 說明他冊封王侍女為妃, 心裡實在是不情願。 不但如此, 他還非常不喜歡王氏為他生的這個兒子, 甚至認為這個兒子的出生是他的恥辱。

一切皆因王氏的身份太卑微了。

可是偏偏, 這個卑微的女人為他生下的是長子, 這個生於萬曆十年八月, 名叫朱常洛的小子, 比他的寵妃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 整整大了四歲。

03

兒子不是長子, 成了鄭貴妃上位最大的障礙。

但在她看來這不是問題, 俗話說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 皇上這麼愛我, 再加上枕頭風一吹, 什麼奇跡不能發生?

不錯, 老祖宗是傳下來一個“有嫡立嫡, 無嫡立長”的規矩, 然而只要力量夠大, 什麼規矩不能破?什麼乾坤不能顛倒?何況有些規矩, 不一定永遠正確, 更何況有些規矩, 簡直就是扯淡。

她的想法,也是萬分寵愛她的這個男人的想法。

但卻不是大臣們的想法。

早已被正統禮法薰陶得只剩死腦筋的大臣們只認一個死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對朱翊鈞想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的打算表示堅決反對。

這可是原則問題,絲毫不能讓步,因為這是要在史書上記上一筆的,若不制止,後人一定會認為本朝大臣嚴重失職。

你是皇帝又怎麼樣?你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怎麼樣?有權不能任性!

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奏章雪片般飛來,朱翊鈞怒了,誰上奏罷誰的官,要不就是貶官或者打屁股。

沒想到他的這個作用力,遭遇到了更大的反作用力,當人們明白反對皇帝能青史留名之後,前赴後繼的勸諫者反而更多,沒多久就把朱翊鈞整了個精疲力盡,不知如何是好,既不敢立朱常洵為太子,又不甘立朱常洛為太子。

“足智多謀”的鄭貴妃給他出了個主意:把這些奏章全部留中,看那些鄉巴佬能怎樣,不信他們能上天!

這不是拖字訣嗎?愛妃英明,就這麼辦!

04

《明史·神宗本紀》這樣記載朱翊鈞的“拖字訣”:“儲位久不定,廷臣交章固請,皆不聽。”

燒紅的烙鐵再熱,也有逐漸變冷的時候,時間一長,拿這事兒置喙的大臣逐漸減少,但並不意味著不“死灰復燃”,所以為了防微杜漸,為了防止皇帝大人最終被大臣們說服或者說屈服,鄭貴妃眉頭一皺又計上心來,唆使朱翊鈞儘量減少和文武大臣見面的機會。

於是,本就身體欠佳、因臥床不起經常不上早朝的明神宗朱翊鈞,乾脆不再上朝,把朝政完全交給那幫“鄉巴佬”去打理,除了關心如何廢長立幼,其他任何事情都與他“無關”,諸如官員補缺這種事情他都撒手不管,以至於朝廷各崗位出現很多空缺,極大地影響了辦事效率。

歷史記住了他和他的任性,著名歷史學家、擅治明清史的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這樣寫道:“(明神宗)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

一個皇帝,帝國的老大,居然長達三十年(有說二十八年)時間不上朝,這種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

難為了那幫“堅持原則”的大臣,皇帝三十年不上班,他們照樣勤勤懇懇地該幹啥幹啥,居然沒有把偌大一個帝國搞崩潰,而且三十年時間也沒忘初心,在立儲這件事上誓與皇帝大人懟到底,一直都在尋找再提立儲之事的合適機會。

05

給事中姜應麟就是這樣一位大臣,就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他冷不防又朝平靜的湖面扔了一塊大石頭,上書請神宗儘快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以避免流言蜚語。

朱翊鈞不再置之不理,而是在鄭貴妃唆使下,下了這樣一道禦旨,大意是:“立儲自有長幼之分,姜應麟懷疑君主,顯擺耿直,應該降級到邊遠地區任雜職。”

這道禦旨一下,姜應麟立即倒楣,被貶大同,大臣們卻“贏”了,他們抓住聖旨中“立儲自有長幼”一語,要求皇上說話算話——這可是你自己說的,金口玉言,不許耍賴!

朱翊鈞叫苦不迭——我特麼怎麼這麼蠢,居然犯下如此筆誤?既然聖旨下了,也不好推翻,那麼好吧,拖字訣繼續走起。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有鄭貴妃在幕後給他出主意,朱翊鈞的腦袋接著又被驢踢了一腳,犯下第二個失誤:“各位愛卿的話雖然不錯,但是皇長子才6歲,這時候談立儲之事,不太合適,等他再大一點再說吧。”

沒想到這番話一出口,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奏章有增無減:“6歲不小啦,皇上您不也是6歲那年被立為太子的嗎?何況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過,英宗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兩歲,武宗更小,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一歲,如今皇太子都6歲了,怎麼不能立?”

朱翊鈞繼續拖,又硬著頭皮拖了兩三年,實在被大臣們“逼”得沒法了,只好自己定了個期限:到萬曆二十年的時候再議立儲之事吧,各位安心等待,求各位別再打擾,讓朕過幾天安生日子吧。

不用說,這個緩兵之計的主意,又是鄭貴妃出的。

事到如今,她總算領教了這幫“鄉巴佬”的韌勁,但要她屈服,也不是她的性格——你們不是要“有嫡立嫡”嗎?好,咱們就來個“待嫡”!

06

所謂“嫡子”,就是王皇后生的兒子,所謂“待嫡”,就是等王皇后生兒子。

此話當然沒毛病,這下沒理由反對了吧?才不呢!您忽悠誰呢皇上,王皇后嫁給你這麼多年了也未生育,且體弱多病,要生早就生了,這事兒您就別提了,沒用的!

好一個鄭貴妃,為了能登上後位,不惜想破腦袋,又想出“三王並封”這一招。

所謂“三王並封”,就是在立太子之前,把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另一個皇子朱常浩三人都同時封王,目的是降低長子朱常洛的地位,大臣們怎能上當,又是堅決反對,朱翊鈞不得不取消“三王並封”。

多次努力都被大臣們一一化解,鄭貴妃能不急嗎!

人一急,就容易六神無主,女人尤其如此,這個女人,只好使出最後一招,整天纏著皇帝老公,非叫他立她兒子為太子不可,不然就不讓他上床,甚至使上了女人最拿手的那一套,一哭二鬧三上吊。

朱翊鈞哪裡還敢再一次與大臣們“作對”,可是這個難纏的女人也得打發呀,於是他只好答應讓她兒子當太子,但現在肯定不行,得等機會成熟——都等了這麼久了,再等等又何妨?

此時此刻的鄭貴妃,連這個最愛她,為了她不惜與眾大臣翻臉的男人都不信了,朱翊鈞只好與她來到大高元殿,請神明作證,親筆寫下約定以朱常洵為太子的《賜誓書》,裝進一個玉盒後封住,交由鄭貴妃保管,以便“機會成熟”時向大臣們出示:各位看仔細了,這是神的旨意,哪個還敢反對?

萬曆二十八年,皇長子朱常洛十八歲,成了成年人,大臣們的上奏如雪片般飛來,紛紛要求冊封太子,然後為朱常洛大婚。與此同時,鄭貴妃也哭著鬧著,逼朱翊鈞履行當初的承諾。

神明還真的“保佑”了,只不過這一次,神明站在了朱常洛一邊——當朱翊鈞打開玉盒一看,他親筆書寫的《賜誓書》竟然慘遭蟲害,“朱常洵”三個字僅剩一個“朱”字,“常洵”二字成了一個大洞,顯然成了蟲子的食物。

“天意!天意啊!”朱翊鈞失聲叫道,鄭貴妃呆了,傻了,接著也是“啊”的一聲大叫,倒地亂滾,邊哭邊罵,全然沒有一點貴妃的樣子,活脫脫一個潑婦!

既然是神的旨意,那就不能違背,朱翊鈞丟下那個滿地打滾的潑婦不管,大步離開西宮,一刻不停地入朝讓人起草詔書,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這場爭吵時間長達幾十年,“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鬧得整個帝國不得安寧的“國本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07

故事卻沒有結束,也許僅僅是開始。

一個絕望的女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鄭貴妃決定孤注一擲。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個壯漢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宮,打算把太子一棒打死,值班太監還算能幹,抓住了行刺者,救了朱常洛一命。

那個壯漢是個農民,居然能闖進戒備森嚴的皇宮,又輕而易舉地找到了太子的住處,這裡面一定有鬼!

一查之下,案情果然與鄭貴妃有關,是她指使身邊兩個心腹太監龐保、劉成找來的殺手,名叫張差。

刺殺太子,可以說是驚天大案,有心保護鄭貴妃的朱翊鈞也為難了,解鈴還須系鈴人,他讓鄭貴妃自己去見太子。

鄭貴妃見了太子,除了極力替自己辯解,還給朱常洛下跪,哭得淚人兒似的,連坐在旁邊的朱翊鈞都“掩面而泣”了。

都到這步了,朱常洛除了不計較,還能怎麼辦呢?“似此(張差)瘋顛之人,決了便罷,不必株連”——那人是個瘋子,殺了就是了,其他人不必追究。

說完這話,他又轉臉對老爸朱翊鈞說:“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廷有許多議論,爾輩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

張差被淩遲處死後,大度的朱常洛竟然為鄭貴妃的心腹太監龐保和劉成開脫:“龐保、劉成身系內官,雖欲加害本宮,于保、成何益?料保、成素必淩虐于(張)差,今差放肆行報復之謀,誣保、成以主使之條。”

儘管如此,這兩個閹貨畢竟有罪,必要的審判還是逃不過的,卻被朱翊鈞密令太監殺了,案件線索就此中斷,司法部門即使想追查,也只能徒喚奈何。

08

朱常洛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樹欲靜卻風不止,他的大度,並未澆滅鄭貴妃心中的怒火,只不過換了一種燃燒的方式。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鈞病逝,苦熬了三十九年的朱常洛終於登上大位。

由於不受老爸待見導致精神苦悶等原因,早在做太子時,朱常洛就染上了縱情酒色的毛病,鄭貴妃抓住他這個軟肋,投其所好給他送來了美女。

據《明史》記載,鄭貴妃送給朱常洛的美女多達八個(《明史紀事本末》說是四個)。

這個女人的陰謀詭計,在朱常洛看來卻是與他和解的信號,再說這些美女的吸引力實在無法拒絕,不要白不要,於是照單全收。

既然收了,當然不能浪費,於是“夜夜縱樂”。

結果就是,朱常洛本就因精神極度壓抑導致的虛弱身體更是雪上加霜,很快垮掉,以至於登基不到一個月就不行了,勉強拖著病體上朝,大臣們看到的不是一個精神飽滿的皇上,而是“聖容頓減”,憔悴樣讓人不寒而慄。

皇上既然身體不好,那就吃點“補藥”吧。

鄭貴妃指使太監崔文升給朱常洛進的“補藥”卻是大黃,是名副其實的瀉藥,朱常洛服下後,一晝夜拉肚子三四十次。

給事中楊漣說:“賊臣崔文升不知醫……妄為嘗試;如其知醫,則醫家有餘者泄之,不足者補之。皇上哀毀之余,一日萬幾,於法正宜清補,文升反投相伐之劑。”

他哪裡知道,這哪裡是這個太監“不知醫而妄為嘗試”,分明是鄭貴妃買通這個閹貨幹的好事!

崔文升,原為鄭貴妃的親信太監,朱常洛即位後升他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禦藥房。

舊主子之前待他不薄,如今讓他做這點小事,豈有不答應之理?

可憐的朱常洛和那些大臣們,還真以為是這個閹貨不懂醫之故,而直接把皇帝大人推向死亡的崔文升,僅僅被朱常洛逐出皇宮了事。

那時的朱常洛已預感到自己已無藥可救,開始著手安排後事,但當他聽說鴻臚寺丞李可灼打算進獻“仙丹”,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服了一粒李可灼進獻的“紅丸”,沒想到病情竟然稍有好轉,於是又服了一粒。

這一粒卻要了朱常洛的命,服下去後一直昏睡不醒,第二天淩晨就掛了。

從登上帝位到駕崩剛滿三十天,這個“短命皇帝”,便在歷史上有了個“一月天子”的稱號。

十年後的崇禎三年,一輩子野心勃勃、費盡心機的鄭貴妃病死。

這女人不但處心積慮地報了仇,還比仇人多活了十年,應該“含笑九泉”了吧?

她的想法,也是萬分寵愛她的這個男人的想法。

但卻不是大臣們的想法。

早已被正統禮法薰陶得只剩死腦筋的大臣們只認一個死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對朱翊鈞想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的打算表示堅決反對。

這可是原則問題,絲毫不能讓步,因為這是要在史書上記上一筆的,若不制止,後人一定會認為本朝大臣嚴重失職。

你是皇帝又怎麼樣?你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又怎麼樣?有權不能任性!

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奏章雪片般飛來,朱翊鈞怒了,誰上奏罷誰的官,要不就是貶官或者打屁股。

沒想到他的這個作用力,遭遇到了更大的反作用力,當人們明白反對皇帝能青史留名之後,前赴後繼的勸諫者反而更多,沒多久就把朱翊鈞整了個精疲力盡,不知如何是好,既不敢立朱常洵為太子,又不甘立朱常洛為太子。

“足智多謀”的鄭貴妃給他出了個主意:把這些奏章全部留中,看那些鄉巴佬能怎樣,不信他們能上天!

這不是拖字訣嗎?愛妃英明,就這麼辦!

04

《明史·神宗本紀》這樣記載朱翊鈞的“拖字訣”:“儲位久不定,廷臣交章固請,皆不聽。”

燒紅的烙鐵再熱,也有逐漸變冷的時候,時間一長,拿這事兒置喙的大臣逐漸減少,但並不意味著不“死灰復燃”,所以為了防微杜漸,為了防止皇帝大人最終被大臣們說服或者說屈服,鄭貴妃眉頭一皺又計上心來,唆使朱翊鈞儘量減少和文武大臣見面的機會。

於是,本就身體欠佳、因臥床不起經常不上早朝的明神宗朱翊鈞,乾脆不再上朝,把朝政完全交給那幫“鄉巴佬”去打理,除了關心如何廢長立幼,其他任何事情都與他“無關”,諸如官員補缺這種事情他都撒手不管,以至於朝廷各崗位出現很多空缺,極大地影響了辦事效率。

歷史記住了他和他的任性,著名歷史學家、擅治明清史的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這樣寫道:“(明神宗)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

一個皇帝,帝國的老大,居然長達三十年(有說二十八年)時間不上朝,這種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

難為了那幫“堅持原則”的大臣,皇帝三十年不上班,他們照樣勤勤懇懇地該幹啥幹啥,居然沒有把偌大一個帝國搞崩潰,而且三十年時間也沒忘初心,在立儲這件事上誓與皇帝大人懟到底,一直都在尋找再提立儲之事的合適機會。

05

給事中姜應麟就是這樣一位大臣,就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他冷不防又朝平靜的湖面扔了一塊大石頭,上書請神宗儘快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以避免流言蜚語。

朱翊鈞不再置之不理,而是在鄭貴妃唆使下,下了這樣一道禦旨,大意是:“立儲自有長幼之分,姜應麟懷疑君主,顯擺耿直,應該降級到邊遠地區任雜職。”

這道禦旨一下,姜應麟立即倒楣,被貶大同,大臣們卻“贏”了,他們抓住聖旨中“立儲自有長幼”一語,要求皇上說話算話——這可是你自己說的,金口玉言,不許耍賴!

朱翊鈞叫苦不迭——我特麼怎麼這麼蠢,居然犯下如此筆誤?既然聖旨下了,也不好推翻,那麼好吧,拖字訣繼續走起。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有鄭貴妃在幕後給他出主意,朱翊鈞的腦袋接著又被驢踢了一腳,犯下第二個失誤:“各位愛卿的話雖然不錯,但是皇長子才6歲,這時候談立儲之事,不太合適,等他再大一點再說吧。”

沒想到這番話一出口,要求立朱常洛為太子的奏章有增無減:“6歲不小啦,皇上您不也是6歲那年被立為太子的嗎?何況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過,英宗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兩歲,武宗更小,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一歲,如今皇太子都6歲了,怎麼不能立?”

朱翊鈞繼續拖,又硬著頭皮拖了兩三年,實在被大臣們“逼”得沒法了,只好自己定了個期限:到萬曆二十年的時候再議立儲之事吧,各位安心等待,求各位別再打擾,讓朕過幾天安生日子吧。

不用說,這個緩兵之計的主意,又是鄭貴妃出的。

事到如今,她總算領教了這幫“鄉巴佬”的韌勁,但要她屈服,也不是她的性格——你們不是要“有嫡立嫡”嗎?好,咱們就來個“待嫡”!

06

所謂“嫡子”,就是王皇后生的兒子,所謂“待嫡”,就是等王皇后生兒子。

此話當然沒毛病,這下沒理由反對了吧?才不呢!您忽悠誰呢皇上,王皇后嫁給你這麼多年了也未生育,且體弱多病,要生早就生了,這事兒您就別提了,沒用的!

好一個鄭貴妃,為了能登上後位,不惜想破腦袋,又想出“三王並封”這一招。

所謂“三王並封”,就是在立太子之前,把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另一個皇子朱常浩三人都同時封王,目的是降低長子朱常洛的地位,大臣們怎能上當,又是堅決反對,朱翊鈞不得不取消“三王並封”。

多次努力都被大臣們一一化解,鄭貴妃能不急嗎!

人一急,就容易六神無主,女人尤其如此,這個女人,只好使出最後一招,整天纏著皇帝老公,非叫他立她兒子為太子不可,不然就不讓他上床,甚至使上了女人最拿手的那一套,一哭二鬧三上吊。

朱翊鈞哪裡還敢再一次與大臣們“作對”,可是這個難纏的女人也得打發呀,於是他只好答應讓她兒子當太子,但現在肯定不行,得等機會成熟——都等了這麼久了,再等等又何妨?

此時此刻的鄭貴妃,連這個最愛她,為了她不惜與眾大臣翻臉的男人都不信了,朱翊鈞只好與她來到大高元殿,請神明作證,親筆寫下約定以朱常洵為太子的《賜誓書》,裝進一個玉盒後封住,交由鄭貴妃保管,以便“機會成熟”時向大臣們出示:各位看仔細了,這是神的旨意,哪個還敢反對?

萬曆二十八年,皇長子朱常洛十八歲,成了成年人,大臣們的上奏如雪片般飛來,紛紛要求冊封太子,然後為朱常洛大婚。與此同時,鄭貴妃也哭著鬧著,逼朱翊鈞履行當初的承諾。

神明還真的“保佑”了,只不過這一次,神明站在了朱常洛一邊——當朱翊鈞打開玉盒一看,他親筆書寫的《賜誓書》竟然慘遭蟲害,“朱常洵”三個字僅剩一個“朱”字,“常洵”二字成了一個大洞,顯然成了蟲子的食物。

“天意!天意啊!”朱翊鈞失聲叫道,鄭貴妃呆了,傻了,接著也是“啊”的一聲大叫,倒地亂滾,邊哭邊罵,全然沒有一點貴妃的樣子,活脫脫一個潑婦!

既然是神的旨意,那就不能違背,朱翊鈞丟下那個滿地打滾的潑婦不管,大步離開西宮,一刻不停地入朝讓人起草詔書,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這場爭吵時間長達幾十年,“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鬧得整個帝國不得安寧的“國本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07

故事卻沒有結束,也許僅僅是開始。

一個絕望的女人,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鄭貴妃決定孤注一擲。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個壯漢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宮,打算把太子一棒打死,值班太監還算能幹,抓住了行刺者,救了朱常洛一命。

那個壯漢是個農民,居然能闖進戒備森嚴的皇宮,又輕而易舉地找到了太子的住處,這裡面一定有鬼!

一查之下,案情果然與鄭貴妃有關,是她指使身邊兩個心腹太監龐保、劉成找來的殺手,名叫張差。

刺殺太子,可以說是驚天大案,有心保護鄭貴妃的朱翊鈞也為難了,解鈴還須系鈴人,他讓鄭貴妃自己去見太子。

鄭貴妃見了太子,除了極力替自己辯解,還給朱常洛下跪,哭得淚人兒似的,連坐在旁邊的朱翊鈞都“掩面而泣”了。

都到這步了,朱常洛除了不計較,還能怎麼辦呢?“似此(張差)瘋顛之人,決了便罷,不必株連”——那人是個瘋子,殺了就是了,其他人不必追究。

說完這話,他又轉臉對老爸朱翊鈞說:“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廷有許多議論,爾輩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

張差被淩遲處死後,大度的朱常洛竟然為鄭貴妃的心腹太監龐保和劉成開脫:“龐保、劉成身系內官,雖欲加害本宮,于保、成何益?料保、成素必淩虐于(張)差,今差放肆行報復之謀,誣保、成以主使之條。”

儘管如此,這兩個閹貨畢竟有罪,必要的審判還是逃不過的,卻被朱翊鈞密令太監殺了,案件線索就此中斷,司法部門即使想追查,也只能徒喚奈何。

08

朱常洛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樹欲靜卻風不止,他的大度,並未澆滅鄭貴妃心中的怒火,只不過換了一種燃燒的方式。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鈞病逝,苦熬了三十九年的朱常洛終於登上大位。

由於不受老爸待見導致精神苦悶等原因,早在做太子時,朱常洛就染上了縱情酒色的毛病,鄭貴妃抓住他這個軟肋,投其所好給他送來了美女。

據《明史》記載,鄭貴妃送給朱常洛的美女多達八個(《明史紀事本末》說是四個)。

這個女人的陰謀詭計,在朱常洛看來卻是與他和解的信號,再說這些美女的吸引力實在無法拒絕,不要白不要,於是照單全收。

既然收了,當然不能浪費,於是“夜夜縱樂”。

結果就是,朱常洛本就因精神極度壓抑導致的虛弱身體更是雪上加霜,很快垮掉,以至於登基不到一個月就不行了,勉強拖著病體上朝,大臣們看到的不是一個精神飽滿的皇上,而是“聖容頓減”,憔悴樣讓人不寒而慄。

皇上既然身體不好,那就吃點“補藥”吧。

鄭貴妃指使太監崔文升給朱常洛進的“補藥”卻是大黃,是名副其實的瀉藥,朱常洛服下後,一晝夜拉肚子三四十次。

給事中楊漣說:“賊臣崔文升不知醫……妄為嘗試;如其知醫,則醫家有餘者泄之,不足者補之。皇上哀毀之余,一日萬幾,於法正宜清補,文升反投相伐之劑。”

他哪裡知道,這哪裡是這個太監“不知醫而妄為嘗試”,分明是鄭貴妃買通這個閹貨幹的好事!

崔文升,原為鄭貴妃的親信太監,朱常洛即位後升他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禦藥房。

舊主子之前待他不薄,如今讓他做這點小事,豈有不答應之理?

可憐的朱常洛和那些大臣們,還真以為是這個閹貨不懂醫之故,而直接把皇帝大人推向死亡的崔文升,僅僅被朱常洛逐出皇宮了事。

那時的朱常洛已預感到自己已無藥可救,開始著手安排後事,但當他聽說鴻臚寺丞李可灼打算進獻“仙丹”,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服了一粒李可灼進獻的“紅丸”,沒想到病情竟然稍有好轉,於是又服了一粒。

這一粒卻要了朱常洛的命,服下去後一直昏睡不醒,第二天淩晨就掛了。

從登上帝位到駕崩剛滿三十天,這個“短命皇帝”,便在歷史上有了個“一月天子”的稱號。

十年後的崇禎三年,一輩子野心勃勃、費盡心機的鄭貴妃病死。

這女人不但處心積慮地報了仇,還比仇人多活了十年,應該“含笑九泉”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