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磚讀空間:在古跡中讀取老北京記憶

本報訊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3號院於2013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院內始建於元代的萬松老人塔是北京城區現存的唯一一座密簷式磚塔。 就在201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那一天, 這座古老的院落面貌一新, 成為一個書香滿溢的新型閱讀空間, 由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和正陽書局聯手打造的國內首家非營利性公共閱讀空間北京磚讀空間就此正式亮相。

在這座以元代古塔為中心的四合院裡, 讀者不僅可以看書、買書、借書, 還可查閱、選購有關北京的史料文獻, 以及看展覽、聽講座, 去年一年接待的群眾就達到35萬人次。

據瞭解, 目前磚讀空間藏書近4萬冊, 主打特色是老北京歷史文化方面的文獻和書籍。 小院共350平方米, 5個房間經過精心佈置後被劃分為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京味書房幾個區域, 院內及屋中各處還點綴著磚讀空間負責人崔勇四處收羅來的老門板、老桌椅、老窗櫺、門墩兒、城磚、胡同門牌等老北京的物件兒。

崔勇是一名80後、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對老北京的歷史文化一直有著深厚的情懷。 據他介紹, 院內北側的書屋從內簷裝飾、室內陳設到圖書規劃, 都是按照清末民國時期文人書房的格局佈置的, “讓大家不只是看書, 還能有一種文化的體驗和薰陶”。 磚讀空間陳列的書籍也與其他書店、圖書館有著明顯的不同,

書架上有北京的黨政史料、農工商史料, 歷朝歷代北京地方誌以及北京的考古、民俗專著乃至於京味文學小說。 用崔勇的話來說:““我的書店裡經營的全是和北京有關的書籍, 幾乎沒有什麼暢銷書, 坐在古建築裡讀著老北京的書多舒服啊!”

如今的磚讀空間實現了進一步升級, 已開始從傳統的圖書文獻搜集、借閱、售賣, 轉而向北京歷史文化挖掘整理和再版、出版、策劃等功能提升和轉變。 日前北青報記者實地探訪時, 崔勇一見面就高興地向大家展示了剛剛出版發行的《北京城》、《北京的城牆和城門》兩本新書, 這是正陽書局牽頭編纂的“正陽文庫”系列叢書的一部分。 崔勇介紹, 這套叢書中既有學術專著,

也有坊間珍聞, 還不乏瑞典漢學家喜仁龍著述的《北京的城牆與城門》等重磅圖書的再版。 “我們將把搜集的關於北京的古籍、口述歷史、美術作品、影像資料和史地民俗等編纂後陸續出版, 今年第一批包括5本書, 後續還會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

責編:產娟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