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貴州一個偏遠小山村,其村民祖先是三國特種兵,曾擊敗魏延十六次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80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近年來, 名人效應越來越嚴重, 很多古代名人的後人, 紛紛“出世”, 例如成都數家草鞋店,

只因店主姓劉, 便自稱是劉備的後人;山西運城, 九十一支關氏族人, 自稱是武聖關羽之後, 哪怕其族譜中存在後人虛構的關索, 也要據理力爭;曹操的後人也不少, 諸葛亮的後人, 更是建了一個諸葛村, 等等。 這些事情有真有假, 早已無法查證。 不過我國貴州省安順市的一個小山村, 也為自己找到了三國時代的祖先, 卻沒有人懷疑, 這是怎麼回事呢?

他們為自己找到的祖先, 並非一個人, 而是整整三萬人, 這三萬人驍勇無敵, 曾大敗蜀漢魏延十六次, 只可惜, 他們最終還是在因為諸葛亮的妙計, 而全軍覆沒了。 這是什麼情況呢?原來, 這三萬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叫作藤甲兵。 《三國演義》中提到, 藤甲兵是烏戈國國主兀突骨的部曲。 這個兀突骨是一個奇人, 他身長丈二, 不食五穀, 以生蛇惡獸為飯, 身有鱗甲, 刀箭不能侵。 他的麾下也不是普通人, 個個身穿藤甲, 以弩箭射之, 皆不能透;刀砍槍刺, 亦不能入, 而且遇水不沉。

蜀將魏延第一次遇上他們的時候, 大敗而歸;之後再遇他們, 敗走十五陣, 連棄七個營寨, 好不狼狽。 當然了, 魏延雖然正面的確敵不過藤甲兵, 倒也不至於這麼弱, 他之所以連戰連敗, 是因為這是諸葛亮的誘敵之計。 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下, 這些藤甲兵, 最終被引進了一個山谷, 全部被燒死, 無一倖免。

正是因為此事, 諸葛亮本身還折損了陽壽。 小說第九十回中寫道:“孔明垂淚而歎曰:‘吾雖有功於社稷, 必損壽矣!’”

說到此處, 也許有人會說, 既然藤甲兵全軍覆沒了, 他們怎麼還會有後人呢?要知道, 能夠上戰場的, 大多數成年男子, 他們是一個族群, 也會有老弱婦孺,

這些人就算被其他部落欺淩, 依舊會有後人傳世。 也許還有人說, 藤甲兵僅出現在了演義中, 並沒有史料記載, 這個小山村的人, 又該如何證明, 自己的確是藤甲兵後人呢?

為了證明此事, 他們拿出了真本事, 即製作藤甲。 雖然製作藤甲的材料, 僅是生於山澗中的藤蔓,但製作起來並不容易,最起碼其難度要比製作草鞋高的多——采到藤蔓之後,要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乾複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

貴州省安順市這一小山村(即歪寨村)的村民,在千百年後,不但再度製作出了兩套藤甲,還得到了國家軍事博物館的認可。雖然正史上,沒有記載藤甲兵與諸葛亮的衝突,但是既然《三國演義》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既然當地的百姓真的能夠根據祖輩的偉承,再度造出藤甲,由此可見,在千百年前,當地應該真的存在過這樣一個部落。雖然,藤甲僅適用于冷兵器時代,在科技先進的今天,無法應運於軍事,發揮其原本的作用,但它卻凝結著古人的智慧,也記載著一個部落的文化。因此,藤甲的再現,意義非凡。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僅是生於山澗中的藤蔓,但製作起來並不容易,最起碼其難度要比製作草鞋高的多——采到藤蔓之後,要浸於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乾複浸,凡十餘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

貴州省安順市這一小山村(即歪寨村)的村民,在千百年後,不但再度製作出了兩套藤甲,還得到了國家軍事博物館的認可。雖然正史上,沒有記載藤甲兵與諸葛亮的衝突,但是既然《三國演義》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既然當地的百姓真的能夠根據祖輩的偉承,再度造出藤甲,由此可見,在千百年前,當地應該真的存在過這樣一個部落。雖然,藤甲僅適用于冷兵器時代,在科技先進的今天,無法應運於軍事,發揮其原本的作用,但它卻凝結著古人的智慧,也記載著一個部落的文化。因此,藤甲的再現,意義非凡。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