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4款PD

免疫療法落地中國的日子不遠了。

4月23日, 藥品審評中心(CDE)發佈第二十八批擬納入優先審評的藥品名單。 (翻至文末, 查看詳單)此次共24個新藥入選, 不乏恒瑞醫藥的10億品種甲苯磺酸瑞馬唑侖, 世貿天階製藥的注射用替奈普酶, 以及各界期盼已久的九價HPV疫苗等重磅產品。 但, 最引人矚目的, 還要屬4款PD-1單抗, 特別是其中的3款本土產品。

從上述表中可以看到, 目前所有在中國遞交上市申請的5個PD-1/PD-L1藥物中, 除申請適應症為二線非小細胞肺癌的百時美施貴寶Nivolumab注射液外, 其餘1個進口品種、3個本土品種均已站到“綠色通道”入口。

這不僅意味著, 免疫療法即將登陸我國, 更意味著國內抗腫瘤藥市場將發生一場巨大的變革。

政策扶持

20餘PD-1/PD-L1藥物申請註冊

PD-1/PD-L1藥物, 作為腫瘤免疫治療新藥, 其本身並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 而是通過啟動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癌, 被認為是抗腫瘤治療的“殺手鐧”,

以治癒率和價格雙高著稱。

從第二十八批擬納入優先審評名單中也可以看出, 研發能力一直遠不及跨國外企的本土企業, 在PD-1/PD-L1藥物研發中, 體現出了超強爆發力。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 由國內企業提出藥品註冊申請的PD-1/PD-L1藥物, 已有20餘種。

而在全球範圍內, 目前也只有5個此類藥物上市, 分別是2014年上市的百時美施貴寶Opdivo、默沙東Keytruda、2016年上市的羅氏的Tecentriq、2017年上市的阿斯利康Imfinzi和默克/輝瑞的Bavencio。

對於本土PD-1/PD-L1的繁榮, 業界人士紛紛感慨:“PD-1的藥物要成大白菜了嗎?”、“恭喜中國成為腫瘤免疫領域第一強國!”

“白菜”也罷, “免疫強國”也罷, 不爭的事實是, 在各項政策鼓勵下, 本土企業已非常樂於將資金投入到研發中。

而實際上, 除了兩辦此前發佈《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外, 針對PD-1/PD-L1, CDE今年初, 還發佈了《抗PD-1/PD-L1單抗品種申報上市的資料資料基本要求》。 檔允許企業以ORR的替代終點提交上市申請, 允許企業以滾動申請形式分階段提交臨床資料, 為企業提供了極大便利,

也是促成如此多企業參與研發的動因之一。

市場變革

大批抗腫瘤藥未上市即遭淘汰?

面對曾經遙不可及的免疫療法, 也遭國內企業紮堆研發的現狀, 有網友表達了擔憂:“蛋糕就那麼一塊, 這麼多廠家分, 餓死一大批要?”。

也有人指出, 臨床能過, 生產能批, 但是最後還是要看市場。 “畢竟產品效果和銷售, 都得溜溜。 ”

PD-1/PD-L1的內部競爭自不必說, 默沙東、恒瑞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早已劍拔弩張。

從“開戰”已久的國際市場看, 誰先上市, 誰將佔據主動權。 從2017年第三季度銷售情況看, 2014年較早上市的百時美施貴寶Opdivo、默沙東Keytruda的銷售額都遙遙領先, 均超過12億美元。

而伴隨著細胞療法、免疫療法的相繼上市, 業界擔心的一幕, 也即將上演——那些正在研發、剛剛上市的靶向抗腫瘤藥,

特別是大批的me-too、me-better產品, 要如何對抗科技進步帶來的挑戰?(詳情>>《貝達、恒瑞勝券在握, 靶向抗腫瘤藥“淘金潮”將盡?!》)

(轉化醫學網360zhyx.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