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的名義》告訴你,社會階層是如何劃分的

最近, 人人都在討論《人民的名義》。 這部火遍朋友圈的電視劇不禁讓我們陷入思考——為什麼是火的是它?

其實《人民的名義》的反響之所以那麼大,

不在於它是否反映了現實, 而在於故事發生在一個人人都會關注的衝突點上, 即階級的對立和衝突。

托克維爾說, 在民主時代, 歡樂要比貴族時代來得強烈, 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歡樂。 但是在這種人人平等的虛幻氛圍中, 人們的希望和欲望其實更容易被不平等的現實摧毀, 靈魂所受的折磨和煩惱反而要比明顯劃分了不同階級的時代要大。

那麼, 劇中的這些角色到底是以什麼形式被劃分在了不同社會階層中的呢?是職位、職業、身份、家產, 還是趣味、品位、智商?

1.中國的上層社會

一級:以在任“政委”、退休常委為代表, 對全國局勢有掌控能力;

二級:以在任實權省部級幹部、退休“政委”、大區正以上在職軍隊領導,

部分壟斷性央企負責人、大權貴、大富商、大銀行家為代表, 能影響國家政策但沒有對全國局勢的控制能力;

三級:以一般省部、副省部、大區副級別高級軍官、特別實權的局級, 或是大企業主、一般權貴富商、名牌大學校長、中等銀行家為代表。 能夠影響一個地區或者行業的發展, 是行業精英或地區體制精英。

分析點評:一至三級是中國的上流社會、統治階級, 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普通人非祖墳冒煙或者千載難逢的奇遇難以進入這個階層, 他們占人口總數不到千分之二。

2.中國的中層社會

四級:以一般地廳級、實權縣處級、院士、大教授、高級職業經理人、名醫生、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之類為主。

普通人通過奮鬥最多能夠達到這個層次。 比如某個省政府廳長、惠普穀歌大中國區總裁、范冰冰之類就是體制外本級的頂峰, 第四級與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四級以下則沒有。

五級:以小企業主、普通處級副處級、實權科級幹部、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擁有多套房的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為主。

六級:以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青年教師、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大點的個體戶等。 985、211院校優秀畢業生、研究生以及正牌海歸畢業後多在這個層次, 雖然不能說擁有自己的事業, 但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分析點評:四至六級是中國的中層社會, 分別是高、中、低端中產階級,

無背景的普通人通過努力, 退休前能夠定格在第五級已是不易, 大部分人至死只能在六級掙扎。 這類人可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但所得比例很小。 五級往上一般車、房無虞, 也許還不止一套。

3.中國的底層, 即草根、屌絲階層

七級:代表人群為普通工人、基層技術人員、普通大專院校普通畢業生、邊緣化的事業編、體制內人員、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富裕農民之類, 他們能夠在大中城市立足。

八級:體力工人、農民工、普通農民。 能自食其力, 但無力在大中城市買房、立足。

九級:大城市底層的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等。 若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標準要求, 這部分人難以在城市中自食其力。

分析點評:中國社會的現狀是典型的金字塔形結構,

即上層人數遠小於中層, 而中層人數又小於底層, 底層占了最大部分的人群。 上層的一到三級人士永遠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中下層人士若指望從他們手中分得財富, 簡直比登天還難。 社會階層的固化讓〝個人努力〞永遠不如“祖上有德”、〝人脈廣泛〞和〝有人提攜〞。 因此, 目前沒有父母鋪墊、沒有人提攜、沒有資金來源、沒有人脈的七八九級則被稱作〝沒有希望的階層〞, 這些人占到人口總數的70%以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