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探訪西康⑥|西昌:曾是明爭暗鬥的邊地政治中心

很長一段時期, 西昌是傳統的漢人城市, 而涼山則是漢地政府無力直接管轄的彝族地區。 隨著抗戰腹地的重要性提升, 劉文輝的西康省政府和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在西昌明爭暗鬥, 爭奪管理權。 共和國建立後, 國民黨控制下的西康省政府短暫遷往西昌, 直到1950年3月被解放軍攻陷。

共和國建立之前, 西康省政府對涼山地區基本無法進行有效管理。 民國時期, 涼山地區劃為寧屬, 1950年設西康省西昌專區, 1952年設涼山彝族自治區。 1955年, 西康省撤銷, 改西昌專區為西昌地區, 改涼山彝族自治區為涼山彝族自治州,

同屬四川省管轄。 1978年, 西昌地區與涼山彝族自治州合併, 歸涼山州管轄, 州府西昌市。

據當地人稱,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彝族人還經常下山到西昌周邊, 抓漢族上山當奴隸, 彝族人自己也不敢單獨下山到漢區。 雙方只在一些被默認為安全的集市接觸, 如果漢人要去彝族地區, 要找彝族貴族引薦, 才能保證安全, 就連外國人和宗教人士也不例外。 直到1950年代中後期, 共和國在涼山地區推行大規模社會改革, 1970年代末又把涼山和西昌合併, 從此彝區和漢區才算融合在一起。

吉羊巷清真寺

西昌給我的第一印象, 是一座夾雜了彝族旅遊風情的四川城市。 雖然這有點格格不入, 因為直到幾十年前, 這座城市其實沒有多少彝族人。

西昌老城區目前已被改造成旅遊區。

在老城區向東, 從一條細長的小巷子穿進去, 進入西昌老城區原來的穆斯林聚居區, 可以找到吉羊巷清真寺——老城區保留最完好的老建築之一。 由於穆斯林圍寺而居的傳統, 以清真寺為中心的穆斯林社區, 往往成為一座城市的老街區。

我走進吉羊巷清真寺時, 正好是當地的禮拜時間。 我在清真寺大殿門口等待。 大殿外有一列桌子, 從擺放方式看, 人們不是面向大殿前方坐著, 而是側對大殿面對面坐著。 這讓我想起雲南一些清真寺, 禮拜時伊瑪目從大殿門口走向最前面, 其他穆斯林不是面向大殿前方站立, 而是面對面夾道迎接伊瑪目。 這與其他地方清真寺不同, 算是軍隊行伍的傳統,

因為雲南很多地方的穆斯林祖先是平定叛亂而來的軍人。

吉羊巷清真寺的入口。 本文圖片除特殊標注外, 均由作者拍攝。

吉羊巷清真寺的內部

明朝初期, 邊地政治局勢並不穩定, 蒙古舊臣、色目人軍官集團、漢族地方豪強、各地土司都暗藏著叛亂野心。

根據《明史·四川土司傳》記載, 建昌(西昌)地區在明朝洪武十四年之前, 仍然維繫著元代的建制, 從洪武十五年起, 才正式更名為建昌衛指揮使司。 然而, “洪武二十五年, 月魯帖木兒反, 合德昌、會川、迷易、柏興、邛部、並西番土軍萬餘人, 殺官軍男婦二百餘口, 掠屯牛, 燒營屋, 劫軍糧, 率眾攻建昌城, 轉攻蘇州(今冕寧縣)”。

月魯帖木兒是元朝舊臣, 任“平章”之職。 他的官位和職權為“從一品, 掌機務, 貳丞相, 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 明朝建立後, 月魯帖木兒從雲南潛入建昌, 收買拉攏各地土司土目意圖叛亂。 朱元璋皇帝命令將軍藍玉從甘肅前來鎮壓叛亂, 最終擊敗叛軍, 將月魯帕木兒押送南京處決。 藍玉自身是穆斯林, 他手下也有很多穆斯林士兵,

平叛後一些士兵就定居下來, 成為西昌城內穆斯林的祖先。

禮拜結束, 阿訇從大殿內出來接待了我。 據阿訇介紹, 這座清真寺建于明朝初年, 吉羊巷原名宰羊巷, 因穆斯林在此宰羊得名。 後來城市改建時覺得不雅, 就改名吉羊巷。 目前, 這片老城區的穆斯林居民並不多, 幾次城市改建後, 大多散佈各處。 而且新建了更大的清真寺後, 平常來老清真寺的人就更少了。

吉羊巷清真寺雖是明代初年修建, 但主體建築是清代光緒年間一次火災之後重修的, 還有多處是民國之後修補的。 吉羊巷清真寺內有很多石碑, 大部分是清代的, 以重建紀念碑為主。 有一塊民國時期的碑, 當時西昌發生了一起侮辱回族的事件, 政府出面平息此事,立此碑作為告示。這座清真寺內的書法字體值得一看,尤其是清真寺正門對面寫著“去妄尋真”的照壁。

當時與藍玉將軍共同鎮壓月魯帕木兒叛亂的,還有一位西昌當地的建昌衛指揮使安土司。由於他在平叛中宣誓效忠,得到明朝政府信任,後代一直世襲土司,直到清朝同治年間絕嗣。清政府任命原來的邛部宣慰司嶺承恩接任西昌河東長官。嶺承恩參與了大渡河圍堵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隊的戰鬥,頗有戰功。他死後的墓碑藏於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

國民黨控制的大陸最後一座城市

彝區的土司衙門比人們想像的簡陋很多,大多只是一個小小的磚木庭院,所以很難保留下來。從吉羊巷清真寺出來,向南到河東街,拐進小巷子裡,是一片舊城區。在這裡順著土司巷,曲徑通幽走到盡頭,是當年的建昌衛指揮使司衙門。從外表看,這裡只是簡陋的土坯牆房子,但由門口的一對雕花石鼓可見很不一般。房子的主人丁先生接待了我,讓我進屋參觀。

建昌衛指揮使司衙門的入口

建築的土坯牆(左圖)和門口的雕花石鼓(右圖)

損壞的屋頂

丁先生說,西昌文物管理部門來這棟房子考察過,但之後就沒有音訊,他只能自己保管維護這間房子,又沒法轉讓。丁先生的祖父在民國時期搬到這棟房子裡,當時房子已破敗不堪,因此大門、屋頂和廂房都進行過修復,而室內大部分柱子是原本的老木頭。現在這座房子也有不少問題,屋頂多處漏水,只能用塑膠布遮蓋,木頭構件也多處腐朽開裂。

按照歷史記載,西昌在1536年、1732年和1850年經歷過三次大地震,很多古建築經過多次維修重建。這座衙門的主體建築,很可能是1850年大地震後修復的,裡面有明代的構件,有清代的遺存,還有後來丁先生家自己修復的部分。

談到西昌的行政機關,就要提及劉文輝的寧屬屯墾委員會和蔣介石的西昌行轅。這是民國時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爭奪權力的代表。

1939年,蔣介石在西昌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轅”,將西昌視為第二陪都,即如果重慶失守,國民政府將遷往西昌。當時在西昌市邛海西岸一片半山坡上修建了二百多間平房,這片 “邛海新村”被當做國民政府各個院部駐地,其中有一棟柱廊式青瓦土牆平房,是蔣介石特宅。直到1946年抗戰結束,西昌行轅的歷史作用不再,“邛海新村”也就隨之撤銷了。

到了1949年底,西昌成為國民黨控制下的最後一座城市,胡宗南在此孤守,蔣經國親自飛抵西昌督戰,在蔣介石特宅內,召開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次年三月,解放軍進攻西昌,胡宗南飛往臺灣。如今,這座蔣介石特宅依然在邛海邊上,被圍在一片軍事管理區內,不對公眾開放。

與蔣介石的西昌行轅對應的,是同在1939年成立的劉文輝的寧屬屯墾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作為西康省政府在西昌的派出機構,為的是遏制中央政府對西昌的控制。1949年底,劉文輝投誠共產黨,國民黨將西康省政府遷往西昌,原來的寧屬屯墾委員會自行解散。

我試圖尋找當年的寧屬屯墾委員會駐地,相傳在大水井附近。我在那裡發現一棟老房子,被圍欄圍起來,標記為危房。一位坐在正門的大叔說,這裡是一處地主的私宅,解放後地主逃到香港。這棟房子一開始用作學校,後來年久失修,逐漸成為危房。大叔還說,原來的寧屬屯墾委員會在府前街。府前街確實有一些老房子,但沒有明顯標識,我也沒有找到其原址。

1978年,西昌地區和涼山州合併。合併前,涼山州的州府在昭覺。我接下來前往昭覺,尋找曾經的老涼山首縣的影子。

政府出面平息此事,立此碑作為告示。這座清真寺內的書法字體值得一看,尤其是清真寺正門對面寫著“去妄尋真”的照壁。

當時與藍玉將軍共同鎮壓月魯帕木兒叛亂的,還有一位西昌當地的建昌衛指揮使安土司。由於他在平叛中宣誓效忠,得到明朝政府信任,後代一直世襲土司,直到清朝同治年間絕嗣。清政府任命原來的邛部宣慰司嶺承恩接任西昌河東長官。嶺承恩參與了大渡河圍堵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隊的戰鬥,頗有戰功。他死後的墓碑藏於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

國民黨控制的大陸最後一座城市

彝區的土司衙門比人們想像的簡陋很多,大多只是一個小小的磚木庭院,所以很難保留下來。從吉羊巷清真寺出來,向南到河東街,拐進小巷子裡,是一片舊城區。在這裡順著土司巷,曲徑通幽走到盡頭,是當年的建昌衛指揮使司衙門。從外表看,這裡只是簡陋的土坯牆房子,但由門口的一對雕花石鼓可見很不一般。房子的主人丁先生接待了我,讓我進屋參觀。

建昌衛指揮使司衙門的入口

建築的土坯牆(左圖)和門口的雕花石鼓(右圖)

損壞的屋頂

丁先生說,西昌文物管理部門來這棟房子考察過,但之後就沒有音訊,他只能自己保管維護這間房子,又沒法轉讓。丁先生的祖父在民國時期搬到這棟房子裡,當時房子已破敗不堪,因此大門、屋頂和廂房都進行過修復,而室內大部分柱子是原本的老木頭。現在這座房子也有不少問題,屋頂多處漏水,只能用塑膠布遮蓋,木頭構件也多處腐朽開裂。

按照歷史記載,西昌在1536年、1732年和1850年經歷過三次大地震,很多古建築經過多次維修重建。這座衙門的主體建築,很可能是1850年大地震後修復的,裡面有明代的構件,有清代的遺存,還有後來丁先生家自己修復的部分。

談到西昌的行政機關,就要提及劉文輝的寧屬屯墾委員會和蔣介石的西昌行轅。這是民國時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爭奪權力的代表。

1939年,蔣介石在西昌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轅”,將西昌視為第二陪都,即如果重慶失守,國民政府將遷往西昌。當時在西昌市邛海西岸一片半山坡上修建了二百多間平房,這片 “邛海新村”被當做國民政府各個院部駐地,其中有一棟柱廊式青瓦土牆平房,是蔣介石特宅。直到1946年抗戰結束,西昌行轅的歷史作用不再,“邛海新村”也就隨之撤銷了。

到了1949年底,西昌成為國民黨控制下的最後一座城市,胡宗南在此孤守,蔣經國親自飛抵西昌督戰,在蔣介石特宅內,召開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次年三月,解放軍進攻西昌,胡宗南飛往臺灣。如今,這座蔣介石特宅依然在邛海邊上,被圍在一片軍事管理區內,不對公眾開放。

與蔣介石的西昌行轅對應的,是同在1939年成立的劉文輝的寧屬屯墾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作為西康省政府在西昌的派出機構,為的是遏制中央政府對西昌的控制。1949年底,劉文輝投誠共產黨,國民黨將西康省政府遷往西昌,原來的寧屬屯墾委員會自行解散。

我試圖尋找當年的寧屬屯墾委員會駐地,相傳在大水井附近。我在那裡發現一棟老房子,被圍欄圍起來,標記為危房。一位坐在正門的大叔說,這裡是一處地主的私宅,解放後地主逃到香港。這棟房子一開始用作學校,後來年久失修,逐漸成為危房。大叔還說,原來的寧屬屯墾委員會在府前街。府前街確實有一些老房子,但沒有明顯標識,我也沒有找到其原址。

1978年,西昌地區和涼山州合併。合併前,涼山州的州府在昭覺。我接下來前往昭覺,尋找曾經的老涼山首縣的影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