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又有4個項目被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龍脊也上線了

2018年4月19日, 在第五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 來自我國的4個項目在論壇上獲得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正式授牌。

這四個項目分別是:甘肅迭部紮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中國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廣西龍勝龍脊梯田、福建尤溪聯合梯田、江西崇義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和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

甘肅迭部紮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

紮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 位於高寒草原、溫帶草原和暖溫帶落葉林三大植被氣候類型的交匯處, 地處甘肅、青海和四川三省交界處。

早在3000年以前, 這裡就已經出現了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漢時期, 名將姜維把先進的漢族農耕文明引進到此;吐谷渾時期, 漢地農耕文化和藏區遊牧文化相互融合;明清“楊土司”時期, 農林牧複合系統逐漸發展起來。

獨特的生態區位促進了遊牧文化、農耕文化與藏傳佛教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造就了獨特的紮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

中國南方稻作梯田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龍脊梯田整齊有序, 線條豐富多彩。

4月到6月中下旬, 灌水插秧, 整個世界都是波光粼粼;7月~9月中上旬,

綠油油一片, 蔚為壯觀;9月到11月中上旬, 金色龍脊, 特別炫目;12月~2月中上旬:銀裝素裹(金坑梯田觀景區);3月龍脊滿地油菜花。

到龍脊來, 你還可以看到若干少數民族村寨。 包含龍脊寨(壯族)、平安寨(壯族)、中六寨(瑤族)、大寨(瑤族)、田頭寨(瑤族)、小寨(瑤族)等。

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

紫鵲界梯田, 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始于秦漢, 盛于宋明, 至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 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以紫鵲界梯田為中心, 共有梯田56000多畝, 主要分佈於水車鎮錫溪管區, 從海拔500米到1100米之間, 共400餘級。 紫鵲界梯田是苗族、瑤族、侗族、漢族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創造的勞動成果。

紫鵲界梯田景區,主要景點有月牙山、瑤人沖、老馬氹、白旗峰千年古寺、采采舍利塔、丫髻寨、奉家桃花源、瑤人石屋、觀音堂、千年古樟、紫鵲界漂流等。

福建尤溪聯合梯田

福建尤溪聯合梯田涉及八個行政村,面積達10700多畝,被譽為中國五大魅力梯田之一、發現海西之美十佳景點、福建省攝影創作基地。

春天,農民給田裡灌水浸爛田泥;春耕時,小孩們下田摸田螺、捉泥鰍。梯田垂直落差600多米,連延數十裡,田在山中,群山環抱,土牆灰瓦的村落散落其間,一派與世無爭的安然祥和。

江西崇義客家梯田

崇義客家梯田總面積4萬多畝,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達62梯層,是中國梯田奇觀之“秀麗天梯”。

201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為“最大的客家梯田”。 2013年12月、2014年5月分別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美麗田園”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

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形成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存有6萬畝桑地和15萬畝魚塘,是中國傳統桑基魚塘系統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區域。

千百年來,區域內勞動人民發明和發展了“塘基上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魚塘生態模式,最終形成了種桑和養魚相輔相成、桑地和池塘相連相倚的江南水鄉典型的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景觀,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蠶桑文化。

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占地6000多畝,百年以上古樹2萬多株,涉及12個村莊,被命名為“中國椹果之鄉”,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北方落葉果樹博物館”,是國際生態安全旅遊示範基地。

中國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群位於山東夏津縣東北部黃河故道中。夏津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古老的黃河故道,獨特水土條件和氣候,培育了這裡“獨一無二”的桑樹。

每當“芒種”時節,正是椹果成熟時,是採摘、品嘗椹果的最好季節。

運營人員:旅遊幫手團隊

紫鵲界梯田景區,主要景點有月牙山、瑤人沖、老馬氹、白旗峰千年古寺、采采舍利塔、丫髻寨、奉家桃花源、瑤人石屋、觀音堂、千年古樟、紫鵲界漂流等。

福建尤溪聯合梯田

福建尤溪聯合梯田涉及八個行政村,面積達10700多畝,被譽為中國五大魅力梯田之一、發現海西之美十佳景點、福建省攝影創作基地。

春天,農民給田裡灌水浸爛田泥;春耕時,小孩們下田摸田螺、捉泥鰍。梯田垂直落差600多米,連延數十裡,田在山中,群山環抱,土牆灰瓦的村落散落其間,一派與世無爭的安然祥和。

江西崇義客家梯田

崇義客家梯田總面積4萬多畝,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達62梯層,是中國梯田奇觀之“秀麗天梯”。

201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為“最大的客家梯田”。 2013年12月、2014年5月分別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美麗田園”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

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形成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存有6萬畝桑地和15萬畝魚塘,是中國傳統桑基魚塘系統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區域。

千百年來,區域內勞動人民發明和發展了“塘基上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魚塘生態模式,最終形成了種桑和養魚相輔相成、桑地和池塘相連相倚的江南水鄉典型的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景觀,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蠶桑文化。

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

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占地6000多畝,百年以上古樹2萬多株,涉及12個村莊,被命名為“中國椹果之鄉”,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北方落葉果樹博物館”,是國際生態安全旅遊示範基地。

中國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群位於山東夏津縣東北部黃河故道中。夏津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古老的黃河故道,獨特水土條件和氣候,培育了這裡“獨一無二”的桑樹。

每當“芒種”時節,正是椹果成熟時,是採摘、品嘗椹果的最好季節。

運營人員:旅遊幫手團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