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夷陵之戰中,63歲劉備為什麼會敗給39歲的陸遜?毛主席一語道破

西元219年, 孫權派將軍呂蒙、陸遜乘機偷襲關羽的後路擒殺了關羽,佔領了原來屬於蜀漢的江陵、公安、南郡等地,攫取了襄陽以南的荊州的大部地區。 劉備為報復孫權,作了一年多的準備, 對東吳發動了軍師行動。

孫權的和平談判要求被劉備拒絕以後,他任命38歲的陸遜為大都督,督領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進行抵抗。

陸遜,字伯言,吳縣華亭人,出身于江東著名的士族家庭。 他在青年時代即圭角顯露,孫權很看重他,把孫策的女兒嫁給了他。 他長於軍事謀略。 荊州戰役中,曾經幫助呂蒙籌畫過偷襲關羽的計畫。 呂蒙對他大為讚賞,向孫權推薦其說可大任。 呂蒙死後,他是吳國軍方的主要負責人。

夷陵之戰的發展進程,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劉備進攻。

時間是西元221年的初秋到初冬,大致是七月到十月。 蜀漢的東征大軍,兵分南北兩路。 南面一路是主力,由劉備親自統率,以將軍馮習為大督,將軍張南為前部,吳班、陳式、輔匡、趙融、廖淳、傅彤為別督。 北面一路是偏師,由鎮北將軍黃權統率,主要任務是防備魏軍襲擊。

此外,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地區用金帛爵賞招納少數民族出兵協助破吳。

戰爭開始以後,蜀漢方面不斷取得勝利。 劉備的大督將軍馮習和將領吳班等人,接連攻破東吳將軍李異等人守衛的巫、秭歸,前鋒進到荊州西境的夷陵縣,深入東吳境內五六百里, 武陵地區的少數民族也表示願意出兵回應,聲勢很是浩大。

第二階段:吳蜀相持。

時間大致是西元221年年末到222年的夏天,共七八個月。

這時,劉備的統帥部已經到達夷陵戰場的前線。 起先駐紮在秭歸,後來又率領諸將“緣山截嶺”進軍到夷陵,在夷陵南部的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安黃權所統率的北路諸軍也從長江北岸進軍到夷陵道,同東吳的軍隊相恭其他蜀漢軍隊也先後出巫峽,各自據險屯兵,樹柵立營,從巫峽到夷陵連營七百里。

與此同時,陸遜所率領的大隊人馬也陸續到達夷陵戰場。 陸遜的部將宋謙到達前線以後,攻打了蜀漢的五個屯兵處所,都得到了勝利,蜀漢軍隊的攻勢受到遏制。

於是,劉備使用軍事計謀。 他一面把大批人馬埋伏在山谷中,一面派吳班率領幾千人在平地立營,企圖誘惑陸遜出戰,以便聚而殲之。 東吳將領看到吳班的人馬不多,紛紛要求出戰,陸遜看出了劉備的計謀,拒絕了盲目出戰的建議。 劉備左等右等,也看不到陸遜有任何戰鬥的表示,只好撤出了埋伏在山谷中的人馬。

經過同劉備初步接觸,陸遜瞭解到蜀漢軍隊的一些特點。 認識到劉備是一個“猾虜”,而且銳氣方足。因此,不宜匆匆忙忙地去同他們進行決定性的戰鬥,而應當採取先讓一步,後發制人的策略。也就是有意識地把他們在遠離本土的戰場上拖上一段時間,拖到他們“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的地步,再狠狠地打。同時,陸遜還看到,劉備不用水軍配合陸軍順江而下,反而在沿江的山地到處安營紮寨,前後連營數百里,把兵力分散在不易集中的漫長戰線上,實在很愚蠢。這樣的敵人是不難對付的,只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捕捉到有利的戰機,就一定可以戰而勝之。

在作了這些分析以後,他充滿信心地上書孫權說,他縱觀劉備前後帶兵作戰,總是勝少敗多,如今劉備捨棄舟船專以步兵作戰,正是攻擊劉備的時候,希望至尊高枕無憂,不必掛念。

第三階段:陸遜反攻。

時間是西元222年的夏末到初秋,大致是閏六月至八月。

這時,吳蜀在夷陵戰場相持已經七八個月了。陸遜所計畫的疲勞敵人的目的已經達到,等待已久的有利的決戰時機即將來臨。在偵察性的試攻之後,他命令各部軍士手持茅草,先用火攻的辦法焚燒劉備的軍營,然後一齊向敵人發動猛烈攻勢。蜀漢軍隊由於長期疲乏和缺乏思想準備,在軍營被燒和東吳軍隊大規模的進攻下,紛紛四散逃命,大督將軍馮習、前部將軍張南被斬,四十余營土崩瓦解。

劉備倉促間登上馬鞍山自保,陸遜親自督促各部四面圍攻,守山的軍士戰死者上萬。後來,劉備利用夜色的掩護,燒了盔甲斷後,才逃離猇亭,到了秭歸以後,收集各部散兵,從陸路返回魚複,進入白帝城(都在今重慶奉節)。

總計這次戰役,蜀軍死傷慘重,“屍骨漂流,塞江而下”。舟船器械,軍用物資,也都損失殆盡。向東吳軍隊投降的還有數萬人。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遭到慘敗以後,感到愧恨。他忿恚地說了兩句很能代表他思想情緒的話。

一句是針對陸遜的,原話是:“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一句是針對當時在戰場上追他追得最厲害,幾乎把他俘虜了的吳國小將孫桓的,原話是:“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追孤乃至此也!”

是的,劉備當年去東吳迎親娶孫夫人時,陸遜、孫桓都是青少年,當時陸遜二十六歲,孫桓才是個十二歲的小孩。他一個六十三歲的老頭,現在竟給當年的娃娃們打敗了,這是多麼丟人呀!這種愧恨情緒不斷地折磨著他,不久以後,他就病死在白帝城。

“年輕的無名小輩,戰勝了年老的龐然大物。”這是毛澤東於20世紀60年代時對三國時期吳蜀夷陵之戰的評語。這裡說的年輕的無名小輩指的是東吳年輕將軍陸遜,年老的龐然大物指的是蜀漢皇帝劉備。

認識到劉備是一個“猾虜”,而且銳氣方足。因此,不宜匆匆忙忙地去同他們進行決定性的戰鬥,而應當採取先讓一步,後發制人的策略。也就是有意識地把他們在遠離本土的戰場上拖上一段時間,拖到他們“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的地步,再狠狠地打。同時,陸遜還看到,劉備不用水軍配合陸軍順江而下,反而在沿江的山地到處安營紮寨,前後連營數百里,把兵力分散在不易集中的漫長戰線上,實在很愚蠢。這樣的敵人是不難對付的,只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捕捉到有利的戰機,就一定可以戰而勝之。

在作了這些分析以後,他充滿信心地上書孫權說,他縱觀劉備前後帶兵作戰,總是勝少敗多,如今劉備捨棄舟船專以步兵作戰,正是攻擊劉備的時候,希望至尊高枕無憂,不必掛念。

第三階段:陸遜反攻。

時間是西元222年的夏末到初秋,大致是閏六月至八月。

這時,吳蜀在夷陵戰場相持已經七八個月了。陸遜所計畫的疲勞敵人的目的已經達到,等待已久的有利的決戰時機即將來臨。在偵察性的試攻之後,他命令各部軍士手持茅草,先用火攻的辦法焚燒劉備的軍營,然後一齊向敵人發動猛烈攻勢。蜀漢軍隊由於長期疲乏和缺乏思想準備,在軍營被燒和東吳軍隊大規模的進攻下,紛紛四散逃命,大督將軍馮習、前部將軍張南被斬,四十余營土崩瓦解。

劉備倉促間登上馬鞍山自保,陸遜親自督促各部四面圍攻,守山的軍士戰死者上萬。後來,劉備利用夜色的掩護,燒了盔甲斷後,才逃離猇亭,到了秭歸以後,收集各部散兵,從陸路返回魚複,進入白帝城(都在今重慶奉節)。

總計這次戰役,蜀軍死傷慘重,“屍骨漂流,塞江而下”。舟船器械,軍用物資,也都損失殆盡。向東吳軍隊投降的還有數萬人。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遭到慘敗以後,感到愧恨。他忿恚地說了兩句很能代表他思想情緒的話。

一句是針對陸遜的,原話是:“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一句是針對當時在戰場上追他追得最厲害,幾乎把他俘虜了的吳國小將孫桓的,原話是:“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追孤乃至此也!”

是的,劉備當年去東吳迎親娶孫夫人時,陸遜、孫桓都是青少年,當時陸遜二十六歲,孫桓才是個十二歲的小孩。他一個六十三歲的老頭,現在竟給當年的娃娃們打敗了,這是多麼丟人呀!這種愧恨情緒不斷地折磨著他,不久以後,他就病死在白帝城。

“年輕的無名小輩,戰勝了年老的龐然大物。”這是毛澤東於20世紀60年代時對三國時期吳蜀夷陵之戰的評語。這裡說的年輕的無名小輩指的是東吳年輕將軍陸遜,年老的龐然大物指的是蜀漢皇帝劉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