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眾口難調來漢中,漢中面皮都說好

2018-05-01 09:32:31

信步走在陝西漢中的大街小巷, 一個個面皮老字型大小店鋪, 一輛輛面皮小拖車, 接二連三地撲進你的眼簾。 由此, 你或許會得出“吃面皮是漢中人的最愛,

漢中人是面皮養大的”的判斷, 這是其一。 其二, 做面皮還是足以養身立命、養家糊口的營生。 但你從沒有聽到一句叫賣聲, 生意人總是靜靜地候著, 即使你問了價格不買, 一點也不惱。

對於吃慣了大米的東部江海平原的人來說, 初食面皮, 並沒有特別可口的感覺。 但在漢中友人的熱情介紹下, 在漢中歷史的浸潤下, 漸漸品咂出漢中面皮的真味道來。

漢中處在神州腹地, 華夏版圖的中心, 是秦嶺和巴山兩隻巨掌捧出的明珠。 秦嶺擋住了北方的風沙, 巴山阻隔了南方的濕熱, 使得漢中植被豐茂, 水質清澈, 濕度適宜, 是一處名副其實的宜居福地。

漢中氣候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交匯處, 這裡的大米沒有北方大米生長週期長而顯得質硬,

也沒有南方大米因生長週期短而顯得性軟。 軟硬適中的漢中大米是漢中面皮特有的物質基礎, 所以漢中面皮的真味道離不開漢中大米來做食材。

大米做飯人盡皆知, 但這僅僅是為了果腹解饑, 是對稻穀最簡單的加工。 但漢中人對生活是高標準的, 近乎挑剔, 也可以用從容優雅來形容。 他們絕不滿足於將對大米的使用停留在粗淺的層面上, 而昇華成了對美的追求和實踐, 達到了一種精緻, 甚至是一種審美。

論起面皮的工藝, 漢中朋友津津道來:選擇上等大米, 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 撈出瀝幹, 再碾成大米麵粉, 用適量溫水把米麵粉和成稀粥狀, 攤成餅狀蒸制, 晾涼後即成面皮。

可以熱吃, 也可冷食, 放上青菜、豆芽、菠菜, 佐上辣椒油和香醋等。 一碗可口的漢中面皮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 要是酷暑, 最好冷食, 那就是吃涼麵皮, 頓覺清爽宜人;要是寒冬, 最好熱吃, 那就是熱面皮, 你會暖氣熏人, 越吃越暖。 如此考究的美食, 這就不奇怪最近南鄭區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著面皮製作大賽呢!

兩千多年來, 漢中盆地遠離政治中心, 地理相對獨立, 自然條件優越, 農耕發達, 物產豐富, 少有天災人禍, 漢中百姓也就無需滋長生存的憂患意識。 漢中人的神定氣若、安閒自足、怡然自得成為了他們的外顯氣質。 他們將智慧轉移到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上, 對飲食文化的追求上。 漢中面皮體現了漢中人對自然的靈性轉化,

對生活的精緻追求。

中國幅員遼闊, 地理氣候多樣, 造就了漢民族在飲食上形成“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總體特徵。 漢中面皮是一種怎樣的味道呢?好像很分明, 似乎也模糊。 在漢民族的飲食中, 沒有哪樣食物像面皮這樣自相矛盾, 而又渾然天成。

面皮在漢中的誕生, 體現著千百年來漢中作為交通要道, 匯通南北, 貫穿東西, 使得八方味覺在漢中彙聚、碰撞、交流、融合, 可以說四面八方的口味在面皮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融匯和接納。 加之, 漢中作為道教發源地, 道家那種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為而不爭, 厚德載物的精神在漢中面皮的滋味裡得到酣暢淋漓的詮釋。 這自然是漢中人大智慧的體現了。 來自五湖四海, 有著不同成長背景的人都會逐漸悅納漢中面皮,

是因為他們遲早會在其中品出家鄉的味道, 讓流浪漂泊的心趨向淡泊, 歸於寧靜。 你看, 面皮經過千餘年的發展, 在融合中走向大眾, 走出漢中, 年輕人吃出了筋道與刺激, 老年人吃出了軟糯與清淡, 北方人吃到了鹹, 南方人嘗出了甜, 東邊人品到了酸, 西邊人吮出了辣, 真所謂“眾口難調來漢中, 漢中面皮都說好”。

才踏上天漢大地四五天的光景, 才吃上十來碗漢中面皮, 就忍不住把味蕾的新奇寫成文字, 生怕過了新鮮勁就寫不出味道來了。

寫到這裡, 我的涎水忍不住潛溢了。 真想多說一句:漢中面皮, 吾之新食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