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4月25日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預防接種 守護生命”

2018年是我國實施免疫規劃政策40周年, 而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宣傳主題是“預防接種 守護生命”。

兒童預防接種時間表

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寶寶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需要打什麼疫苗呢? 預防接種時間表一定要牢記!

兒童預防接種疫苗預防接種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以解除年輕父母們的困惑。

預防接種前

1、提前一天為寶寶洗澡, 當天換上寬鬆的衣服(便於接種)。

2、提前瞭解本次需要接種的疫苗。

3、帶好預防接種證。

預防接種時

1、告知醫生寶寶的身體狀況, 判斷能否正常接種。

2、簽署知情同意書(瞭解該疫苗接種禁忌症以及接種後的注意事項)。

詳細瞭解:接種知情同意書上能讀到什麼?

接種知情同意書的內容比較詳細, 上面會提供本次接種疫苗的相關資訊, 包括疫苗的品種、作用、接種方式、不良反應、接種禁忌症以及接種後的注意事項等。

同時, 也會讓家長在這份知情同意書上勾選並如實提供寶寶當前的健康狀況,

包括是否正在發熱、是否有過敏史、是否於1個月內接種過其他疫苗等資訊, 以便醫生根據這些資訊判斷寶寶是否適宜接種這種疫苗, 以保證安全有效的接種。

3、若是接種口服疫苗, 前後半小時內不能進食及哺乳。

預防接種後

1、接種休息室留觀30分鐘。

2、回家注意讓寶寶休息, 避免劇烈運動, 多喝水。

3、當天不要給寶寶洗澡, 防止受涼、感染等。

4、寶寶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熱、局部紅腫, 屬於正常的疫苗接種反應, 自行簡單處理。 若持續高燒不退、哭鬧不停, 需及時到醫院診治。

接種完疫苗後發熱該怎麼處理?

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對疫苗接種後的輕微感染反應也會或輕或重。接種疫苗後出現低熱等輕微的反應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都是一過性的,家長無需過於緊張。

若出現發燒,根據不同的體溫情況可進行相應的處理:

(1)若體溫≤37.5℃,應注意觀察,多喝水多休息,採用物理降溫,用溫毛巾擦拭(不建議用酒精擦拭,一般家長對稀釋的程度把握不好)。

(2)若體溫>38.5℃或≤38.5℃並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異常哭鬧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藥,並不影響疫苗接種效果)。

哪些疫苗容易引起發熱?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寶寶預防接種後,引起發熱比率最高的是:百白破疫苗,其次是麻疹、(包括麻風、麻腮風疫苗)、流感疫苗。相對最低的是乙肝疫苗。

出現紅腫、硬結該怎麼處理?

接種後的發熱屬於全身性一般反應,而紅腫和硬結屬於局部一般反應。

少數受種者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至24小時或稍後,局部出現紅腫,伴疼痛。一般在24~48小時逐步消退。(個別寶寶因為體質原因腫塊消失的時間會延長)

部分受種者接種含吸附劑的疫苗(如百白破),會出現因注射部位吸附劑未完全吸收,刺激結締組織增生,而形成硬結。

那麼,接種後出現紅腫、硬結,該如何處理?

紅腫直徑和硬結<15mm的局部反應,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紅腫直徑和硬結在15~30mm的局部反應,可用乾淨的毛巾先冷敷,出現硬結者可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因為土豆具有散瘀消腫鎮痛的作用,也可將土豆切成薄片敷於硬結上,待水分吸收後及時更換,每天3~4次。

紅腫和硬結直徑≥30mm的局部反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注:接種卡介苗出現的局部紅腫,不能熱敷。

接種卡介苗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大多在8~12周後結痂(卡疤),一般不需處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推遲了,要從頭開始打嗎?

雖然一些疫苗接種一次就可以引起保護性抗體反應,但是大多數疫苗在基礎免疫時需要接種多次才能產生免疫力。臨床研究表明按照推薦的年齡和劑次間的間隔來接種,可以得到最佳的保護或最好的免疫效果。

不過,碰到延遲接種,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對於需要接種多次才能完成基礎免疫的滅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即使不同劑次間的實際接種間隔比常規推薦的間隔長,由於存在免疫記憶,也不至於削弱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

因此,若推薦的基礎免疫程式中途被迫中斷或者加強免疫被迫延遲,也不需要再從頭開始接種。只需根據接種醫生的安排,儘快補種剩餘劑次。

由於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對疫苗接種後的輕微感染反應也會或輕或重。接種疫苗後出現低熱等輕微的反應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都是一過性的,家長無需過於緊張。

若出現發燒,根據不同的體溫情況可進行相應的處理:

(1)若體溫≤37.5℃,應注意觀察,多喝水多休息,採用物理降溫,用溫毛巾擦拭(不建議用酒精擦拭,一般家長對稀釋的程度把握不好)。

(2)若體溫>38.5℃或≤38.5℃並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異常哭鬧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藥,並不影響疫苗接種效果)。

哪些疫苗容易引起發熱?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寶寶預防接種後,引起發熱比率最高的是:百白破疫苗,其次是麻疹、(包括麻風、麻腮風疫苗)、流感疫苗。相對最低的是乙肝疫苗。

出現紅腫、硬結該怎麼處理?

接種後的發熱屬於全身性一般反應,而紅腫和硬結屬於局部一般反應。

少數受種者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至24小時或稍後,局部出現紅腫,伴疼痛。一般在24~48小時逐步消退。(個別寶寶因為體質原因腫塊消失的時間會延長)

部分受種者接種含吸附劑的疫苗(如百白破),會出現因注射部位吸附劑未完全吸收,刺激結締組織增生,而形成硬結。

那麼,接種後出現紅腫、硬結,該如何處理?

紅腫直徑和硬結<15mm的局部反應,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紅腫直徑和硬結在15~30mm的局部反應,可用乾淨的毛巾先冷敷,出現硬結者可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因為土豆具有散瘀消腫鎮痛的作用,也可將土豆切成薄片敷於硬結上,待水分吸收後及時更換,每天3~4次。

紅腫和硬結直徑≥30mm的局部反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注:接種卡介苗出現的局部紅腫,不能熱敷。

接種卡介苗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隨後化膿,形成小潰瘍,大多在8~12周後結痂(卡疤),一般不需處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推遲了,要從頭開始打嗎?

雖然一些疫苗接種一次就可以引起保護性抗體反應,但是大多數疫苗在基礎免疫時需要接種多次才能產生免疫力。臨床研究表明按照推薦的年齡和劑次間的間隔來接種,可以得到最佳的保護或最好的免疫效果。

不過,碰到延遲接種,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對於需要接種多次才能完成基礎免疫的滅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即使不同劑次間的實際接種間隔比常規推薦的間隔長,由於存在免疫記憶,也不至於削弱機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

因此,若推薦的基礎免疫程式中途被迫中斷或者加強免疫被迫延遲,也不需要再從頭開始接種。只需根據接種醫生的安排,儘快補種剩餘劑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