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歷史偉人第一位~·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 隋朝開國皇帝, 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 漢族, 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 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楊堅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 鮮卑姓氏為普六茹, 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 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 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 楊堅在位期間, 軍事上攻滅陳國, 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 擊破突厥, 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 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 發展文化經濟, 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 開皇年間, 隋朝疆域遼闊, 人口達到700余萬戶, 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史載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楊氏, 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其四世祖楊元壽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司馬, 其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 因功賜姓普六茹氏, 官至柱國、大司空,

封隨國公。 死後追贈太保, 諡號桓。 不過據陳寅恪的考證, 楊堅家族可能是山東寒族, 其弘農楊氏的身份應出於偽託。 天和三年(568年)楊忠死後, 楊堅承襲父爵。 他有“身在帝王邊, 如同伴虎眠”之感。 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 臣每見之, 不覺自失, 恐非人下, 請早除之。 ”本來宇文邕對楊堅早存疑心, 聽宇文憲說後, 疑心更重。 但是否立即剪除楊堅還猶豫不定, 於是便問計于錢伯下大夫來和, 來和也說楊堅不凡, 但暗中想給自己留條後路。 便謊稱:"楊堅這人是可靠的, 如果皇上讓他做將軍, 帶兵攻打陳國, 那就沒有攻不下的城防。 "為楊堅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宇文邕還是放心不下, 暗裡又派人請相士趙昭偷偷為楊堅看相。
趙昭與楊堅友善, 當著宇文邕之面佯裝觀察楊堅臉龐, 然後毫不在意地說:"皇上, 請不必多慮, 楊堅的相貌極其平常, 無大富大資可言, 最多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 "又使楊堅度過了一次險關。 這時, 內史王軌又勸諫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 言下之意是要及早除掉楊堅。 因為宇文邕對相士趙昭的結論相信無疑了, 便不悅地說:"要是真的天命所定, 那有什麼辦法啊?"使楊堅再次化險為夷。

宇文邕死後, 其子宇文贇即位。 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 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宇文贇對楊堅的疑心更大, 他曾直言不諱地對楊皇后說過:"我一定要消滅你們全家"。 並命內侍在皇宮埋伏殺手, 再三叮囑說:“只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

即殺之!”然後他把楊堅召進皇宮, 議論政事。 楊堅幾經化險為夷, 心中早有準備, 不管宇文贇怎樣激, 怎樣蠻, 怎樣講, 楊堅都神色自若, 宇文贇無殺機可乘。 最後, 楊堅想出了"兩全"之策, 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 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意, 當即任命他為亳州總管。 這樣宇文贇放心了, 楊堅也安心了。

楊堅將任亳州總管時, 龐晃勸他就此起兵, 建立帝王之業, 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時機還不成熟啊。 ”至此, 楊堅取周自代的願望溢於言表。 宇文贇是皇家世襲之君, 不問朝政, 沉溺酒色, 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 宇文贇不但不聽忠臣勸告, 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 他終於想出了一個逍遙自在的法招,

將皇帝讓給年僅6歲的兒子。 自稱天元皇帝, 住在後宮, 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 荒淫無度的生活使他年僅22歲就喪命了。

宇文闡(周靜帝)即位, 任命楊堅為丞相。 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 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 所以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畫, 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到長安, 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陳等五王一起被楊堅殺掉, 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 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 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佈禪讓。 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開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但因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出。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開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統一全國後,楊堅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政治方面,楊堅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複姓,代表漢化的主流,終究戰勝了鮮卑化的逆流。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軍隊,而是一支名副其實漢人或者夏人的軍隊。軍與民的胡漢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關隴貴族集團事實上名義上都是關隴地區的一個漢人集團。另外,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軍事上,楊堅改變府兵制初設時,兵農分離情況。轉變為和平時期府兵耕地種田,並在折衝將軍領導下進行日常訓練;戰爭發生時,由朝廷另派將領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農合一”的制度。

經濟上鑒於五胡亂華以來南北分裂達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開皇九年(589年)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魏晉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於開皇五年(585年)下令實行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結果查獲沒有戶籍的百姓達165萬餘口,其中丁壯44.3萬人,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

隋初經歷南北朝長期的戰亂,民生疲弊困苦,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楊堅在位時代之富饒既非重斂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逝。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前中期的經濟發展收益甚大。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關中糧食短缺,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楊堅於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貯存關東運來糧食,建廣通渠,便利關中漕運。又於民間設義倉,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鑒於南北朝政區劃分繁雜隨意,地方行政交錯混亂,支出龐大,楊堅遂於開皇三年(583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楊堅時期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于行政之經費,大約是南北朝時期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

此外,楊堅安定政治,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楊堅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在澄清吏治方面,楊堅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污枉法之行為存在。楊堅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汙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高祖在位時之隆盛,此亦為要因。

楊堅開了科舉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後,廢除了以前選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延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到了晚年更是濫殺大臣,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此外,法制逐漸遭到破壞,用法“不復依准科律”,頒佈諸如“盜一錢以上皆棄市”、“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之類的苛刻刑法,百姓惶恐。楊堅還熱衷廷杖,“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同時,楊堅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于仁壽二年(602年),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獨孤皇后去世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都受到楊堅的寵愛。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患病住在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都進入仁壽宮侍病。楊堅召楊廣入內居崐住在大寶殿。楊廣考慮到如果楊堅去世,必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一條條寫下來回復楊廣。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楊堅的寢宮,楊堅看後極為憤怒。天剛亮,宣華夫人出去更衣,被楊廣所逼迫。宣華夫人拒絕了他才得以脫身。她回到文帝的寢宮,楊堅奇怪她神色不對,問什麼原因,宣華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楊堅憤怒,捶著床說:“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誤了我!”於是他叫來柳述、元岩說:“召見我的兒子!”柳述等人要叫楊廣來。楊堅說:“是楊勇。”柳述、元岩出了楊堅的寢宮,起草敕書。楊素聞知此事,告訴了楊廣。楊廣假傳楊堅的旨意將柳述、元岩逮捕,關進大理獄。他們迅速調來東宮的裨將兵士來宿衛仁壽宮,宮門禁止出入,並派宇文述、郭衍進入調度指揮;命令右庶子張衡進入仁壽宮侍侯楊堅。後宮的人員全被趕到別的房間去。隨後,楊堅在大寶殿駕崩(此處有爭議),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于泰陵(今天陝西省楊陵區城西5公里處)。

從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長就看得出楊堅的才能:開皇元年(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46,019,956人。其中在開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陳增50.0萬,此時的全國戶口700多萬,平均年增長226,708戶。

不僅會打江山更會治江山!創建了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制度!最兵不血刃的光榮革命從而保住了中國元氣!建立了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都城——隋大興城!用極小的代價戰勝了突厥(橫掃歐亞大陸、當時最強悍、最有戰鬥力)!奉行宗教信仰自由,人類歷史上最早包容其他國家異教徒,實行儒釋道三教合流政策!最早提出了以死化生的輕刑原則,發明死刑三複奏而決制度,有效避免冤假錯案!最早實行政治民主的帝王!免除所有市場商品稅,治下是人類歷史上最輕徭薄賦的帝國!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的仁慈開明實屬罕見,但是他統治的時代是世界史上政治最清明的廉政時代!他是古今中外很多統治者崇拜的偶像。世界歷史上他的影響力大的超乎想像!

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佈大赦天下。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開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但因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出。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只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開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統一全國後,楊堅勵精圖治,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政治方面,楊堅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複姓,代表漢化的主流,終究戰勝了鮮卑化的逆流。表明府兵不再是一支胡人的軍隊,而是一支名副其實漢人或者夏人的軍隊。軍與民的胡漢之分,至此消除。也表明關隴貴族集團事實上名義上都是關隴地區的一個漢人集團。另外,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軍事上,楊堅改變府兵制初設時,兵農分離情況。轉變為和平時期府兵耕地種田,並在折衝將軍領導下進行日常訓練;戰爭發生時,由朝廷另派將領聚集各地府兵出征的“兵農合一”的制度。

經濟上鑒於五胡亂華以來南北分裂達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開皇九年(589年)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由於魏晉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於開皇五年(585年)下令實行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結果查獲沒有戶籍的百姓達165萬餘口,其中丁壯44.3萬人,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

隋初經歷南北朝長期的戰亂,民生疲弊困苦,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楊堅在位時代之富饒既非重斂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逝。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前中期的經濟發展收益甚大。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關中糧食短缺,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楊堅於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貯存關東運來糧食,建廣通渠,便利關中漕運。又於民間設義倉,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鑒於南北朝政區劃分繁雜隨意,地方行政交錯混亂,支出龐大,楊堅遂於開皇三年(583年),盡罷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使國家地方行政漸上軌道。誠如學者錢穆所言:開皇之治的成功,簡化地方行政機構是一個基本因素。據統計楊堅時期朝廷開支減省三分之二,地方官府之開支減省四分之三,全國于行政之經費,大約是南北朝時期開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國庫之豐積,不無原因。

此外,楊堅安定政治,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劉昉、高熲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楊堅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響民生,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訂立國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減省刑罰,死刑只設絞、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在澄清吏治方面,楊堅得國以來,勵精圖治,兼且天資刻薄,自不容貪污枉法之行為存在。楊堅命柳盛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汙不稱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吏治之整肅,不僅上裕國庫,下紓民困,隋高祖在位時之隆盛,此亦為要因。

楊堅開了科舉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後,廢除了以前選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延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到了晚年更是濫殺大臣,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此外,法制逐漸遭到破壞,用法“不復依准科律”,頒佈諸如“盜一錢以上皆棄市”、“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之類的苛刻刑法,百姓惶恐。楊堅還熱衷廷杖,“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同時,楊堅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于仁壽二年(602年),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獨孤皇后去世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都受到楊堅的寵愛。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患病住在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都進入仁壽宮侍病。楊堅召楊廣入內居崐住在大寶殿。楊廣考慮到如果楊堅去世,必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一條條寫下來回復楊廣。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楊堅的寢宮,楊堅看後極為憤怒。天剛亮,宣華夫人出去更衣,被楊廣所逼迫。宣華夫人拒絕了他才得以脫身。她回到文帝的寢宮,楊堅奇怪她神色不對,問什麼原因,宣華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楊堅憤怒,捶著床說:“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誤了我!”於是他叫來柳述、元岩說:“召見我的兒子!”柳述等人要叫楊廣來。楊堅說:“是楊勇。”柳述、元岩出了楊堅的寢宮,起草敕書。楊素聞知此事,告訴了楊廣。楊廣假傳楊堅的旨意將柳述、元岩逮捕,關進大理獄。他們迅速調來東宮的裨將兵士來宿衛仁壽宮,宮門禁止出入,並派宇文述、郭衍進入調度指揮;命令右庶子張衡進入仁壽宮侍侯楊堅。後宮的人員全被趕到別的房間去。隨後,楊堅在大寶殿駕崩(此處有爭議),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于泰陵(今天陝西省楊陵區城西5公里處)。

從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長就看得出楊堅的才能:開皇元年(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46,019,956人。其中在開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陳增50.0萬,此時的全國戶口700多萬,平均年增長226,708戶。

不僅會打江山更會治江山!創建了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制度!最兵不血刃的光榮革命從而保住了中國元氣!建立了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都城——隋大興城!用極小的代價戰勝了突厥(橫掃歐亞大陸、當時最強悍、最有戰鬥力)!奉行宗教信仰自由,人類歷史上最早包容其他國家異教徒,實行儒釋道三教合流政策!最早提出了以死化生的輕刑原則,發明死刑三複奏而決制度,有效避免冤假錯案!最早實行政治民主的帝王!免除所有市場商品稅,治下是人類歷史上最輕徭薄賦的帝國!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的仁慈開明實屬罕見,但是他統治的時代是世界史上政治最清明的廉政時代!他是古今中外很多統治者崇拜的偶像。世界歷史上他的影響力大的超乎想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