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他倆到底誰更厲害

話說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欽定帝王廟, 在選擇從祀人時, 感到古人對諸葛亮頌揚得誇大其詞, 因此不僅不打算給諸葛亮立廟, 還下令把前代帝王為諸葛亮建的廟拆除, 後因看到諸葛像下的圖讖才算作罷。 圖讖雲:你不信我信伯溫, 你信伯溫算聰明。 爾等如此大不敬, 拆了廟宇還搬人。 吾本是人不是神, 千年之後出伯溫。 笑問汝輩有何能, 五百年後出何人?

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1] ), 字孔明, 號臥龍, 漢族, 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 話說三國時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後, 曹操打敗袁紹。 追殺劉備, 劉備只好逃跑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 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 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感恩劉備, 臨走時舉薦: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 如果你能請到他出山的相助, 就可以得天下。

後來劉備就帶著關羽、張飛去南陽臥龍崗請諸葛亮, 誰知書童告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

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劉備三人只好返回。

過了段時間, 劉備三人冒著大雪又來請諸葛亮。 結果又沒有遇上, 但遇上諸葛亮的弟弟。 諸葛亮弟弟告訴劉備, 哥哥被朋友邀請遊山玩水去了。 劉備非常失望, 只好留下一封信後離開。

轉眼過了新年, 劉備選了個大好日子帶著兩個弟弟又一次來到南陽臥龍崗。 這次, 諸葛亮正好在睡覺。 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 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 過了很長時間, 諸葛亮才醒來, 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 說:“北讓曹操占天時, 南讓孫權占地利, 將軍可占人和, 拿下西川成大業, 與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一聽, 非常佩服, 請求他幫助自己。

諸葛亮感念劉備的誠心, 答應出山相助。 成就了一段三顧茅廬的求才佳話, 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漢族, 字伯溫, 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 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 明朝開國元勳。 劉基雖然曾在元朝末年步入仕途, 卻一直因過於剛正,

常不得志, 故辭官不幹回歸故鄉。

時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 劉伯溫在家閒居兩年。 這一天, 他在家中正聚精會神寫詩作文, 忽聽家人說:朱元璋派人來見。 他聽後暗自心驚想到:朱元璋是四方群雄之一, 起兵反元, 立足金陵, 軍震東南, 連處州都被他占了, 如今派人來見我是不是要清算我在元朝為官的那些舊賬, 不由得有些忐忑不安。

其實, 朱元璋派人來見劉基, 並非找他算帳, 而是求賢若渴。 因為早在朱元璋自濠州起兵向南進發, 一路攻佔滁州, 取太平(今安徽省當塗縣), 不久便佔領了集慶(今南京), 接著又四面征戰, 如今已經進江浙, 佔領了婺州、衢州、處州等地。 朱元璋在征戰之中, 深知人才的重要, 因此, 他每到一處, 都要訪賢求士, 尋訪天下人才為己用。

在進兵江浙前, 他就告訴前鋒胡大海:江浙地方百姓富足, 知書識禮的人很多, 必肯定有一些有才能的人, 你要留心訪察以備錄用。 於是胡大海便四處打聽, 果然打聽到了劉基。 於是胡大海立即寫信派人送給朱元璋。 朱元璋看後大喜,連忙叫來謀士李善長吩咐去請劉基。李善長不敢怠慢,當即安排人去青田請劉基,劉基見朱元璋派人求見,不想接見但又不敢不見,只好笑臉相迎瞭解情況。使者說明來意後,劉基緊張的心放了下來。因對朱元璋的一番心意,一時不能理解,當即婉言謝絕將使者送來的禮物一一退還。

使者回來向朱元璋稟報:“那劉基大牌得很,在下再三勸說說您請他,他不但不肯歸順,還把禮物都退回來了。”朱元璋聽後不免心中有氣,正想發作,但轉念又想:“好歹我也還算成功,不輕易請動的人說明真有不一般的能力,他劉基是不是嫌我隨便叫一個人去不夠誠意。”於是想到青田屬處州管轄,就傳手令處州總制孫炎道:“聽說青田人士劉基很有才幹,我要請他來做官,請了一次他不願來,你再去好好勸勸,一定要他來幫我。”

孫炎接到朱元璋手令後一看是請劉基。剛巧他與劉基有些交情,備些禮物,寫了一封略敘舊情的信,並誇讚一番朱元璋的禮賢下士,勸他來幫朱元璋。派人送給劉基。劉基看到信又是請他出來作官。回想起元朝做官時的官場腐敗及自己性格不適合做官。想了想後,寫了一封回信仍然婉言謝絕。念及與孫炎的交情,送來的禮物如數收下了。然後取出一把自己心愛的寶劍交給來送信人說:“請將此物轉呈孫大人,略表伯溫之意。”算是回贈。劉基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想做官,並希望孫炎為朱元璋多多效力就是。

孫炎收到劉基的回信和寶劍後,心中很是不爽快。一是覺得劉基不給自己面子未免不識抬舉;二是完不成朱元璋交辦的使命無法交差;三也為劉基惋惜,上通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一身才華卻自誤前程。他冥思苦想了一番計上心來,立即給劉基回信。對是否還要劉基出來幫朱元璋之事隻字不提,只對那把寶劍大加欣賞後說:“劍當獻之天子,斬不順命者。我等人臣,豈敢私受?” 劉基收到孫炎的來信和退回的寶劍後,不覺大吃一驚。他是歷經世事之人,孫炎的態度和用意一看之後豈有不知。他對信中“斬不順命者”這句話思來想去,怕再不從命,恐大禍臨頭了。

而此時,已經歸順朱元璋的文志士陶安、宋濂在朱元璋授意下紛紛寫信給劉基,勸他出來輔佐朱元璋建功立業,平定天下。劉基考慮再三,權衡利弊,也覺得還是應命而出為上策。於是收拾行李擇日啟程,前去向朱元璋報到。

這一輔佐朱元璋,成就了他傳奇的一生,不僅替朱元璋出謀劃策江山一統,也為自己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而名垂青史。

至於後人評說劉基與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有人說各有千秋吧!就好比“一塊鐵,諸葛亮是活生生把一塊整鐵拆分成三塊了。而劉基是把幾塊散鐵整合到一塊了。”於是留下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千古佳話。

朱元璋看後大喜,連忙叫來謀士李善長吩咐去請劉基。李善長不敢怠慢,當即安排人去青田請劉基,劉基見朱元璋派人求見,不想接見但又不敢不見,只好笑臉相迎瞭解情況。使者說明來意後,劉基緊張的心放了下來。因對朱元璋的一番心意,一時不能理解,當即婉言謝絕將使者送來的禮物一一退還。

使者回來向朱元璋稟報:“那劉基大牌得很,在下再三勸說說您請他,他不但不肯歸順,還把禮物都退回來了。”朱元璋聽後不免心中有氣,正想發作,但轉念又想:“好歹我也還算成功,不輕易請動的人說明真有不一般的能力,他劉基是不是嫌我隨便叫一個人去不夠誠意。”於是想到青田屬處州管轄,就傳手令處州總制孫炎道:“聽說青田人士劉基很有才幹,我要請他來做官,請了一次他不願來,你再去好好勸勸,一定要他來幫我。”

孫炎接到朱元璋手令後一看是請劉基。剛巧他與劉基有些交情,備些禮物,寫了一封略敘舊情的信,並誇讚一番朱元璋的禮賢下士,勸他來幫朱元璋。派人送給劉基。劉基看到信又是請他出來作官。回想起元朝做官時的官場腐敗及自己性格不適合做官。想了想後,寫了一封回信仍然婉言謝絕。念及與孫炎的交情,送來的禮物如數收下了。然後取出一把自己心愛的寶劍交給來送信人說:“請將此物轉呈孫大人,略表伯溫之意。”算是回贈。劉基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想做官,並希望孫炎為朱元璋多多效力就是。

孫炎收到劉基的回信和寶劍後,心中很是不爽快。一是覺得劉基不給自己面子未免不識抬舉;二是完不成朱元璋交辦的使命無法交差;三也為劉基惋惜,上通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一身才華卻自誤前程。他冥思苦想了一番計上心來,立即給劉基回信。對是否還要劉基出來幫朱元璋之事隻字不提,只對那把寶劍大加欣賞後說:“劍當獻之天子,斬不順命者。我等人臣,豈敢私受?” 劉基收到孫炎的來信和退回的寶劍後,不覺大吃一驚。他是歷經世事之人,孫炎的態度和用意一看之後豈有不知。他對信中“斬不順命者”這句話思來想去,怕再不從命,恐大禍臨頭了。

而此時,已經歸順朱元璋的文志士陶安、宋濂在朱元璋授意下紛紛寫信給劉基,勸他出來輔佐朱元璋建功立業,平定天下。劉基考慮再三,權衡利弊,也覺得還是應命而出為上策。於是收拾行李擇日啟程,前去向朱元璋報到。

這一輔佐朱元璋,成就了他傳奇的一生,不僅替朱元璋出謀劃策江山一統,也為自己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而名垂青史。

至於後人評說劉基與諸葛亮到底誰更厲害,有人說各有千秋吧!就好比“一塊鐵,諸葛亮是活生生把一塊整鐵拆分成三塊了。而劉基是把幾塊散鐵整合到一塊了。”於是留下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千古佳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