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孕期維生素D缺乏危害多,如何正確補充

有的孕媽媽為了安全起見, 自打懷孕起就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 不曾想產檢時卻被醫生告知缺鈣, 需要適當補先維生素D

。 維生素D是類固醇的衍生物, 一種脂溶性維生素, 又被稱為曲陽光維生素, 這是因為只要人體皮膚能適度接受太陽光照射, 便不會匱乏維生素D

維生素D的膳食來源以及孕期推薦量

1.普通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並不豐富, 含脂肪高的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維生素D的含量相對較高, 瘦肉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少, 此外植物中的麥角固醇和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受日光和紫外線照射後, 都能轉變為維生素D

2.目前許多國家在兒童食品尤其是鮮奶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D進行食品強化, 這是一種較好的補充方法

3.魚肝油屬天然濃縮食物, 其維生素D的含量極高, 多用於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等維生素D缺乏症

4.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為孕初期每日5微克, 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10微克, 孕期維生素D的最高攝入量為每日20微克

維生素D的作用有哪些

1.維生素D可促進維生素A的吸收,

預防更年期骨質疏鬆、鈣元素流失, 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 是人體骨骼正常生長的必需營養素

2.維生素D要參與鈣的代謝, 對孕婦十分重要, 其可促進小腸對鈣、磷的吸收, 調節鈣和磷的正常代謝, 維持血液中鈣和磷的正常濃度

3.促進人體生長和骨骼鈣化, 促進牙齒健康

4.維持血液中檸檬酸鹽的正常水準, 防止氧基酸通過腎臟流失

孕婦發生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

1.膳食中維生素D含量供給不足而導致攝入不足, 孕婦嘔吐、腹瀉等都可使維生素D大量流失

2.人體吸收降低、孕婦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胃酸分泌減少等因素會引起維生素D吸收不良

3.維生素D的需要量在孕期增加而攝入量卻不相應增加

4.人體日照不足, 寒帶、溫帶日照較少, 特別是如果處在在多雨、多霧的地區, 情況就更嚴重了

5.脂肪攝入不足, 因為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 必須攝入一定的脂肪才能吸收

危害

1.孕期維生素D缺乏可影響胎兒的骨骼發育, 並可導致新生兒的低鈣血症及牙齒發育缺陷

2.當維生素D缺乏時, 母體血鈣濃度下降,為滿足胎兒生長的需要,母體骨骼鈣被動用,致使母體骨鈣不足,導致孕媽媽發生骨質軟化症,容易出現腰疼、脊柱及骨盆變形等

注:孕期過量攝入維生素D也會引起中毒,可導致嬰兒出現動脈硬化、精神障礙和尿酸中毒過量,所以孕期補充維生素D亦須慎重

准媽媽如何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

1.維生素D可通過曬太陽和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等途徑來補充,孕媽媽最好每天進行1~2小時的戶外活動,通過照射陽光增加維生素D

2.如果因為季節或地域因素無法曬太陽的話,可以通過口服維生素D片劑來補充身體所需,但需謹遵醫囑,切勿過量服用;否則會中毒,其症狀有食欲下降、嘔吐、噁心、腹瀉、腹痛等,且會使胎兒的大動脈及牙齒發育出現問題

3.魚肝油是維生素D的最佳來源,通常天然食物中維生集D含量較低,含脂肪高的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相對較多

參考書籍

1.邵玉芬,曹偉等主編,40周懷孕寶典,重慶出版社,2013.04.

2.孟斐編著,懷孕+胎教全知道超值白金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9.

3.賈興芳編著,圖解孕產期營養飲食全程指導,中醫古籍出版社,2013.06.

4.上海市少年兒童營養基金會主編,少年兒童營養大全,文匯出版社,2000.06.

5.金國琴主編,醫用化學與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06.

母體血鈣濃度下降,為滿足胎兒生長的需要,母體骨骼鈣被動用,致使母體骨鈣不足,導致孕媽媽發生骨質軟化症,容易出現腰疼、脊柱及骨盆變形等

注:孕期過量攝入維生素D也會引起中毒,可導致嬰兒出現動脈硬化、精神障礙和尿酸中毒過量,所以孕期補充維生素D亦須慎重

准媽媽如何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

1.維生素D可通過曬太陽和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等途徑來補充,孕媽媽最好每天進行1~2小時的戶外活動,通過照射陽光增加維生素D

2.如果因為季節或地域因素無法曬太陽的話,可以通過口服維生素D片劑來補充身體所需,但需謹遵醫囑,切勿過量服用;否則會中毒,其症狀有食欲下降、嘔吐、噁心、腹瀉、腹痛等,且會使胎兒的大動脈及牙齒發育出現問題

3.魚肝油是維生素D的最佳來源,通常天然食物中維生集D含量較低,含脂肪高的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相對較多

參考書籍

1.邵玉芬,曹偉等主編,40周懷孕寶典,重慶出版社,2013.04.

2.孟斐編著,懷孕+胎教全知道超值白金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9.

3.賈興芳編著,圖解孕產期營養飲食全程指導,中醫古籍出版社,2013.06.

4.上海市少年兒童營養基金會主編,少年兒童營養大全,文匯出版社,2000.06.

5.金國琴主編,醫用化學與生物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0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