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會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 在遇到困惱、挫折、麻煩時, 很容易產生挫敗感, 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反思自己是否過度保護孩子

在成為媽媽的那一刻, 我們都希望為孩子創建最好的生長環境, 想杜絕所有的意外和可能的挫折與傷害, 想把所有最好的給孩子。 但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 我們也不能一輩子去替孩子做事, 我們現在的努力其實不也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嗎?所以, 放手讓孩子自然地接觸生活中的小困難吧, 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放手後, 或許會發現:我的孩子原來這麼棒, 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

給孩子正向鼓勵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 家長不要不分情況就批評, 比如, “你怎麼這點事兒都做不好”, “我看你也就這樣了”等, 太傷孩子的自尊心。

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 與孩子聊一聊,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 鼓勵孩子直面問題和解決問題, 告訴孩子“你是爸爸媽媽心中很特別的孩子, 我們相信你會找到處理問題的辦法的。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同時可以讓孩子將關注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如果孩子需要幫助, 家長給于相應的支持, 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從小播下“積極樂觀”的種子

孩子遇到挫折困難, 家長不要拿放大鏡來放大他的過錯或評定他的能力問題, 那樣, 孩子便會將問題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行, 漸漸地, 便建立起一種消極、悲觀的信念, 繼而變得難以承受挫折。 作為家長, 要從小為孩子播下“積極樂觀”的種子, 使她面對挫折時仍抱有“盼望”與“轉機”, 孩子心境樂觀, 也就更樂意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孩子在遇到問題時, 有時還可能會出現小小的焦慮或者壓力現象, 大點的孩子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小點的孩子可能還不會用語言表達,

可能會通過哭鬧、搗亂等行為來發洩。 這個時候, 家長也要注意幫助孩子處理這些不穩定的情緒, 可以通過遊戲、運動、手工等孩子喜歡的方式, 説明孩子釋放壓力, 千萬不要抱怨或指責孩子!

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家長不要總為孩子承擔後果,

當孩子做錯了事, 家長不要將責任歸咎于他人或者家長本身, 可以引導孩子想想問題出在哪裡, 如何去解決問題, 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這樣的孩子更有擔當, 更有主見, 也更獨立。 如果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沒求助家長時, 家長也要及時的給予知道和幫助。

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丟臉

有些孩子特別在乎輸贏, 在自己認為的“輸了”之後覺得特別丟臉, 或者特別難過、生氣, 或者把失敗的理由推卸到別人身上, 這些都是孩子特別在意這件事, 但又不能承擔後果的現象。 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抱怨、或者牢騷, 接納TA的情緒, 等冷靜下來後, 再引導孩子思考, 將孩子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給出有效建議, 並讓孩子積極參與解決問題。 要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可怕,也不丟臉,躲避失敗、不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才可怕。

要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可怕,也不丟臉,躲避失敗、不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才可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