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9年11次聯席會議 深莞 惠一體化終破題

時代週報記者 潘展虹 發自廣州

近日, 深莞惠經濟圈有了新的命題。

4月21日, 深莞惠經濟圈。 至此, 交通運輸類項目成為聯席會議的常規大類, 深莞惠交通部門專門組成工作組, 協調發改、規劃等部門同步開展區域路網銜接規劃, 以實現“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目標。

試驗區還是“一張白紙”

直到第11次聯席會議, 深莞惠經濟圈再次走進輿論中心。

該次會議通過了近期五市共同推進的46項重點合作事項, 其中提到規劃建設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 會議提議, 試驗區在東莞、惠州鄰近深圳地區劃出一定區域, 為跨行政邊界的功能協調、產業互補、成果共用,

進一步促進深莞惠三地協同發展, 助推珠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深圳、東莞、惠州將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機制、合作模式, 明確試驗區選址、發展定位、空間佈局、主導產業等因素。

試驗區仍處於協商階段, 各方對試驗區的選址、模式還沒有明確的消息。 時代週報聯繫東莞相關部門諮詢時被告知, 聯席會議“定調”後相關工作還沒有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未能提供專案的相關進度。 惠州同樣表示暫未有公開的資訊。

直到目前, 試驗區還是“一張白紙”, 但有可參考的樣板。 會議提出可參照深汕特別合作區做法, 即深圳主導經濟管理和建設, 汕尾負責征地拆遷和社會事務。 該合作區定位為現代產業新城,

深圳將主導產業配套, 參與區域產業分工, 優化投資環境, 引導產業集聚, 逐步形成以先進製造業、優勢傳統產業、現代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生態農業為重點的產業體系。

“深汕合作區的管理權由深圳託管後, 深圳的積極性一下子上來了, 最近動作頻頻, 可以想像幾年後的深汕合作區將有可觀的發展。 ”宋丁說, 深汕合作區過去在深汕兩市聯合管理的體制下, 成立七年以來幾乎沒有進展, 直到深圳全面託管深汕合作區, 財稅納入深圳市區財政管理, 按“10+1”模式給予政策、資源支援發展, 合作區向前邁進了實質的一步。

深汕合作區的創新區域合作經驗, 有望為全國“飛地經濟”提供示範, 深莞惠試驗區如何借鑒?宋丁認為,

深汕合作區創新的做法是由深圳一方全面託管, 以及地區生產總值、稅收存量歸深圳所有。

但按照會議提出, 試驗區的地區生產總值、稅收存量歸當地所有, 增量部分由三地政府在協商基礎上按比例分成。 “像是回到深汕合作區的前期模式。 ”宋丁說, 試驗區要想建得成首先要解決的是區域合作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 其次才是在哪裡建的問題。

前有深汕合作區作為參考樣本, 後有坪新清產業合作示範區為“試錯”案例, 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怎麼建, 自然備受矚目。

“建試驗區應當是自下而上, 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劃定。 哪裡有人才、創新, 試驗區就可以建在那裡。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人才集聚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和增長點。 如富士康把顯示器全生態園放在增城, 看中的是廣州有研發人才。 由此可見, 只要有人才集聚就能形成發展氣候, 在軌道交通網絡基礎上成為協同發展的區域。

強化雙引擎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 廣東要強化廣州、深圳“雙引擎”輻射帶動作用, 推動包括深莞惠+汕尾、河源在內的新型都市區率先實現一體化。

近年來, 隨著高速發展, 深圳土地資源日益緊張, 產業和居住人口逐漸往周邊城市溢出。 但要真正形成打破行政區劃的共同體, 還需要改革。

“單純的行政區域合作的思維過時了。 ”鄭天祥認為, 當今全球化時代, 只要是產業能夠互補的,

全球範圍內都能夠合作, 更何況是臨近的幾個行政區域。 但資源條件相似的反而會是競爭關係, 不利於區域整體發展。

如今, 深莞惠三城各有各優勢。 東莞除了有可供用地, 近年來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花了大力氣, 建成了完備的智慧手機產業鏈及配套, 並成功引進了華為終端落子松山湖。 從人才集聚、科研實力的角度而言, 深圳的優勢無疑是突出的。 而惠州則有土地、勞動力的成本優勢, 可有效承接深圳的產業外溢。

優勢固然能夠互補發展, 但在鄭天祥看來這不利於大灣區的整體發展。 “如果深圳把核心技術保留在本地, 只是借試驗區向東莞、惠州要土地、勞動力, 雖說也能帶動東莞、惠州的經濟發展, 但這影響力相對小。 ”

以三藩市灣區為例,矽谷是三藩市灣區發展的最大推力。矽谷是高技術創業企業的聚集地,集聚使技術(創意)外溢、技能的積累、生產所需資源的可獲得性使其保持核心的競爭優勢,灣區形成了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的錯位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灣區的發展。

反觀粵港澳大灣區,目前還面臨製造業同質化、亟待轉型升級以及國際競爭壓力加劇的問題。為此,鄭天祥認為可按照城市群、土地資源、產業發展、人口分佈、城市鄉村生態等劃分,以市場為主導,對灣區做全域的合理區域分工,而非局部的小區域合作發展,發揮廣州、深圳、香港的核心作用,加上其他城市的錯位發展來推動整個灣區。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以三藩市灣區為例,矽谷是三藩市灣區發展的最大推力。矽谷是高技術創業企業的聚集地,集聚使技術(創意)外溢、技能的積累、生產所需資源的可獲得性使其保持核心的競爭優勢,灣區形成了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的錯位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灣區的發展。

反觀粵港澳大灣區,目前還面臨製造業同質化、亟待轉型升級以及國際競爭壓力加劇的問題。為此,鄭天祥認為可按照城市群、土地資源、產業發展、人口分佈、城市鄉村生態等劃分,以市場為主導,對灣區做全域的合理區域分工,而非局部的小區域合作發展,發揮廣州、深圳、香港的核心作用,加上其他城市的錯位發展來推動整個灣區。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