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威馬沈暉:EX5價格低是因為成本控制好,目標是賣出10萬台

不久前在北京車展上, 威馬宣佈, 其中兩台純電動SUV——威馬EX5、EX5 Pro已經開放預訂。 根據官方資料, EX5上市5天積累了5143個訂單。

“基本上是1分鐘3台車。 ”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陸斌說。

威馬EX5軸距2.7米, 續航里程官宣600。 在充電方面, 威馬表示與星星、特來電等充電樁公司合作, 在威馬app中接入了11萬。 威馬首席技術官閆楓表示, EX5上市後大概2個月會做一次軟體升級。

平民售價是威馬此次新車發佈的最大亮點。 威馬EX5定價16.65-29.88萬元(補貼後9.9-21.63萬元)。 同一批初創車企, 蔚來ES8定價44.8萬到54.8萬(補貼後約37萬-47萬)。 小鵬汽車G3定價補貼前20-28萬。

但這也不免引發外界的疑問:這個性價比,

威馬收得回成本嗎?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表示, 威馬的低價優勢來源於成本控制能力。 首先在產品定義方面, 威馬EX5圍繞著用戶的剛需。 在製造體系方面, 團隊是傳統車企出身, 在供應鏈方面比較有經驗, “供應商的報價、模具攤銷、研發費攤銷各方面都會比較實在。 ”沈暉說。

沈暉表示, 無論是跟傳統車企相比, 還是跟新造車團隊相比, 威馬的資本效率是最高的。 除此之外, 用戶買車之後的整個使用週期內, 威馬還會幫用戶省更多錢。

威馬2015年12月成立, 2016年11月開始在浙江溫州自建整車廠。 2017年12月在B輪、B+輪融資中獲得百度、騰訊的投資。

2016年9月, 威馬規劃了一個“128”戰略:圍繞1個核心架構, 延伸出“STD”、“PL”2個整車平臺, 至少8款高品質主流智能汽車。

威馬EX5是其中最先上市的車型, 其高配版EX5 Pro也已經開放預定。 此外, 威馬EX6 Concetp也出現了北京車展上, 這款車與EX5後者採用了相似的設計語言, 可以看做EX5的6座版。

在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方面, 威馬宣佈加入百度阿波羅計畫, 同時和騰訊車聯、博世都有合作, 溫州基地已經建立起自動駕駛的一些實驗場地和試驗區。 “我們將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的創新實驗室, 去預演未來L3、L4, 甚至L5自動駕駛的一些功能。 ”閆楓表示。

沈暉表示, 威馬現階段的銷售目標是10萬輛, 他認為EX5及EX5 Pro今年明年可以實現。 同時沈暉表示, 10萬台僅僅是生存線。

“三年左右, 我們認為希望能夠成為世界第一陣營, 肯定要二三十萬輛以上才行, 過百萬輛才能站穩腳跟。 ”沈暉說。

威馬創始人沈暉

以下是採訪內容整理:

記者:昨天價格公佈, 引起了媒體非常大的爭議。 有一種觀點, 認為你們賠本賺吆喝, 不給其他創業公司活路。 對於定價您們究竟是怎樣一個想法?

沈暉:誰會做虧本生意?過去四年我們就培養三個能力:第一, 新能源汽車、電動智慧汽車正向開發的能力。

大家一講到成本控制, 很多人說是供應商, 其實不對, 產品定義決定產品成本, 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 不需要什麼。 電池很貴, 有些用戶天天就開兩三百公里或者三四百公里的, 沒必要買五百公里。 使用者需要的東西你定義進去, 不需要的東西不要定義進去。

第二, 智慧製造體系。 我在汽車圈多年, 培養了很多供應商。 我創業有兩個優勢:第一, 大家認為我個人跟團隊靠譜;還有一個, 供應商看到我們的產品, 知道我們產品的定位、我們的量會跑到多少, 他的報價、模具攤銷、研發費攤銷各方面都會比較實在。

第三, 是產品運營體系。 我們跟傳統車最大的區別, 就是這個車交給使用者的那一天是服務使用者的開始。

在用車過程當中怎麼來幫助他們降低負擔, 使體驗升上去, 並且在整個使用週期裡我們認為我們車成本也很低。

關於我們的價位, 我們調研過, 很多用戶說, 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上, 沒有一款大家用得比較好, 又能用得起的產品。 我們很多核心的件都是共用的, 使成本降得很低。 同時我們從供應鏈上, 製造體系是我自己幹的, 省下的資金相當於留在體系裡貢獻給用戶, 這個方面肯定是有優勢的。

記者:威馬發佈價格之前, 造車新勢力一直高高在上, 未來會不會整個新勢力造車的定價, 就會往中低價的方面去發展?

沈暉:正常的用戶很有錢的, 年紀比較大的, 人家對新品牌心裡是有想法的。 你說30萬以上, 賓士、寶馬、奧迪有的是,突然來一個品牌,肯定普及不了。我們講的是大部分人的想法,當然也有年紀大一點的人不排斥新品牌。年紀輕的,不管跟誰談,就是二三十萬以內的,我講的都是補貼前的,肯定要二三十萬的車才能跑量,才能吸引一大批年輕用戶。

記者:關於價格策略和品牌定位,您在創始企業之初就考慮這一點,而是最近一段時間競爭比較激烈才定的?

沈暉:一早就定了。2015年1月份啟動,做產品的時候就要搞清楚到底哪一個細分市場。客觀講,我覺得我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新造車勢力,大家應該是友商。

一年3000萬輛車,新車乘用車裡面哪個細分市場量是最大的?肯定是A級車。這個細分市場裡面用戶最喜歡什麼車?SUV。SUV裡面最大的爆品是什麼?全中國、全世界是途觀。我們就希望弄一輛車出來搶途觀的市場。從我們啟動EX5平臺開發,到後面的車型開發,到現在已經40個月了,我們一早認為這樣做,並且短期之內不會改變。

我昨天講了特斯拉模式,我們是威馬之道。特斯拉的模式是先搞很高的,吸引眼球,然後逐漸往下。但是埃隆·馬斯克沒搞過車,他沒有意識到,我們在菲亞特幹了這麼久就知道,你把一個法拉利的CEO調去做菲亞特CEO就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不同邏輯的。你做豪華車跟做普及車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做普及者的角色,我們的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製造、行銷管道、服務管道,甚至後面的汽車金融、二手車,以及後面的充電服務體系全部都是按普及者來做。

記者:請問9.9萬那款車是針對什麼市場的?

沈暉:那是EX5出行合作版,主要針對出行服務市場。

記者:昨天開始進行預售,企業進入有現金流的狀態,是不是意味著投資期開始結束?多少是盈虧的平衡點?你們手上還有多少錢?

沈暉:我們頭四個系列的車是足夠的。我們將來要拼的,肯定是誰能大面積交車。為什麼Model3現在還有問題,因為交的車都是給員工,我們費了老大的勁都弄不到車,沒有辦法真正量產。

我認為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精細化運營和資本效率的使用。很自豪地說,目前這個公司不管是跟新造車團隊比,還是跟傳統汽車公司比,我們的資本效率是最高的。這是其中一個很大的投資評價,說你們的資本效率極高。大家同樣花1塊錢,我幹的事情比較多,或者幹同樣的事情,我比人家花的錢少。

第二是精細化運營。很多互聯網從業人員來到我們這個行業,有點暈,就是因為精細化運營做不到位。做車的事情,從產品定義階段、從研發、從設計到供應鏈管理、製造、品牌行銷,甚至品牌行銷搞活動跟人家也不一樣了。我們不能做虧本生意,不能說羊毛出了豬身上,這邊看上去虧了那邊再回來。我們跟團隊講,任何一分錢花出去總是有個地方反映在我們報表上。

記者:產品爬坡的速度會很快嗎?

沈暉:爬坡的速度不只是我們的問題,還有八九百家供應商,要按照我們時間節點、品質要求、成本要求、專案管理的每一個階段的要求,從做一百輛到兩百輛到一千輛、兩萬輛,中間有爬坡速度,這種有客觀規律。就算特斯拉馬斯克也做不到,這跟搬到工廠住不住有區別嗎?本來有經驗的團隊知道有很多坑在那裡,我們能做的是儘量避免這些坑,或者掉到坑裡面趕快爬起來。

記者:如果想做智慧汽車時代的世界冠軍的話,我們在這個願景中扮演什麼角色,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能說實現世界冠軍夢?

沈暉:目前如果能超過20萬輛就是第一名了,我們短期的目標是超過10萬輛,包括今年的、明年的。目前一共規劃了8個系列的產品,我們叫做“128”,也就是一個架構,兩個平臺,8個系列的產品。我認為這兩款推出10萬輛是可以達到的,但是這10萬輛是生存線,我們認為遠遠不夠的。三年左右,我們認為希望能夠成為世界第一陣營的,因為肯定要二三十萬輛以上才行,過百萬輛才能站穩腳跟。

賓士、寶馬、奧迪有的是,突然來一個品牌,肯定普及不了。我們講的是大部分人的想法,當然也有年紀大一點的人不排斥新品牌。年紀輕的,不管跟誰談,就是二三十萬以內的,我講的都是補貼前的,肯定要二三十萬的車才能跑量,才能吸引一大批年輕用戶。

記者:關於價格策略和品牌定位,您在創始企業之初就考慮這一點,而是最近一段時間競爭比較激烈才定的?

沈暉:一早就定了。2015年1月份啟動,做產品的時候就要搞清楚到底哪一個細分市場。客觀講,我覺得我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新造車勢力,大家應該是友商。

一年3000萬輛車,新車乘用車裡面哪個細分市場量是最大的?肯定是A級車。這個細分市場裡面用戶最喜歡什麼車?SUV。SUV裡面最大的爆品是什麼?全中國、全世界是途觀。我們就希望弄一輛車出來搶途觀的市場。從我們啟動EX5平臺開發,到後面的車型開發,到現在已經40個月了,我們一早認為這樣做,並且短期之內不會改變。

我昨天講了特斯拉模式,我們是威馬之道。特斯拉的模式是先搞很高的,吸引眼球,然後逐漸往下。但是埃隆·馬斯克沒搞過車,他沒有意識到,我們在菲亞特幹了這麼久就知道,你把一個法拉利的CEO調去做菲亞特CEO就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不同邏輯的。你做豪華車跟做普及車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做普及者的角色,我們的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製造、行銷管道、服務管道,甚至後面的汽車金融、二手車,以及後面的充電服務體系全部都是按普及者來做。

記者:請問9.9萬那款車是針對什麼市場的?

沈暉:那是EX5出行合作版,主要針對出行服務市場。

記者:昨天開始進行預售,企業進入有現金流的狀態,是不是意味著投資期開始結束?多少是盈虧的平衡點?你們手上還有多少錢?

沈暉:我們頭四個系列的車是足夠的。我們將來要拼的,肯定是誰能大面積交車。為什麼Model3現在還有問題,因為交的車都是給員工,我們費了老大的勁都弄不到車,沒有辦法真正量產。

我認為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精細化運營和資本效率的使用。很自豪地說,目前這個公司不管是跟新造車團隊比,還是跟傳統汽車公司比,我們的資本效率是最高的。這是其中一個很大的投資評價,說你們的資本效率極高。大家同樣花1塊錢,我幹的事情比較多,或者幹同樣的事情,我比人家花的錢少。

第二是精細化運營。很多互聯網從業人員來到我們這個行業,有點暈,就是因為精細化運營做不到位。做車的事情,從產品定義階段、從研發、從設計到供應鏈管理、製造、品牌行銷,甚至品牌行銷搞活動跟人家也不一樣了。我們不能做虧本生意,不能說羊毛出了豬身上,這邊看上去虧了那邊再回來。我們跟團隊講,任何一分錢花出去總是有個地方反映在我們報表上。

記者:產品爬坡的速度會很快嗎?

沈暉:爬坡的速度不只是我們的問題,還有八九百家供應商,要按照我們時間節點、品質要求、成本要求、專案管理的每一個階段的要求,從做一百輛到兩百輛到一千輛、兩萬輛,中間有爬坡速度,這種有客觀規律。就算特斯拉馬斯克也做不到,這跟搬到工廠住不住有區別嗎?本來有經驗的團隊知道有很多坑在那裡,我們能做的是儘量避免這些坑,或者掉到坑裡面趕快爬起來。

記者:如果想做智慧汽車時代的世界冠軍的話,我們在這個願景中扮演什麼角色,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能說實現世界冠軍夢?

沈暉:目前如果能超過20萬輛就是第一名了,我們短期的目標是超過10萬輛,包括今年的、明年的。目前一共規劃了8個系列的產品,我們叫做“128”,也就是一個架構,兩個平臺,8個系列的產品。我認為這兩款推出10萬輛是可以達到的,但是這10萬輛是生存線,我們認為遠遠不夠的。三年左右,我們認為希望能夠成為世界第一陣營的,因為肯定要二三十萬輛以上才行,過百萬輛才能站穩腳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