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個藥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外用治療多種皮膚病

馬齒莧是人們常吃的一道菜, 其藥用價值不可小覷, 讓我們一起目睹一下它諸多的臨床功效吧。

馬齒莧實用驗方

作者/賀軍成 劉昂

馬齒莧, 又名長壽菜、長命菜、馬齒菜、馬踏菜等, 因“其葉比並如馬齒, 而性滑利似莧”(葉子形狀像馬齒, 氣味像莧菜)而得名, 又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籽黑”, 象徵著木火土金水五行之色, 故得名“五行菜”。

中醫認為, 馬齒莧性寒, 味酸, 入大腸、肝、脾經,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利濕之功, 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馬齒莧具有抗菌、收縮子宮、抗氧化、延緩衰老和潤膚美容、降血脂等作用。

下面筆者就特別介紹幾則馬齒莧治病的小驗方:

1.帶狀皰疹:

鮮馬齒莧搗泥外敷, 每日6次, 療程3~12日, 一般使用7日。

2.急性蕁麻疹: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 加水1500毫升, 煎取湯液1000毫升左右, 內服100毫升(小兒酌減), 每日2次, 餘渣再加水適量煎沸, 撈棄殘草, 稍溫擦洗患處。

3.皮膚潰瘍:

取鮮馬齒莧1000克, 加入白酒、水各500毫升, 煎至400毫升, 成人早晚各食熟馬齒莧約120克, 食後飲藥汁50毫升, 小兒酌減, 服完1劑未愈者, 可另用鮮馬齒莧250克(或視潰瘍大小而定), 洗淨泥土, 放臼中搗爛, 裝於紗布袋內, 用手壓勻如餅狀, 敷於患處, 每日1換, 外敷比內服療效尤為迅捷可靠。

4.扁平疣:

鮮馬齒莧100克洗淨搗爛成為泥狀, 用紗布包好, 擦患部3~5分鐘, 擦至皮膚發紅為止, 每日早晚各擦1次, 10天為1療程。 如患部疣體未消失, 可再擦1療程。

5.濕疹:

馬齒莧200克, 7劑, 煎煮後, 趁溫熱浸泡雙手15~20分鐘, 每日2~3次。

6.馬齒莧治療其他常見病:

①痢疾:

取鮮馬齒莧莖葉500克, 洗淨切碎, 加水1500毫升, 煮取汁液500毫升, 每次口服80毫升, 每天3次;也可取馬齒莧鮮品100克, 洗淨, 切碎, 粳米50克, 共煮粥, 空腹食用。

②腮腺炎:

取馬齒莧、魚腥草各50克, 搗爛, 敷患處, 每日2~3次。

③咽喉、牙齦腫痛:

取適量鮮馬齒莧搗爛取汁漱口潤濕患處, 每天數次, 1~2日後能減輕疼痛, 一般堅持使用3日。

④尿路感染:

取馬齒莧鮮品300克(或幹品120~150克), 紅糖90克, 將馬齒莧鮮品(幹品加水浸泡2小時後)洗淨切碎,

和紅糖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煎, 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 煮沸30分鐘後去渣取藥汁約500毫升, 趁熱服下, 服後睡覺蓋被出汗, 如症狀未完全消除, 可用同樣方法再服1~2劑, 每日3次, 每次1劑。

⑤小兒百日咳:

取鮮馬齒莧200~300克, 水煎2次, 合併濾液, 濃縮到100~150毫升, 每日1劑, 分3次口服, 7日為1療程。

濕疹病案一則:

於女, 32歲, 2010年2月26日就診。 患者主訴兩掌心濕疹近1年, 皮膚科予利康洗液外用後轉成急性, 濕疹處皮膚變厚、疼痛;改用硼酸液後, 濕疹皮膚不厚, 但仍瘙癢。 頃診手心皮膚紅, 蛻皮, 瘙癢, 舌淡紅, 苔薄, 脈細弦。

處方:馬齒莧200克, 7劑, 煎煮後, 趁溫熱浸泡雙手15~20分鐘, 每日2~3次。

二診(3月5日)

外用馬齒莧後, 兩掌心濕疹不再瘙癢, 濕疹範圍不擴大, 第3日手掌心開始生出新皮。 再予馬齒莧200克, 7劑。 用法同上。

隨訪

5月7日因他病來就診, 訴外用馬齒莧2周後濕疹痊癒。 查見雙手掌濕疹消失, 皮膚光滑, 無色素沉著等任何痕跡留下。

按:馬齒莧其味酸性寒, 入大腸、心經, 具有涼血止痢、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澀斂之功。

馬齒莧入藥, 始載于《名醫別錄》。 《滇南本草》載:(馬齒莧)益氣, 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治疔瘡紅腫疼痛。《本草綱目》載: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本草經疏》載:馬齒莧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癥結、癰瘡疔腫、白禿及三十六種風結瘡;搗敷則腫散疔根拔,絞汁服則惡物當下,內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熱去,大、小便利也。

馬齒莧治療的疾病譜比較廣,如濕熱下痢、熱毒癰瘡、崩漏便血以及熱淋血淋。筆者常喜用其治療腸炎腹瀉、尿路感染、痔瘡肛痛、婦人帶下,以及皮膚濕疹與帶狀皰疹等。

現代研究表明,馬齒莧有解毒消炎,止癢消腫、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能抑制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桿菌,因此對細菌性痢疾,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均療效顯著。

馬齒莧既可內服,又可外洗濕敷;既可置於複方之中,又可單用;價廉物美,效用多端,效驗確鑿,妙難盡言。本品用量宜大,部分患者口服過大劑量時(一般60克以上),可致腹瀉,臨證應注意。

⊙版權聲明:本文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14年11月21日第005版《馬齒莧實用驗方》(作者/賀軍成、劉昂)和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7月24日第005版《單味馬齒莧治濕疹》(作者/蔣健)兩篇文章,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治疔瘡紅腫疼痛。《本草綱目》載: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本草經疏》載:馬齒莧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癥結、癰瘡疔腫、白禿及三十六種風結瘡;搗敷則腫散疔根拔,絞汁服則惡物當下,內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熱去,大、小便利也。

馬齒莧治療的疾病譜比較廣,如濕熱下痢、熱毒癰瘡、崩漏便血以及熱淋血淋。筆者常喜用其治療腸炎腹瀉、尿路感染、痔瘡肛痛、婦人帶下,以及皮膚濕疹與帶狀皰疹等。

現代研究表明,馬齒莧有解毒消炎,止癢消腫、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能抑制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桿菌,因此對細菌性痢疾,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均療效顯著。

馬齒莧既可內服,又可外洗濕敷;既可置於複方之中,又可單用;價廉物美,效用多端,效驗確鑿,妙難盡言。本品用量宜大,部分患者口服過大劑量時(一般60克以上),可致腹瀉,臨證應注意。

⊙版權聲明:本文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14年11月21日第005版《馬齒莧實用驗方》(作者/賀軍成、劉昂)和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7月24日第005版《單味馬齒莧治濕疹》(作者/蔣健)兩篇文章,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