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許多家長反映, 自己孩子常常“輸不起”。 拿最簡單的“石頭剪刀布”遊戲來說, 如果孩子輸了, 就會一臉不高興, 甚至走開說“不玩了”, 或者哭鬧著說“不算”, 要求“重來一次”。 無論是幼兒在與家長的互動中, 還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 這種情況都時常發生, 並集中出現在諸如下棋或跑步這樣的競賽類遊戲中。

面對孩子的“輸不起”, 家長們反應不一。 一部分家長以安撫幼兒的消極情緒為首要目標, 忽視了對幼兒“輸不起”現象的教育, 要麼退讓, 要麼妥協。 例如:“不想玩就不玩了, 我們玩別的去。 ”家長明確表示支持幼兒退出遊戲。

其中一些家長還會選擇妥協策略, 重新與幼兒玩一次, 並有意輸給孩子。 當然, 還有一部分家長會以對幼兒“輸不起”現象的教育為重, 無論幼兒如何哭鬧, 堅持維護既定結果, 且拒絕與孩子重新競賽。

其實, 這兩種做法都有問題。 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首先要分析孩子為什麼“輸不起”。 事實上, 這與幼兒對自身期待過高有密切關係。 理論上講, 個體在競賽類遊戲中贏的概率為50%, 但一些幼兒總認為自己“一定能贏”或者“必須贏”, 從而將成功的概率預期得很高。 這樣, 遊戲結果與自我期待出現偏差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那麼, 為什麼幼兒認為自己“一定能贏”或者“必須贏”呢?這與家庭教養關係很大。 很多家庭事事以幼兒為中心,

這使得幼兒習慣了成為他人關注的焦點和權益的優先享用者, 不自覺地提升了對自我的理想期待。 同時, 一些家長在鼓勵幼兒時脫離實際, 比如對幼兒說“你一定能成功”, 而不是“只要你努力, 就很可能成功”, 這也無形中導致了幼兒與自我期待不符。

其次, 家長要重視和分析孩子“輸不起”後的表現。 孩子輸了就不玩了, 是一種逃避現實、維護自尊的辦法。 這種辦法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撫慰幼兒的情緒。 孩子輸了就哭鬧著要重來一次, 說明孩子在不滿現實自我的同時, 沒有放棄想贏的目標。 不向現實妥協, 追求理想自我的過程, 正是個體不斷成長與進步的過程。 因此, 幼兒的第二種表現蘊含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 “重來一次”未必會贏,

而且, “重來一次”對競賽遊戲的規則是不是一種破壞和不尊重呢?其中的教育問題顯得更為複雜。 無論幼兒有何種表現, 家長都不能讓幼兒“輸不起”的現象持續下去。 因為, “輸不起”說明幼兒的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沒能縮小, 幼兒還處於低自尊與焦慮狀態。 長期的低自尊狀態對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不利。

再其次, 家長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並尋找適宜的辦法, 讓孩子“輸得起”, 且“敢於輸”。 家長退讓, 支持幼兒退出遊戲的做法, 會鼓勵幼兒逃避現實, 喪失發展機遇。 家長妥協, “有意輸給孩子”的做法, 事實上是在人為操縱現實, 會讓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或低估現實環境。 “拒絕孩子重新挑戰”的做法,

可以粗暴地讓孩子接受現實, 但對孩子的自尊滿足與情緒調節毫無幫助, 還會進一步加重孩子因低自尊引發的焦慮感, 進而可能導致幼兒以後拒絕參加同類遊戲。 這些做法都會為幼兒的自尊建立或調節埋下更大隱患。 畢竟, 幼兒需要參與到現實的社會交往中, 沒有任何一名家長能夠為幼兒操縱所有的外部環境, 而我們也不應該置幼兒的焦慮于不顧。

家長應該通過對話引導幼兒認清理想期待與現實自我之間的關係, 並幫助幼兒學會自我調節。 第一, 要端正幼兒對理想自我的期待。 就下棋來講, 要讓幼兒認識到但凡下棋就有可能會輸, 一個人可以做的是盡力去贏。 需要注意, 家長要端正幼兒的理想期待, 而不是降低幼兒的理想期待。

一些家長會用“小孩兒本來就下不過大人”這樣的話來安慰失敗的幼兒;也有一些會用“你真沒用, 輸了就知道哭, 一點也不像男子漢(小淑女)”這樣的話語來打擊失敗的幼兒。 這些話語會降低幼兒的理想期待, 隨之可能減弱幼兒的發展動力。

第二, 家長要鼓勵幼兒接受自我能力不足帶來的結果, 並強調努力可能帶來的變化, 以及失敗可能帶來的學習空間。 例如:“你剛開始學習下棋, 還不熟練規則, 如果你多與比自己下得好的人下棋, 觀察對方是用什麼策略贏了棋, 並學習借鑒, 就有可能更多次地贏棋。 ”在孩子贏的時候, 要讓幼兒明白這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 不要籠統地誇孩子“你真聰明”“你真棒”。

第三,在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面前,家長要引導幼兒找到調適自我的辦法。個體縮小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辦法很多:一是降低理想期待,接受現實自我不變;二是保持理想期待不變,努力提升自我;三是將理想目標拆分成多個階段性目標,在理想目標與現實自我之間始終保持適當的張力,不斷提升。這三種辦法中顯然第三種辦法更為可取。家長可以在幼兒情緒穩定時,通過舉例與幼兒討論不同的調節辦法,並商議確立分階段發展目標。例如,在玩棋類等競賽性遊戲時,家長可以與幼兒商定“一日三弈”,與幼兒討論確定擬贏次數,初期階段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後續隨著棋藝提高逐步提高期待。

總之,孩子“輸不起”是自尊降低後自我調節啟動的表現,家長要反思自身的言行,幫助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調節,維護自尊,從“輸不起”轉變為“輸得起”和“敢於輸”。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9日第4版

第三,在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面前,家長要引導幼兒找到調適自我的辦法。個體縮小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辦法很多:一是降低理想期待,接受現實自我不變;二是保持理想期待不變,努力提升自我;三是將理想目標拆分成多個階段性目標,在理想目標與現實自我之間始終保持適當的張力,不斷提升。這三種辦法中顯然第三種辦法更為可取。家長可以在幼兒情緒穩定時,通過舉例與幼兒討論不同的調節辦法,並商議確立分階段發展目標。例如,在玩棋類等競賽性遊戲時,家長可以與幼兒商定“一日三弈”,與幼兒討論確定擬贏次數,初期階段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後續隨著棋藝提高逐步提高期待。

總之,孩子“輸不起”是自尊降低後自我調節啟動的表現,家長要反思自身的言行,幫助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調節,維護自尊,從“輸不起”轉變為“輸得起”和“敢於輸”。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9日第4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