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編《維摩詰經》略解(42)以智度為母,方便為父

精編《維摩詰經》略解(42)以智度為母, 方便為父

呂真觀 講解

爾時會中有菩薩, 名普現色身, 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

悉為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 皆何所在?」

在這個法會當中有一位菩薩, 叫做普現色身。 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來, 他是用各種不一樣的色身去度化眾生的菩薩, 跟觀世音菩薩比較接近。 普現色身菩薩問維摩詰:「居士, 你的父母妻子、親戚眷屬、你的長官、下屬和老師, 他們是誰呢?你的奴婢、僮僕、象馬車乘這些財產都在什麼地方呢?」這種問題是很一般的, 但是竟然從一位大菩薩口中問出來, 想必他知道維摩詰一定會有高妙的回答。

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

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維摩詰居士答:「我的母親是智度菩薩, 方便是我的父親。 」智度, 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也就是般若波羅蜜。 方便則是度眾的方便智。

必須具足智度和方便才能夠究竟成佛。 下兩句是「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菩薩以究竟成佛為最終的志願, 因此維摩詰以智度為母, 方便為父。

以佈施波羅蜜舉個例子:小王的單位每年都會發一箱雞蛋給員工當年節禮物, 小王自己用不上, 就把雞蛋送給小李, 一連送了好幾年。 有一年小王沒有把這箱雞蛋給小張, 結果小李就不高興了。 如果小李有般若波羅蜜, 小王給他雞蛋的時候, 他怎麼看?沒有小王、也沒有他自己, 也沒有收雞蛋這回事, 從來都不曾收過雞蛋。 這時小王突然不送了, 他會心裡不舒服嗎?不會。 如果小王有般若波羅蜜, 他怎麼看送雞蛋這回事?沒有自己, 也沒有小李, 也沒有送過雞蛋, 從來都不曾有送雞蛋這回事發生。

那下次換個人送或者不送又怎麼樣呢?這是無礙解脫。 這樣佈施就沒有愛見悲的過患, 永遠不會覺得累, 因為一真法界, 什麼都沒發生。 這樣安住既沒有離開涅槃, 也度了眾生、成就了未來的佛國土, 既有智慧又有方便。

大家不要覺得這麼點小事, 日常的道理上就能講通, 還用得著大乘法嗎?如果你會這麼想, 就是平常沒有聞思佛法的習慣, 很難發起修所成慧。 修行沒有大、小事, 都要把佛法貫徹到每一個細節沒有滲漏才算入門。 比如你修哲學, 你對世界的看法一定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不然你只是在玩票, 沒辦法學好。 學外道法的哲學尚且如此, 何況是佛法!如果你在小事情上面不用大乘法去對治,

不把它運用起來, 不時刻觀照, 不打成一片, 遇到大事, 你也會使不上力。

有的學者看到「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等等, 就說:並沒有這種眷屬, 所以維摩詰居士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有的佛教學術就像這樣, 停留在幼稚園的程度, 讓人看笑話。 人家只是用這種方式來回答, 並不表示這個人不存在, 這完全是兩碼事。

「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一切眾導師是指究竟佛, 究竟佛一定是具足智與方便, 所以才能夠成就。 這裡的智, 是指般若波羅蜜。 方便則通於世俗, 在世間法上打滾的人, 比如開公司創建事業等等, 這樣的人見多識廣, 他觀察別人或者哪一件事情怎麼做能夠成功, 也是屬於方便的範圍。 方便是世間的, 智才是出世間的。

大乘法注重方便, 講完智以後接下來就講方便, 為什麼這樣?《楞伽經》裡面有所謂的五法:相、名、分別、正智、真如。 前面三法是世俗諦的東西, 後面二法是說有正智的人會安住在真如上面。 只講智的話, 就是見無為入於正位;如果是方便一定要在相、名、分別裡面去完成這件事情。 智代表空, 方便代表有, 《般若經》裡面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不斷地在空和有兩邊遊走, 這是在告訴你空有不二。 有正智就能修「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 有方便能修習「遊戲神通、成就眾生、淨佛國土」菩薩三法。

法喜以為妻, 慈悲心為女,

善心誠實男, 畢竟空寂舍。

學佛法產生的歡喜就是我的妻子, 慈悲心就等於是我的女兒。

善心誠實是我的兒子, 畢竟空就是我的房子。

弟子眾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很多的煩惱就是我的弟子,為什麼是我的弟子?因為我叫他往東他就往東,我叫他往西他就往西,所以這些煩惱就是我的弟子。

三十七道品是我的善知識,我是靠著這個東西來成就正覺的。

諸度法等侶, 四攝為伎女,

歌詠誦法言, 以此為音樂。

度就是波羅蜜,有大家熟悉的六波羅蜜,也有地上菩薩的十波羅蜜。各種波羅蜜是我的伴侶,四攝法是來娛樂我的伎女。這裡的「伎女」是藝伎,就是能歌善舞的女人。四攝就是佈施、愛語、同事、利行。

「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平時聽什麼音樂呢?歌詠佛經的法句作為音樂。我過去心裡面比較煩,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時候,就唱「諸法如幻化,斯由分別起,是中無所有,一切法皆空」,很快就會進入輕安的定境。你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法句來唱。

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 解脫智慧果。

總持就是能夠總持一切法義的語言文字。像剛才講的「諸法如幻化,斯由分別起,是中無所有,一切法皆空」,講一切統統都是幻化,有八個識的分別才會產生一切諸法,在一真法界當中,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個總持,把佛法重要的意思用簡短的語言文字攝歸到這裡面。維摩詰把總持當成花園,無漏法當成是樹林。

覺悟的心意就是乾淨美好的花朵,解脫智慧就是花園當中的果實。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 浴此無垢人。

以八種解脫為浴池,其中充滿了清涼的定水。八解就是八解脫,《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說:「八解脫者,一內有色觀諸色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乃至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解脫身作證具足住。」

浴池當中有七種清淨的花朵,有一個無垢的人在那裡沐浴。

以上是在說一個修證得到解脫的人,他所安住的境界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樣。一般人你問他「你的爸爸是誰,媽媽是誰」,他就會講具體的名字。維摩詰居士不是化生有情,一樣有父母,但他不提這些,因為安住的心境不同,所以他不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是真實有,所以他就用佛法義理去回答這個問題,告訴你他的解脫境界。世俗諦的觀察完成之後,相應的是一種解脫的心境,解脫的心境不是理論,更適合用文學的方式來表現。

象馬五通馳, 大乘以為車,

調禦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以五通作為象馬來賓士,而以大乘法作為車子。

一心是指禪定。用禪定來駕禦車子,在八正道上面遊玩。

相具以嚴容, 眾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 深心為華鬘。

以三十二相莊嚴容貌,八十種好做為裝飾,慚愧是上等的衣服,用深心作為花鬘。

富有七財寶, 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 回向為大利。

七財寶就是七聖財:信、戒、慚、愧、聞、舍、慧,一般的財物可以讓你今世快樂,但沒有辦法讓你後世也快樂,只有七聖財可以讓你今世樂,後世也樂。一個菩薩不是以人間的財富作為他的財寶,而是以七聖財作為財寶。滋息就是孳息,讓錢財生出錢財。菩薩要去教授眾生,讓眾生也生出七聖財,這就是他的孳息。

古代的息相當於現代的利息,利相當於經營所得。菩薩如說修行,回向給一切眾生,得到最大的經營利益。

四禪為床座, 從於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 以為自覺音。

把四種禪定作為他的床座,這是從淨命出生的。淨命與邪命相對。邪命是指不正當的營生,比方說偷、搶、拐、騙、娼、賭、酒、農藥、武器,或以殺生作為謀生途徑,比如捕魚、打獵。邪命會造成煩惱,障礙禪定。反過來說,淨命則能減輕煩惱,有益於修定。

用多聞來增加智慧,作為讓自己覺悟的聲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脫味為漿,

淨心以澡浴, 戒品為塗香。

這四句是以文學顯示菩薩的心境,請大家念一遍,體會一下。

摧滅煩惱賊, 勇健無能踰,

降伏四種魔, 勝幡建道場。

平日裡不斷地修習佛法,經常住在解脫的境界當中,遇到煩惱也可以輕易地降伏,變得勇健無比,可以戰勝四魔(天魔、五蘊魔、生死魔、煩惱魔),建立一個道場。

雖知無起滅, 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 如日無不見。

對於一個菩薩來講,一切的有為法,一切的造作、教化眾生等等都是無起無滅。無起無滅相當於《心經》的「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和《大乘起信論》的「一切諸法從本已來性涅槃故」。你要知道它們都是種子,就在一真法界當中,所以是無起無滅,但為了要顯示給眾生看,讓眾生能夠了知,所以才說它是有生,不然真的不好講。比如教人家要發起真如三昧,難道不發起真如三昧就不在一真法界嗎?如果這樣,講一真法界就好,還講什麼發起真如三昧?這是很沒辦法的事,就是為了告訴眾生怎麼修行,所以用這種好像是有為法的方式來講。即使這樣講,菩薩還是知道,不管有沒有發起真如三昧,眾生都是佛,有修或沒修都沒有什麼差別。

他能夠把一些國土全部顯示給你看,就好像是太陽出現在空中,大家都看得到。其實這是在講第八識,第八識也是一切的國土,所以沒有人看不到第八識,你看到山河大地就是看到第八識,你看到五蘊身也是看到第八識,沒什麼差別。所以已經知道密意的人,不應該認為自己的開悟有什麼了不起,你有這種想法才不會起慢心。

供養於十方, 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 無有分別想。

供養十方諸佛和供養自己並沒有什麼差異。意思就是諸佛和自身統統都是佛,供養諸佛一定包括供養眾生,供養一切的有情,所以大家不要覺得我們去營生來養活自己是一件丟臉的事,你不能這樣想,因為這也是供養佛。

雖知諸佛國, 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於群生。

雖然知道各種世界是空,眾生也是空,但還是要示現教化眾生、修習淨佛國土的樣子。

諸有眾生類, 形聲及威儀,

無畏力菩薩, 一時能盡現。

一切的眾生有各種形像,證得無畏力的菩薩,可以一時之間把這些樣子示現在前面讓你看。都示現什麼呢?下麵一一來看。

覺知眾魔事, 而示隨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隨意皆能現。

魔事是指生死魔、天魔、煩惱魔和五蘊魔。比方說我明明知道賭博不好、喝酒不好,我還是在賭博在喝酒。菩薩不會管這些,你說什麼事情不能做,越是不能做他越是做得很高興,做給你看。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破法,他還不是示現成魔王破壞人間的佛法?對眾生有利的事情菩薩就去做,對眾生不利的事情菩薩就不做。有時候必須做一些壞事讓眾生發起菩提心。有時候明明是好事,菩薩卻硬是不做,也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什麼?我們現在講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現在是不是有很多佛和大菩薩都在這個人間,最大的利益應該是演說佛法,說給眾生聽。這麼利益的事情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做?諸佛菩薩要是說法,還輪得到小菩薩說法嗎?但是小菩薩不說法,智慧不容易增長。所以大菩薩統統在旁邊躲著不講話,看看你會弄出什麼事情來,這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大家要注意,不要分別小菩薩和大菩薩,這樣是取相分別。我們要養成習慣,用三量來抉擇正誤,不用管說法人的身相。

用善方便和正智,隨意現起利益有情的事業。

或示老病死, 成就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達無有礙。

或者是他示現在衰老、疾病、死亡的現象,目的就是要成就眾生。

讓有情知道,人生就像幻化的一樣,讓他們能夠通達,法界根本沒有任何障礙。

或現劫盡燒, 天地皆洞然,

眾人有常想, 照令知無常。

剛才是講有情,現在講無情,兩個都是第八識的顯示。這裡是要告訴你,第八識也顯示了劫盡。住劫結束了就開始進入壞劫,壞劫有火災把世界燒得光光的,叫做「天地皆洞然」。眾人常常會有物理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想法,所以第八識顯示這種境界相讓眾生知道,山河大地也不能恒常存在。

無數億眾生, 俱來請菩薩,

一時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維摩詰居士是裝病,所以前面講的示現老病死就是他自己的寫照,因為他常常幫助人,所以他生病,大家都來看他,他就趁這個機會跟人家講五陰無常等等這些道理,讓大家能夠走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 工巧諸伎藝,

盡現行此事, 饒益諸群生。

這裡的「經書」是指外道經書,比如儒家經典,我們說它是外道正教,不說它是邪教。講外道是因為它沒有辦法讓你離開三界系縛,而不是說它是世間法裡面的惡法。咒前面為什麼加一個「禁」?因為某一種咒語雖然能產生一定的法力,但是這種東西一定會有禁忌,必須遵守禁忌才會有效力。我有個朋友,他看書學巫術,學到後來竟然可以改變天氣,快要下雨就讓它下雨,已經下小雨可以讓它不下雨,有這種本事。但是有一天他跟一個人講,說「我可以這樣」,從此以後這個咒術就再也不靈了。

也許有的菩薩跑去研究儒家的經典,也許有的跑去學巫術,有的跑去當工程師,說不定有的去當演藝人員(藝伎),目的都是為了要利益眾生。有的時候我都很懷疑這些演藝人員,他們以傑出的歌舞或演技成名,一個歌友會幾十萬人,影響力非常大,這說明他的福德也是非常大。粉絲甚至把他奉為神明,他隨便講一句話,粉絲都非常信受。你說這樣是不是有利益眾生的機會?現在你看到《維摩詰經》這樣講,你就要懷疑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大菩薩的示現。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總是說到處都是菩薩?」那是因為我熟讀《維摩詰經》的緣故。這樣滿好的,就算是錯認也是對的。因為有情一定有第八識如來法身,我把有情當成佛有什麼不對的?所以沒有錯認的問題,眾生就是佛。你用這種心態活在人間,很不容易起輕慢的心理,不容易起慢心,其他的煩惱容易對治。這是真觀這一世積極提倡的一個善法,它不是我發明的,過去佛出現在人間絕對是有經教依據的,大家讀經典的時候都會看到。這種作意對修行非常好,拿我自己來說,我對於專門扯我後腿的人,大部分時候都心懷敬意,認為他是來成就我的。我只要這麼想,就不再覺得被人家欺負。

世間眾道法, 悉於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墮邪見。

世間眾道法指外道法。這些大菩薩跑到很多外道法裡面去出家,他自己不會墮入邪見,而是把人家慢慢從這裡引導出來。我有一個朋友是基督教的理論家,對佛教義理非常熟悉,這個人也是讓我很懷疑的人。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時作地水, 或複作風火。

梵王是指四禪天的天王。世界主是指國王、皇帝這種職位。有時作太陽、月亮這些天體,或者作地、水,有時作風、火,這只有第八識才做得到,一個有情怎麼可能跑去做地、水、火、風呢?這是在告訴你一個菩薩的心境,在他看來整個統統都是我(第八識)。

劫中有疾疫, 現作諸藥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眾毒。

這也是只有第八識才辦得到。比方說二十世紀的有一次「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掉好幾千萬人。或者是中世紀的黑死病,這些病爆發讓很多人死掉。有某一種植物可以治療這些病,這種植物也是因為眾生的業力感召而來,這個病應該要消滅掉了,大家就會知道這種藥草的療效。這也是第八識所生,看不懂的人想「一個菩薩怎麼變成草藥了」,就以為經典亂講。實際上,菩薩是以第八識為我,第八識可以生出無情。

劫中有饑饉, 現身作飲食,

先救彼饑渴, 卻以法語人。

要是有饑荒,菩薩就現作飲食。比如菩薩現作一條大鯨魚,突然擱淺了,大家趕快來吃肉。這是一種解釋,另外第八識變作五穀雜糧也可以,跟前面的道理一樣,既然可以變作是藥草,當然也可以變成農作物。先讓眾生有飯吃、有水喝,然後再來教導他佛法,這是菩薩該做的事。

劫中有刀兵, 為之起慈心,

化彼諸眾生, 令住無諍地。

有戰爭,為了眾生,菩薩又起了慈心,化導眾生不再有鬥爭的心理。《證道歌》說:「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兩邊都已經打起來了,你要讓戰爭立刻停止也很難,但是解脫一向都有,不管在什麼狀況下,你都可以教人家解脫。打仗就打仗,不妨礙解脫。

若有大戰陣, 立之以等力,

菩薩現威勢, 降伏使和安。

如果有一個很龐大的jundui準備要把人家guojia打下來,一個大菩薩現出很大的威神力來,讓他看到菩薩在這裡──其實不一定是有菩薩的情況,假設某個guojia想要把別guo的一塊土地據為己有,然後別guo就派兵去把他們包圍住,結果他們就打消了侵略的想法。在我們來看這是一樣的事情,總之我們只看到什麼?看到第八識。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看到第八識。如果你能夠常常這樣,真如三昧就能夠成就。

(有人問:這段文字可以說明菩薩能夠干預因果嗎?)我認為還是不能,如果來的這一個人他是跟眾生有緣的,比如菩薩過去曾經幫助過他,菩薩對他的緣非常深,這時就不叫干預因果了,因為菩薩等於是把曾經幫助他的這種功德力用來消彌即將發起的戰火,這就是可以辦得到的事情。等於是菩薩過去種下了很多善業種子,到了收割的時機。

一切國土中, 諸有地獄處,

輒往到於彼, 勉濟其苦惱。

就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到地獄裡面去,救濟度化這些在地獄裡面受苦的有情。

一切國土中, 畜生相食噉,

皆現生於彼, 為之作利益。

也有菩薩跑到畜生道裡去利益這些畜生道有情。

示受於五欲, 亦複現行禪,

令魔心憒亂, 不能得其便。

菩薩生在人間或者是生在欲界,他也是要受用這五種欲望:色、聲、香、味、觸或者是財、色、名、食、睡,但他也是在行禪,這裡有兩個意義,一種是說,菩薩在行五欲的時候,由於他一直在禪定當中,所以他並沒有心行,只是有那個形象而已。就好像已經吃飽了,在不想吃的狀態之下有人硬把東西塞過來給你,你就又吃了一口。這時候可以說你表面上有吃,其實根本沒有受用這個食物。如果大家能夠體會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已經證初禪的人雖然表面上在受五欲,實際上他根本沒在受用。另一種解釋是,你雖然現在還沒有斷掉貪愛,但是在受用五欲的時候,仍然安住於真如三昧。這個解釋比較好,因為這部經典主要是在講煩惱不會障礙解脫。

魔看到這種情況肯定崩潰,明明菩薩在行五欲,卻不會墮入魔境。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稀有,

在欲而行禪, 稀有亦如是。

《證道歌》的「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在欲行禪知見力」,表示永嘉玄覺認為在欲界行禪靠的是大乘法「煩惱即菩提」的知見力。

或現作淫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道。

菩薩有時化現為淫女,去吸引好色的人,先用欲望鉤引他,再想辦法引導他學佛。

或為邑中主, 或作商人導,

國師及大臣, 以佑利眾生。

邑中主,例如一個地區的最高lindao。商人導,例如商會的會長。國師,國王的老師。大臣,國王的臣子。這些人都有可能是菩薩在利益眾生。

諸有貧窮者, 現作無盡藏,

因以勸導之, 令發菩提心。

如果碰到貧窮的人,菩薩就現作很富有的人,來勸導他發菩提心。怎麼勸?因為他很窮,所以菩薩就讓他不要那麼窮,至少有飯吃。他很好奇:「你怎麼那麼有錢啊?」菩薩就跟他講:「我是因為佈施、學習佛法,才會這麼有錢。」一般人是很現實的,如果一個菩薩示現成很窮的樣子,他根本不想理你,他會想:「你都還比我差,還想幫助我什麼?你學佛學了老半天,還搞得這麼窮,我才不要學。」所以在家菩薩要考慮到眾生的根器。你示現成貧窮,人家還願意來跟你學,這種人是一等一的學人,很容易就會開悟。但是大部分的眾生都會取相分別,你要是示現成很差的身相,他們根本不會理你。為了度某些取相分別的人,菩薩必須示現為大富長者。

我心憍慢者, 為現大力士,

消伏諸貢高, 令住無上道。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很強壯,所以他就很驕傲,結果菩薩比他更強,比如拳法、舉重等等,你超過他,他才會服氣。也有菩薩是用這種方式去度人的。

其有恐懼眾,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無畏, 後令發道心。

人家害怕了,你就先消除他的恐懼,然後再導引他安住在佛法裡面。這是在講無畏施。

或現離淫欲, 為五通仙人,

開導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菩薩也可能示現成離欲的五通仙人(有五種神通,不包括漏盡通的仙人),以身作則,讓眾生能夠安住於淨戒、忍辱和慈心。

見須供事者, 現為作僮僕,

既悅可其意, 乃發以道心。

甚至菩薩也可以示現成下屬,辦事很得力,讓你很高興,其實是想辦法讓你發起菩提心。

菩薩既然可以示現成這麼多的相貌,人間豈不是到處都是菩薩?所以真觀經常講人間到處都是佛菩薩,這有經教依據,不是亂說的。

隨彼之所須, 得入於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給足之。

眾生需要什麼,你就變現什麼,先滿足他的需求,然後再想辦法開導他,讓他能夠成就佛道。

如是道無量, 所行無有涯,

智慧無邊際, 度脫無數眾。

菩薩能夠變現的樣子多到算不清楚,度的人也多到算不清楚。

假令一切佛, 於無量億劫,

讚歎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

就算是所有的佛,無量劫當中一直不斷地稱讚這個菩薩的功德──其實這裡的「菩薩」是第八識,第八識顯示為諸佛菩薩,比如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稱讚不完,菩薩從無始劫以來做了那麼多事,要稱讚到什麼時候?稱讚不完。一尊菩薩的功德都稱讚不完,何況是可以示現為諸佛菩薩的第八識!第八識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再怎麼去稱讚它都稱讚不完,因為第八識的功德沒有限量。

誰聞如是法, 不發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癡冥無智者。」

誰聽到這樣的法門能夠不發菩提心呢?只有那種很頑固的、沒有智慧的人才會不發菩提心。

長按二維碼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隨喜讚賞

弟子眾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很多的煩惱就是我的弟子,為什麼是我的弟子?因為我叫他往東他就往東,我叫他往西他就往西,所以這些煩惱就是我的弟子。

三十七道品是我的善知識,我是靠著這個東西來成就正覺的。

諸度法等侶, 四攝為伎女,

歌詠誦法言, 以此為音樂。

度就是波羅蜜,有大家熟悉的六波羅蜜,也有地上菩薩的十波羅蜜。各種波羅蜜是我的伴侶,四攝法是來娛樂我的伎女。這裡的「伎女」是藝伎,就是能歌善舞的女人。四攝就是佈施、愛語、同事、利行。

「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平時聽什麼音樂呢?歌詠佛經的法句作為音樂。我過去心裡面比較煩,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時候,就唱「諸法如幻化,斯由分別起,是中無所有,一切法皆空」,很快就會進入輕安的定境。你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法句來唱。

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 解脫智慧果。

總持就是能夠總持一切法義的語言文字。像剛才講的「諸法如幻化,斯由分別起,是中無所有,一切法皆空」,講一切統統都是幻化,有八個識的分別才會產生一切諸法,在一真法界當中,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個總持,把佛法重要的意思用簡短的語言文字攝歸到這裡面。維摩詰把總持當成花園,無漏法當成是樹林。

覺悟的心意就是乾淨美好的花朵,解脫智慧就是花園當中的果實。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 浴此無垢人。

以八種解脫為浴池,其中充滿了清涼的定水。八解就是八解脫,《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說:「八解脫者,一內有色觀諸色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乃至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解脫身作證具足住。」

浴池當中有七種清淨的花朵,有一個無垢的人在那裡沐浴。

以上是在說一個修證得到解脫的人,他所安住的境界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樣。一般人你問他「你的爸爸是誰,媽媽是誰」,他就會講具體的名字。維摩詰居士不是化生有情,一樣有父母,但他不提這些,因為安住的心境不同,所以他不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是真實有,所以他就用佛法義理去回答這個問題,告訴你他的解脫境界。世俗諦的觀察完成之後,相應的是一種解脫的心境,解脫的心境不是理論,更適合用文學的方式來表現。

象馬五通馳, 大乘以為車,

調禦以一心, 游于八正路。

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以五通作為象馬來賓士,而以大乘法作為車子。

一心是指禪定。用禪定來駕禦車子,在八正道上面遊玩。

相具以嚴容, 眾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 深心為華鬘。

以三十二相莊嚴容貌,八十種好做為裝飾,慚愧是上等的衣服,用深心作為花鬘。

富有七財寶, 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 回向為大利。

七財寶就是七聖財:信、戒、慚、愧、聞、舍、慧,一般的財物可以讓你今世快樂,但沒有辦法讓你後世也快樂,只有七聖財可以讓你今世樂,後世也樂。一個菩薩不是以人間的財富作為他的財寶,而是以七聖財作為財寶。滋息就是孳息,讓錢財生出錢財。菩薩要去教授眾生,讓眾生也生出七聖財,這就是他的孳息。

古代的息相當於現代的利息,利相當於經營所得。菩薩如說修行,回向給一切眾生,得到最大的經營利益。

四禪為床座, 從於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 以為自覺音。

把四種禪定作為他的床座,這是從淨命出生的。淨命與邪命相對。邪命是指不正當的營生,比方說偷、搶、拐、騙、娼、賭、酒、農藥、武器,或以殺生作為謀生途徑,比如捕魚、打獵。邪命會造成煩惱,障礙禪定。反過來說,淨命則能減輕煩惱,有益於修定。

用多聞來增加智慧,作為讓自己覺悟的聲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脫味為漿,

淨心以澡浴, 戒品為塗香。

這四句是以文學顯示菩薩的心境,請大家念一遍,體會一下。

摧滅煩惱賊, 勇健無能踰,

降伏四種魔, 勝幡建道場。

平日裡不斷地修習佛法,經常住在解脫的境界當中,遇到煩惱也可以輕易地降伏,變得勇健無比,可以戰勝四魔(天魔、五蘊魔、生死魔、煩惱魔),建立一個道場。

雖知無起滅, 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 如日無不見。

對於一個菩薩來講,一切的有為法,一切的造作、教化眾生等等都是無起無滅。無起無滅相當於《心經》的「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和《大乘起信論》的「一切諸法從本已來性涅槃故」。你要知道它們都是種子,就在一真法界當中,所以是無起無滅,但為了要顯示給眾生看,讓眾生能夠了知,所以才說它是有生,不然真的不好講。比如教人家要發起真如三昧,難道不發起真如三昧就不在一真法界嗎?如果這樣,講一真法界就好,還講什麼發起真如三昧?這是很沒辦法的事,就是為了告訴眾生怎麼修行,所以用這種好像是有為法的方式來講。即使這樣講,菩薩還是知道,不管有沒有發起真如三昧,眾生都是佛,有修或沒修都沒有什麼差別。

他能夠把一些國土全部顯示給你看,就好像是太陽出現在空中,大家都看得到。其實這是在講第八識,第八識也是一切的國土,所以沒有人看不到第八識,你看到山河大地就是看到第八識,你看到五蘊身也是看到第八識,沒什麼差別。所以已經知道密意的人,不應該認為自己的開悟有什麼了不起,你有這種想法才不會起慢心。

供養於十方, 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 無有分別想。

供養十方諸佛和供養自己並沒有什麼差異。意思就是諸佛和自身統統都是佛,供養諸佛一定包括供養眾生,供養一切的有情,所以大家不要覺得我們去營生來養活自己是一件丟臉的事,你不能這樣想,因為這也是供養佛。

雖知諸佛國, 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於群生。

雖然知道各種世界是空,眾生也是空,但還是要示現教化眾生、修習淨佛國土的樣子。

諸有眾生類, 形聲及威儀,

無畏力菩薩, 一時能盡現。

一切的眾生有各種形像,證得無畏力的菩薩,可以一時之間把這些樣子示現在前面讓你看。都示現什麼呢?下麵一一來看。

覺知眾魔事, 而示隨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隨意皆能現。

魔事是指生死魔、天魔、煩惱魔和五蘊魔。比方說我明明知道賭博不好、喝酒不好,我還是在賭博在喝酒。菩薩不會管這些,你說什麼事情不能做,越是不能做他越是做得很高興,做給你看。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破法,他還不是示現成魔王破壞人間的佛法?對眾生有利的事情菩薩就去做,對眾生不利的事情菩薩就不做。有時候必須做一些壞事讓眾生發起菩提心。有時候明明是好事,菩薩卻硬是不做,也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什麼?我們現在講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現在是不是有很多佛和大菩薩都在這個人間,最大的利益應該是演說佛法,說給眾生聽。這麼利益的事情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做?諸佛菩薩要是說法,還輪得到小菩薩說法嗎?但是小菩薩不說法,智慧不容易增長。所以大菩薩統統在旁邊躲著不講話,看看你會弄出什麼事情來,這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大家要注意,不要分別小菩薩和大菩薩,這樣是取相分別。我們要養成習慣,用三量來抉擇正誤,不用管說法人的身相。

用善方便和正智,隨意現起利益有情的事業。

或示老病死, 成就諸群生,

了知如幻化, 通達無有礙。

或者是他示現在衰老、疾病、死亡的現象,目的就是要成就眾生。

讓有情知道,人生就像幻化的一樣,讓他們能夠通達,法界根本沒有任何障礙。

或現劫盡燒, 天地皆洞然,

眾人有常想, 照令知無常。

剛才是講有情,現在講無情,兩個都是第八識的顯示。這裡是要告訴你,第八識也顯示了劫盡。住劫結束了就開始進入壞劫,壞劫有火災把世界燒得光光的,叫做「天地皆洞然」。眾人常常會有物理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想法,所以第八識顯示這種境界相讓眾生知道,山河大地也不能恒常存在。

無數億眾生, 俱來請菩薩,

一時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維摩詰居士是裝病,所以前面講的示現老病死就是他自己的寫照,因為他常常幫助人,所以他生病,大家都來看他,他就趁這個機會跟人家講五陰無常等等這些道理,讓大家能夠走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 工巧諸伎藝,

盡現行此事, 饒益諸群生。

這裡的「經書」是指外道經書,比如儒家經典,我們說它是外道正教,不說它是邪教。講外道是因為它沒有辦法讓你離開三界系縛,而不是說它是世間法裡面的惡法。咒前面為什麼加一個「禁」?因為某一種咒語雖然能產生一定的法力,但是這種東西一定會有禁忌,必須遵守禁忌才會有效力。我有個朋友,他看書學巫術,學到後來竟然可以改變天氣,快要下雨就讓它下雨,已經下小雨可以讓它不下雨,有這種本事。但是有一天他跟一個人講,說「我可以這樣」,從此以後這個咒術就再也不靈了。

也許有的菩薩跑去研究儒家的經典,也許有的跑去學巫術,有的跑去當工程師,說不定有的去當演藝人員(藝伎),目的都是為了要利益眾生。有的時候我都很懷疑這些演藝人員,他們以傑出的歌舞或演技成名,一個歌友會幾十萬人,影響力非常大,這說明他的福德也是非常大。粉絲甚至把他奉為神明,他隨便講一句話,粉絲都非常信受。你說這樣是不是有利益眾生的機會?現在你看到《維摩詰經》這樣講,你就要懷疑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大菩薩的示現。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你總是說到處都是菩薩?」那是因為我熟讀《維摩詰經》的緣故。這樣滿好的,就算是錯認也是對的。因為有情一定有第八識如來法身,我把有情當成佛有什麼不對的?所以沒有錯認的問題,眾生就是佛。你用這種心態活在人間,很不容易起輕慢的心理,不容易起慢心,其他的煩惱容易對治。這是真觀這一世積極提倡的一個善法,它不是我發明的,過去佛出現在人間絕對是有經教依據的,大家讀經典的時候都會看到。這種作意對修行非常好,拿我自己來說,我對於專門扯我後腿的人,大部分時候都心懷敬意,認為他是來成就我的。我只要這麼想,就不再覺得被人家欺負。

世間眾道法, 悉於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墮邪見。

世間眾道法指外道法。這些大菩薩跑到很多外道法裡面去出家,他自己不會墮入邪見,而是把人家慢慢從這裡引導出來。我有一個朋友是基督教的理論家,對佛教義理非常熟悉,這個人也是讓我很懷疑的人。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時作地水, 或複作風火。

梵王是指四禪天的天王。世界主是指國王、皇帝這種職位。有時作太陽、月亮這些天體,或者作地、水,有時作風、火,這只有第八識才做得到,一個有情怎麼可能跑去做地、水、火、風呢?這是在告訴你一個菩薩的心境,在他看來整個統統都是我(第八識)。

劫中有疾疫, 現作諸藥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眾毒。

這也是只有第八識才辦得到。比方說二十世紀的有一次「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掉好幾千萬人。或者是中世紀的黑死病,這些病爆發讓很多人死掉。有某一種植物可以治療這些病,這種植物也是因為眾生的業力感召而來,這個病應該要消滅掉了,大家就會知道這種藥草的療效。這也是第八識所生,看不懂的人想「一個菩薩怎麼變成草藥了」,就以為經典亂講。實際上,菩薩是以第八識為我,第八識可以生出無情。

劫中有饑饉, 現身作飲食,

先救彼饑渴, 卻以法語人。

要是有饑荒,菩薩就現作飲食。比如菩薩現作一條大鯨魚,突然擱淺了,大家趕快來吃肉。這是一種解釋,另外第八識變作五穀雜糧也可以,跟前面的道理一樣,既然可以變作是藥草,當然也可以變成農作物。先讓眾生有飯吃、有水喝,然後再來教導他佛法,這是菩薩該做的事。

劫中有刀兵, 為之起慈心,

化彼諸眾生, 令住無諍地。

有戰爭,為了眾生,菩薩又起了慈心,化導眾生不再有鬥爭的心理。《證道歌》說:「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兩邊都已經打起來了,你要讓戰爭立刻停止也很難,但是解脫一向都有,不管在什麼狀況下,你都可以教人家解脫。打仗就打仗,不妨礙解脫。

若有大戰陣, 立之以等力,

菩薩現威勢, 降伏使和安。

如果有一個很龐大的jundui準備要把人家guojia打下來,一個大菩薩現出很大的威神力來,讓他看到菩薩在這裡──其實不一定是有菩薩的情況,假設某個guojia想要把別guo的一塊土地據為己有,然後別guo就派兵去把他們包圍住,結果他們就打消了侵略的想法。在我們來看這是一樣的事情,總之我們只看到什麼?看到第八識。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看到第八識。如果你能夠常常這樣,真如三昧就能夠成就。

(有人問:這段文字可以說明菩薩能夠干預因果嗎?)我認為還是不能,如果來的這一個人他是跟眾生有緣的,比如菩薩過去曾經幫助過他,菩薩對他的緣非常深,這時就不叫干預因果了,因為菩薩等於是把曾經幫助他的這種功德力用來消彌即將發起的戰火,這就是可以辦得到的事情。等於是菩薩過去種下了很多善業種子,到了收割的時機。

一切國土中, 諸有地獄處,

輒往到於彼, 勉濟其苦惱。

就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到地獄裡面去,救濟度化這些在地獄裡面受苦的有情。

一切國土中, 畜生相食噉,

皆現生於彼, 為之作利益。

也有菩薩跑到畜生道裡去利益這些畜生道有情。

示受於五欲, 亦複現行禪,

令魔心憒亂, 不能得其便。

菩薩生在人間或者是生在欲界,他也是要受用這五種欲望:色、聲、香、味、觸或者是財、色、名、食、睡,但他也是在行禪,這裡有兩個意義,一種是說,菩薩在行五欲的時候,由於他一直在禪定當中,所以他並沒有心行,只是有那個形象而已。就好像已經吃飽了,在不想吃的狀態之下有人硬把東西塞過來給你,你就又吃了一口。這時候可以說你表面上有吃,其實根本沒有受用這個食物。如果大家能夠體會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已經證初禪的人雖然表面上在受五欲,實際上他根本沒在受用。另一種解釋是,你雖然現在還沒有斷掉貪愛,但是在受用五欲的時候,仍然安住於真如三昧。這個解釋比較好,因為這部經典主要是在講煩惱不會障礙解脫。

魔看到這種情況肯定崩潰,明明菩薩在行五欲,卻不會墮入魔境。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稀有,

在欲而行禪, 稀有亦如是。

《證道歌》的「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在欲行禪知見力」,表示永嘉玄覺認為在欲界行禪靠的是大乘法「煩惱即菩提」的知見力。

或現作淫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道。

菩薩有時化現為淫女,去吸引好色的人,先用欲望鉤引他,再想辦法引導他學佛。

或為邑中主, 或作商人導,

國師及大臣, 以佑利眾生。

邑中主,例如一個地區的最高lindao。商人導,例如商會的會長。國師,國王的老師。大臣,國王的臣子。這些人都有可能是菩薩在利益眾生。

諸有貧窮者, 現作無盡藏,

因以勸導之, 令發菩提心。

如果碰到貧窮的人,菩薩就現作很富有的人,來勸導他發菩提心。怎麼勸?因為他很窮,所以菩薩就讓他不要那麼窮,至少有飯吃。他很好奇:「你怎麼那麼有錢啊?」菩薩就跟他講:「我是因為佈施、學習佛法,才會這麼有錢。」一般人是很現實的,如果一個菩薩示現成很窮的樣子,他根本不想理你,他會想:「你都還比我差,還想幫助我什麼?你學佛學了老半天,還搞得這麼窮,我才不要學。」所以在家菩薩要考慮到眾生的根器。你示現成貧窮,人家還願意來跟你學,這種人是一等一的學人,很容易就會開悟。但是大部分的眾生都會取相分別,你要是示現成很差的身相,他們根本不會理你。為了度某些取相分別的人,菩薩必須示現為大富長者。

我心憍慢者, 為現大力士,

消伏諸貢高, 令住無上道。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很強壯,所以他就很驕傲,結果菩薩比他更強,比如拳法、舉重等等,你超過他,他才會服氣。也有菩薩是用這種方式去度人的。

其有恐懼眾,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無畏, 後令發道心。

人家害怕了,你就先消除他的恐懼,然後再導引他安住在佛法裡面。這是在講無畏施。

或現離淫欲, 為五通仙人,

開導諸群生, 令住戒忍慈。

菩薩也可能示現成離欲的五通仙人(有五種神通,不包括漏盡通的仙人),以身作則,讓眾生能夠安住於淨戒、忍辱和慈心。

見須供事者, 現為作僮僕,

既悅可其意, 乃發以道心。

甚至菩薩也可以示現成下屬,辦事很得力,讓你很高興,其實是想辦法讓你發起菩提心。

菩薩既然可以示現成這麼多的相貌,人間豈不是到處都是菩薩?所以真觀經常講人間到處都是佛菩薩,這有經教依據,不是亂說的。

隨彼之所須, 得入於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給足之。

眾生需要什麼,你就變現什麼,先滿足他的需求,然後再想辦法開導他,讓他能夠成就佛道。

如是道無量, 所行無有涯,

智慧無邊際, 度脫無數眾。

菩薩能夠變現的樣子多到算不清楚,度的人也多到算不清楚。

假令一切佛, 於無量億劫,

讚歎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

就算是所有的佛,無量劫當中一直不斷地稱讚這個菩薩的功德──其實這裡的「菩薩」是第八識,第八識顯示為諸佛菩薩,比如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稱讚不完,菩薩從無始劫以來做了那麼多事,要稱讚到什麼時候?稱讚不完。一尊菩薩的功德都稱讚不完,何況是可以示現為諸佛菩薩的第八識!第八識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再怎麼去稱讚它都稱讚不完,因為第八識的功德沒有限量。

誰聞如是法, 不發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癡冥無智者。」

誰聽到這樣的法門能夠不發菩提心呢?只有那種很頑固的、沒有智慧的人才會不發菩提心。

長按二維碼

就可以關注我們啦~

隨喜讚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