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教授辦生死學課程16載,讓學生寫遺囑和墓誌銘

廣州大學開設了一門號稱神級大學選修課——生死學!開設這門課程的胡宜安教授已經在廣州大學教生死課整整16年。

胡教授是國內第一個在大學課堂裡開設生死學課程的老師,

並且他還編著了國內唯一一本生死學教材。

胡教授提出他開設“生死學”課程的原因是現在很少有人願意正視生與死的問題, 大多數人對生死的話題抱著隱晦或者忌諱的心理。 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一些亞文化或者一些所謂的流行歌曲去尋求對生死問題的理解,

因此往往會產生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

因此他認為生死學的教育不應該成為空白, 學校、老師有責任讓學生們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生與死的概念和內涵。 正是由於目前國內開設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學校少之又少,

因此胡教授的課程在學校裡非常火爆, 有學生稱自己大一時就開始想選修這本課程, 可是直到大三才選上。

還有學生介紹說胡教授這門課程中有一項內容就是讓自己寫遺囑和墓誌銘。

而胡教授稱讓學生自己寫遺囑的原因是:“寫遺囑是針對自我的, 無法站在一旁去旁觀的。 當自己給自己寫遺囑時就會把自己放在死亡的預設的情景中, 一個非常切身的切己效果正能夠去激發學生去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所擁有的親情。 ”

胡教授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可以說是非常正能量了, 網友們見到居然還有關於生死學的課程紛紛留言發表看法, 多數網友表示傳統教育太缺乏關於生死問題的教育了, 真的能有這樣的認知教育實在是太好了。

確實正如胡教授所言, 現在的教育體系裡缺乏生死教育, 所以絕大多數人並不能深刻地理解生死。對生死的理解、認知都比較淺薄,甚至認知的源頭是一些非主流文化或者亞文化,不僅可能誤導學生,使很多學生對生死產生錯誤認知,甚至可能讓一些學生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敬畏生命。

教育的缺失以及家長的忌諱和回避,其實反而壓抑了孩子們想瞭解自然的生命體驗和感受。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僅不應該回避生死教育,還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認識生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生死呢?

1、 可以借助植物、動物的生長情況給孩子介紹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亡;

2、 借助好的繪本故事讓孩子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3、 不要讓孩子感覺生死是一個很恐怖的不能觸碰的話題;

4、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準來決定如何開展生死教育;

5、 不要泛泛而談,最好結合一些事例來加深孩子的認知。

家長們對孩子進行生死教育掌握時機和採用正確的方式尤為重要,我們需要記住對孩子進行生死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恐懼生死,而應該讓他知道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律,並且認識到生命的長度與寬度的關係,從而讓他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如何熱愛生活。

所以絕大多數人並不能深刻地理解生死。對生死的理解、認知都比較淺薄,甚至認知的源頭是一些非主流文化或者亞文化,不僅可能誤導學生,使很多學生對生死產生錯誤認知,甚至可能讓一些學生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敬畏生命。

教育的缺失以及家長的忌諱和回避,其實反而壓抑了孩子們想瞭解自然的生命體驗和感受。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僅不應該回避生死教育,還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認識生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生死呢?

1、 可以借助植物、動物的生長情況給孩子介紹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亡;

2、 借助好的繪本故事讓孩子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3、 不要讓孩子感覺生死是一個很恐怖的不能觸碰的話題;

4、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準來決定如何開展生死教育;

5、 不要泛泛而談,最好結合一些事例來加深孩子的認知。

家長們對孩子進行生死教育掌握時機和採用正確的方式尤為重要,我們需要記住對孩子進行生死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恐懼生死,而應該讓他知道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律,並且認識到生命的長度與寬度的關係,從而讓他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如何熱愛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