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書寫歌 七旬翁記錄40多年潛艇兵、海員生活

商好文展示自己的作品。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

當過潛艇兵做過海員,與大海結緣40多年,家住金門路街道三明路社區、72歲的商好文在退休後開始學習寫作,並拿起筆來,寫下七八十篇散文、兩本劇本、兩首歌詞……2013年,收錄了他73篇散文的《在浮動的國土上》成書出版,如今,他又在創作一本30萬字左右的小說,目前已經完成了16萬字。

他計畫今年底完成初稿明年底出版,他期待能有“伯樂”看中他的作品將他的劇本拍成電影,“我希望能有更多海員、同行拿起筆來勇敢寫自己,為發展海洋文學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

沒有寫作基礎卻出書寫歌

從1963年與海洋結緣,到2006年退休,商好文與大海打了40多年的交道。 這段經歷難忘而難得,所以他想記錄下來,“暫時想把這部小說名定為《在大洋上耕耘》或《波濤人生》,內容既包含大海的波濤,也包括人世的道路。

”採訪中半島記者瞭解到,其實早在2013年,商好文就已經出版過一本散文集《在浮動的國土上》,其中收錄了他海上的經歷。 另外,他還創作了兩部海洋題材的電影劇本以及兩首歌。

商好文說,他之前不會寫作,一直到他2006年退休一年後,機緣巧合,他加入了由一位青島大學教授成立的青島中老年文學寫作講習班,硬著頭皮寫下第一篇散文《北太平洋的風暴》,當時老師說寫得不錯,他便一直堅持寫,一直到2012年已經積累了七八十篇散文。 2013年,這本收錄了他73篇散文的《在浮動的國土上》出版了。 “這裡面的內容,90%都是我自己的經歷,其餘的是記錄的身邊同事的難忘事蹟。 ”

不論是散文、小說、劇本還是歌詞,它們的靈感來源都是統一的——海洋。

1962年入伍進入潛艇士兵學校學習,1964年被分配到潛艇部隊,一直到1969年,商好文復員到中國遠洋公司廣州分公司上班,再到1978年調至青島遠洋公司,一直到2006年退休。 40多年,不離“海緣”。

時刻與風暴海盜鬥智鬥勇

北太平洋歷險記、遠洋船上的慘案、在印度洋死裡逃生、闖過渤海灣的風暴……翻開《在浮動的國土上》,看著這些字眼,不難想像,幾十年的海員生活,航跡遍佈四大洋的商好文確實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 “現在想起從加拿大太子港向國內返航那次,仍心有餘悸。 ”商好文告訴記者,大海的臉有時變得特快,在海上航行,海員們時刻都得做好與自然風暴作鬥爭的準備。

1980年3月份,他所在的貨輪裝了兩萬多噸貨物,駛離加拿大太子港,進入北太平洋海域,當時正是低氣壓盛行的大風浪季節,海上風力增強到十二三級,狂風惡浪兇猛地撞擊著船體撲向甲板,前尖艙灌滿海水,海員們便跳進刺骨的海水中,輪番用桶排水。

但風力突然增大,舵機房也進水,商好文被風浪打昏在船邊,一隻腿別在倒纜孔裡。 “如果這時再打過來一個浪,我就被卷到海裡了,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大海無情,但也是有情的。 ”商好文回憶道,在船的浮力空間越來越小,船隨時都有沉沒可能的情況下,兇惡的低氣壓終於過去,大海恢復了平靜。

在海上,除了要應對恐怖的自然風暴,還要時刻防著窮凶極惡的海盜,“麻六甲、孟加拉灣、非洲西海岸等海域都經常有海盜出沒。 ”商好文他們當然也遇到過,不過每次都有驚無險。

盼伯樂將劇本拍成電影

4月28日,記者在商好文家見到他時,他正在電腦上創作自己的那本小說,“我打算寫25萬~30萬字,現在已經寫了16萬字,計畫今年底寫完初稿,再修改修改,爭取明年底出版。 ”

除了這部未完成的小說,他更惦念的是那兩本劇本。 “這兩個故事都是根據真實事蹟創作的。 ”商好文表示,其中一個故事是以一條船的遇難為線索寫的,最後經過殊死搏鬥,船雖然沉了,但人全部生還。 數十年的海員經歷,讓商好文見識了很多海上、船上的故事,他很希望能用自己的筆觸讓更多人瞭解海員這個行業,“希望能有導演、編劇看中我的劇本,將它們拍成電影。 ”

掃碼觀看本新聞視頻

[編輯: 張珍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