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原來跟家長有關,現在改還來得及

很多孩子在家裡十分霸道, 亂發脾氣, 在外受了氣卻只會忍著, 除了被溺愛和保護過度, 這種情況在隔代教養家庭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孩子習慣了把教養留給陌生人, 把脾氣留給親近的人, 其實是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 以後也難以學會與人相處。

孩子有這種情況又想改變的寶爸寶媽做好下面這四點, 一定能有所改變。

父母要堅守原則和底線

很多家長總因孩子不停地哭鬧而妥協, 無法拒絕孩子的要求, 孩子知道如何“拿捏”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便會更加肆無忌憚。

商場裡常常能看到小孩為了買一個玩具賴在店裡不肯走,

若是爸媽不同意買還會放聲大哭, 讓大人在路人異樣的眼光中難堪, 最後為了讓孩子消停也為了自己的面子買下他想要的玩具。

不想被孩子控制, 家長就要堅守原則和底線, 對孩子的脾氣和不正當的要求明確說不, 不能讓孩子以為自己事事都應該被滿足。

在家中, 家長要放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一個被溺愛無能的孩子, 更容易因自己的弱小而產生恐懼和憤怒的情緒。

同時要拒絕家庭管教的雙重標準, 若是上一輩對孩子太過寵愛, 一定要讓老人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硬起心腸, 別去維護孩子。

父母要引導而非貼標籤

孩子是不斷成長的, 也是不斷變化的,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期間, 爸媽可以通過積極的引導去慢慢影響改變孩子的心理行為, 而不是給他下定義。

過年時親戚朋友見面, 大人都會把自己的孩子拉出來向各位親戚問好, 堂妹的孩子悠悠卻總是怯怯地躲在她身後不肯吭聲。 堂妹就會抱歉地對大家說悠悠總是在家當霸王, 在外當慫猴。

若父母總說孩子“窩裡橫”, 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 甚至破罐子破摔。 孩子首先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有誤的, 他才會進一步去反省如何改變自己。

最好的引導莫過於父母言傳身教, 給孩子建立界限意識, 與家人再親近但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不能要求對方包容自己所有的脾氣。

即使是成年人也難免有控制不了情緒對家裡人發洩的時候,

及時道歉或是忍住脾氣, 自己平息消化, 能給孩子一種正確的行為引導。

父母要教孩子控制情緒

在孩子心裡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安全, 特別是脾氣好的親人, 他們知道真把家人惹急了, 家人也不會拋棄自己。 而孩子會這樣思考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前不久看到一個新聞說一位父親因為沒錢給兒子買蘋果新出的手機, 被兒子難聽地責駡, 當兒子問他“你知道錯了沒?”他低聲下氣地對兒子說知道錯了。 這不就是仗著父親離不開自己而肆行無忌嗎?

父母首先不能慣著孩子, 也要教孩子正確表達和維護自己的感受, 比如通過深呼吸冷靜下來, 告訴他只有心平氣和地說話爸媽才會聽,

才會願意與他交流溝通。

父母千萬別替孩子說出他的心情和感受, 讓他自己去說, 只有清晰地表達了自我, 別人才會給予理解。

若是孩子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能被理解, 他也會慢慢放棄自我表達, 孩子會在傾訴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情緒, 得到平息。

父母要激發孩子社交力

有些父母過分保護孩子, 總怕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辱和傷害, 而外面慫的孩子一般缺乏與外界的交流與碰撞, 放大了外界的危險程度, 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界抗衡。

也有孩子在家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在外碰壁得到懲罰, 即使刻意收斂自己, 仍然會覺得不平和憤怒, 在家中便會將在外的負面情緒扔給家人。

皮皮有次和我們說起他們班上有個被孤立的同學,

就是因為特別自私引起大家的公憤, 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玩, 還因為放學時他總給他爸媽擺臭臉更加討厭他。 雖然他孤零零的看起來可憐, 又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與人相處的原則和方法, 同時擴大孩子的社交圈, 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合作, 當孩子能獨自處理社交矛盾, 他對人際關係的掌控會更有信心。

孩子的勇氣和責任心, 都必須在社會交往中慢慢習得。 只有學會克服自己在面對陌生人時的不確定和焦慮感, 適應面對家人和面對同伴時角色的轉換, 孩子才會真正長大。

亦舒有句話說“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的錯誤, 是對陌生人太客氣, 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

在社會普遍容易對親近之人情緒氾濫的今天,孩子的好性格要從小抓起,讓他既有勇敢面對外界的力量,也有保護家人快樂的內心。

在社會普遍容易對親近之人情緒氾濫的今天,孩子的好性格要從小抓起,讓他既有勇敢面對外界的力量,也有保護家人快樂的內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