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假如你也來自鹿港小鎮

我最近一次記起鹿港, 是在昆山的採訪途中, 為了瞭解當地台商的生活狀況, 我們特意走訪了位於開發區的慧聚寺。 昆山的慧聚寺本身是一座建于南朝時期的千年古刹, 但寺廟本身早已在歷史長河中湮滅, 近些年來, 隨著在昆台商文化需求的增加, 特意以“慧聚寺”之名修建了天后宮——除了名稱上借用了“慧聚”之名, 實際在地點、內涵上都沒有太多關聯。

鹿港天后宮(即媽祖廟)藻井。 本文攝影均為 Luke Lou 圖

在昆山經商二十餘年的李先生如今是慧聚天后宮的義工, 幾乎每週都來廟裡參與一些志願工作。

他指著正中央的媽祖像告訴我, 那是由鹿港天后宮分靈而來的。 那些從南洋運來的高大圓木支撐起一座嶄新、壯觀的廟宇, 在閩南也好、臺灣也罷, 很少有地方把天后宮修建得如此氣勢磅礴, 唯有昆山真是財大氣粗, 事事不乏繁複精緻, 其空曠又顯得清冷的氣質, 也與後來我初見的鹿港天后宮截然不同。

羅大佑的鄉愁

1982年, 28歲的羅大佑在臺灣發表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 這成為臺灣社會認識這位元歌手的開始。 而從某種意義上, 這張專輯的A面第一首歌, 成為了所有人瞭解羅大佑的起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

這首歌就是《鹿港小鎮》, 其中詞句如此情真意切, 以至於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都誤以為羅大佑的故鄉就是臺灣中部的這處港口。 直到很多年後, 我第一次聽到馬世芳在《聽說》中介紹羅大佑, 提及這個年輕人在當時並沒有去過鹿港, 他的創作靈感來自于在臺北修車時, 聽到了一個來自鹿港的修車學徒對臺北生活的抱怨, 才由此生髮出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因此, 我不得不重新套用陳詞濫調的“鄉愁”, 來闡釋在臺北光怪陸離的對照下, 那個黯淡的、轉變中的故鄉鹿港。

鹿港街頭

1980年代的臺灣, 正處於朝氣蓬勃的經濟起飛階段。

在浩蕩的產業經濟轉移的時代大背景下, 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一時風頭無兩, 並稱為“亞洲四小龍”。 哪怕將觀察臺灣的時間尺度放寬到1950年代, 此後將近40年間, 這座寶島的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9%, 堪稱名副其實的“臺灣奇跡”。

正是在這樣一個急速現代化的過程中, 以臺北為代表的都會成為年輕人夢想中的黃金天堂, 而他們的故鄉成為被時代剝離的另一面。 在城市紛紛崛起的當下, 無數傳統的市鎮面臨著沒落或改變, 邁入亦步亦趨、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 位於臺灣中部的鹿港, 距離其輝煌的年月久矣, 自然成為無數人口外流、被動發生改變的小鎮之一。

事實上, 當我們今天重新瞭解這段歷史, 仍絲毫不會感到隔閡。

多年以後, 這首歌在中國大陸同樣獲得了深刻的共鳴, 也正與這片土地面臨的劃時代巨變休戚相關。 這是海峽兩岸的華人社會共通的鄉愁, 同樣的情感在深圳、在上海、在北京被準確地複刻, 當年在修車行裡面臨夢想與現實之間巨大落差的鹿港青年, 需要獨自品味鄉愁以及與故鄉之間無法避免的疏離感, 卻無意間借由羅大佑的嗓音成為了一位華人社會中的先行者, 他在隨之而來的大時代中, 為更多的小人物們提供了慰藉。

鹿港龍山寺

然而,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曾一度成為禁歌,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觸動了威權時代的敏感神經, 當年在臺灣發行的版本並未能保持歌曲的原樣。 但令人好奇的是,

本身就出生于臺北、從來沒有去過鹿港的羅大佑, 站在霓虹閃爍的臺北街頭, 唱出“臺北不是我的家”時又抱持著怎樣的心情。

也許, 對鹿港人來說, 鹿港至少是確切的故鄉。 但對城市青年羅大佑來說, 故鄉的寄託又應該位於何處?在《之乎者也》這張專輯裡, 還收錄了一首更膾炙人口的歌曲《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當這樣的景象從城市中消失, 是否城市的鄉愁更難以撫慰。

鹿港武廟

一府二鹿三艋舺

歌曲中的“鹿港小鎮”可以不必是鹿港, 它似乎可以是臺灣土地上隨意的一個傳統古鎮。 但對臺灣而言, 鹿港的歷史意義非常重要, 它是代言“故鄉”的最佳選擇。

如今屬於彰化縣的鹿港曾經是臺灣中部最大的港口, 是繼府城(今台南)之後最早得到開發的地區之一。在臺灣的民諺中,以“一府二鹿三艋舺”來描述臺灣早期的城市格局:府城為首,早在荷蘭殖民時期就已有城堡,鄭成功在這裡設置承天府,此後也長期是清代臺灣的政治中心;鹿港次之,明末時逐漸興起,在清代時成為與泉州府通航的官方指定港口,因此迅速成為重要的商貿市鎮;如今位於臺北繁華地區的艋舺要到清代嘉慶年間以後才逐漸興起,成為今日臺北發展的先聲。

如今的鹿港成為臺灣有名的古鎮,羅大佑的歌曲錦上添花,但鹿港本身的古跡遺存也十分豐富。

臺北艋舺龍山寺

最著名當屬歌中反復提到的鹿港天后宮,即媽祖廟。1647年,鹿港最早的天后宮在船仔頭一帶誕生,幾十年以後,因為原址過於狹小而遷到了今日的位置。鹿港天后宮最著名的傳說是關於殿內的媽祖像。昆山李先生告訴我,當年施琅平定臺灣,幾度出海都因風浪失敗,最終延請湄洲天后宮的開基二媽一同出海,才順利統一臺灣。在施琅部眾從鹿港離島回陸時,地方百姓盛情挽留,於是才將這一尊湄洲島的開基媽祖像留了下來。

儘管沒有找到充分的史料佐證這一傳說的諸多細節,但“二媽”的來源卻十分確鑿,地方文人羅君藍曾經考證這座聖像“乃是康熙二十二年施靖海將軍之戎幕僚藍理,同湄洲之僧恭請而來”。媽祖“協助”統一臺灣的功績有確切的史料可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晉封媽祖為“天后”,御賜“輝煌海澨”匾,更在歷代媽祖的敕封名號上又添長長的一筆。

鹿港媽祖廟裡的香客

當年湄洲島建起媽祖廟,曾有開基媽祖多座。如今數百年香火繚繞,“開基二媽”在鹿港成了“黑面二媽”,又因為大陸遭遇文革動亂,湄洲島的媽祖廟幾乎毀壞殆盡,這一尊橫跨海峽的開基媽祖像,成了世間僅存的一座。

“黑面二媽”成為了媽祖信仰在臺灣傳播的重要支點,其歷史地位當然不言自明。我尋訪的當日,正是某個黃道吉日,從鹿港分靈至全台各地的媽祖廟趕在這一天回到鹿港上香,各種儀式紛繁複雜,極為熱鬧。

漫長的進香隊伍在天后宮門外排得沒有盡頭,每一個回來進香的隊伍都有各自的流程,其中最醒目的當屬乩童。乩童是一種鬼神附身的通靈儀式,通靈者往往在儀式正式開始前就已經進入人神摻半的玄幻境界,而在儀式中要用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等法器五寶反復擊打自己的身體(通常是背部),直至鮮血如流。法器會在四角的火盆上反復甩過,以顯示驅邪的含義,每在一個角落的火盆邊上完成擊打,便有人含著酒精噴在他背部的傷口上。

乩童儀式

於是,香火味、血腥味、酒精味雜糅在一起,裹挾著喃喃的咒語和不斷的快門聲,交織成一副我從未見識過卻十分熟悉的熱鬧場面——很少有詞彙比“熱鬧”更能概括這種典型的中國式場景——人們擁擠、圍觀、禮拜、信仰,人們用盡方式,來尋找自己活著的證據。

是繼府城(今台南)之後最早得到開發的地區之一。在臺灣的民諺中,以“一府二鹿三艋舺”來描述臺灣早期的城市格局:府城為首,早在荷蘭殖民時期就已有城堡,鄭成功在這裡設置承天府,此後也長期是清代臺灣的政治中心;鹿港次之,明末時逐漸興起,在清代時成為與泉州府通航的官方指定港口,因此迅速成為重要的商貿市鎮;如今位於臺北繁華地區的艋舺要到清代嘉慶年間以後才逐漸興起,成為今日臺北發展的先聲。

如今的鹿港成為臺灣有名的古鎮,羅大佑的歌曲錦上添花,但鹿港本身的古跡遺存也十分豐富。

臺北艋舺龍山寺

最著名當屬歌中反復提到的鹿港天后宮,即媽祖廟。1647年,鹿港最早的天后宮在船仔頭一帶誕生,幾十年以後,因為原址過於狹小而遷到了今日的位置。鹿港天后宮最著名的傳說是關於殿內的媽祖像。昆山李先生告訴我,當年施琅平定臺灣,幾度出海都因風浪失敗,最終延請湄洲天后宮的開基二媽一同出海,才順利統一臺灣。在施琅部眾從鹿港離島回陸時,地方百姓盛情挽留,於是才將這一尊湄洲島的開基媽祖像留了下來。

儘管沒有找到充分的史料佐證這一傳說的諸多細節,但“二媽”的來源卻十分確鑿,地方文人羅君藍曾經考證這座聖像“乃是康熙二十二年施靖海將軍之戎幕僚藍理,同湄洲之僧恭請而來”。媽祖“協助”統一臺灣的功績有確切的史料可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晉封媽祖為“天后”,御賜“輝煌海澨”匾,更在歷代媽祖的敕封名號上又添長長的一筆。

鹿港媽祖廟裡的香客

當年湄洲島建起媽祖廟,曾有開基媽祖多座。如今數百年香火繚繞,“開基二媽”在鹿港成了“黑面二媽”,又因為大陸遭遇文革動亂,湄洲島的媽祖廟幾乎毀壞殆盡,這一尊橫跨海峽的開基媽祖像,成了世間僅存的一座。

“黑面二媽”成為了媽祖信仰在臺灣傳播的重要支點,其歷史地位當然不言自明。我尋訪的當日,正是某個黃道吉日,從鹿港分靈至全台各地的媽祖廟趕在這一天回到鹿港上香,各種儀式紛繁複雜,極為熱鬧。

漫長的進香隊伍在天后宮門外排得沒有盡頭,每一個回來進香的隊伍都有各自的流程,其中最醒目的當屬乩童。乩童是一種鬼神附身的通靈儀式,通靈者往往在儀式正式開始前就已經進入人神摻半的玄幻境界,而在儀式中要用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等法器五寶反復擊打自己的身體(通常是背部),直至鮮血如流。法器會在四角的火盆上反復甩過,以顯示驅邪的含義,每在一個角落的火盆邊上完成擊打,便有人含著酒精噴在他背部的傷口上。

乩童儀式

於是,香火味、血腥味、酒精味雜糅在一起,裹挾著喃喃的咒語和不斷的快門聲,交織成一副我從未見識過卻十分熟悉的熱鬧場面——很少有詞彙比“熱鬧”更能概括這種典型的中國式場景——人們擁擠、圍觀、禮拜、信仰,人們用盡方式,來尋找自己活著的證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