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六歲神童的經歷告訴我們:請不要在垃圾堆裡養孩子!

6歲的天津小姑娘李尚榮, 熟讀古詩文且出口成章。 李尚榮5歲時就已經認識4000多字。 這位小神童通讀《四書五經》, 參加央視《向幸福出發》節目時, 隨口拋出大段《四書五經》中的句子, 不僅能夠背誦國學經典而且能夠活學活用, 讓主持人連連佩服、自認“沒文化”。

她說自己在父母的指導下讀過《黃帝內經》、《易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等著作, 認識4000多個漢字, 並且現場演唱了一首英文歌曲《Proud of you》,感恩媽媽的培養, 還背誦了她寫給媽媽的小詩。

說實話, 這個小女孩有震驚到我, 每個人到了舞臺上, 許多能力都要大打折扣,

而這個女孩還能表現這麼好, 說明她的能力遠不止如此。

她最難能可貴的是, 背誦下來的詩詞能夠融會貫通, 不但知其然, 而且還知其所以然。

我很好奇她父母的教育方式, 於是去查了查。

她的母親是一名聲樂老師, 在懷她的時候就整天聽音樂,

在胎教的時候就聽了大量的古典音樂和世界名曲。

等到她三歲的時候, 母親就開始引導她讀經典書籍, 她的母親說:“我很早給她讀的是很有韻律感的《笠翁對韻》, 我們就像做遊戲一樣地去讀。 我說“天對地”, 她就答“雨對風”, 像玩一樣, 她喜歡。 把這個讀完之後, 她就一系列都喜歡了。 ”

從此之後, 她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不僅自己要求讀《孟子》, 而且對很多經典中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理解。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豈止是八輩子啊, 當我們的孩子6歲的時候還在哭著吵著要看動畫片時, 人家的孩子早就開始廣泛涉獵各種經典名著, 並且可以理解其中的精妙之處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溥儀與王國維的故事:

有一次, 王國維邀請溥儀到自己家裡做客, 他把自己珍藏的古董都拿出來給溥儀欣賞, 可是溥儀隨手指出幾件, 說是假的。

那個時候的溥儀年紀很小, 王國維不太服氣, 他在文學、史學上的造詣多高啊, 自己怎麼可能看走眼?

於是他把那些古董拿去給專家鑒定, 結果專家也認為是假的,

這時的王國維才心服口服。

為什麼溥儀能夠對古董一眼辨別真假?

溥儀解釋說, 噢, 其實我不會看古董, 就是覺得那幾件古董和我家裡的不太一樣。

王國維此時才恍然大悟, 人家是皇帝, 身邊各種古董都是真的, 長年累月的耳濡目染, 即使不懂鑒別真偽, 也可以看出不一樣啊。

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 如果溥儀不是皇帝, 身邊沒有那麼多真古董, 那麼他還可以一眼辨真假嗎?

我的一個朋友, 夫妻倆都喜歡看書, 每天一家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聚到一起讀書, 而他們的女兒各科成績都是全班第一, 他們卻沒在孩子身上花心思。

為什麼?這是家庭環境帶給她的呀。

孩子優秀不優秀, 家庭教育決定80%, 為什麼都是一樣的老師, 每個班的孩子成績卻不一樣呢?問題就出在這裡。

當你的孩子跟著你玩王者榮耀的時候, 對方父母卻帶著孩子背唐詩宋詞, 當你的孩子跟著你吃各種垃圾食品的時候, 對方父母卻帶著孩子學習怎麼做手工麵包, 你的家裡到處是撲克牌和零食, 而對方家裡隨處可見的是書籍……

每個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帶給他們什麼,他們就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教育的本質歸根到底還是環境的原因,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裡的書房,孩子最真實的起跑線,就是他的父母。

而對方家裡隨處可見的是書籍……

每個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帶給他們什麼,他們就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教育的本質歸根到底還是環境的原因,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裡的書房,孩子最真實的起跑線,就是他的父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