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二胎媽媽深夜崩潰發文道歉:媽媽不是脾氣差,是真的太累了

你是糟糕媽媽嗎?

“我恨媽媽”!

“是嘛?如果你死掉, 我也不會在意的!”

前段時間, 二胎媽媽孫燕姿的一條微博登上了熱搜。

而這段母子對話, 便來自她淩晨發送的那條微博。

 

原來, 正在家中安心養二胎的孫燕姿, 突遇大兒子患重度感冒。

在與感冒抗爭的第八天, 兒子想要吃巧克力。 孫燕姿以巧克力會影響藥效為由, 拒絕了兒子。

結果, 兒子便生氣在紙條上寫到:“我恨媽媽”“我恨你。 ”而情緒崩潰地孫燕姿則回復到:“是嘛?如果你死掉我也不會在意的!”

雖然兩人最終互相道歉和好, 但對兒子說出的這句狠話, 讓事後的她責備自己是一個“糟糕媽媽”。

但她真的是一個“糟糕媽媽”嗎?

顯然, 她不是。

在兒子生病的這段時間裏, 她曾不眠不休、寸步不離地照顧了整整9天。

從白天喂藥、到半夜喂溫水;從清理嘔吐物到換洗床單, 甚至因為擔心, 她還在兒子臥室的地板上, 睡了兩個晚上...

為了讓兒子早日康復, 她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懈怠。 但她依然自責是個“糟糕媽媽”。

我想, 這種自責和愧疚感, 不是因為她是一個“糟糕媽媽”, 而因為她是一個太過追求完美的媽媽。

曾經, 我也想當一個完美媽媽

六年前, 我第一次當媽媽的時候, 也想要當個完美媽媽。

從懷孕開始, 我便擠出來所有的零碎時間, 研究各種育兒書籍, 從身體護理到心理引導, 從東方到西方, 從傳統到現代。

孩子出生後, 作為新手媽媽, 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

給孩子做輔食的時候, 會按照書上的配方, 每種材料多1克少1克都不行;

孩子要進嘴的咬膠玩具和各種餐具, 用一次後, 就必須全部放進消毒器裏消毒;

買各種各樣優質的繪本和益智玩具,

並且堅持讀給孩子聽、陪孩子玩;

可漸漸地, 我發現照顧得越精細, 孩子出現的問題卻越多。

先是她的餵養問題。 不管我怎麼精心搭配食物, 她就是吃不多。 所以跟同齡孩子比較來, 顯得特別瘦小。

每每聽到別人說, “你家孩子怎麼這麼瘦啊!”, 我就會陷入無限迴圈的自責中, 覺得自己怎麼連個娃都養不胖, 一定是我哪里還做得不夠好。

接著, 就是嬌嬌上幼稚園分離焦慮的問題。

每天送她上幼稚園都像是一場戰役, 說哭得驚天動地也一點不誇張, 而且都開學大半個學期了, 還是沒有好轉。

於是每天, 我幾乎都在老師略帶責備以及其他家長略帶尷尬的眼神中開啟新一天的生活。

再後來, 是人際交往問題。 在和同齡孩子玩耍時,

我發現嬌嬌總是更加遲鈍聽話的那個, 別人讓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 沒有主見, 不夠獨立...

面對嬌嬌出現的各種問題, 我開始焦慮、自責、不知所措, 甚至還會忍不住吼她。

可每次吼完, 嬌嬌的哭聲又會像尖刺一樣不停地刺痛著我的心, 好像在說——你做得太差了, 你不是個好媽媽!

漸漸地, 我感覺自己是個糟糕透了的媽媽。

完美媽媽的理想, 似乎變成了我的一道經箍咒, 我越是追求它, 它便箍得我越難受。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為了擺脫這根“緊箍咒”, 也為了調整自己的狀態, 我計畫和閨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那是我3年多來第一次離開嬌嬌。

儘管已經和老公事無巨細地交待了所有情況, 卻在踏上飛機的那一瞬間, 還是放心不下。

旅行途中, 我滿腦子都在想這個時候女兒在幹什麼、吃什麼, 有沒有想媽媽, 會不會哭。

晚上通視頻電話時, 她哭喊著要媽媽, 當時真是心如刀絞, 只覺得自己是個扔下孩子去玩的“壞媽媽”。

好不容易熬到旅行結束, 飛奔回家。

意外的是, 推開門發現她正跟鄰居小朋友玩得熱火朝天。 玩具和繪本散落滿地, 但她卻笑得很開心。

當女兒轉頭看見站在門口的我, 她歡快地跑過來抱住我親我, 也一點沒有要怪我的意思。

原來, 就算我做了“壞媽媽”, 地球不會停止轉動, 我的孩子也依然愛我。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 我太想做書裏的媽媽, 萬能的媽媽, 完美的媽媽, 其實做一個真實的不完美媽媽就挺好。

慢慢地, 我把放在女兒身上全部的精力和意識慢慢轉移, 開始一點點回歸自我。

我會跟許久未見的閨蜜約一個下午茶;

我開始為自己想去的旅遊景點做攻略;

我開始關注新一季流行的服裝和包包;

我開始注重與老公的單獨相處時間...

當我放鬆下來,不再事事苛求自己時,我發現家庭氛圍變得更加包容愉悅,我的孩子反而成長得更加順利。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足夠好的媽媽”:

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孩子體驗到挫折和失望,並在之後及時安撫。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對世界的信任,我受傷了,但是媽媽一直都在。

而完美的媽媽則是過分敏感、過度回應,不想讓孩子體驗到一丁點的失望與疼痛,反而妨礙了孩子的自我探索和發展。

至此,我開始接納育兒中那個偶爾出錯、犯錯、不完美的自己。

因我明白,相比於一個追求完美而焦慮的媽媽,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不完美但卻真實快樂的媽媽。

 

開始一點點回歸自我。

我會跟許久未見的閨蜜約一個下午茶;

我開始為自己想去的旅遊景點做攻略;

我開始關注新一季流行的服裝和包包;

我開始注重與老公的單獨相處時間...

當我放鬆下來,不再事事苛求自己時,我發現家庭氛圍變得更加包容愉悅,我的孩子反而成長得更加順利。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足夠好的媽媽”:

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孩子體驗到挫折和失望,並在之後及時安撫。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對世界的信任,我受傷了,但是媽媽一直都在。

而完美的媽媽則是過分敏感、過度回應,不想讓孩子體驗到一丁點的失望與疼痛,反而妨礙了孩子的自我探索和發展。

至此,我開始接納育兒中那個偶爾出錯、犯錯、不完美的自己。

因我明白,相比於一個追求完美而焦慮的媽媽,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不完美但卻真實快樂的媽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