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主題:我讀阿裡《新零售研究報告》

阿裡研究院的《新零售研究報告》一發, 社會有了各種討論, 象一輛特斯拉開進了小鎮上一樣!很多時候我願意懷著一種積極包容的心去理解, “新”, 人家就在那, 可能它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對於新零售, 我仍想從這份報告中表達作為一個傳統零售人的期望與感悟!

一、零售的底基不僅是人, 而是人聯的場景細分數據。

聽《未來簡史》, 我很震驚其關於智人消失的論點, 但從各種腦部控制設備的飛速發展可以研判, 未來有無限可能。 如果感情能被創造和複製出來, 那麼新零售的基礎也便不再僅僅是人,

而是基於人的情感所做的創造性要素, 從心開始, 大致是如此吧。 經營食品, 你知道顧客的口味、飲食週期、特殊癖好、嘗新意願等等, 你才更能決策, 你知道一萬個人不夠, 你知道一萬個人的十萬種生活細數才有用!知客、聚客、悅客、榮客所有 “人貨場”行為, 最後都會成為資料行為, 源頭、供應鏈、物流及服務都會成為資料智慧, 未來資料主義會成為新的宗教主義, 資料流程+感測器讓一切可知, 這已經是現實!從這些角度上說, 新零售的主維度不再是人, 而是可以分泌出大資料的場景, 把握這些場景資料, 為此建立全價值鏈系統, 新零售才能做好。

換個角度, 我們現在有很多商體, 有很多服務, 過去的改進為何很難有增量呢?簡單的說沒有做好並不能解決問題,

還是要有大的未來想像。 樂城的王衛先生曾經說過:精益管理不如模式先進!而模式先進最大程度上體現是效率的精進, 如果零售的本源是人、是顛覆性的“商品+服務+內容”, 那麼資料已經實現了效率神化;如果離消費者更近是種商業模式, 除了物理距離, 貼心的距離會更有魔力;線上、數位捕捉、全域感知、即時互動使一切成為可能, “基於數理邏輯, 企業內部與企業間流通損耗最終可達到無限逼近於“零”的理想狀態, 最終實現價值鏈重塑”, 所以, 所有人應該為此趨勢表達敬意!

對於大資料, 企業缺乏數位思維、資料技術、資料設備和資料機制時並沒有談的必要, 可能小資料就是財富, 但積極的未來一定是如何推動企業完善資料環境。

當前, 社會上差勁的資料服務商不代表大資料的全部未來, 不完美資料結果也不說明資料無用, 阿爾法狗一統圍棋江湖的絕招是其深度學習的演算法, 大資料還需要不斷的演算法革命。 零售業紛繁複雜的業務同樣如此, 至少我們自己知道, 我們的庫存、價格、物流、行銷等, 是多麼需要一套智慧化的系統, 未來, 隨著具備高級演算法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智慧型機器人不斷進入零售業, 可能我們很多零售管理者都要下崗, 它知道一切資料、它能分析各種場景、它能提供各種方案、它更能愉悅顧客!

當然, 對我們很多企業來說, 未來離現實還有距離, 與很多互聯網企業相比, 很多傳統零售首先體現的是資料化和工具化的問題,

沒有相同的語境, 所以也就沒有相互批判的必要。 盒馬鮮生一開始對標的就是優秀的線上企業, 而許多超市還盯著傳統對手, 新零售何從談起?眼界決定世界, 可能有些未來我們一輩子都不能親身體驗, 但完全不影響我們去積極嚮往, 並鼓勵所有創新者去全力實踐!

二、業態創新不再有規模標準化, 而是完全定制化

對於新零售, 我們還要探討當下越來越明顯的零邊際成本趨勢。 這是商業數位化必然結果, 過去零售開店的各種投入, 未來很多會因為數位化、杠杆資產、合作、眾籌、社群等原因迅速下降, 租賃代替擁有成為新的哲學。 零售將有越來越多的資本投資到平臺、雲系統、智慧應用而不再是過去的裝修、設備和道具等方面,

營運能力輸出不再是簡單的品類方案, 而是資料營運能力, 營運消費者資料資產能力必將成為零售核心能力!

由於顧客是一個活生生的、高度複雜的、多重性的、變幻莫測的人, 當新零售通過資料測知一切時, 雙線融合的結果必然是“人人心中一個賣場”, 零售的物理空間無法承載全部, 策略必然演變成兩維:一是豐富商業供應的場景內容, 拓展時間空間上的廣度, 走向零售平臺化;二是專注社群, 增加場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這是當下新零售的主要維度。 象盒馬, 80%的消費者是80、90後, 所以“新鮮每一刻”“所想即所得”“一站式購物”“讓吃變的快樂”, 核心定位於吃這個場景, 未來還有可能“延伸支付、金融及業態聯盟”。

然後的問題是,可否建立一種標準的範本大規模複製?對於新零售,我覺得少有必要,所有好的商業服務,必然是能夠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因為顧客已經線上,商品已經虛擬化,用一套通用的商業範本套用所有的市場環境,顯然會浪費新零售的智慧化水準。物理門店環境標識統一化的情況下,真正的讓經營長尾化,這可能是新零售該有的能力,或者說,標準化的比例越來越小。處理個性化是一種能力,所以,盒馬放棄客單價理論,本身就是個性化的一種詮釋。

但也有觀點認為移動互聯網下贏家通吃,不是長尾越來越多,而是集中越來越明顯!我的理解是,邊界內的越來越集中,生態內越來越長尾化,看企業的角色。你做邊界的生意,爆品依然適用,爆品會幹掉爆品!你做生態的生意,長尾會帶來更多長尾。未來,新零售該有這樣的企業,在企業具備強大統一的資料能力和物流協作系統支援下,終端配置各種不同風格的店鋪(自營或協作),通過各種各樣的員工合夥,運營各種不同的社群,滿足各式各樣的體驗!也會有更多這樣的企業,在一個小眾的領域,連結一小眾人不斷走向大眾!

三、新零售發展不限於線性疊加,而可以是指數級爆發

關於指數級發展,線上零售已經有眾多的案例,過去,企業要一家一家的開店才能達到一定的規模;而當下,通過資本的力量,通過租賃、合作、眾包等方式,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組織裂變就可以實現指數級的發展,這是一種結果,也是一種思維,象淘寶、優步、Airbnb、滴滴、美團們。如果企業還在一家一家的開店,還在一個一個的的積累顧客,顯然仍是線性思維的延續。

商業必須適應新生活方式的變化,必須為下一個時代的主力消費做創造性的準備,那樣,增量才有指數級的空間!對企業來說,未來需要指數級的思維,這其中有三項思考:

一是何種方式可以讓顧客出現指數級的聚集---線上無疑很有必要;

二是何種方式可以讓成本幾乎為零---強強合作可以考慮;

三是何種方式可以讓員工有指數級的積極性---適度失控的自組織可以考慮。

而這一切,需要企業數位化、工具化、移動互聯網化水準的提升,這種思維那種思維定義和名詞都不重要,商業亙古不變的價值本質才是核心,過去的模式、老舊的業態、過時的觀點,偶有曇花,但不可能有大未來,零售新物種創新是時代需要,新零售一定是後浪推前浪!

當然,所有發展的前提一定離不開零售本質的回歸,源於新製造、新包裝、新顏值、新要素組合而成的“商品+服務+內容”,一定是零售價值存在的基礎,而能夠提供增值服務的技術型、匠人型員工將是零售業重點財富,新零售重來不該否認和失位對基礎能力的關注,反而是更加重視。今天,一切生產、選品、設計、物流、再加工都可以用更加數位化、工具化和無損耗化的方式去改進,指數級發展更有可能!

最後,我們探討商業應有的可能,認知革命永遠是第一位的。趨勢的研判不是為了印證未來是否正確,而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正確和避免危機。對不同的企業來說,新零售層次是有差別的,有公司級、行業級及社會級的不同追求。作為大佬,阿裡的言語一定、也應該被點評。我自己的感受,阿裡的新零售報告是站在全社會全產業的維度去詮釋,而具體實現的路徑,一定會有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大佬們引領概念和思維,定義框架和先識,後來者跟進,演繹和再創造。任何觀點都可以是零售現實的一種補充和思考,最重要的,我們都可以用包容的心,用感悟的心推動零售的發展。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新零售,也會有自己的新未來!

- 該帖於 2017/3/15 9:03:00 被修改過

未來還有可能“延伸支付、金融及業態聯盟”。

然後的問題是,可否建立一種標準的範本大規模複製?對於新零售,我覺得少有必要,所有好的商業服務,必然是能夠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因為顧客已經線上,商品已經虛擬化,用一套通用的商業範本套用所有的市場環境,顯然會浪費新零售的智慧化水準。物理門店環境標識統一化的情況下,真正的讓經營長尾化,這可能是新零售該有的能力,或者說,標準化的比例越來越小。處理個性化是一種能力,所以,盒馬放棄客單價理論,本身就是個性化的一種詮釋。

但也有觀點認為移動互聯網下贏家通吃,不是長尾越來越多,而是集中越來越明顯!我的理解是,邊界內的越來越集中,生態內越來越長尾化,看企業的角色。你做邊界的生意,爆品依然適用,爆品會幹掉爆品!你做生態的生意,長尾會帶來更多長尾。未來,新零售該有這樣的企業,在企業具備強大統一的資料能力和物流協作系統支援下,終端配置各種不同風格的店鋪(自營或協作),通過各種各樣的員工合夥,運營各種不同的社群,滿足各式各樣的體驗!也會有更多這樣的企業,在一個小眾的領域,連結一小眾人不斷走向大眾!

三、新零售發展不限於線性疊加,而可以是指數級爆發

關於指數級發展,線上零售已經有眾多的案例,過去,企業要一家一家的開店才能達到一定的規模;而當下,通過資本的力量,通過租賃、合作、眾包等方式,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組織裂變就可以實現指數級的發展,這是一種結果,也是一種思維,象淘寶、優步、Airbnb、滴滴、美團們。如果企業還在一家一家的開店,還在一個一個的的積累顧客,顯然仍是線性思維的延續。

商業必須適應新生活方式的變化,必須為下一個時代的主力消費做創造性的準備,那樣,增量才有指數級的空間!對企業來說,未來需要指數級的思維,這其中有三項思考:

一是何種方式可以讓顧客出現指數級的聚集---線上無疑很有必要;

二是何種方式可以讓成本幾乎為零---強強合作可以考慮;

三是何種方式可以讓員工有指數級的積極性---適度失控的自組織可以考慮。

而這一切,需要企業數位化、工具化、移動互聯網化水準的提升,這種思維那種思維定義和名詞都不重要,商業亙古不變的價值本質才是核心,過去的模式、老舊的業態、過時的觀點,偶有曇花,但不可能有大未來,零售新物種創新是時代需要,新零售一定是後浪推前浪!

當然,所有發展的前提一定離不開零售本質的回歸,源於新製造、新包裝、新顏值、新要素組合而成的“商品+服務+內容”,一定是零售價值存在的基礎,而能夠提供增值服務的技術型、匠人型員工將是零售業重點財富,新零售重來不該否認和失位對基礎能力的關注,反而是更加重視。今天,一切生產、選品、設計、物流、再加工都可以用更加數位化、工具化和無損耗化的方式去改進,指數級發展更有可能!

最後,我們探討商業應有的可能,認知革命永遠是第一位的。趨勢的研判不是為了印證未來是否正確,而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正確和避免危機。對不同的企業來說,新零售層次是有差別的,有公司級、行業級及社會級的不同追求。作為大佬,阿裡的言語一定、也應該被點評。我自己的感受,阿裡的新零售報告是站在全社會全產業的維度去詮釋,而具體實現的路徑,一定會有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大佬們引領概念和思維,定義框架和先識,後來者跟進,演繹和再創造。任何觀點都可以是零售現實的一種補充和思考,最重要的,我們都可以用包容的心,用感悟的心推動零售的發展。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新零售,也會有自己的新未來!

- 該帖於 2017/3/15 9:03:00 被修改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