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四個指頭和左眼,他如何“讓子彈飛”

2017-04-14 15:200

吳運鐸操作機床

聲 音:“吳運鐸說:‘現在我炸斷了左手, 還有右手, 瞎了左眼, 還有右眼。 我還可以為黨工作, 我要生產出更多的子彈、炮彈打鬼子。

’”

抗日戰爭早期, 新四軍第二師嚴重缺少槍炮彈藥。 1941年秋, 新四軍黨委、首長命令軍工部吳運鐸同志等40余人去淮南抗日根據地, 創建一個年產60萬發子彈的兵工廠, 並任命吳運鐸為廠長, 要求自籌生產子彈必需的機器、原料。 根據地是落後的農村, 手工業很少, 根本沒有製造槍彈的軍用品。 但是, 吳運鐸同志沒有向困難屈服, 他自信:“縱有困難九十九, 難不倒工人一雙手。 ”

為了尋找合格的鋼棍做槍筒, 吳運鐸帶領全體員工到處尋鋼, 夜以繼日跑遍根據地, 跑壞幾十雙草鞋, 說話太多, 聲音變啞。 不過功夫不負苦心人, 他們終於得知, 日本鬼子快打到這裡時, 國民黨政府將原來準備修水壩的大批鋼棍推下了河, 可這條河長數百里,

誰都不知道推到哪個具體地點。 不得已, 吳運鐸動員眾多民船和船工分段負責打撈。 他們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才打撈出來。 這時軍工部運來一部皮帶車床和一台牛頭刨床, 他們在一座廟裡建立了一個機械加工車間, 燒香拜佛的地方頓時成為生產抗日武器的工廠, 同志們欣喜若狂。 不過要生產子彈還必須有製造衝壓子彈的大衝床。 因此大家又嘔心瀝血地將它研製出來。 大衝床製造成功, 在轟鳴聲中將子彈殼製成時, 大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不少同志以為到此萬事大吉了。 其實大衝床只解決了子彈殼問題。 接著還要裝進彈藥, 裝上彈頭, 才能成為子彈, 這兩樣東西同樣根據地沒有, 從外邊也購不進來。

但是吳運鐸同志等人開動腦筋想出代用品, 準備把火柴頭用酒精泡開製成火藥。 根據地酒精又不夠用, 怎麼辦?他們把老酒蒸成酒精, 火柴頭爆炸力又太強, 又怎麼辦?他們刮下鐵飯鍋上的煙灰摻入, 使爆炸力減輕。 搜集銅元化成銅汁製成子彈頭的殼, 再把鉛汁澆進去, 從而製成子彈頭。 至此, 才算造出了子彈。

吳運鐸同志為了党的事業, 不僅不畏艱難困苦, 並且不惜流血犧牲。 在修復一批生銹的舊炮彈時, 炮彈不慎爆炸, 炸斷了吳運鐸的四個指頭和左眼, 鮮血噴流, 昏迷好幾次。 同志們皆為他的不幸難過流淚, 他反而安慰大家說:“現在我炸斷了左手, 還有右手, 瞎了左眼, 還有右眼。 我還可以為黨工作, 我要生產出更多的子彈、炮彈打鬼子。

”住院期間, 他讓廠裡同志將資料送來搞設計, 開始臥床幹, 導致傷口破裂, 鮮血直流。

在吳運鐸的帶領下, 大約用了4年時間, 他們自力更生, 先後建立了4座兵工廠, 大大提高了新四軍二師戰鬥力, 對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